那邊苗家父女閒敘苗家事的時候,這邊三師父五師父也在拉着何建國說事兒,他們商量的是關於房子的事兒。
“老舊的牆和房樑都拆下來了,要修補的磚瓦都是從別的地方拆下來的,不過現在還沒完全化凍,不好動土,地下管道電線之流的都得慢慢來,怎麼也得年底才能完。”何建國找了專門修建古建築的泥瓦匠,又加了不少自己的人手進去,一方面盯着工程,另一方面也是防着別人亂闖,幾個師父多年積攢的老本還在那邊的地庫存着。
“梅林那邊注意點,把東邊你大師父練武的地方好好修修,回頭就該給倆孩子熬筋骨了,單獨留一進院子出來給孩子,將來他們兄弟倆學習還是招待小夥伴的也方便,還有……”五師父一條條的列,何建國一條條的記,其實有些早就說過了,不過師父們難得起這個心思,他也樂意聽。
“我看報紙,說六房絕戶了,你找找人,把隔壁也買下來,到時候打通了也寬敞,你媳婦兒不是說要弄那個什麼室,到時候給她在那邊弄個。”三師父說的是他那個房子的隔壁,跟他是一個曾祖,不過在民國時候漸行漸遠,沒到仇人的地步,也跟陌生人差不多了。
“好,我找人看着呢,要是真買下來,就把中間的夾道拆了,反正往後也用不着那個小門了。”何建國點頭應了,他早就盯着呢,當時是想着買下來跟師父們比鄰而居,到時候也有個照應,沒想到師父們這麼好說話,竟然答應了跟他住一塊。
三師父那宅子之所以能保留下來,除了前面給公家之外,還有地勢之利,它的前後左右都是大宅,本來是一家,都是子孫長成之後,祖上擴建的宅子,爲了方便也爲了將來分家不麻煩,宅子與宅子之間留有一人來寬的小夾道,除卻前面門臉,三師父這套院子正正好好被裹在了中間,這些年的圍改加蓋,除了一道小門,就沒有其他進院子的入口,大家都以爲這套院子跟其他兩套是一起的,都是公家的,也就沒人去捅這個門。
三師父說的六房,本來出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帶着家產跟一家老小幹革命,然後全耗在戰場上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個人挺着老殘的身軀活到現在,人沒了家,也就沒了底氣,加上他一直住在療養院,手下也沒留住兩個得力的人手,早早的就被剔除在名人名單之外,就連當年紅色小將都沒想起來這號人物來。
前兩天這位去世,報紙登了訃告,三師父看到時還感嘆了許久,不過轉身就忘了,說到房子便想起來了才說了這話。
師徒三個又說了半響,哪裡放什麼,哪裡改什麼,說得熱火朝天的,何建國越說越高興,他沒想到幾個師父竟然能這麼快就接受了新事物,要知道他們宅了快二十年,這二十年可謂是國家變化最大的時候了。
“哎,以前還覺得這些都是封建糟粕,看過學過才知道這其中真味。”張清芳跟張長慶兩個連抄帶寫忙忙叨叨了一天,晚飯都是在何家混的,一個擰着手腕子,一個捂着後脖頸,唉聲嘆氣的感嘆着。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都是食糧,你們啊,慢慢品吧。”苗然一邊給兩個小的夾菜,不叫他們光吃涮羊肉,一邊跟他們調笑。
書到用時方恨少,幸虧她以前就喜歡攢書,不管看不看的,先買一堆再說,其實書房裡好些書還是她從空間裡拿出來的,當然出版時間都是在此之前,譬如那套一九五六年版的硬皮殼魯迅全集,那是在一個收破爛的人大叔那花五塊錢買下來的,還有從潘家園舊書市場淘來的,以及在前門一家書店花大價錢買下來的舊書,學生時代爲了買書月月都吃土,一本定價十八塊的書,舊書店敢要四十五塊……高中畢業的時候,課外書有一百斤,等大學畢業翻了三倍都不止了,因爲好多書都能當武器砸死人。
末世來了之後,擁有一顆聖母心的苗然,加上一個無限大的空間,於是她將附近幾個學校加圖書館全部蒐羅空了,就爲了給末世之後的人們留下點知識的火種,結果全被她帶到了現在,也不是沒有用,不過能拿出來的書太少了。
“我倒是也想攢呢,可家裡的情況你們也知道……”張清芳苦笑,當年她小嬸的事兒幾乎沒把張家拖垮了,這些年張家都跟走在尖刀上似得,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就怕萬劫不復,哪裡還敢弄這些。
一時間,衆人沉默無語。
“好日子在後頭呢,着什麼急~”還是苗然先反應過來,指了指滿是酒菜的桌面,又指了指窗外的天空,海晏清平,四方歡歌,明年那位老人在南海邊畫完圈之後,國家和人民的生活就開始蒸蒸日上了。
“是啊,我們都能上大學了,還是北大清大,將來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張長慶接過這話,坐在知青專列車上時,誰能想到今天?
“暑假我想回青山溝看看,你們要回嗎?”張清芳也就是話趕話說到那了,過去她都沒愁過,現在更不會愁了,就算家裡氣氛嚴肅緊張,那也跟她沒多大關係,她現在說是住在孃家,其實只是跟父母同住而已,她父母就她這麼一個寶貝疙瘩,對她和三個孩子都手捧着的,至於張家老爺子跟其他家人因爲工作忙,她輕易也見不到人。
“不了,我要回青島祭拜爺爺奶奶,順便帶兩個小的一起。”苗然搖頭,順便去看看青島的祖宅還有修整回來的餘地麼,如果沒有,乾脆推了重建,圖紙什麼的苗霈都留着呢,也不知道他都藏哪了。
張長慶夫妻倒是點了頭,雖然張長慶跟家裡人關係逐漸和緩,但他心知肚明,父母也好,弟弟妹妹也罷,都是爲他手裡的錢財和未來的前途,所以家裡人對他越好,他越懷念落魄時對他伸出援手的朋友,包括他的丈人丈母孃一家也是,明知道他的身體狀況,還把女兒嫁給他,也沒要求多少彩禮,這就是看重了,對此張長慶心裡是感激的,得了空自然樂意陪着媳婦兒孩子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