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帝崩

因爲心裡總是記掛着皇帝的病情,怎能睡的踏實沉穩?半

睡半醒之間,忽然聽到一聲悶響,頓時驚醒過來,其他人亦同時驚醒,下意識的就往殿內跑去。

復隆皇帝的身體抖的很厲害,彷彿服用了牽機藥一般蜷縮成爲一團,喉嚨裡發出“呼呼”的聲響,臉色絳紫好像喘不過氣來。

翁皇后顯然已被這幅情形給嚇住了,眼看着安寧公主和永王已經撲上去將扭曲成一團的皇帝抱了起來,趕緊尖聲高叫:“太醫,太醫,傳太醫!”

雖然視力幾乎全部喪失,而且身體還在承受着莫大的痛苦,但復隆皇帝的神志始終是清醒的。

他很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真的不行了,雙手胡亂的揮舞着,分別用力攥住安寧公主和永王的一隻手。

皇帝的力氣大的驚人,握的安寧公主的指骨都疼了,剛要出言安慰,忽然感覺皇帝的手勁猛然消失。

復隆皇帝的腦袋已完全不吃力道,軟軟的垂了下去,蜷縮起來的身體慢慢舒展開來,從喉嚨裡發出一個長長的出氣聲,然後就一動不動了。

憋悶在胸中的情感換做一聲哭號,安寧公主放聲大哭,永王的臉上同樣熱淚磅礴,卻沒有哭出聲來,只是死死的把已經癱軟下來的皇帝抱在懷中,翁皇后象是害了失心瘋一樣撲在皇帝的身上嚎啕大哭。

趕來的太醫趕緊過來診脈,片刻之間就又鬆開了手,慢慢的跪倒下去悲痛的沉聲說道:“陛下已……歸天了……”

冬月十九,未時初刻,大明天子復隆皇帝駕崩。

消息傳來,寢宮內衛一片哭泣之聲。

淚眼婆娑的安寧公主顧不得悲傷,馬上喊道:“陛下大行歸天,請永王繼皇帝位。”

永王跪在復隆皇帝的屍體之前,在衆人的簇擁之下,在翁皇后茫然的目光之中,朝着復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猛然起身大喝一聲:“陳茂!”

“在!”

“派人騎快馬出城傳旨,命江北之兵渡江。”

“是!”

“昭告天下,宣皇帝大行訊。”

“是。”

當天傍晚時分,淮揚駐軍渡江而來,前鋒部最先進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之中。

復隆皇帝大行歸天的消息傳播開來,文武百官並寧城父老無不大慟!

大行復隆皇帝這一生,顛沛流離歷經變故,終於延續大明國祚,擊賊而破虜,一統天下,名爲守成之君,實爲開創帝王,按照永王的意思,上了一個廟號爲“興宗”。

“興”者隆也,本身就有再起的意思,和復隆的年號相得益彰倒也貼切。

兩日之後,羣臣又擬了一個諡號:中興聖德至武昭文仁憲莊孝成皇帝。

和當年的復隆皇帝不同,永王很快就頒佈了繼位詔書,並且明發天下:“……成皇疾崩,歸於昊穹,朕承先皇遺命,續以序倫而入奉,內外臣工合詞而勸,以至於三,雖堅辭而弗受……謹敬告天地,並天下文武軍民,繼皇帝位……”

“……朕知道成皇託付之重,常懷兢兢之心。承運而撫盈,必革新鼎故,共圖新治,於民同始,一應事宜皆列於後……”

新皇帝發佈的這份繼位詔書,中規中矩四平八穩,沒有絲毫不同尋常之處,但卻似乎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改元。

按照繼位詔書的正式格式,後面還應該專門加上一條:期於明歲爲什麼元年,於天下共周知。

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年號,但永王卻沒有在大詔中提及這一點,雖然有些反常但卻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就算是上一任的皇帝死了,他的年號依舊會沿用一段時間,一般到了第二年春節纔會正式改元,換上自己的年號,這種事兒很正常。

無論是他的父親崇禎還是他的兄長復隆,都沿用過以前的年號,確實不算什麼。

反正再有差不多倆月就要過年了,估計過年之後會更改爲新的年號吧。

新朝成立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穩定局勢,和人們想象中的情形完全一樣,新皇並沒有一上來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留用了前朝的班底。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看起來有點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需要稍微提及一下:新皇一下子就任命了兩個欽差大臣。

劉乾龍爲欽差大臣,正式的頭銜兒是“事朝鮮宣慰使”,正式代表大明王朝出使朝鮮,穩定藩屬國的局勢。

同時,任命禮部尚書葉黥爲欽差大臣,還允許他動用天子儀仗,正式到蕪湖去宣旨。

劉乾龍出使那個事情,是復隆皇帝事情早就定下來的,現在只不過是順利做成的完成而已。

反而是葉黥這個欽差大臣,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

衆所周知,蕪湖的黃得功是四朝元老,而且還是皇后的孃家人,是皇子長生最大的外援。

誰也沒有想到最終繼承皇位的竟然是永王!

在這之前,黃得功就拒絕承認這一點!

因爲涉及到了皇位,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若是黃得功真的撕破了臉,肯定會砍了葉黥的腦袋祭旗,然後打着“匡扶正統”的旗號兵犯寧城,到時候必然就是南北大戰。

上一次復隆皇帝招攬黃得功,就是由葉黥去做說客,葉黥不負所托,很順利的完成了使命。

這一次,又是由葉黥出馬,葉黥還能不能象上一次那樣說服黃得功呢?所有人都爲他捏了一把冷汗。

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葉黥剛剛到了蕪湖地面上,一見到黃得功的面,當天晚上黃得功就宣佈效忠新朝,並且只帶着一百四十個士兵進京弔唁復隆皇帝。

如果黃得功真的反對新朝,如果他真的想擁立復隆皇帝的兒子,肯定不敢只帶這麼點人馬進京,若是永王翻臉他根本就不可能活着離開京城。

黃得功並沒有帶着大軍“匡扶正統”,永王也沒有趁機扣留他,反而大加賞賜,完全就是一副君臣和睦的情形。

隨着黃得功正式宣佈效忠,新朝最大的隱患在無聲無息間就消於無形之中了。

所有人都忍不住的鬆了一口氣,黃得功就這麼低頭服軟了?

就這麼接受了現實?

這幅情形不要說是江南百姓沒有想到,連張啓陽都深感意外。

永王若是想穩住局勢,於黃得功之間必有一戰,所以他纔會急急吼吼的調動大軍,擺出一副三面合圍黃得功的架勢,其實就是爲了給永王站臺,就是逼迫黃得功就範。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毅勇軍的主力還沒有開赴過去,永王就已經把黃得功擺平了。

現如今,張啓陽的面前就擺着一份黃得功派人送過來的書信。

張啓陽和黃得功這二人,雖然都是大明朝的臣子,其實全都是地方實力派,唯一的區別就是張啓陽遠比黃得功更加強大,除此之外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這二人素無私交,唯一一點可以談得上是“交情”的東西,則是湖廣之戰的時候,黃得功的水軍曾經配合毅勇軍作戰,算是有那麼一段“共同戰鬥”的經歷,但也就僅僅如此而已。

從本質上看,隨着復隆皇帝的駕崩,在繼承者的問題上,張啓陽和黃得功之間是絕對的敵對關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不是那點小小的交情可以掩蓋的。

但是現在,黃得功卻派人給張啓陽送來了一封書信。

這封信雖然是黃得功派人送過來的,但紙面上的內容卻和黃得功沒有任何關係:因爲那根本就不是書信,而是一道詔書。

是永王給黃得功的詔書。

這道詔書出自永王之手,由葉黥帶給黃得功,然後黃得功又直接把原件兒轉給張啓陽。

詔書和張啓陽沒有一文錢的關係,卻不遠千里送到了他的面前。

看着這份詔書,張啓陽沉默良久。

過了很久,旁邊的金絲雀才幽幽的說道:“永王不愧是老爺的學生,這份胸襟和氣度……讓人折服!”

爲了爭奪帝位,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計代價,什麼樣的事情都能做得出來,父子相反兄弟反目的事情,遍佈於史書之上,早就不新鮮了。

但詔書上的內容,卻足以讓唐宗宋祖之輩汗顏的無地自容,僅憑詔書上的那幾句,就足以讓永王成爲千古帝王。

因爲這根本就是一份退位詔書。

永王還沒有正式登基,雖然已經開始履行皇帝的職責,但卻還沒有一個正式的皇帝名分。

在正式的登基大典之前,還不算是完全意義上的皇帝。

就是這位還沒有正式登基的皇帝,已經擬好了一份退位詔書:“……朕無功無德,何以繼承大統?唯先皇託付,勉而任之……成皇帝之高風亮節,朕切知亦,實我天下計,而非朕爲帝選……先皇子嗣方爲正統,復隆二十二年始,朕必退位以尊新主,此誓人神共鑑,若有違者刀斧加身不入祖祠!”

看似輕飄飄的幾句話,其實真的比泰山還重,因爲這是新皇帝的誓言對於一位帝王而言,死後不入祖墳是比“刀斧加身”要嚴重百倍的誓言,而且這道詔書一旦公佈,全天下人都會知道。

若是十三年之後他不主動退位的話,立刻就會成爲食言自肥之人,會被全天下唾罵千年。

張啓陽終於明白了,明白了黃得功爲什麼會以閃電般的速度低頭宣佈向新皇帝效忠,就是因爲這樣的一道退位詔書。

在做皇帝之前,一定會拼命的想要繼承大位,做了皇帝之後還會想方設法的長久下去,這是所有人的通病和共同心理,畢竟皇位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了讓人無法拒絕的地步。

只有永王,在還沒有正式登基的情況下,就已經想到了退位,簡直曠古未有,堪稱千古一帝。

這道詔書一旦公佈,永王就再也沒有反悔的可能了。

他必須按照自己的誓言去做,十三年後把皇位讓給自己的侄子。

在大明朝的歷史上,只有叔叔搶侄子皇位的,卻從未見過主動讓位給侄子的,歷朝歷代都聞所未聞,簡直驚世駭俗!

其實,完全依靠武力,就可以壓服黃得功,畢竟永王是出自新華軍校,張啓陽一定會全力支持他,甚至不惜一戰。

永王這麼做,看似毫無必要,其實卻很有必要,而且只有張啓陽可以理解,甚至理解的非常深刻。

永王這不僅僅只是爲了穩住黃得功和其他的地方實力派,這麼做的本質完全不是出於皇位安穩的考慮,甚至和皇位無關,而是爲了整個民族的利益。

只要這道詔書一下,黃得功就不再是敵人,而是極大的助力,必然會死心塌地的效忠朝廷。

不僅可以避免一場大規模的南北內戰,還能集合起所有可以集合的資源,爲了“我族長興”這個最終目標服務。

不能讓繁華富庶的江南捲入戰火,更不能因爲皇位而起內戰,而是要把所有的資源用在他認爲正確的方向上。

張啓陽已經開始展露出明顯的對外戰爭跡象,他的耳目已經擴展到了萬里之外的西域,並且在事實上控制了朝鮮半島和大半個蒙古草原,永王很清楚的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大動作。

作爲新華軍校的學生,永王知道張啓陽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也知道他會怎麼做,同樣知道那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和犧牲。

如果可以整合江南的資源,甚至是整個大明朝的資源,自然事半功倍。

若是在這個時候打起了內戰,就算最終可以幹掉黃得功威懾天下確保自己的皇位,也必然會浪費很大的人力物力,甚至有可能把江南徹底打爛,這是一個他不想承受的代價。

所以,他纔會用這種方式來避免內戰的發生,就是爲了給張啓陽的最終目標服務。

這份心思,看似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風亮節,其實就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必然會做出的選擇。

這個選擇之中還帶着明顯的理想主義者氣息,包括李張啓陽在內,涵蓋所有新華軍校的學生,全都是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

爲了理想,可以犧牲一切,這也是一種浪漫的情懷,豪情男兒所特有的浪漫!

“我原以爲,這天底下只有老爺一個人能夠不在乎皇位,能夠看輕這九五至尊的君主身份,卻原來並非如此,真是小視了天下英雄。”

金絲雀幽幽的說道:“若是換做婢子,易地而處的話,我肯定做不到這樣,而是一定會讓毅勇軍南下去打黃得功!老爺教導出來的學生,真英雄也!”

永王雖然是新華軍校的學生,其實他還沒有正式畢業,但這一道詔書就是最優秀的畢業作品!

張啓陽是真的沒有想到永王會付出這樣的犧牲,但他卻完全可以理解永王的良苦用心。

這份退位詔書,從表面上看確實是永王和黃得功之間的事情,和張啓陽並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卻並非如此。

黃得功刻意的把這份詔書送過來,就是想要得到張啓陽的承認。

只要張啓陽正式承認了這道詔書,就算是封死了永王的後路,也等於是張啓陽宣佈自己會在十三年後向新的君主效忠。

張啓陽和黃得功的雙重加持之下,皇子的儲君身份就比鐵打的還要牢靠,誰還敢反對?

誰還有反對的實力?

一直以來,張啓陽都覺得自己纔是天下第一英雄,現在看來,這個給自己的評語未必就是中肯的。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一個事實: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正處於一個新舊交替的關鍵節點。

一個又一個英雄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輪番登場,張揚着各自的特點,成爲和張啓陽一樣閃耀的英雄。

張啓陽不是天下第一英雄,他甚至不算是個英雄,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啓蒙者而已。

“能有這樣的學生……不愧我的一番心血,值了。”張啓陽頗爲感動的說道:“有了這十三年的時間,足以讓我從容佈置,我能很清楚的感覺到,新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了,我的學生們就要登場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唱出一臺滿堂喝彩的精彩大戲。”

第572章:禪讓準備第440章:國策第150章:多爾袞與布木布泰第127章:明朝敗家子第285章:不慌,本官去去就來第354章:外調第579章:走出去第202章:罵聲贊聲第156章:嚇破膽的史二第257章:前任現任第485章:留下第364章:飄飄然第375章:保持隊形第208章:逆轉乾坤第272章:阿濟格第311章:收割第531章:地理課第511章:帝師人選第450章:你們自己選擇吧第459章:上課第十三章:入平陽第321章:爭吵第235章:榮譽社長第七章:怪老頭第173章:斬殺賀一天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誰第120章:美人第498章:兄終弟及第587章:賭一把第586章:前腳剛走,後腳出事第七十六章:終於衝出來了第592章:墊腳石第180章:潰兵第594章:改變朝廷第588章:打起來了第419章:我叫張臘月第284章:文御武第385章:學生第580章:老友第九章:比武第196章:惡名照章第487章:選擇第579章:走出去第244章:火銃鳥槍第338章:局面恐怖第482章:反殺第七十章:收下劉乾龍第563章:刮目相看第381章:獅子大開口第499章:調軍第432章:解救佟家人第120章:美人第118章:結黨第490章:先行者第161章:納入家譜第321章:爭吵第九十章:殺了崇禎的妹夫第四十二章:退者斬第407章:民族論第233章:北伐第五十章:擒賊先擒王第五十五章:撐死膽大的第七十一章:救駕第580章:老友第435章:押送官府第166章:跪第341章:九穗禾第299章:北伐開始第607章:爲了賺錢而戰爭第256章:買房第110章:裝傻第536章:公爵第五十七章:示意(第三章)第160章:豎旗第469章:便宜第五十一章:擒獲驛摩黑第318章:更進一步第162章:毀城第575章:關係暖化第405章:打不過第486章:封神第六十三章:太子師第555章:大敗第192章:平亂2第157章:金絲雀與公主交談第426章:第一步第320章:表忠心第312章:你們來的太慢了第四十二章:退者斬第九十一章:安寧公主夜訪第376章:唯願我族長興第292章:無用便棄第575章:關係暖化第237章:高起潛夜訪第359章:殺招第416章:都反了吧第513章:傳承第367章:兄弟交談第250章:高郵姬家第376章:唯願我族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