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腹黑的皇帝

完顏宗望這個人在金國是一個傳奇人物。

當年,是他率大軍南下長驅直入,兵臨東京城。

當年那兩路軍,另一路是完顏宗翰率領,圍攻太原城。

事實上,從軍事才能來看,完顏宗望遠在完顏宗翰之上,若當初他聽宗望建議,棄太原城而奔赴東京,東京城怕是早就被破。

而不是將大部分精銳耗在太原城。

不僅在戰略和戰術上,完顏宗望要更加突出,在金國軍隊中、朝堂之上的聲望,完顏宗望也更勝一籌。

完顏宗望這人生性比較仁慈,並不似宗翰那樣狠辣冷酷,所以他的部將都非常擁戴他,漢人官員也都原因跟他結交。

金國好幾代皇帝,都對他比較有好感。

而他本人對大局也認識得非常清楚,完顏宗翰幫助太祖皇帝立下過汗馬功勞,一直是金國的支柱。

曾經的完顏杲、完顏宗磐等人都不及完顏宗翰。

所以,支持完顏宗翰,纔是最正確的選擇。

作爲完顏阿骨打的次子,完顏宗望一直覺得自己是有責任讓金國變得更加強大的。

只是最近一段時間,他偶爾也會思考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是站在族人生死存亡的角度來思考的。

完顏宗翰想要北撤,將女真部帶回祖地,重新過上漁獵的生活。

從心理層面,完顏宗望是排斥的。

他們曾經揭竿而起,部族中無數好男兒前赴後繼,獻出生命,就是爲了從那種艱苦的環境中走出來。

人都是嚮往更加美好的環境的。

完顏宗望也不例外。

他喜歡讀書,尤其是華夏的先賢聖典,每每翻閱起來,歎爲觀止。

此刻,他便在屋內翻閱司馬遷的《史記》,正是讀到了《項羽本紀》。

他不禁搖頭嘆道:“霸王輸在識人不明,剛愎自用,卻又猶豫不決。”

外面風雪越來越大,外面的守衛急匆匆進來道:“大王,時大郎求見。”

他口中是時大郎自然就是時重國,時重國是時立愛的長孫,金國是繼承了遼國,遼國又有不少漢人的習俗。

例如稱呼大郎、二郎一類的,便是自唐朝傳下來的。

完顏宗望猶豫了一下,想到還有不少軍費需要時家支持,便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時重國快步走了進來。

“下官參拜大王。”

“時大郎,你有何事?”

“大王,大事不好,鎮武侯在江南春殺死了完顏設馬!”

他此話一出,完顏宗望頓時站立而起,震撼道:“你說什麼!”

時重國再強調一遍:“大王,鎮武侯在江南春殺死了完顏設馬!”

完顏宗望面色完全沉下來。

夜漸深,風雪未止。

上京城籠罩在凝重的夜幕中。

一封又一封的密報整整齊齊擺放在趙桓的桌案前。

左邊厚厚的一堆,是北地漢人表忠心的密信,包括時家和韓家這種大家族。

右邊厚厚的一堆,是金國當今各方權勢人物目前的想法和即將做出的行動。

一切都在穩步推進中。

雖說中間總會或多或少有變故,或產生問題,但局勢正在朝着對大宋有利的方向發展。

金國的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完顏宗望與完顏宗翰不僅僅是意見向左,人生信條都完全不同,以前之所以相安無事,是金國內部矛盾基本上在完顏宗翰、完顏宗磐和完顏亶之間。

那個時候,他們還能站在一條戰線上。

但現在,他們各自成了上京城最強大的勢力。

被掩蓋和積壓的矛盾,爆發出來是遲早的事情。

完顏設馬被完顏齊殺死,只是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過了三個月。

皇帝一直在瀋州待着,密切關注上京城的消息。

兩個月前,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談判破裂,上京城進入全城戒嚴狀態。

一個月前,完顏宗翰發動了對完顏宗望的進攻,雙方的軍隊在瀋州城內廝殺。

戰爭結果在半個月後傳到趙桓的耳朵裡,並且還有一堆厚厚的總結。

結果是大家都認爲會贏的完顏宗翰兵敗,連夜狼狽逃出上京,不知所蹤。

在司馬君如給到皇帝的那份分析報告中,司馬君如重點強調了漢人在這一場戰爭中起到的作用。

司馬君如並不是在給時立愛和韓企先等人邀功,而是在用一種非常冷靜客觀的方式告訴皇帝,北地的漢人勢力不容小覷。

完顏宗翰輸掉的最大的原因,是他站在了漢人的對立面。

漢人在北地代表的是財富,上京一半以上的貴族的奢侈生活,是依靠漢人給的。

一場戰爭的角逐,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雙方,而是包含了多方的勢力參與。

對於趙桓來說,誰輸誰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廝殺起來。

但是這份分析報告也讓趙桓意識到了北地漢人世家的強大。

皇帝一邊讓人給時立愛和韓企先傳話,表示對他們深切的關心和問候,一邊又秘密對他們加官進爵。

時立愛被冊封爲忠義公,韓企先被冊封爲永定公。

一個表示忠君而識大義,一個表示對遼地永久安定做出貢獻。

加官進爵、好話說盡後,皇帝又一邊在想着如何對時家和韓家進行斬草除根。

一邊用冷靜、殘酷的思維方式在對待金國的事情,一邊又用一種極富老油條的手段對待着東京城的事情。

這三個月來,幾乎每天都有人送來奏疏,這些奏疏都是千里迢迢從東京城送過來的。

每一封奏疏,趙桓都認認真真讀完。

大多數是彈劾首相虞允文的,有人在奏疏中說他專橫跋扈、恣意妄爲,還有人說他任人唯親、禍亂朝綱。

總之,彈劾新上位的宰相的奏疏,如同雪花片一樣落在皇帝面前。

那些大臣日等夜等,卻一封回信都沒有。

唐恪不止一次在皇帝耳邊吹風,希望皇帝移駕回京,但皇帝卻似乎對瀋州的冰天雪地情有獨鍾。

無論唐恪怎麼說,皇帝就是不走。

唐恪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隨後,唐恪乾脆也別說了,就待在瀋州,老老實實處理瀋州的事務。

也沒人知道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大家也猜不透、摸不着。

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也都說了。

總之,皇帝就是賴在瀋州不走。

第二百一十三章圍剿交趾!第六百五十七章薛東來與塞爾柱的盟約第四百二十七章皇帝的全滅戰第三百一十三章洪州之戰!皇帝的重騎兵!第二百三十五章和善的皇帝?第五百零七章天威臨遼地第六百零四章鞍山鐵礦第五百三十章朕就是要戰爭!第五百八十一章出城迎敵第四百六十五章金國權力交接第五百三十八章甩鍋的傳統第一百六十六章扶持?第七十章燕雲復!第三百七十四章分封之始(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二章以血肉之軀鑄造國之利劍!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小撮暴徒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五百二十章漢家兒郎入上京第六百三十七章挑撥第二百零六章讓朕不爽?朕弄死你!第一百一十五章國富與民富?第二十四章朕願意砸大把銀子在軍器監第二百三十三章勁爆的消息第二百二十六章解決改田爲桑的問題第四章凡言議和者,斬立決!第六百九十章康王的雄心第十六章人心第一百六十章岳飛破城第六百九十七章爭論第一百九十八章漢奸!隱元社!第六百九十七章爭論第三百一十六章靖康四年的大宋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強神武第五百六十二章有客自遠方來第一百九十二章對付漢奸最合適的方法之一!第六百一十五章激動的趙桓第七十九章新政雛形?第五十章堅決主戰!第五百一十五章做做白日夢第二百零六章讓朕不爽?朕弄死你!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稅第二百七十九章西北急報!人定勝天!第三百零七章岳飛對戰野利青哥第五百七十七章歪主意第一百三十四章陳旉農書第六百五十二章趙桓的西征首戰第七十九章新政雛形?第六百五十一章葛邏祿人的襲擊第三十三章朕說過,欲與東京共存亡!第六十五章那官家要不現在臨幸一下臣妾?第五百五十三章接見趙昚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一百零六章押解京師第五百六十章徐處仁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五百四十章崇國公的心思第二百二十章奇葩賣國賊!第四百九十三章鐵浮屠的衝擊第二百六十章徹查四大書院第一百七十七章交子的保值費?第五百八十五章鬱悶的耶律大石第二百四十六章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給陛下跪了!第六百零三章大宋最大的貂絨中心第四百一十九章問罪金國第六百三十四章線索第八十五章爭論第一百三十章惡魔之軍?第四百二十五章夷爲平地第四百零七章封狼居胥!第一百一十一章青州殺人案第一百三十七章水泥第一百九十六章趙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第五百六十六章美好生活它不香麼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帝做媒第五百五十三章接見趙昚第二百二十七章滲入軍方?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轉西北局勢第六百五十五章他們喜歡用繩子第一百一十五章國富與民富?第一百四十二章皇帝的知音?第二十九章先把這個狗漢奸閹了!第二章既然你這麼想死,朕就成全你第四十七章活剮袁煥第四百零五章願與君同袍殺敵!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第六百二十八章賺錢的方法第一百一十三章驚恐絕望的徐處仁第六百三十三章背後黑手第三百五十八章大宋新的商業規則!第六十一章兒郎們,隨朕死戰如何!第七百零六章羅馬城該易主了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第二百章大理出兵!第六百五十六章薛東來的說辭第三百五十八章大宋新的商業規則!第五百三十八章甩鍋的傳統第六百三十五章武大郎?第一百四十五章剋扣冬糧第四百八十二章金軍敗退第二十章金軍的伐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