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處軍寨的模樣,徐武已經遠遠地看過。那日鄒磐退走之時,在這大陸旁,臨水的土坡上立寨的時候,徐武就動了心思,想乘他們忙於施工,敲一悶棍。可鄒磐久經行伍,深知立寨之時需防備的道理,哪會露出這樣的破綻?
徐武見沒有機會,便回了寨子。
這次再走過來,看到這寨子已經完全成型。木柵寨牆、四角望樓建得整整齊齊,更是沒有了一點強攻的機會。至於偷襲?牙兵將土坡四周的草木盡數砍了個乾淨,再借着土坡的高度,望樓居高臨下,周圍幾百步內,一點點風吹草動都瞞不過……任何偷襲,都會變成強攻。強攻,那就是送死……
順着大路一邊走,一邊看,又走幾十步,便到了通向軍寨的岔道,岔道邊,又建了幾間房子,不知道是不是用來盤問過往行人的哨卡,只是此刻房門緊閉,也不知道里面有沒有人。
徐武一狠心,牽着馱馬就拐上往軍寨走的岔道,還沒走近,便一聲嚷嚷聲傳來:“兀那貨郎!休得靠近!當心這弓箭不長眼睛,把你當山賊給射了!”
徐武連忙躬身道:“小將軍!某是坡裡那邊過來的貨郎,聽說,這裡有鐵器售賣,想來買一些……”
那軍漢聽了到小將軍之語,心裡有點小得意,便多說了幾句:“哦!那你來早了!今日的鐵器還沒送來!看到前面那處房屋了嗎?待到午時三刻,便會有人在那裡售賣鐵器,你去那邊候着吧!”
原來那幾間房竟然鐵貨鋪子?“多謝!小將軍了指點!”徐武又躬身一揖,“小可趕早出的門,此刻走得腿腳有些痠軟了,若要等到午時,可還有好一陣等,可否讓小可進寨稍事休息?”
那軍漢一聽,哈哈一笑:“你這貨郎好不知理!此乃軍寨,豈可隨意出入?你若要買鐵器,便在路口等着,若是再走過來半步,便莫要怪某弓箭不長眼睛了!”
徐武不敢過多地暴露自己的意圖,連忙說道:“莫、莫、莫……小可這就去路口候着”說罷,原路退了回去,當真站在口子那裡等着。
等了一陣,約莫到了巳時,聽到大路上一陣吱吱嘎嘎的聲音,循聲看去,見是幾個山民趕着牛車順着大路而來,見了徐武牽了馱馬在這房前等候,便依次拉着牛車停在他身後。
停好車後,見徐武瞅着這邊,爲首的那個山民便唱了個喏:“貨郎!還是你來得早啊!”
徐武連忙也拱了拱手:“某也是纔來……幾位這是?”他不解地問道。
“換鐵器啊?莫非貨郎你來玩兒的?”
“換鐵器?爲何要趕着牛車,馱着的這麼多糧食?”
“哦!貨郎有所不知啊!”那山民微笑道,“那小溪場鐵做的王衙內大概是被人打傻了,一斤鐵器只換一斗糧,貨郎,你說,你那囊兜裡的鐵貨,可有這般便宜?”
徐武的馱馬上也有鐵器,價格自然要貴得多,不過,最大的區別,卻是鐵器哪是這般論斤兩賣的?不同的鐵器的手工不同,就算重量一樣,價格相差也會極大,按斤稱肯定是不可能的!
若只是考慮這一點,說王延興傻,還真不爲過。可徐武知道,王延興這哪裡是傻啊!傻人能想到他真正的意圖?分明就是心思狠毒至極啊!
徐武尷尬地笑了笑:“某的鐵貨,確是無法這般便宜……不過,你們也不用一次換這麼多鐵器吧!”那些山民拉着的車子上的糧食,五石都不止,若是按照一斗一斤鐵的換髮,便可換得鐵器五十斤……那得有二、三十件鐵器了,一個村子,也就要這麼鐵器吧……
“誰知道,哪天那衙內就有清醒了呢?嘿嘿……”那山民嘿嘿地笑道,“某聽鄰村的說,這裡鐵器可不夠換的,一天,也就幾百斤,你也可以多換一點了!”
徐武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馱馬:“某就這一匹馱馬,買不了多少鐵器……”話鋒一轉,“你們可想過,你們把家中的糧食都換了鐵器,接下來的日子,可如何過啊?待到你們沒糧吃了,再找那王衙內買,這個價,可就換不回來了!”
“雜糧、蒿子,這滿大山的,總能找得到!這就不用貨郎擔心了!”那山民卻嘿嘿地一笑,“嘿嘿,再說,到貨郎你那裡能用糧食換到鐵器嗎?”
這種雜糧、蒿子代糧食的觀點實在是太常見了,銅鑼寨周圍那幾個寨子,都把自家的糧食換了鐵器,便是這心思。
至於到貨郎那裡買鐵器?哪個貨郎會收糧食?一把鋤頭不過三、四斤,換成糧食得有一石了,他就一、兩匹馱馬,怎麼運?
那山民先把糧食賣成錢?山民賣糧給糧商的價,跟糧商賣出來的價,可不是一個概念,若是先換成錢再到貨郎那裡買鐵貨,那這些山民即便花上五斗、六鬥糧,也未必能買到一斤重的鐵貨了!
這其中的價格差,可就不是一兩倍了。這方圓幾十裡的村寨,但凡知道這個消息的,絕對沒有能抵抗得住這種誘惑的!不得不說,王延興這一招,是當真狠啊!
正說着,又看到路上陸陸續續地有山民趕着牛車過來,不用說,這些都是過來換鐵貨。還沒到午時,已經來了近十輛車了。
這時,纔看到兩艘船從下游逆水而上,到了軍寨邊,便靠了岸,幾個挑夫一挑、一挑地把鐵貨先運到軍寨。徐武粗略地估算了一下,這些鐵貨,怕是有五百斤上下,那就能換走五十石糧。
若是天天都有這麼多山民過來換糧,那一月下來,便要被王延興換走一千五百石糧:這方圓三十里的村寨的餘糧盡數加起來能有兩千石嗎?
等到午時三刻,徐武象徵性地買了幾把鋤頭,便依舊繞路回了銅鑼寨。要拔掉着軍寨,自然是不太可能;試圖攔截各村各寨出售糧食的行爲,細細一想,也覺得不太現實;可行之舉,只能從銅鑼寨自身着手,抓緊儲糧、同時嚴格控制糧食消耗!
鐵器換糧食的行動。銅鑼寨的大小頭目在盯着,鄒磐在盯着,王延興,也在盯着。各自的期待,自然各有不同。銅鑼寨害怕官兵將這周遭的糧食都換走了,而鄒磐,則在等着銅鑼寨的土匪,能熬得住多久纔會從王八殼裡出來。
王延興的心,其實關注的,只是能換回來多少糧食。
他缺糧食啊!要維持鐵場的運營,最不可或缺的,便是糧!
還好,在建設鐵場的民夫是王潮徵發的民夫,不需王延興負擔開支,可其餘人員的費用,卻要王延興來承擔。
此前,鐵場的正式人員雜工和大匠一共是不到三十人,外加二十名軍戶,王延興來了之後,人數就蹭蹭地往上漲,雜工加大匠的人數超過了三十,軍戶數增加到了四十。
另外,還有跟隨王延興而來的人:王延路、劉伴興、孟鹹、呂奇、申定平以及二十七名奴婢,假如再算上那個小孩,那就又多了三十四人。
每天,消耗的糧食差不多有兩石。一月,便是六十石。另外,僱傭的礦工有三十餘人,按照出礦量算支出。
上個月,一共出了三萬多斤礦石粉,按照每百斤礦石粉給糧一斗來算,一共便支出了三十石糧。這兩項之和,可就是百石了!
這一百石糧,除了從泉州運來的來二十多石之外,剩下的,全部要王延興想法子籌措了。如果換不到足夠的糧,便要掏私房錢買了。
王延興還在以招雜工和選汰軍戶的名義招人,到下一個月,鐵場的人數,可能還要再翻一倍。
而且,對人員的待遇,也需要提高一些才行,至少,餐食中多少得增加一些葷腥。
這樣,費用又要進一步地提高。
唉,糧食啊……
對鄒磐來說,去各村寨傾銷鐵器是手段,封鎖銅鑼寨纔是目的。可對王豔來說,能不能將那幾千件鐵器盡數賣掉,纔是最大的目的。
還好,每天傳回來的消息都是好消息,鐵器的銷售,恰如王延興的預料,大受歡迎。第一天去那三座村寨,一共便換回來好幾十石糧:這基本上將人家的米缸子都刮乾淨了。
接下來的,便陸續有更多的山民出山,到軍寨前換糧。抵換政策也是一致的,除了米、粟之外,其他五穀雜糧統統都要,只是價格各有不同,山羊、活雞、野味等各類肉食也按折價換。一件一件的鐵器被換出去,一船一船的糧食,順水運到鐵場……
第一期交換,一共換出去六千多件鐵器。而糧食,則堆滿了鐵場的糧倉。活雞、活羊暫時被養在校場一側圈出來的棚子裡……
不管怎麼說,後勤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也就能將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