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莉莉再也忍不住,撲進媽媽的懷裡,放聲大哭起來。
那晚,母女倆坐在那張小牀上,差不多說了一夜的話。第二天一早,媽媽就起牀給她燒飯,還煮了六個雞蛋,讓她帶在路上吃,又塞給她三百元錢。莉莉把錢塞還給媽媽:“媽媽,你的錢也不多,就留着吧。”
媽媽說:“你現在還沒有收入,多帶點錢在身上,不會錯的。要是他不認你,你還是到爸爸那兒去,然後想法找個活幹,聽到了嗎?不要到處亂走,對男人的話,不要太相信。有了錢,就買個手機,然後把號碼告訴媽媽。這樣,媽媽想你了,也好給你打個電話。”
媽媽硬是把錢塞入她口袋,又說,“見到他,萬一他問起媽媽的情況,你什麼都不要說,懂了嗎?唉,這一切,都是這個人作的孽啊。當初,媽媽恨死了他,可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你也這麼大了,要是他認你的話,就算了。”
“媽媽,我情況好了,就來看你。”莉莉要出門時,忽然悲從心生,又回頭與媽媽抱頭痛哭,“媽媽,我不捨得你,在這裡這樣受苦啊,嗚嗚嗚……”
哭了一會,只得分別。“莉莉,路上要小心,以後做什麼事,都要用個心眼,啊。”媽媽一直送到那個有車經過的三叉路口,等她上了車,才抹着淚,與她揮手告別。
“媽媽,你自己也要當心身體啊——”莉莉上了車,還打開車窗衝媽媽喊,等媽媽轉身走了,纔回頭關窗,又籟籟地哭了好一會。
莉莉乘火車回到上海後,在火車站南廣場徘徊來徘徊去,心裡矛盾極了。要不要去找那個人呢?他真是我的親生父親嗎?如果不是,那就尷尬了,哪有自作多情亂認父親的?要是他不認我呢?更加尷尬。你怎麼辦?掉頭就走?還是跟他爭吵?
這個人現在是什麼情況呢?莉莉又充滿了好奇。在她的心目中,這個人的形象一向是下流可惡的,所以媽媽突然說她是他的女兒,她實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可媽媽絕對不會瞎說,這就說明這個事情肯定是真的,現在關鍵是看這個人有沒有良心,敢不敢認你了?
當然,還要看這個人的境況好壞,要是他有錢有勢,突然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女兒,開心還來不及呢。也很好安排啊,如果怕被妻子兒女知道,可以偷偷在外面給我買一套房子,或者讓我去上職校,或者安排到哪個單位上班,都可以;要是沒錢沒勢,那就難說了,認我也沒用,認了我,他養得起我嗎?
還是去找一下他,看看他是什麼情況再作決定吧。萬一他是個大款,或者是個廠長經理,又肯認我,那我就時來運轉了。莉莉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到南匯去找他。不去找他,就要回到爸爸那裡去,可她一想起這個貧民窟一樣的地方,心裡就發毛。
於是,莉莉就去找開往南匯方向的公交車。走了好幾個站臺,沒有看到直接開往南匯的車子,她就問公交站臺上一個戴鴨舌帽的男人:“叔叔,這裡有到南匯的公交車嗎?”鴨舌帽熱情地說:“有,我領我去。”
莉莉猶豫了一下,跟他走了。邊走邊想,廣場上有這麼多人,怕什麼?再說,他是廣場上的工作人員,不會有事的。鴨舌帽在人羣中穿來穿去,走了很長的路,才走到郵電大廈旁邊,指着一個站臺說:“喏,南新線,直接到南匯的。”
莉莉感激地說:“謝謝。”轉身走過去。
“喂,”沒想到鴨舌帽喊住她說,“給錢。”
“啊?”莉莉一愣,回頭看着他說,“這也要錢?”
鴨舌帽說:“現在是什麼社會?哪有不要錢的服務?”
“多少錢?”莉莉有些緊張地問。
“四元錢。”鴨舌帽說,“統一這個價。”
莉莉遲疑了一下,很不情願地從牛仔褲袋裡挖出四元錢給他。心裡想,連問路都要錢,真是。以後,可要格外小心了。不放心地看了看站牌,才上了車。
到了南匯,她又轉乘去新港的公交車。到了新港鎮,莉莉下了車,見這裡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小鎮,剛纔被懵了四元錢問路費的壞心情一下子好了起來。街上的許多房子都具有歐式風味,清潔,幽靜,洋派,人不多,但不算太冷落。大約是離海邊近的緣故,街上的風比較大,有些冷,還帶着一股鹹味。
這時,太陽已經偏西了。莉莉在街上找了一家麪店,走進去吃了一碗素雞面。吃完,她付錢時問老闆娘:“現在幾點了?”老闆娘說:“下午兩點二十分。”莉莉見這個老闆娘臉色比較和善,就拿出媽媽給她的那張紙條問,“我要到這個村裡找一個人,你知道怎麼走嗎?”
老闆娘看了看地址說:“我也不是本地人,不太清楚。對了,你到街上叫一輛摩托車嘛。”
莉莉得到提醒,謝過老闆娘,到街上來找摩托車。她看見西邊那個路口有四五輛摩托車停在那裡,就走到那個看上去臉相比較忠厚一些的摩托車手面前,問:“到桃園村多少錢?”摩托車手說:“十五元。”莉莉說:“來回二十元行嗎?”
摩托車手看了看她:“要等多少時間?”莉莉說:“不會長的,我問一個人,問到了,就出來。”摩托車手說:“上來吧,看你是個中學生,就便宜你了。”
莉莉戴好頭盔,坐穩,摩托車就開出小鎮,向鄉下駛去。沿路到處是一片片綠色的桃園,所以才叫桃園村的。這裡的農村跟周寶昌那裡不一樣,真的給人一種新農村的感覺。一會兒,摩托車在一條水泥路上停下來,摩托車手摘下頭盔對她說:“到了,你問吧。”
莉莉從後座上跨下來,站在路邊等人過來問。可等了一會,不見有人過來,摩托車手等不得了,對她說:“他叫什麼,我去幫你問。”莉莉說:“劉美林。”
摩托車手從田野裡斜向一家人家跑去,一會兒出來,指着路南那家小洋房說:“這就是劉美林家,他們說,他是大老闆,平時不回來的,每年年三十夜上墳,纔開着寶馬車回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