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素羅汗山之戰前夕

三河口。

望着正在架設浮橋的吐蕃奴隸們,論欽陵有一種難言的苦澀,這一次攻打大周,終究還是敗了。敗的結局很明顯,那就是自己將丟失還剩下的大部分會盟權,而且贊普器弩悉弄恐怕也要對葛爾家族下手了。

何去何從,論欽陵心中日思夜想一月之久,弟弟論贊婆得勝的消息並沒有讓他高興起來,再見識了魏王武柲的手段之後,他深刻地明白,除非武柲死了,不然吐蕃根本沒有機會攻入中原,甚至就連隴右也沒有機會。

但不管怎樣,這個機會已經沒有了。他如今只是想跟弟弟論贊婆匯合,看能否打下安西四鎮,但龜茲有王孝傑駐守,實際上也是沒有機會的。王孝傑這人他還是比較熟悉的,穩重而敢戰,雖無多少謀略,但貴在沉穩,這樣的人最適合防守。

論欽陵再次看向了三河口的吐蕃奴隸,對身邊的長子弓仁說道:“天黑之後,就出發吧。”

弓仁這些日子也是頗爲憔悴,看着父親愁眉不展,也不敢多說話,答應一聲,便退下準備去了。

行軍打仗,不論是勝利還是撤退,都有大量的準備工作,所以弓仁必須得提前準備,以免耽誤了出發時辰。

武柲在軍營中訓話之後,便召集諸將商議,看着原先有一百多個將領,如今只有七十多人,雖經過樂這麼長時間,但依舊很傷感,畢竟那些人都是戰死的,凡是戰死的人,都應該被記住,但人們往往記住了獲得成功的人。

“諸將聽令!”武柲說道。

諸將頓時爲之一振,而後大聲說道:“聽候殿下差遣!”

武柲沉聲說道:“吐蕃人還在城外,還十分強大,野戰我們不是對手。但我們有計謀。今夜,論欽陵必將故佈疑陣,而後向北逃竄,你們說。我們追還是不追!”

“吐蕃人該死,殿下,追吧!”郭知運首先附和。

有些將領猶豫起來,但武柲不會給他們機會,說道:“本王主意已定,那就是追!殺了吐蕃人,爲死去的兄弟們報仇!誰若不願意跟我去追擊的,站到右邊!”

這話,頓時讓諸將有些驚異,但即使是不願意去追擊或是怕死的。這個時候站在右邊,那無疑會成爲衆矢之的,是貪生怕死之輩,那麼在軍中的前程也算是徹底毀了。

於是,武柲等待片刻。見無人站在右邊,臉上依舊一片肅穆,“這一次,或許我們當中,也包括我,很有可能命喪在吐蕃人的屠刀下,但大丈夫有所爲也有所不爲。身爲軍人,就要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的意識。如果沒有,那請安心讀書,考個功名。”

諸將垂下樂頭顱,當然那些本就視死如歸的敢戰之將則依舊昂首挺胸。目不斜視。聽候武柲的命令。

武柲也不管那些低下頭的將領,命令道:“郭知運留守臨洮城,協助姚刺史守城,凡是聽候姚刺史差遣,若有違抗。本王定不輕饒,其餘諸將,隨我追擊吐蕃!”

“謹遵殿下之令!”諸將躬身答道。

隨即武柲一揮手,諸將一一退去,郭知運則留了下來,他有話說。

武柲看到郭知運,問道:“你有何事?”

郭知運趕緊躬身施禮說道:“殿下,末將想跟隨您!”

武柲盯着郭知運,看到他眼中的熱切,便說道:“臨洮城很重要,若守不住,吐蕃必然會大肆反撲,那麼我們前段時間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你可明白?”

郭知運雖不願意,但還是低下了腦袋,躬身道:“末將明白!”

“那還不快滾蛋!”武柲把郭知運趕了出去。

郭知運只好趕緊出了營帳,身爲被魏王一手提拔的將領,他們只需知道忠誠和服從便可。

武柲對於自己提拔的將領,還是很信任的,而且很多將領的脾氣和才能,他也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就比如說這郭知運。十年來,他武藝的進步是很大的,而且學習兵法,頗爲有些謀略,可以說,郭知運是一名成長型將領,更專業點,就是相當不錯的參謀人才。

夜幕開始降臨,三河口的吐蕃人開始渡河,他們高舉着火把,生怕大周軍不知道他們撤退一般。

北門軍營裡,兩萬大周士兵已經整軍待發,只要魏王武柲一聲命令,那麼他們就會跟隨魏王出擊吐蕃人。

軍帳內,武柲正在踱着步子,他在等密探的消息,在臨州北邊,一直到素羅汗山一帶,都佈滿了大周密探。

這些密探本就是關隴一帶人,他們只要換下斥候軍服,便一點也看不出是大周軍人的樣子。更何況是吐蕃人,吐蕃自吞併吐谷渾後,雖與隴右有所接觸,但依舊非常少,加之與大周關係惡劣,邊境互市早已取消。除了一些行商和走私販子外,別無他人。

所以,論欽陵也分辨不出,更何況,自古以來,哪有如此重視情報系統的人?再者即使被發現,傳送消息也是一個麻煩事情。

但是,論欽陵忘記了中原王朝還有馴養信鴿的傳統。就如同草原和吐蕃的人馴養鷹用來狩獵一般。

戌時三刻,親衛急急跑進了營帳中,見禮之後,便把鴿信交給了武柲,武柲展開一看,上面只寫着,“獵鷹開始!”

這就是行動的暗號,武柲立刻整裝,戴上銀盔,腰挎寶劍,踏出了營帳,大聲吼道:“諸將聽令,出發!”

隨即,一聲吶喊。親衛牽來獅子驄,武柲上了戰馬,接過長槍,長槍一指夜空,說道:“諸將各領本部,緩緩而行,斥候在前探路,務使小心爲上!”

與此同時,臨洮城北城門緩緩打開,大周斥候搶先飛馬馳出了城外,隨即便消失在了黑夜中,緊隨其後的時一對對士兵。

大周士兵沒有點燃火把,很顯然,一點火把便會被吐蕃人發覺。那麼他們的追擊還有什麼意義呢?

三河口。

論欽陵再次看向了正在渡河的吐蕃奴隸和傷兵,這些人說不定就會被大周軍隊徹底消滅,但他不得不如此,因爲他很清楚大周魏王。不會輕易放走自己的大軍。所以,他只能故佈疑陣,北上與贊婆匯合。

如今大軍開始北上,他也得走了,再一次望向了臨洮城的方向,他嘆息一聲,輕聲道:“走吧!”

弓仁等吐蕃諸將緊隨其後,黑夜中沿着洮河而北上。

從臨州到涼州的路由三條,第一條是從臨洮城南下而後經渭州,再過蘭州的金城。便可直達涼州,路途較遠,但大都是官道,中間有三座驛站。第二條是從臨洮城北門出發,沿洮河北上。在素羅汗山轉而向東,沿着河谷直走便可到金城,當然也可以到達黃河岸邊時轉而向北經過武勝驛就可到達涼州。第三條是在素羅汗山轉而向西,沿着洮河直到黃河,過黃河後,便可進入鄯州地界,但這一條路峽谷縱橫。多沼澤,幾乎屬於荒無人煙之地,一不小心便會全軍覆沒。

第一條論欽陵不會走,第二條和第三條都必須經過素羅汗山,這也是武柲吃掉論欽陵大軍的機會,也是結束吐蕃入侵的最後一戰。

所以武柲非常謹慎。在半個月前,積石軍便隱藏在了山中,爲了行動方便,武柲發明了炒麪這種非常利於長途奔襲的食物。前世時,先輩英烈就是靠着那東西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爬雪山、過草地,如今積石軍也只是從積石山行軍到了五百里外的素羅汗山而已。

當然中間崇山峻嶺荒嶺沼澤,積石軍也是吃盡了苦頭。不過經略使武攸緒卻感到很充實,在軍中看不到武氏皇族虛僞的嘴臉,更聽不到朝中酷吏得橫行,也沒有新舊貴族的暗中鬥法,他可以一心一意地做事情。

當然這種事情也過不了多久了,等過個幾年,若李氏繼承大統,他這個手握重兵者會如何呢?若武氏繼承大統,他倒希望是武柲能夠繼承,畢竟就目前來看,武柲是一個很有作爲的繼任者。

但無論誰繼承,他都不會獨領一軍了。所以武攸緒很珍惜這樣的生活,雖艱苦而其樂融融,至少對得起列祖列宗了,他沒有禍害人,而是有所作爲。

積石軍的藏身地很隱蔽,在素羅汗山的山中,到處是巖洞,山中林木也頗茂盛,時值夏季,山中非常涼爽,晚上要是不被蓋點被褥,還會感到冷。但吃飯總是讓人難以下嚥,只有鹹肉乾和炒麪,要不是爲了隱蔽,他早就下令烤肉了。因爲山中野物非常多。有的士兵已經開始茹毛飲血,士兵大多都是羌人,屬於西羌的一支,所以生吃也沒覺得什麼。

這一天,武攸緒艱難地吃下了鹹肉乾和炒麪後,洞外傳來了腳步聲,隨即一個將軍走了進來,正是積石軍中郎將皇甫樹。此人是魏王推薦,到了積石山後,也是此人幫着招募積石軍,才能非常了得,而且頗懂兵法,但就是不愛說話。

“皇甫朗將可是有事?”武攸緒問道。

皇甫樹只有三十餘歲,因爲常年練武,所以身體很壯實,但個子不高,屬於大衆水準,他來到武攸緒跟前,躬身道:“稟安平郡王,魏王的特使到了。”

武攸緒豁然站起身,他終於等到了,要結束了嗎?隨即便問道:“快領進來!”

皇甫樹躬身,出了山洞,片刻便領進來一個身材魁梧的黑臉漢子,正是黑子,如今是武柲的親兵校尉。自從跟牛大妹子成婚後,便穩重了許多,加之他粗中有細,心思靈敏,武藝高強,便很快取代了武一刀成爲了親兵校尉,而武一刀也適時地在魏王府中養老,順便教授王子王女們武藝。而鴉九也幾乎不見人影,所以如今武柲的親衛中少了很多老人。

“魏王親兵校尉武黑見過安平郡王。”黑子躬身行禮。

武攸緒心中不禁讚歎,就這體格,再加上那黑如碳一般的腦袋,都讓人懼怕三分,能夠做魏王的親兵校尉,武藝肯定只高不低。

“校尉免禮,可是帶來了魏王將令?”武攸緒問道。

黑子答應一聲,隨即攤開了一張紙,上面畫着一張草圖,正是素羅汗山的簡易地形圖。黑子指着一處山谷道:“吐蕃大軍不論向東還是向西,都只會從這條山谷經過,你們的位置在這裡,距離山谷目測只有十里地,但山高林深,沒有道路可走,走起了可不止十里,所以殿下的命令是你們提前在山谷之外挖好陷坑,在山道上擺好火石滾木,當然硫磺是找不到了,但石頭總是比較多的。總之,殿下的意思就是要把吐蕃兵堵在裝一條山谷中。爲了能夠滅掉這支吐蕃大軍,殿下讓我帶來了神秘武器!”

“神秘武器?什麼神秘武器?”武攸緒問道。

黑子頓了頓,說道:“安平郡王還是不要知道得好,再說到時候也能看到。”

武攸緒雖然心中不喜,但也知道,有些東西不知道得好,免得惹來殺身之禍。於是便問道:“依校尉之意,我們何時出發?”

黑子想了想,說道:“現在就出發吧,早點到達地點,也早點佈置,省得倉促誤了大事。”

武攸緒點頭,隨即便命令皇甫樹道:“皇甫樹聽令!”

皇甫樹身體頓時一振,“末將在!”

第117章 衛士第176章 出征(一)第477章 一代帝王(十五)第9章 四步成詩第183章 出征(八)第111章 珠算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498章 一代帝王(三十六)第168章 一場武清的個人秀第71章 左手太平右手婉兒第168章 一場武清的個人秀第237章 武清關於生命的思考第480章 一代帝王(十八)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228章 少林寺(一)第48章 一不小心罵死了太監第61章 菊花,刀,美人第167章 **作樂以避嫌第431章 帝王之路(二)第119章 清學漸起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410章 廬陵王風波(一十)第272章 與師姐談第168章 一場武清的個人秀第427章 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第270章 新皇的憤怒第405章 廬陵王風波(六)第149章 蘭陵蕭氏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358章 宰相議軍情第446章 帝王之路(十七)第4章 艱難生活第181章 出征(六)第458章 出征之前(一)第365章 武成殿廷議第418章 廬陵王風波(十九)第374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二)第487章 一代帝王(二十五)第263章 遠山與令嫺第475章 一代帝王(十三)第22章 一見長安使人愁第254章 答劉三小姐問第136章 茶之道第63章 武后的心思地三百五十章 到臨洮第104章 傳授第176章 出征(一)第172章 立家法第265章 全面開刀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330章 徵西域(三)第390章 來俊臣之死(二)第10章 生意第118章 發明創造第84章 情何以堪第193章 家中情事第328章 徵西域(一)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497章 一代帝王(三十五)第103章 江南船行第105章 主薄想下海第319章 逃出生天第313章 吉頊獻妹救父第183章 出征(八)第342章 火燒天堂第224章 差點**了第212章 政事堂議事第327章 統兵大都督第218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463章 一代帝王(一)第132章 到揚州第189章 出征(十四)第118章 發明創造第319章 逃出生天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496章 一代帝王(三十四)第294章 太后雌威第411章 廬陵王風波(十二)第39章 武氏家族第48章 一不小心罵死了太監第2章 赤貧人家第382章 回師第26章 溫國寺中巧解困第339章 薛師傷心了第399章 廬陵王風波(一)第452章 帝王之路(二十三)第478章 一代帝王(十六)第227章 吉祥三寶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494章 一代帝王(三十二)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230章 少林寺(三)第379章 草原的夜很黑第222章 整軍建言(一)第391章 來俊臣之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