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

bookmark

想要真正瞭解楊麗華的影響力,首先要搞清楚,她的受重視程度。

楊堅在位時,不用說,楊麗華是誰都不敢招惹的那位,就連獨孤加羅,都對長女禮讓三分,何況他人?

一個公主,本身沒有權利,她的影響力,來自於經年累月的積累。

楊廣是她的親弟弟,雖沒有楊勇與她感情那麼深,但也不是楊俊楊秀能比得了。

這涉及到一個相處時間的問題,楊廣是老二,比楊麗華小八歲,可以說,楊廣小時候,是長姐照顧着長大。

老三楊俊兩歲的時候,楊麗華就已經出嫁了,老四楊秀剛出生,楊麗華就已經離家,至於老五楊諒,就更不用說了。

因爲楊麗華曾經的特殊身份,楊堅夫婦的五兒五女,皆以楊麗華馬首是瞻,所以楊廣從很小時候,就非常敬愛自己的長姐,這種感情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所以楊銘心裡很清楚,只要老爹在位一天,楊麗華的影響力,便依然如故。

鞭打楊約,些許小事,楊廣更不會管。

接下來的日子,楊銘聽說了,老爹楊廣授予楊麗華隨意出入皇宮的特權,方便她探望還活着的老四和老五。

這兩個人眼下,對楊廣不構成絲毫威脅。

年關將近,這一天的朝會,參加者足有六十多人,其中以工部最多,除了尚書侍郎之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的主官次官,都來了。

楊堅在位時,曾經提過要重修洛陽,楊廣做太子主政的時候,也提過。

今天朝會的議題,也是修洛陽,但這一次與前面都不一樣,

這次,楊廣第一次提出了“東京”這個名詞。

也就是說,他打算將洛陽建成大隋的東都,建成大隋中原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樞紐中心。

反對的人,海了去了。

爲什麼反對?因爲洛陽一旦成爲都城,勢必會削弱關中集團的影響力。

雖然中原一帶的門閥,很多仍屬於關中集團序列,如洛陽元氏,洛陽長孫氏,洛陽獨孤氏,滎陽鄭氏,但是大家一致認爲,關中地區纔是大隋龍脈所在,不宜變遷,會導致龍氣流失。

修洛陽,可以修,但是不能定都。

大家所爭論的,就在“定都”這兩個字上面。

一時間,朝堂議論紛紛,衆臣交頭接耳,

“殿下提前有沒有收到風聲?”高熲湊過來,小聲道。

楊銘搖了搖頭:“我跟你一樣,也是剛剛纔知道。”

“那你是反對還是支持呢?”高熲又問。

楊銘想了想:“支持。”

“爲什麼?”高熲追問。

楊銘笑了笑:“反對能如何呢?父皇若是已經拿定主意,咱們拗的過?”

“不妥之處,還是要勸諫的,這是臣子本分,”高熲皺眉道。

楊銘笑道:“慢慢來,看看大家都怎麼說。”

朝堂喧譁,做爲內侍的高野,示意大家安靜,有什麼意見,一個一個提出來。

楊廣則是高座皇位,面無表情。

安德王楊雄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陛下容臣稟奏。”

楊廣點頭道:“既是議事,當無話不說。”

楊雄拱手道:“先皇成大業於關中,俯瞰天下九州之地,北有突厥,西有西域諸國,加之南蠻之地,莫不稱臣,京師建成不過二十一年,國祚穩固,百業興隆,納帝王之氣,積山河形勢,成王霸之業,洛陽居中原腹地,乃前魏元氏苟居之所,怎堪與大興相比?”

這話一出,朝堂的姓元的不高興了,我們老家在洛陽,怎麼就成了苟居了?

別忘了,我大魏當時的國都就在洛陽,那個時候,還沒有大興,長安也什麼都不是。

楊廣點了點頭,道:“朕欲定都,實爲陪都,自不能與大興比較,卿不必計較孰輕孰重,大興乃我楊室立業之地,永不變更。”

楊雄又道:“陛下重修洛陽,臣完全支持,只是定都一事,事關重大,需從長計議。”

這一次,楊廣什麼都沒有說,而是將目光投向裴矩:

“世矩跟衆卿講一講,以解疑惑。”

這話一出,人人都知道裴矩是早就知道這事了,而且贊成定都。

裴矩站出來,徐徐說道:

“此番漢王叛亂,山東地區(太行山以東)響應者衆,我王師雖已東進,然叛亂至今未消,京師居於關中腹地,鞭長莫及,然我大隋精銳,皆在關中,如果今後山東再起大亂,難道還從關中調兵?”

“朝內諸公,手握軍功者不在少數,當知遠水難解近火,此番幷州之亂,若不是秦王長驅直入,佔據先機俘獲反王楊諒,一旦戰事拖延,導致河北山東叛軍坐大,進中原、入關中而威逼京師,諸位覺得,洛陽重要嗎?”

韋衝站出來,皺眉道:“我京師東南,有潼關天險,豈是中原反賊說進就進?”

裴矩笑道:“惶惶史書,從中原入關中者,不勝枚舉,尚書該知道的。”

韋衝又反駁道:“我關中子弟,乃天下精銳,莫不能擋,豈是史書那些庸蠢之人可比?”。

他這句話,顯然有點胡攪蠻纏了,楊素和高熲這類久經沙場的大老,自然知道,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地方。

一旦失去中原,關中連糧食都做不到自給自足,能抗多久都是個問題。

裴矩則是懶得反駁韋衝,繼而看向楊素,道:

“開皇年間,關中大旱,先皇率關中百姓東出潼關,往洛陽就食,前塵往事歷歷在目,中原地區乃天下糧倉,陛下定都之舉,也是爲穩固關中,給京師再設一道東面屏障,越公該能理解陛下一番苦心。”

楊素當然清楚這些,所以他贊成重修洛陽,但是定都,牽連太大了。

既然定都,皇帝自然會過去,雖不會常年待在中原,但勢必影響朝堂結構。

比如說,皇帝遷居東都,那麼就會從大興帶走一撥官員,留下一撥官員,而留下的這些人,勢必會與皇帝的關係越發疏遠,從而不被重用。

被帶走的,也都是關中人,大家也不願意離家那麼遠。

而皇帝住進洛陽之後,勢必會再招募一些處理政務的官員,就會導致中原一帶,甚至是山東地區的世家借勢興起,威脅到關中門閥。

這是利益之爭,誰跟皇帝親近,誰得好處,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楊素聰明絕頂,仍是沒有想到,楊廣的本意,就是要逐步改變關中本位的情況,扶植其它地區。

大隋是關中人的,這一思想在楊素這裡,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他了解楊廣,知道楊廣認定的事情,別人改變不了。

於是楊素點了點頭:“臣贊成定洛陽爲東京。”

一把年紀了,犯不着在這麼大的事情上和皇帝鬧意見,將來怎麼樣,將來再說吧。

他贊成不贊成,反正作用也不大,因爲反對的人太多了。

這時候,楊廣將目光投向楊銘,他指望自己這個一向滿腹機謀的兒子,或許會有什麼驚人之語。

“吾兒可有話說?”

“兒臣贊成以洛陽爲東京!”楊銘毫不猶豫說道。

楊廣笑道:“講!”

楊銘深吸一口氣,說道:“方纔安德王曾言,我大隋王霸之業,成於關中,兒臣深以爲然,然我大隋擁九州四海之地,難道坐關中而治天下?”

“李靖所率大軍,至今仍在山東絞殺叛軍,前方軍報,以快馬計,最快二十天方纔能抵達京師,而我們得到消息的時候,前方形勢已變,朝廷應對勢必遲緩。”

“古語有云,夫建都者,一,形勢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洛陽北靠邙山,南臨尹水,西爲京師屏障,保障糧食供應,東出可鎮撫山東,雄峙江南,以此爲東京,大興當高枕無憂。”

一時間,朝堂鴉雀無聲。

之所以沒有人站出來反駁楊銘,是因爲他們認爲,皇帝楊廣決心已定,要不然也不會讓秦王出面來壓制他們。

楊銘在朝堂的作用,就是如此。

而楊廣迫切想要讓楊銘樹立威望,也是這個原因。

楊銘是贊成定洛陽爲東京的,現在稱東京,五年後會改稱東都。

華夏的地理形勢,造就了洛陽的先天優勢。

洛陽往西,羣山連綿,縱橫交錯,往東,是地勢平緩的華北平原。

看過中國山脈地圖的就知道,整個華夏,西高東低,就只有四川盆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是平的,剩下的地方全是山。

從地圖上看,關中與洛陽之間,正好是一段比較平緩的地勢,如同被南北山脈夾出來的一條腹地通道。

華夏古代,可沒有高鐵飛機火車,翻山越嶺是很艱難的,誰都喜歡走平路。

山東攻關中,洛陽是必經之地,你繞都繞不開。

定都,有利於提升洛陽的地位,使其戰略性拔高到最高檔次,以此鞏固關中東出通道。

但是歷史上,楊廣只用了一年,就把洛陽建成了,其形制規模完全彷照大興,就是面積小了四分之一。

楊銘心裡清楚,洛陽定都是跑不了的,他真正擔心的是,修建洛陽會死很多人。

歷史記載:煬帝興修洛陽,每月役丁二百萬,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老爹楊廣繼位之後,第一項大工程,就要上馬了。

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748章 以身入局第503章 初步試探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四二七章 捱打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七二章 佛道領袖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第481章 君君臣臣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六四章 再闖東宮八八章 紅拂私奔第693章 不可能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第608章 小奸巨猾第562章 一世英名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第612章 一諾千金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第605章 宗室領袖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八十章 有罪無功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653章 江淮羣賊九三章 祖籍九江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二五零章 武士彠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二九八章 洗白第595章 嘔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第660章 世嫡皇孫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第714章 寄人籬下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第666章 天寒地凍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643章 各就各位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497章 搭設浮橋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九五章 返京九五章 返京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540章 沒錢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三十章 深不可測第687章 火燒糧草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740章 留活口第730章 殺心起二九七章 突厥鷹犬第634章 東西聯盟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九七章 吃軟飯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二九八章 洗白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三章 小狗崽子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五十章 破鏡重圓六五章 書房第725章 共定海內七四章 家大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