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

bookmark

今日朝會,頗耗時間,所有官員就在大興殿簡單用了一點午飯,便繼續議事,一直持續到傍晚。

很明顯,今天不能統一意見,你們就別想下朝回家。

可見楊廣做事,實在是雷厲風行。

漸漸的,隨着楊素、高熲、楊雄等人的妥協,又有秦王楊銘推波助瀾,定都一事,基本算是定下了。

有幾個堅決反對的刺頭,被拉出殿外暴打了一頓。

楊廣臉上也逐漸露出滿意的表情。

這就是他和楊堅不同的地方,楊堅很少和羣臣對着幹,但楊廣似乎樂在其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

只見他緩緩擡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內史侍郎薛道行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詔書,朗聲誦唸道:

「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國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凋牆峻宇復起於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將貽於後世。有司明爲條格,稱朕意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營東宮詔》。

大概意思是說:皇帝以一人而治天下,並不是天下養着皇帝一個人,老百姓是國之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就穩固,老百姓富足了,國家也就富足了,這次修洛陽,務必從儉,不能太奢華,要把節儉的優良傳統,一代代傳下去,你們當遵從這些,朕纔會滿意。

漂亮!通篇找不出任何瑕疵。

楊廣真要按自己的詔書這麼幹,千古明君是跑不了的。

但楊銘清楚,事實正好相反,最特麼離譜的是,隋朝大運河其中一段的通濟渠,歷史上幾乎和洛陽一起開工。

河南、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一帶的老百姓,遭了特麼大難了。

兩項工程,波及六省之地。

不過開挖通濟渠,眼下還沒有提上議程。

要修洛陽,首先得繪製圖紙,這事還得工部尚書宇文愷來做,他需要實地勘察之後,再開始選址繪圖。

楊廣特別重視這件事,他竟然也要跟着去考察,名爲天子巡遊。

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像他這樣好動,今年纔剛剛繼位,就在家憋不住了。

羣臣當然還是反對,結局當然還是反對無效。

楊銘覺得,老爹這皇帝當的,是真特孃的硬啊

下朝回家之後,裴淑英端來飯菜,爲楊銘揉捏着肩膀,但楊銘除了喝了一些水之外,飯菜一快子都沒動。

實在是沒胃口。

孩子的滿月禮已經過去半個月,楊茵絳離出月子,也快了。

裴淑英已經盤算着,和楊銘生孩子的事情。

但楊銘現在,真的沒有心思可以放在除了洛陽以外的地方。

有史書記載,單單是修洛陽,民夫便死了將近百萬之巨,這個有點靠譜。

還有些史書記載,說是修洛陽死了幾百萬,這是不現實的說法。

….

《隋書》記載:每月役丁二百萬,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這句話並不是說,每個月都能死一百萬,洛陽修建用時十四個月,難道死了一千四百萬?整個大隋的總人口才4600萬,河南等地哪有這麼多勞力。

所以楊銘認爲,十四五焉,指的應該是總數,也就是兩百萬的一半,一百萬。

《隋書》是魏徵主編的,水分肯定有。

楊銘當然不希望,此番興建洛陽,和歷史記載的那樣,死那麼多人。

所以,他必須要做些什麼。

「裴公一般什麼時候就寢?」楊

銘問道。

背後的裴淑英緩緩道:「阿爺通常睡得早,一般在戌時(7點到9點)左右。」

楊銘點了點頭:「你讓徐景去將裴公請來,就說我有些事情想要請教。」

裴淑英點了點頭,下去安排去了。

裴矩的府邸,距離王府不遠,半個小時就能過來。

兩人見面之後,於書房商談。

「再有幾日,陛下就會出巡洛陽,岳丈認爲,此番營建新都,何人總領其事?」

其實楊銘心裡知道答桉。

裴矩道:「大興是高熲,仁壽宮爲楊素,今下新都,營作大監大約應是楊素。」

這時候,裴淑英重新將熱好的飯菜端了上來,坐在一旁看向楊銘:

「我看着你吃。」

「商議正事,婦人規避,」裴矩不滿道。

裴淑英直接給了他個白眼。

「無妨無妨,」楊銘笑着擺了擺手,拿起快子,邊吃邊說道:「高熲持重,楊素奢靡,他若總領新都營造,恐濫用民力。」

裴矩好奇道:「難道殿下有意?又或是有合適人選?」

一猜就透。

楊銘點頭笑道:「我願前往,總領其事,就怕父皇不允。」

「確實不妥當,」裴矩直接道:「楊素是有經驗的,本就鑽研土木營造,極通工事,他所督建的仁壽宮不但二聖喜歡,當今陛下也很喜歡,除他之外,當不會有第二人選。」

說白了,楊銘是個門外漢,人家楊素雖然專業不是土木工程,但是人家有工作經驗。

這種工作經驗,是非常稀缺的,攏共也就高熲楊素兩人才有。

楊銘故作嘆息一聲:「我觀陛下心急,東都營造期限恐會大大縮減,工期一減,用工便多,恐增多餘損耗。」

今晚見裴矩,楊銘實際上是想探探口風,畢竟今天在朝會上,很明顯就能看出來,老爹在私底下,早就和裴矩商量過了。

楊約在家養傷已經將近一個月,還是沒有上朝,實際上,他腿腳早就恢復了,但是他一直記着還欠人家楊麗華一頓毒打。

所以眼下不敢出門,能拖一天,身子便更硬朗一天。

楊約不在,內史省的政務沒人主持,楊廣又得倚仗裴矩,所以很多秘事,裴矩都有參與的份。

裴矩當然也猜到楊銘的用意所在,自己女婿又不是外人,於是小聲道:

….

「陛下已經和宇文愷商量過,工期將從四年,縮短爲一年,而且不是重修洛陽,是於現洛陽以西選址,重建一座洛陽城。」

「什麼?」楊銘驚訝道:「一年時間,修一座新城?宇文愷敢答應?」

一旁的裴淑英,也是驚訝的合不攏嘴。

裴矩苦笑道:「他當然不敢,但是山東叛亂未消,陛下較爲迫切,再者,當年的大興也是十個月便建成的,一年工期,不算少,宇文愷不敢接也得接。」

楊銘頭都大了,這麼說,洛陽十四個月完工,實際上還是超出工期了?

大興和洛陽,工期是大致相當,但區別大發了。

當年營建大興,是高熲主持,無論是民力物力耗費,都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雖然也死了好幾萬人,但楊堅一向節儉,很多工程都是後期逐步完成的,直到現在,大興城有些地方,還在修。

但是東都洛陽,歷史上是楊素督造,工程浩大,窮極民力,尤其是洛陽將來的皇城紫薇城,木頭都是從江西運來的,單單運送木料,就耗費民力數十萬。

他修仁壽宮,就死了十多萬人。

主持的人不同,造成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楊堅節儉,楊廣奢靡,又不一樣。

其實洛陽完全可以參造大興那樣,先修一個大致輪轂,完善城郭,然後逐年累月修繕,一步一步的來。

楊銘沉思半晌,說道:「我想自薦主持營建東都,岳丈還需助我。」

裴矩略微沉吟一番後,點了點頭:「我自當盡力,但陛下恐已內定楊素,難度頗大。」

楊銘皺眉道:「若我可以讓楊素想辦法推掉呢?」

裴矩一愣:「若如此,事可成,」

楊銘來不及多說,送走裴矩之後,便換了一身便服,只帶了二十名隨從,從王府後門離開,悄悄前往越公府。

楊素家的後門,他已經知道在哪了,熟門熟路。

大隋沒有錦衣衛,所以不要太過擔心暴露行蹤,沒有人時刻盯着你。

書房內,隨意披了件衣服的楊素與楊銘會面,皺眉道:

「殿下有大事?」

楊銘點了點頭:「營建東都,越公乃領事的不二人選,但本王希望,您能將其推掉。」

「陛下恐屬意於我,怎麼推?」楊素皺眉道:「難道殿下心中另有合適人選?」

楊銘搖了搖頭:「沒有比越公更合適的,但是這一次,本王想自薦。」

「你去?」楊素愣住了:「有何緣故?」

原因?是怕你害死太多的人你這個人向來不把人命當回事。

楊銘道:「我想撈點,越公信嗎?」

楊素忍不住笑道:「看樣子殿下不方便告訴老夫?」

楊銘微笑點頭:「正如越公不認識高攬德一樣。」

「哈哈」楊素捋須笑道:「殿下既肯明說,至於緣由,老夫便不追問了,只是想要推掉如此大事,沒有合適理由,只怕過不了陛下那關。」

關於這一點,楊銘也犯難,讓楊素裝病?顯然不現實,宮裡的御醫也不是吃素的。

找個辦法罷了楊素的官?那更不合適,人家楊素肯定不樂意犧牲這麼大。

那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這時候,楊素突然起身,取來紙筆,寫下了四個字,

「這是老夫四柱八字中的年柱和月柱,殿下可以從這方面想想辦法。」

四柱八字,就是生辰八字,分別對應出生的年柱、月柱、日柱、時柱。

楊素肯定不敢把八字都告訴楊銘,他還怕泄露出去,被人以巫術相咒。

楊銘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大喜點頭道:

「章仇太翼、張胃玄、趙昭,誰合適?」

這三人中,章仇太翼得寵於楊堅夫婦及楊勇,張胃玄是秘書省的太史令,主修曆法,副業陰陽卦術,趙昭則是頗得楊廣信任。

楊素笑道:「逢遇大事,可問章仇。」

「明白了,多謝越公指點,」楊銘告辭離開。

他心裡清楚,能夠說通楊素,主要還是有楊茵絳這層關係在,人家纔沒把他當外人,而且楊素一把年紀,也懶得奔波在外搞工程。

這個人情可不小,將來是要還的。

圓盤大佬粗

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三三八章 輸了一局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九七章 吃軟飯第697章 誰給你飯吃第560章 大封宗室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562章 一世英名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四章 八歲習武九一章 終於見面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第687章 火燒糧草二九零章 鞭罰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一八零章 齊國公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第736章 徐景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二九二章 擦鞋底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672章 離強合弱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727章 吃虧是福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第476章 項籍虞姬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第746章 齊王楊暕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三五章 婚姻不自由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478章 倚老賣老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八八章 紅拂私奔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第539章 遼東郡王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五八章 王府參軍第556章 改換門庭二一一章 妾妃三六八章 秋後算賬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第九章 河東郡王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718章 北進洛陽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三一三章 永安宮下一玩伴第769章 請父皇退位第617章 楊老八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625章 登高之門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第623章 朱雀門下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第515章 攔河大壩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四二三章 算計兒子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三二一章 五軍之戰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607章 捨己奉公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第556章 改換門庭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第519章 終極目標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559章 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