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氣暈了

bookmark

寧純叔侄被綁回了縣城,至於岑明秀,麾下的大軍除了嫡系的一萬兵馬以外,其它的他都不要了,哪來的回哪去,咱們不造反了。

像這樣的大軍,招募容易解散難,麥鐵杖親自帶兵過去,先是收繳藤甲兵器,然後派出麾下將領,配合岑明秀將大軍打散,然後押送四方驅趕。

單是這一項工作,就要耗時一月之久。

至於廣州談榮軍,發覺情勢不妙,灰溜溜的走了,一聲招呼都沒打。

楊坦韋約他們被釋放了,已經進入縣城,絕處逢生的感覺讓他們心情大好,見到李世民跟見到親人一樣,尤其是當他們得知整個事情經過後,更是將對方視爲救命恩人。

“如果能殺岑明秀,此番嶺南之亂,可謂功德圓滿了,可惜可惜,”大廳內,竟陵郡公楊坦嘆息道。

他是滕王楊綸的親二弟,不過眼下,他還不知道自己的大哥已經進了門下省。

麥仲才道:“駙馬的決斷是正確的,岑明秀在蒼梧郡,還有兩萬人,麾下一萬嫡系人家是不會放手的,以咱們當下的實力,可以擊敗,但肯定代價不小,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實爲最好結局。”

蘇烈沉聲道:“蒼梧郡的兵馬,岑明秀說了,他節制不了,所以這次纔沒有帶來甯越郡,那兩萬兵馬說到底,還是寧家的班底,怎麼處置呢?”

李世民笑了笑:“當然還是交給寧家,寧長真那三個兒子,老大仁厚,老二奸詐,老三嘛,自以爲是,所以我打算讓寧洄藻去接收,至於寧璩、寧據,送他們去江都吧,舉家遷走,這輩子別想回嶺南了。”

蘇烈笑道:“我以爲駙馬會將寧家連根拔起。”

李世民哈哈一笑:“那倒不至於,嶺南數百年,中原對這裡一直是採用羈縻之策,一下子想要改變現狀,沒那麼容易,寧家的勢力遍佈桂州,收拾了寧純和寧道明,差不多可以了,寧長真回不了嶺南,長子寧洄藻對朝廷又非常畏懼,留着他是有好處的。”

這就好比你是這個村的村長,一個外來戶進來想要替換你管理這個村子,肯定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是村長家的傻兒子,你也替換不動。

怎麼辦?就讓傻兒子上唄,你控制好傻兒子就行了。

寧家在桂州地區經營數百年,根深蒂固,想要連根拔起,會殺很多人,而且這樣殺人也很困難,你得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部殺掉,稍微遲緩,就會引發各地叛亂。

一場大火好滅,遍地山火,就不好滅了。

李世民看向郭敬善,囑咐道:“郭將軍帶着寧洄藻去一趟蒼梧,接手大軍之後,一定要妥善安置。”

這件差事,郭敬善不樂意幹,道:“末將是奉陛下之命,保護駙馬人身安全,這種事情,駙馬還是另選他人吧。”

李世民笑道:“事出從權,郭將軍就辛苦一趟吧。”

“那不行,非是末將抗命,而是不敢抗旨,請駙馬體諒,”郭敬善道,他本身,並不怎麼將李世民放在眼裡。

駙馬嘛,尚公主,雖然不是上門女婿,但又和上門女婿差不多。

人家郭敬善也是有來歷的,家族也不弱,他本身還做過皇帝的千牛備身,屬於皇帝的親信,自然不會將別人放在眼裡。

李世民笑了笑,不再強求了,其實他能猜到,對方不樂意去,是怕插手嶺南的事務太深,以後不好回去,只有一直作爲旁觀者,才能順順當當的來,開開心心的回。

眼下明擺着,誰跟着寧洄藻去接收大軍,以後就得留下安置那些叛軍,挾制寧家的兵權。

蘇烈,李世民使喚不動的,人家是太子的人,你不可能不跟太子打招呼,就把人家留在嶺南。

其他武舉又太嫩了。

於是李世民將目光看向麥仲才:“蒼梧郡的叛軍,需及早安置,要不二郎辛苦一趟?”

麥鐵杖本身就是嶺南人,廣州那邊的,但是麥仲纔是出生在江都,對嶺南沒啥感情,他們家是窮苦出身,祖宅估摸着都塌了。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老家的親戚還不知道麥鐵杖已經發達了。

況且麥仲才的正妻,是楊秀的嫡女安豐縣主,老婆還在京師嗷嗷待哺呢,我呆在嶺南算怎麼一回事?

眼瞅着麥仲才一臉爲難,默不作聲,李世民也是不免內心長嘆,第一次體會到了管理一幫人,是多麼的不容易。

使喚不動啊。

人家楊坦韋約,早就表態了,不願意繼續呆在嶺南,已經請旨想回去了,眼下就等皇帝的旨意下達,方纔知曉安排。

“那我自己去一趟吧,”李世民起身道:“麥總管在城外,我走後,城內一切事務由定方決斷。”

他一走,郭敬善就得跟着,你帶頭我可以跟你去,你讓我帶頭,我不會去。

“劉武周,朱粲,你二人帶兩千兵,押送寧純寧道明寧璩寧據往江都覆命,”蘇烈安排之後,也下去休息了。

廣西地區的叛亂,算是進入收尾階段。

收尾也是不好收的,麥鐵杖駐軍在外,經常會遇到衝擊大營的俚人,人家對於他們這種外來戶,是打心眼裡排斥,何況寧家早早就在桂州造勢,說是朝廷派下來的這些官員,會沒收他們的土地,強迫他們做奴隸,以至於當下的桂州地區,對朝廷充滿仇恨。

大叛亂沒有,小叛亂不斷。

江都,收到奏報的楊廣龍顏大悅,立即召開朝會,並且將寧長真也召來了。

“岑明秀降,寧純寧道明於甯越郡舉兵反叛,被李世民擊敗,如今二人正在押往江都的路上,欽江公的兩個兒子,也在路上,”說着,楊廣微笑着看向李淵:

“好你個阿婆面,竟有虎子如此?朕竟不知。”

寧長真臉色鐵青,一言不發,他知道,寧家完蛋了。

李淵喜笑顏開,趕忙道:“犬子世民,幸爲陛下駙馬,方纔靈智大開,其膽略謀識皆因陛下而來,乃陛下授之,可見陛下上承天命,四海臣服。”

楊廣哈哈大笑:“正是如此。”

裴矩笑道:“世民的處置還是妥當的,寧純寧道明,世居嶺南,在地方威望不弱,讓他們離開嶺南,便是削其威望,至於欽江公的兩個兒子”

裴矩瞥了一眼面如死灰的寧長真,道:“朝廷應該安撫。”

“自然是要安撫的,”楊廣可不是凡人,人家知道什麼人能殺,什麼人不能殺,點頭道:“欽江公隨朕在江都,沒有管教好兩個兒子,致使二子鑄成大錯,不過念在他們並未有反叛之舉,可酌情候補錄用。”

在這座朝堂上,說假話是家常便飯,寧璩、寧據不算造反嗎?勾結馮暄意圖聯合岑明秀攻打麥鐵杖,這就是造反。

但是楊廣沒必要追究,若是追究下去,嶺南的事情會沒完沒了。

朝廷的目的是在嶺南推行政策,不是把嶺南人殺絕,像寧家這樣在嶺南有號召力的家族,朝廷用得着。

按理說,楊廣都說了這話,寧長真應該表示一下,比如謝陛下恩典之類的,但是眼下的寧長真,已經被憤怒的情緒充斥腦海,周遭言語仿若未聞。

楊廣笑了笑,並不在意,氣死你纔好呢。

“欽江公,欽江公,”站在寧長真身旁的裴蘊,發現寧長真有異,轉頭一看,對方已經流鼻血了,而且瞳孔渙散,整個人暈暈乎乎的,於是裴蘊趕忙去扶。

寧長真就這麼氣暈過去了。

朝堂衆人頓時愕然。

楊廣笑道:“看來朕的這位嶺南安撫使,憂慮過重啊,擡出去醫治吧。”

其他人也是憋着一臉的笑。

其實寧長真都算是心理素質很強了,但是再強,也扛不住這樣的晴天霹靂。

寧家經營桂州數百年,根深蒂固,他怎麼也沒想到,就這麼被瓦解了。

你們都是吃屎的嗎?讓一個十五歲的毛頭小子給擺平了?

這時候,門下省黃門侍郎楊達道:“楊坦韋約等人上奏朝廷,希望不再履職嶺南,陛下如何定奪?”

楊廣頓時冷笑道:“身爲臣子,無以解君憂,反倒是給朕出難題,諸卿說說,這樣的無能之輩,朕該如何安置呢?”

虞世基道:“他們任職嶺南,還不足半年,眼下換人也不合適啊,臣以爲,眼下嶺南局勢平穩,他們應該自願留任,安撫地方推行政策,實不宜甩包袱。”

楊廣點了點頭看向裴矩,道“世矩以爲如何?”

他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爲裴矩的兒子裴宣機,也是朝廷派去桂州的太守之一,如果裴矩帶頭,讓兒子回來,其他人不會樂意的。

裴矩當然清楚皇帝什麼意思,道:“臣附議虞尚書,遇難而退,非人臣之職,各郡太守應本官不變,陛下還需下詔斥責楊坦等人,他們難道不想爲陛下分憂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們各回各家吧。”

“世矩此言,深合朕心,”楊廣一臉欣慰道:

“爲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他們讓朕太失望,內史省發文斥責,奪一年俸祿,留待觀察。”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做臣子的原本就會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給皇帝的辦事的時候,要掌握真意,忘掉自身,怎麼能顧得上眷戀人生、厭惡死亡呢?

你們不想幹?你們說了不算。

三二章 以後再說第653章 江淮羣賊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二六四章 高玥四二章 形勢大好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666章 天寒地凍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766章 體面第659章 將功贖罪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727章 吃虧是福第659章 將功贖罪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一五六章 薨一零七章 檢校衛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504章 五女山城七四章 家大業大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三九章 香味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第五章 坐地分贓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七六章 河東子弟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第751章 十五道三五零章 賭坊殺人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四一九章 秘書省藏書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510章 便宜行事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第486章 軍輜開運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544章 表哥表弟六八章 入山剿匪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490章 非大不可第486章 軍輜開運五九章 豪放名士八九章 宇文都知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第636章 朝堂第一人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七二章 民部尚書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52章 弒君者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556章 改換門庭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第735章 創造需求六九章 舉薦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第645章 蘭陵蕭銑四三三章 李月暉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第752章 下手太快六一二章 商君書一九八章 南北夾擊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