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天子禪位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

在秣陵城外的官道旁,開了家“蔣記”茶水鋪子,店面不大,在春寒料峭的季節裡,爲趕路的行人端上一碗熱茶,消消乏,提提神,倒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故此生意倒也不錯,茶水鋪子的蔣掌櫃忙着迎來送往,臉上一直掛着淡淡的笑容。

就在茶鋪靠南的窗邊,有兩名茶客的談話引起了蔣掌櫃的注意,他慢慢走近,一邊用麻布清潔桌面,一邊側耳細聽。

“柳兄,咱閒來無事,看到這些日子裡驛站里人來人往甚是熱鬧,每日裡至少也有三四十匹快馬換了出去,莫非有大的戰事發生?”一名身穿青衣的閒散漢子悶着聲音問他身旁的人。

那人頭戴綸巾,一副讀書人的模樣,聞言淡淡一笑,低聲回道:“黃老弟,吾的連襟就在驛站做驛卒,這些日子裡風風火火地忙,連家也回得少了!吾探了幾回,他口風卻是甚緊!想來他一個驛卒也不知道那些機密之事……不過,近日裡秣陵城內有些消息已是漫天飛了……”

那黃姓漢子的眉目頓時生動起來,急切地問道:“莫不就是當朝天子欲禪位之事……”

柳姓書生立刻“噓”了一聲,以手擋住雙脣,四處張望了一番,低聲道:“此乃驚天動地之大事,莫要議論,莫要議論……”

黃姓漢子呵呵一笑,伸手自懷中逃出兩枚銅錢。拍在案上。拉起柳姓書生的手,道:“這茶錢俺付了!走,咱到郊外走一走,欣賞河岸的風光,如何?”

柳姓書生明瞭其意,爽氣地回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黃兄,請!”

待二人快步走出茶鋪,蔣掌櫃一邊收拾二人喝過的茶盞,一邊暗忖:“這幾日倒有不少茶客在私下議論天子禪位之事。空穴不會來風,看來此事絕非流言?吳王仁義果敢,如今天下大部太平,皆仰仗吳王之威。而天子年幼,一向以吳王主持朝政,方有今日之勢。若真的是吳王得了天下,咱百姓們的日子就該更好咯!”

就在整個秣陵城內外甚至擴展到江東六郡的官吏、百姓們都在熱議天子禪位這一驚天鉅變消息之時,在秣陵城的皇宮之內,已經長成青年的天子劉元正在御書房內,在其母範皇后的陪伴下,口述詔書,兩名黃門侍郎正在畢恭畢敬地書寫着。

“元氣肇闢,樹之以君。有命不恆,所輔惟德。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自高祖斬白蛇而得天下,光武中興漢室,已歷四百年餘。今漢德將盡,妖孽遞生,骨肉多虞,藩維構釁。影響同惡,過半區宇,或小或大,圖帝圖王,則我祖宗之業。不絕如線。”

“丞相吳王,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愛萬物其如己,任兆庶以爲憂。手運璣衡,躬命將士,芟夷奸宄,刷蕩氛昆,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況木行已謝,火運既興,河洛出革命之符,星辰錶代終之象。煙雲改色,笙簧變音,獄訟鹹歸,謳歌盡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貞明,故以稱大爲王,照臨下土。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故堯授舜,舜授禹,時其宜也。朕雖寡昧,未達變通,幽顯之情,皎然易識。今便祗順天命,出遜別宮,禪位於吳王,一依唐虞故事。”

劉元一字一句地念着,神色平靜,似乎他從未得到過天下,故也沒有失去之遺憾。相比他過去的窮困生活,在錦衣玉食之中生活了十年,他已十分滿足。因爲他知道,自他當上這個天子之日開始,禪位這一天就必將會到來。

在這十年中,劉元享受到了一個皇帝可以享受的生活,卻沒有勞碌於政務之事,一則有吳王周瑜主持朝政,文武百官皆兢兢業業,二則劉元並未受過相應的教導,實在無法應付這些複雜的政務。

這些日子以來,天下各地的官員,無不上書,規勸天子劉元禪位,以令天下安定,百姓富足。這也是近日裡驛站異常忙碌的原因。自吳王周瑜自五年前開始在全國大規模修建驛站,僱傭退伍的士卒爲驛卒,建立了快速傳遞公文的驛傳體系以來,這還是他們最爲忙碌的幾日。

此等情景之下,天子劉元也該早日做出抉擇了!

其實,對於劉元而言,選擇禪位於吳王周瑜,既是衆望所歸,也是令自己全家能安穩幸福地生活的必然途徑。

吳王周瑜,從未怠慢於他,今後必然也會厚待。

待長相清秀的黃門侍郎將書寫好的黃綾詔書呈給劉元看後,劉元也不遲疑,即命人取出玉璽,自己親手在詔書上按下。

範皇后屏退左右,溫言對劉元道:“元兒,從今往後,咱娘倆就可以過真正開心、真正安穩的日子了。”

天佑十年四月初一,天子劉元正式頒佈禪位詔書,將帝位禪讓於吳王周瑜。

四月十八,秣陵城內舉行了隆重的禪位大典,吳王周瑜自劉元手中接過了傳國玉璽,正式登基,改國號爲“華”,年號靖康。

之所以將年號定爲康靖,實是周瑜受後世之影響。北宋末年,宋徽宗迷信道教,好大喜功,揮霍無度,導致國力衰弱,武舉不備,被女真人一路打到了京都汴梁,徽宗匆忙傳位於子欽宗,年號靖康。未幾月,城破,生靈塗炭,徽宗、欽宗兩位皇帝及數千宮室宗親、文武百官被虜,遷徙北地,埋骨他鄉,造成了華夏民族史上少見的奇恥大辱。“靖康恥”,成爲華夏民族揹負的一個重大恥辱!

周瑜在大華新建便用此年號,便是希望千年之後,歷史不會重演!華夏民族能夠始終以自強不息的姿態生存於世上!而靖康本身之寓意,則爲安康、安樂之意,年號靖康,便是希望普天之下,從此安定、安業、樂居,徹底告別戰亂動盪的黑暗歲月!

第569章 相煎何急第337章 嬌豔樊氏第238章 內部不和第211章 據有會稽第478章 文遠之功第461章 諸葛孔明第110章 袁術心事第260章 兵分六路第173章 攻略丹陽(十九)第288章 揚州州牧第572章 義結金蘭2第84章 分兵應對第429章 兗州之變第22章 遼東王越第350章 夏侯中伏第287章 周母之命第471章 巧思絕世第420章 呂蒙之計第403章 回顧舊年第114章 包圍居巢第419章 分兵突襲第460章 劉備出兵第411章 平定交趾第583章 三省六部第206章 平定吳郡(四)第148章 渡江戰役(八)第287章 周母之命第325章 心腹之患第170章 攻略丹陽(十六)第123章 常山趙雲第476章 該當何罪第569章 相煎何急第376章 穰城之戰第383章 幷州呂布第438章 經營關中第296章 絕妙好辭第578章 劉璋獻城2第259章 陶謙之死第548章 大軍北歸第335章 短視袁紹第339章 交州士燮第70章 天井剿匪(一)第235章 鍼灸之術第2章 快樂童年第2章 快樂童年第571章 棲霞書院第569章 相煎何急2第405章 伯珪之愁第566章 巴蜀震動2第373章 水軍蔣欽第378章 曹豹之變第290章 焦尾名琴第510章 三位一體第262章 志才計謀第278章 真吾主也第40章 常侍討饒第274章 傳國玉璽第316章 大婚之日第567章 巴蜀地第24章 靈蛇獻劍第54章 長沙孫堅第351章 悍勇典韋第352章 走或不走第318章 包圍襄陽第489章 水軍突圍第69章 南陽袁術第343章 蒼梧太守第567章 巴蜀地份2第331章 招撫山越第572章 義結金蘭2第556章 心氣鬱結第337章 嬌豔樊氏第461章 諸葛孔明第224章 斷敵糧道第370章 徐州劉備第298章 羣英薈萃第85章 盟軍先鋒第385章 東進兗州第570章 冀州內亂第507章 謀立新君第276章 縱論英雄第16章 二見甘寧第567章 巴蜀地第149章 渡江戰役(九)第122章 韓馥讓賢第473章 元直吾兒第256章 擴大軍屯四三百三十六章 勇將子義第42章 何進之死第527章 錦帆海軍第121章 意在冀州第33章 一打孫夏第421章 陷象之阱第583章 三省六部2第214章 人事軍事第149章 渡江戰役(九)第403章 回顧舊年第406章 士燮之憂第411章 平定交趾第251章 陳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