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商人

bookmark

冬天的草原寒冷而又乏味,動物都遷往南邊更爲暖和一些的地方,便是打獵也是收穫甚微,不過這個時代畢竟不是後世人口膨脹到將草原都變成耕地的時候,大多都還保持着原始的特色,動物到也不算少見,不過都是些小東西,打打牙祭自是不錯,但卻沒什麼打獵的趣味。\\\

韃靼人在這個時候大多都呆在自己的氈帳裡,草原上並不是沒有煤炭,但草原人卻不會開礦,木頭更是少有,一些乾草都是準備給牛羊馬匹過冬用的,不能用來取暖,大多數牧民氈帳裡都是冷颼颼的,溫度剛夠人們來生存而已,草原人生活之艱辛可見一般。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在冬天出生的孩子多數都熬不過去,這也是制約草原上胡人人口的一個自然因素了。

這一個冬天對於韃靼人來說可不算好,南邊草原上的一場風雪,讓韃靼人許多部落都是損失慘重,接下來又和乃蠻部結下冤仇,誰也不知道那個以暴躁聞名的塔陽汗在明春會幹出什麼來,所以還要爲明春可能發生的戰事做好準備,更是加重了各個部落的負擔。

不管普通牧民如何,他們一般都不會有自己的主張,但部落的首領們卻必須爲自己的部民着想,自是一個個都愁白了頭髮,這是一個韃靼數十年來形勢最嚴峻的時刻,在這個時候,汪古部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決定他們部族的未來。

不過不管韃靼人如何憂慮,趙石的生活反而過的悠哉遊哉,隔上些天就和琴其海結伴出外遊獵,閒來便訓練一些身旁的這些韃靼戰士,對年輕的木華黎灌輸一下軍事思想,這個年輕的蒙古人對於騎戰的興趣遠遠大於其他兵種,而且並不是一味聽到什麼就是什麼,年輕的蒙古人有着自己對於戰事地敏銳觸覺,不時都能讓趙石暗歎。蒙古人果然都是天生的騎兵領袖。

不過他到也不是無事可爲,隨着琴其海不斷出入他的帳篷,一些韃靼人貴族年輕人們終於忍不住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天都有年輕的韃靼小夥子向他提出挑戰,也許是得到了長輩們的警告。他們到也不敢太過分,沒有鬧出什麼生死對決地場面出來。

趙石也知道草原人的規矩,避戰不會被當作有度量的忍讓,而是會被當作怯懦而受到所有人的鄙視,再說他也沒什麼事情,既然不是生死對決,也就沒什麼好顧忌的。\\

將幾個來挑戰的年輕韃靼人打的鼻青臉腫,這才讓這些只聽到傳聞,卻沒有親見的貴族子弟們知道。這個漢人確實不怎麼好惹。

後來肉搏既然打不過,便開始變起了花樣,騎術。弓箭也搬了出來,在這個上面趙石確實不很擅長,不過他到是有一匹好馬,賽馬也就無憂,至於說弓箭嘛,凡是到了他手裡的弓箭都是一拉而斷,只要你找不出他拉不斷地硬弓,弓箭比試又從何談起?

這些韃靼年輕人駭然於他的巨力之餘,也沒什麼太好的法子落他地面子。於是,一段日子過後,再沒人上他這裡來自找沒趣兒了。

再有就是草原上動盪在即。對於草原人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打仗除了有戰利品之外。總是要死人地。韃靼人渴望戰鬥地情緒並不高。

但對於來往於草原地商人來說。這將是個難得地發財機會。再加上韃靼人遇到了百年不遇地風雪。需求必定勝於往年地。得到消息地商人不顧草原上地寒風和兇險。趁着金國新敗。根本無力封鎖邊關地機會。蜂擁而入草原。一些跟各部首領有些不錯地交情地大商人更是活躍非常。

代表着各自背景勢力地商人便像是一羣聞到血腥味地鯊魚。迅速從各處冒了出來。聚集到了汪古部。

草原上除了價格低廉地獸皮和藥材之外。最讓人眼紅地就是馬匹了。草原上地野馬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地一個草原獨有資源。稍加訓練。便是上好地戰馬。這便是草原得天獨厚地地方。

草原地馬匹也堪稱低廉。草原人需要南方地鹽茶香料以及禦寒地衣物甚至是米麪等等東西。幾斤粗鹽便可以換取一匹好馬。到南方轉手便是成千上萬兩地銀子。這差額巨大地利益。足以讓商人冒着失去生命地危險來到這遙遠地草原上。

如果是往年。只有那些熟悉草原。並和草原上地貴族們有着關係地商人才可能獲得收買馬匹地權力。數量也有嚴格地限制。多則數十匹。少則數匹。少地讓商人們難以忍受。而且這些交易也都是秘密進行。畢竟韃靼人不會冒着觸怒金國地危險。而明目張膽地和商人們交易。

如今不同了,金國在雲中草原上的大軍遭受了西夏大軍的重創,幾個月的戰事下來,整個雲中除了守衛西京大同府的金兵主力之外,金國的軍隊幾乎被西夏人一掃而空,河東太原那邊就更不用說了,金兵一戰而敗,被大秦打的潰不成軍,傳聞若不是大秦統兵元帥,大秦皇帝的哥哥,魏王李玄道受了重傷,估計如今大秦的兵鋒已經到了太原了。

在這一年,自大秦起兵,在汾水之畔一戰將十萬金兵打的大敗虧輸之後,實際上金國強大無比,不可戰勝的光環已經在他們頭上墜落,這絕不是一場局部戰爭的失利可以概括的,影響必將深遠無比。

比如說現在的韃靼人,失去了金國陳於長城的重兵壓制,便也沒了多少顧忌。在將一羣怒火中燒的乃蠻部使者送走之後,阿剌兒汗便召開了部落盟會,第一件事情就是決定明天春天在韃靼草原上大開邊市,鹽茶,刀槍弓箭生鐵等等所有東西都在貿易之列。

只是沒想到商人們來的這麼快,草原還在深冬之際,便已經有商隊成羣結隊的涌入汪古部,幾乎之前幾年加起來的商隊也沒有今年這麼多。

其實草原人和中原漢人的區別之處絕不僅僅在於他們是遊牧民族,不事耕種而已,他們對於商人的尊重也遠遠超過中原最懂得變通的官吏,在草原上更有不成文的規矩,可以劫掠敵對部落的馬匹牛羊,也可以殺死那些可着不順眼的無辜之人,但絕對不會去打商隊的主意,因爲那樣會讓商隊遠離他們的部落,得不到來自南邊的美酒和鹽茶,這對於部落來說是致命的,而除了這些東西之外,他們最需要的還是鐵器。

商人們來到汪古部,雖然正值嚴冬,他們在這個季節帶來大宗的貨物,草原上的牛羊馬匹都很瘦弱,這個時候交易讓雙方都不可能滿意,但這些商人大多都是先來探探行情,瞅瞅韃靼人需要什麼,價格又該定在什麼位置上,等到來年纔是交易的好時候。

這些本與趙石無關,但從古到今,商人都是個除了官員之外,最懂得鑽營的羣體,他們甚至比一些官員更加知道權力帶來的好處是多麼的巨大。

而這些來到汪古部的商人雖然有來自金國的,有來自西夏的,更有來自南邊漢人國家的,但無一例外的,這些商人都不會是單純的散商,所以他們纔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這裡,他們無一不是消息靈通的人物兒,身後自然便有着各式各樣的背景和勢力的影子。

不過,不管他們來自哪裡,其中漢人卻是佔了絕大多數,這不難理解,漢人人口即多,經驗又足,不管是在哪裡,都能看到漢人商人的影子。

他們來到汪古部,受到了韃靼人的熱情款待,一些熟悉草原,而又心思靈敏的商人從韃靼人對待他們的態度上就已經知道,這次看樣子是來對了的。

而隨着不停的打探消息,趙石這個特殊的存在也就進入了他們的視線,一個漢人,在汪古部卻是暢通無阻,無論是部民還是那些韃靼貴族,都對其尊敬有加。。。。。。。

所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漢人在草原上畢竟並不多見,遇到一個兩個可不就和故知差不了多少了嗎?

一些漢人商人立時大喜,不過這些人不管心性如何,卻都是些老於事故的,到也沒急急的上趕着來找趙石,先就派了人四下打聽趙石的身份。聽到回來的人一一轉述聽自各處的傳聞,各人更是大喜過望,也暗歎這個傢伙運氣太好,汪古部額渾琴其海的美豔之名傳於草原,怎麼就沒叫自個遇到對方落難的時候呢?說不準就能弄個財色兼收呢。

這還不算,眼見對方來去皆有王帳護衛隨行,支使起來更是如對家人奴僕,身旁不是跟着那位額渾琴其海,便是汪古部的小王子不顏惜班,又盛傳對方勇力天生,是天神賜下的使者云云,衆商人這才確定了對方在汪古部有着非同尋常的地位。

於是乎,到趙石這裡來請見的商人越來越多,弄的他是不厭其煩。

好像現在,眼前就端端正正的坐着兩個人,“河東崔適,鳳翔趙光見過鷹揚將軍。。。。”

第182章 爲官第1174章 宮飲第141章 勸導第693章 重遇第1418章 碰撞第405章 獎懲(十)第167章 揚威(一)第444章 可笑第1101章 中心第99章 捉賊(三)第1542章 南下第310章 心結第406章 親族(一)第804章 安排第295章 解州第709章 君臣第1116章 盟約(十一)第757章 獻計第979章 見面第966章 衝鋒第181章 決死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559章 包圍第417章 家事第1011章 朝野第1563章 變故第424章 來客(二)第294章 精兵第1176章 評說第1491章 路遇第748章 攻城第1384章 向西第377章 豪傑(一)第1316章 封賞(二)第1391章 洛陽第407章 獎懲(十一)第1062章 天下第1020章 安達第1414章 兄弟第620章 陛見(二)第1302章 沈鶴(二)第1353章 捉拿第229章 暗流第154章 祝壽(四)第720章 開端(九)第6章 獵熊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1374章 雄心第748章 攻城第1418章 流放第545章 兄弟第1421章 建軍第792章 家聚第1522章 長亭(四)第160章 襲寨第1458章 北上第751章 崎路第965章 長遠第1469章 女國第680章 相遇(三)第1194章 公主(二)第1429章 書信第786章 議和(八)第891章 冷淡第1243章 西涼(七)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1046章 來人第593章 自污(三)第712章 開端(二)第1419章 借人第1334章 款待第579章 激戰(三)第1105章 商人(八)第72章 提親第1355章 踏青第1178章 獻女第69章 暴怒第1175章 麻煩第1432章 老者第372章 歸來第370章 遭遇第892章 重整第1522章 長亭(四)第381章 豪傑(五)第469章 貴客(二)第762章 歸人第1238章 西涼(二)第1073章 獻策(二)第851章 父子第956章 二月第277章 初到第686章 小敘第1章 聚會第686章 小敘第642章 逝去第445章 棧道第798章 見駕(四)第1360章 聖心第527章 比武第381章 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