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秋宮涼

那幾名禮部官員得知欽天監監正苗大人的死亡之後,匆匆離去,臉上的神情顯得有些複雜難言.

那名太監首領示意徐良守跟着自已進了偏室,自行坐在椅中,臉色陰沉難看說道:“接下來你知道怎麼做?”

徐良守恭謹說道:“請公公明示。”

太監首領輕輕敲打桌面,說道:“咱家不懂觀星之術,全聽你的。”

徐良守沉默片刻後說道:“公公真要卑職寫?”

太監首領這時候已經極爲心急,喝道:“羅嗦什麼,還不趕緊着把這事辦了!”

徐良守不再推搪,走到案前,揮筆寫下了八個字。

“暗月侵星,國將不寧!”

……

……

多年前,大唐欽天監觀星夜忽暗,批註了八個字。多年後,有月現於夜空,欽天監的官員看都未看,又寫了八個字。

太監首領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陰沉地彷彿要滴下水來,眼眸裡的怒意,卻像是火焰一般,咬牙說道:“徐大人這是何意?”

徐良守平靜說道:“本官乃是監天監監副,大人辭世之後,依據唐律及相關條例,順序遞補,不需經朝堂討論,公公既然要我批註,我便批註,有何不妥?”

太監守領氣極反笑,指着他的鼻子乾笑說道:“好一個徐大人。”

徐良守神情驟肅,將這名太監乾瘦的手指打掉,厲聲喝道:“我稱你一聲公公。說請你明示,自稱卑職,不過是給宮裡貴人一些面子!我乃堂堂四品朝官,你區區一個閹貨,竟敢對我如此無禮!”

“大膽!放肆!”太監首領氣的渾身發抖,“你想死嗎!”

徐良守面若寒霜,喝道:“死?你真當唐律是擺設!告訴你和你身後那個貴人。我不是苗大人,我沒有當街鬥毆誤傷人命的不肖子弟,也沒有貪污受賄的妻家舅哥!我就是孤家寡人一個!想我死沒那麼容易!給我滾!”

話音甫落。他重重一掌打在太監的臉上,掌聲響亮。

……

……

大唐天樞處,負責代表朝廷管理修行者。在普通人甚至是一般官員的心中,這個機構都顯得很神秘。

但天樞處的衙門位置並不神秘,只是有些偏僻,就在朱雀大道東面四里外的一幢小樓裡,和軍部那片園林可以隔空對視。

連綿大雨結束之後,看天色,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下雨,但今日天樞處三樓的案几上,卻有一把黃紙雨傘,傘面微溼。

何明池拿着一塊雪白的絹布。細緻而緩慢地擦拭着傘面上的水滴,就像根本沒有看到對面諸葛無仁額頭上的汗珠。

諸葛無仁是大唐天樞處主官,世人皆知皇后娘娘的一條忠狗,當新帝登基之後,他的境況自然難免變得被動惶然起來。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諸葛大人對局勢的變化,應該早就心裡有數,爲何還要徒勞地四處奔波走動,莫非你想推翻先帝的遺詔?殊爲不智。”

何明池把絹布收進袖中,擡起頭來,看着對面平靜說道。

諸葛無仁看着對面這名穿着道衣的年輕人。額上的汗水變得越來越多,他怎樣也沒有想到,這些天自已的行蹤,竟全部都在對方掌握之中。

他和何明池其實很熟,在過去這些年裡,做爲天樞處最主要力量來源的南門觀,一直是由何明池負責與他配合。他對何明池一直很尊重,但那主要是尊重他的師門以及他那位貴爲國師的老師,直到今天他才發現自已錯了。

何明池最值得尊重的就是他自已本身。

“何門主究竟想說什麼?我只不過和一些故舊喝喝茶,聊聊天而已,如果你要栽贓我想推翻先帝遺詔,恕我不能接受。”

諸葛無仁的聲音有些沙啞。

當何明池施施然走進天樞處,自已卻沒有聽到任何警信時,他的嗓子便近乎啞了,因爲他知道無論自已說些什麼,都很難被人聽見。

“先帝當年之所以會同意皇后娘娘的建議,讓你做天樞處主管,是因爲你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對修行者的同病相憐之感,也沒有別的普通人對修行者的先天敬畏,這是一個優點,但也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何明池說道:“如此多年來下,天樞處裡的修行者,有誰會誠心服你,一旦你沒有手中的權限,你根本沒有辦法命令他們。”

諸葛無仁覺得坐在自已面前的就是一條毒蛇,說道:“我確實沒有想到,你們南門觀對天樞處的滲透竟是如此可怕,但你不要忘記,我依然是主官,那些人雖然不敢攔着你來見我,也沒有膽子幫着你殺了我。”

何明池用憐憫的眼光看着他,說道:“我是一名修行者,雖然不像寧缺和陳皮皮那樣了不起,但要殺你一個普通人,哪裡還需要別人幫忙?”

諸葛無仁厲聲喝道:“我不信你有膽子殺死一名朝廷命官!”

何明池說道:“我確實不敢,但諸葛大人不要忘記,如今新帝已經登基,他只需要一道旨意,便能奪了你的官職,到那時你還剩下什麼?”

諸葛無仁額頭上的汗珠瞬間變得更多,說道:“既然如此,你們還等什麼?”

“陛下剛剛登基,便要對皇后娘娘的忠犬動手,這落在滿朝文武的眼中,並不怎麼好看,而且大人執掌天樞處多年,相信手裡也握着一些秘密,擁有一些不爲人知的力量,陛下不想因爲君臣之間的意氣之爭,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何明池看着他微笑說道:“所以陛下想你辭官。”

諸葛無仁盯着他嘲弄說道:“你覺得我會這麼愚蠢?”

“這和愚蠢無關,只與時勢有關。就算你還有些底牌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但大勢已經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你翻不了天。”

何明池斂了笑容,說道:“諸葛大人心傷先帝離世而身患重疾,情真意切自請辭官,陛下和公主殿下會憐你勞苦功高,允許你在長安城裡居住,如果要讓陛下奪了你的官職。那麼你會被派到外郡任職。”

諸葛無仁聽着這話,雙手微微顫抖起來。

“看來諸葛大人也很清楚其中的差別。不錯,你這輩子跟着皇后。不知做了多少陰私爛事,像豬狗一樣使喚修行者,不知得罪了多少宗派。如果沒有朝廷撐腰,只要你離開長安,你就只剩下死路一條。”

說完這句話,何明池從案上拿起黃紙傘夾到腋下,走出了天樞處。

……

……

今夜殿外沒有傳來風雨聲,李漁反而覺得有些不適應,情緒也有些不寧,連看了幾份奏摺,心情也無法安定下來,甚至沒有看清楚奏摺裡寫了些什麼。

如今她的親弟弟已經登基爲帝。按道理來說,她的監國一職應當失效,但無論是新帝還是朝中兩派官員,都極有默契地請求她繼續監國。

皇帝要她繼續批改奏摺,是相信皇姐的政務能力。表示自已的感恩與親近,公主一派的官員堅持如此,實則是有些不信任新帝的政務能力,至於皇后一派的官員,誰知道暗底裡又存着什麼見不得光的心思?

李漁隨手翻着厚厚的奏摺,忽然她的手指微微一僵。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因爲在奏摺最下面,她看到了諸葛無仁的辭呈。

燭火照耀着案几與屏風,也照耀着她陰晴不定的臉,看着這封皇后忠犬的辭職,她想起了最近朝堂上發生的很多事情。

新帝繼位以來,長安城看似平穩,實際上水面下則是暗流涌動,那些依然忠於皇后的大臣和將領,經常私下聯絡,說的內容不用打聽都能猜到。

朝堂之上也有一次大爭執。宮中決意儘快改元,將新帝繼位一事完全確定,皇后一派的官員,則以先帝靈柩未歸,太后娘娘遠在荒原爲由,強烈要求將更改年號推遲,至少要等先帝入土爲安。

以孝爲先的理由非常充分,無論是李漁還是皇帝陛下,都不可能阻止,只好同意朝臣們的建議,決定趁雨歇之時,派隊伍前往賀蘭城迎靈。

李漁非常清楚更改年號一事對帝位的重要性,而且這本來就是新帝登基之後的第一椿大事,結果卻被迫無功而返,所以她猜到弟弟肯定會非常憤怒,卻沒有想到在自已不知情的情況下,他便開始動手了。

藉着燭光的照耀,她細細審看着諸葛無仁的辭職,想在辭呈的字句細節裡,看出些更深層的東西,卻一無所得。

……

……

因爲先帝靈柩未歸,所以新帝沒有搬進正殿居住,還是住在往年的偏殿裡,只不過如今的偏殿,卻要比正殿熱鬧繁華的多。

今夜的宮殿,忽然重新變得安靜起來,除了兩名最受信任的太監首領守在門口,幽靜的殿內沒有其餘人,只有姐弟二人。

“當年聽父皇轉述過院長的一句話:治大國就像煎小魚,不要隨便去翻動,要順其自然,謹慎行事,萬萬不可心急。”

李漁看着弟弟輕聲勸說道:“你如今已然是大唐皇帝陛下,只要順勢而行,那些跳樑小醜根本撼動不了你,何苦貿然出手?”

李琿圓笑着說道:“我還以爲是什麼事情,讓皇姐你如此緊張慎重,原來不過是封辭呈,不錯,是朕派人讓諸葛無仁辭官,全大唐的人都知道,那個陰險小人是那女人養的一條狗,我可不想在宮裡再看見那張可惡的臉。”

李漁看他神情,便知道沒有把自已的話聽進心裡去,神情凝重說道:“你要清楚長安城是不可能從外部攻破的,唯一的危險便是來自內部。陛下你如今便等於是長安城,只要不自亂便可千秋萬代。”

聽到這番語重心長的話,李琿圓低頭沉默了很長時間。

然後他擡起頭來,看着李漁說道:“其實我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正如皇姐所言,長安城的危險就在內部,便在宣讀遺詔的那兩天時間內,禮部尚書去了南門觀,諸葛無仁去了書院,他們想做什麼難道皇姐你不清楚?”

李漁沉默不語,關於南門觀的事情,她並不擔心,尤其是隨着國師李青山病逝,那個夜晚發生的事情,再也不可能有別人知道,然而書院一直沒有表明態度,這纔是真正讓她覺得不安的地方。

書院一直封門,不要說那些忠於皇后的大臣無法進去,就是她派出的信使,也只能看到書院普通的事務職員,連一名教授都看不到。

如果說是因爲夫子仙逝,書院封門情有可原,但那些教授們在做什麼?書院二層樓裡那些有資格影響朝局的人們,現在又在做什麼?

“皇姐,那些人不可能甘心,他們死都不願意承認,父皇選擇我繼位,對待這些狼心狗肺的東西,一味寬仁只會被他們視爲軟弱!”

李琿圓看着姐姐,狠狠說道。

李漁聽着這話,心頭微顫,其實直到此時此刻,李琿圓都真以爲遺詔上的名字是自已,根本不知道她爲此付出了些什麼。

此時李琿圓的理直氣壯,在她的眼裡就像是一種諷刺,對她自已的諷刺。她忽然覺得有些心酸,有些疲憊,本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卻又忽然想起先前行走在宮裡時聽到那個消息,眉尖微蹙說道:“欽天監又是怎麼回事?”

李琿圓聞言微怔,不知該如何回答。

李漁見此便知果然是真的,嚴厲訓斥道:“苗可持大人持身謹正,在朝野間名聲極好,你居然派內官將他生生逼死,你是想與朝臣反目?”

李琿圓低頭沉默了很長時間,說道:“這件事情,朕確實做錯了。”

李漁知道弟弟的性情有很執拗的一面,沒有想到他會這麼快自承錯誤,不由怔住,然而就在她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李琿圓擡起了頭。

他平靜而堅定地說道:“但我不會後悔,因爲我就是要他死。”

李漁怔怔地看着他,問道:“爲什麼?這……究竟是爲什麼?”

“當年就是苗可持這個老賊批註了那該死的八個字,逼得姐姐被迫遠嫁!我這輩子都永遠忘不了你跪在父皇宮前的那個夜晚,更忘不了你出嫁前那夜流下的眼淚。”

李琿圓看着自已的姐姐,寒聲說道:“……所以他必須死。”

……

……

(還有兩章。)()

第28章 泥塘裡第54章 斬不斷第26章 雄城,好久不見第93章 明日黃花第52章 真實地活着第166章 此間的師兄師姐們(上)第207章 生死之間有大物第108章 三人問案第200章 夫子論夜第101章 最快的劍,最慢的人第167章 殺人殺己皆因悲憫,罵佛笑佛皆因小腳第22章 旅途上的學習第149章 入世之人(上)第102章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第164章 可惜第175章 訪親、回京、凳上的小姑娘第20章 三分兩分畫裡桃花第29章 入王庭第11章 何必說抱歉第15章 湖的彼岸,血的世界第293章 雪牆同門,冬林死敵第54章 雨夜裡,傳奇重現第150章 登山第6章 斬雪(上)第23章 相看兩厭(下)第49章 蒼鷹第11章 困獸第75章 光明神殿裡的日子(下)第296章 掃墓第9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3章 書院的當然第201章 如果真有天道第40章 熊孩子,光明者,普通人(上)第101章 鎮北軍的態度第122章 來戰!第20章 老師讓我給您帶句話第90章 入魔(十五)第103章 一路向北第105章 泥沼裡問天,玉樹下拾物第259章 終歸,已老第27章 灰眼的幼獸第9章 青荷漸圓人思見第64章 警兆第130章 總有花開時第89章 入魔(十四)第206章 坐困愁城第63章 一世人,兩碗煎蛋面第43章 裁決的劍(上)第131章 滿載而回第85章 下陽州(中)第35章 黑驢,無人敢騎第4章 非典型唐人的前路探討第106章 在潭邊(上)第130章 結尾彙報三件事情第1章 昊天留給人間的禮物(上)第37章 回到梳碧湖的砍柴人第29章 入王庭第109章 真難看第151章 起步第52章 有人在山裡第41章 火燒紅蓮寺第86章 入魔(十一)第105章 一夜,有話第216章 借劍(下)第106章 在潭邊(上)第83章 且劈書山第一刀第90章 入魔(十五)第60章 有所思第30章 南海少女第109章 歸去來兮第213章 不好糊弄的男人們第107章 不變的人與事第84章 長安城的關鍵第62章 理還亂第26章 修樓,看秋風第170章 剪燭第50章 書院算天(上)第27章 花前月下(下)第68章 何以澆塊壘(上)第54章 漫天黃沙裡的告別第73章 晨光與風,野花與草,還有箭第14章 我有三把刀第120章 青峽來襲第7章 滿山桃花開遍第16章 機緣第122章 敲骨第201章 那人說了一句話第76章 黑色閃電以及弓弦的奏鳴第96章 崤山夜雨,清河水紅第115章 白塔出雲第78章 你想白,就能白第13章 舉世之敵第75章 那年春,我把桃花切一斤(下)第42章 御史張貽琦之悔悵第39章 樂天的祭品第163章 不喜歡第206章 真正簡單的一刀第29章 和這個世界談話的方式(上)第132章 萬劍成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