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

bookmark

稷下學宮的山門外,青風劍影紛至沓來。

程知遠負三劍背書箱,在二聖的引領下,終於來到了這座稷下學宮。

數月前,自己與司馬夝說,想要來這裡看看。

曾經遇到過的虞霜也說要來這裡。

天下知識都儲存在此,三宮之中,稷下的經雖然沒有太學繁多,但是稷下講經的人,則是很多很多。

但程知遠不需要,一個也不需要。

荀子與越王出現在他的兩側。

二位聖人中,荀子也是再一次望見這座學宮。

風雪之中,天地銀裝素裹。

他忽然想起,在無數年前,他來到這座學宮時的情景。

齊威王變法,與塗山氏,岐姜氏同謀劃,後,稷下學宮橫空出世,不過是短短數年,便一躍與鬼谷、西郊並稱天下三大道理所在之地,而學宮的出現,也導致太學的人員連年愈減,五學合併爲一,只稱太學,不再冠以其他稱呼。

而縱橫鬼谷,雲夢宮也逐漸從不屑,到正視,再到最後的驚歎與苦澀。

太學受到影響,難道雲夢沒有麼?

當然是有的。

兵家列陣,上將伐謀,這些東西,稷下學宮也教。

兵門聖人因此也會出現在稷下學宮,這就導致去雲夢宮的學子也少了很多。

但云夢宮依舊是有人流的,因爲天下越亂,雲夢越是興盛。

而天下大亂,太學便自然無人問津。

“要在亂世安身立命......不是靠華麗的辭藻,要拿出貨真價實的東西,縱然是要當個說客,也必須知道怎麼去抓住敵人的心思。”

荀況的眼中出現追憶之色,他有些恍惚,似乎見到了當年第一次來到這裡的自己。

縱然已是聖人位,但面對這座學宮,還是不免生出敬仰之情。

“程知遠,我問你,天下之亂,亂在何方?”

荀況的目光悠遠,越王在一側,倒是提前回答:

“禮崩樂壞,妖世浮圖,一切源自於四千餘年前的幽王之死。”

荀況微笑不語。

程知遠道:“幽王死,天子衰,但在幽王之前,人心已變。”

“我曾聞至聖孔子言過,詩經三百,一言已蔽之,曰爲‘思無邪’。”

“但世上卻無一人可做到思無邪。”

程知遠:“人心思變,皆坐得天子,故養癰成患。”

荀況嘆息:“人之初,性本惡,這也是我不同意孟軻的觀點,人是由善便惡,還是本來性中便有惡的因素呢?”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荀況指着遠方,那有一座高山。

“你今年的題,問的很有意思。你看,現在那座高山,你可戰而勝之麼?”

程知遠答曰不能。

荀況再問:“既不能勝,如何迴應題目中的疑問?”

不能持之以恆修行的人,失去的遠遠多於得到的,如果失去了如今的地位(力量),成爲一個失敗者,在面對不能抵擋的力量之前,失去一切希望,你當何去何從(又有何處可以讓自己安定下來呢)?

程知遠望着那座山,荀況在一側道:“我聽說趙國死了人,足有數百萬。”

“榆次的妖神被仙人所殺,那位仙人則行蹤不明。”

程知遠沒有掩飾,在荀子面前,掩飾毫無意義,他既然問出來了,那就已經知道了。

“是我。”

他望着高山,眼神從清澈逐漸變得渾濁,裡面青白色時隱時現,殺意與死氣逐漸涌起,但很快又被他按壓下去。

“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程知遠是強自說出的這八個字,但事實上,他說的也沒有錯。

荀況覺得很有意思:

“你又如何解這八個字呢?”

程知遠道:“從開始的時候,我就已經把我的答案寫在連山中了,何天之衢正是山天大蓄卦,上九。”

“不過卦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解法,各自解法不同。”

“天衢者,上之所履,而不與下共者也。德有以守之,雖以予人而莫敢受,苟無其德,雖吾不予夫將有取之者。”

“上九之德足以自固,是以無忌於乾而大進之。其曰何天之衢者,何天衢之有,而不汝進也?夫惟以天衢進之,而乾大服矣。”

程知遠道:“什麼是大作爲?”

程知遠殺心濃重,針對徐無鬼的恨意涌動起來,這一次便有些難以遏制。

越王爲這股殺意驚訝,並且眼神第一次生出了極大的欣賞。

仙人往往少了人性,越王憎恨越女的原因之一,就是越女在攻擊他的時候,毫無殺意。

可劍客,哪怕是斬草也會有殺意。

有殺意,這纔像是世俗的劍。

“沒有大道,那就用劍砍出一條,無路造路,逢山開山,遇江截江。”

“我意平山海,山海皆可平,這是我的何天之衢!”

他看向荀子:“若有一日劍道成就,我便當斬掉此稷下之山。”

荀子笑了起來:“我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的。”

斬山開道。

就像是斬掉徐無鬼一般。

所以說若有一日。

那便是必有一日。

斬山則平意,荀子不因此而動怒,因爲這本就是他提出來的命題。

如果此山爲敵,那自然當斬去,斬山不爲斬稷下,因爲程知遠已經來過稷下講學。

越王則是神情猙獰,笑容看上去極爲可怕。

劍客本就該如此。

荀況領着程知遠向前行去,心中卻是道,你卻是不知道,那學宮中第一個解出題來的人,她的答案也和你一樣。

但她終究是心有猶豫,唸叨着君子當三思而後行,故而否認了第一次脫口而出的答案。

那往往都是本心意,不是說凡人脫口而出也是本心意,而僅僅是修行者會如此。

因爲知道了聖門道理,有了自己的是非觀念,在道理與教義之間塑造自己的意志,故而當答題時,最先出現在心頭的,便是自己的本心意思。

只是至聖門下都講究三思而行,《大學》有言,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行。

荀況忽然想到,正好,這次的講學之行,倒是可以讓這兩人照一次面,想來,對於何天之衢的理解,這兩個人應該有共同語言。

道理的碰撞,往往能產生最爲絢爛的火光,世間紛呈美好,莫不皆從道的碰撞而來。

荀況很期待這兩個人的見面。

既然道當大行,那大道如此之寬,總能容許有人同行。

第七十四章 說仁德之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夢 · 虛假的“逍遙遊”!第二百二十四章 誰來捨生?第五百二十四章 聖人分析研討會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乃最佳第六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隻手遮天第二百八十四章 夢 · 禺稿山(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霸宮亂法第二百九十一章 夢 ? 銅鐵之始第二十二章 本蛇是有擔當的蛇第二百七十章 數字的“陰陽變化”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人”的作用第二百章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第一百七十九章 洞中方一日第四百二十七章 何爲上策第六十一章 蟲聲第七百七十四章 惠施第二百一十二章 昏暗的前兆第三百六十八章 天下劍宗第一第三百零六章 七空天,高下禮第七百零二章 稷下之危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萬物一馬第九十二章 夢 ? 穆天子劍第七百七十五章 濠梁之辯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上)第五百三十章 借劍殺人涇陽君第七十二章 論如何感化邪教第五百一十八章 主動權歸誰?第六百六十四章 古老的人兒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火之謎第六百零六章 逐禽左第三百零五章 六氣轉,王爲生第五百零五章 你被錄用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虛藏之相第二章 莊子說劍第四百八十一章 丹道無量第四百八十八章 夢 · 仙劍東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便宜劍仙第四百二十一章 仙人盜跖第五百一十三章 逃避不了的嬴異人第七十五章 察晦塵於微第二百零二章 劍心(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君子如向矣(二)第四百九十章 夢· 諸侯之劍第二百三十九章 未始離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劍解第一百九十一章 和光之上(上)第六百三十章 進一步,海闊天空!第四百三十一章 先生真天人也!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風雨中劍氣近(上)第九十七章 白鹿東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可以存檔的過去神明第六百六十七章 三天帝之損第四百一十八章 程跑跑跑了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四百二十二章 山阿女蘿第三百六十三章 二月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血濺霸宮第四百六十三章 先生可爲少良造!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顏如玉(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三百七十六章 守道之屍第五百八十五章 霸宮亂法第四百零五章 無能劍者(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先生危矣第六百九十九章 摧天劍!第三十三章 神人主天,聖人主世,仙人主風雨(上)第十六章 儒門,龍素第三百一十一章 知遇之恩第六百九十一章 葬土(一)第三百九十章 獨吞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子的資格第四百九十四章 山海彼方的天子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素的猜測第二百四十三章 坐過站的感覺第四百七十四章 騙術之高(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天下最大的威脅!第六十三章 虎姑婆,百骸骨第五百五十三章,君當愛法,法當愛民,民可爲法而死!第六百九十四章 葬土(終)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被認可的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你怎麼罵人啊你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下七國皆爲商賈第一百四十一章 伏日窮兇第四百六十章 躲到茅廁的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飛昇之謎第七十九章 夢·紂王伐蘇第二百三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四十章 萬妖之主第七章 白虹飛舞,青蛇嘶鳴第五百一十七章 《雨無正》(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拉鉤上吊第七百一十三章 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