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人間高士

bookmark

河畔的邊緣,草地依舊是深青色,南方的氣候總是這麼“溫暖宜人”,雖然再向南走一些,恐怕就會變成燥熱.....

其他人沒有感覺到那股氣息,但身爲七十二賢者之中最負盛名的子夏又怎麼會感覺不到呢。

他的面孔朝向馬車的方向,而在四周聚集的很多人中,沒有人會在意那停留在外側的馬車。

因爲到這裡來的士人,也有其他駕車馬來的,更有一些路人,聽聞了子夏先生要在此地講學,特意轉路到了這裡。

程知遠的馬車並不惹人注意。

子夏露出微笑,這是許久以來他第一次開始笑,是發自內心的笑。

楊樂過來,此時子夏已經不笑了,但楊樂依舊敏銳的發現,自己先生的嘴角似乎還是微微翹着的。

先生樂了?

先生爲何而樂?

楊樂心中很是驚訝。

先生自從喪子之後,他的雙眼便因爲哭泣而失明,再也無法得見這片人間的美麗,後來曾子專門到子夏那裡去慰問他,弔唁他的兒子,曾參說,他聽說老朋友的眼睛失明瞭,所以現在來爲這件事情哭泣,說完,就在子夏先生的面前哭起來。

曾參一哭,子夏哭的更厲害了,口裡還說:“天啊!我有什麼罪過啊!得到這樣的果報,兒子死了,自己的眼睛又瞎了。”

然而,曾子卻突然生氣了,說他怎麼沒有罪過?以前他和子夏在洙水、泗水侍奉老師,後來子夏年紀大了回到西河,而西河的人都把子夏當作老師,而不知道我們老師孔子的名字,這是子夏的第一條罪過。

子夏自己的父母死了,子夏並沒有做出可以讓人特別稱道的事情。也就是說,對於老師提倡的孝道、禮節等,子夏並沒有去弘揚,沒有在一方起到表率的作用,這是子夏的第二條罪過。

“你的父母死了,你都沒有哭瞎眼睛;現在你的兒子死了,反而哭瞎眼睛。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

“難道你沒有罪過嗎?”

子夏先生聽了之後,馬上反省自己,趕緊丟掉柺杖禮拜起來:“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自己一個人獨自居住太久了,都不知道這樣的道理。”

曾參是子夏的老友,兩人的立場一致,曾經子夏做出很多的“錯事”,都是曾參過來罵醒他的,但是楊樂在知道這個故事之後,他的心情卻很不好,對曾參的印象極差了。

父母死去,生老自然有天地之數,孩子死去,本是違背天地綱常的悽慘事情,孩子死了應當哭泣,父母如果無疾而終自然應當高興,然而曾參卻強行把孝道捆綁在“父父子子”上,這讓楊樂感覺很虛僞。

他知道自己的先生是極重視感情的,與曾參的關係極好,故而會反省自己的錯誤,但是在楊樂看來,子夏先生並沒有錯誤。

先生也是一個凡人,父母死了,長輩去世,要做出什麼稱道的事情呢?難道要想神農氏一樣,抱着柺杖放聲高歌嗎?

太古時期,妸荷甘和神農一同在老龍吉處學習。神農大白天靠着几案、關着門睡覺,中午時分,妸荷甘推門而入說:“老龍吉死了!”神農頓時抱着柺杖站起身來,“啪”的一聲丟下柺杖而笑起來,說:“老龍吉知道我見識短淺心志不專,所以丟下了我而死去。完了,我的先生!沒有用至道的言論來啓發教導我就死去了啊!”

難道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纔是正確的嗎?

各人有各人的道,神農和老龍吉學的是自然之道,故而他們視生老病死爲一種解脫,無疾而終就是最大的善,而神農把老龍吉的去世看做是老龍自己帶着道跑走了。

老龍吉的精神脫離了腐朽肉體,那他去哪裡了?

神農認爲,或許是去了那個,曾經南華真君遇到過的死人骨頭一起的死亡國度,那是真正大逍遙的地方。

神農說自己見識短淺,因爲他放不下人間。

楊樂這樣想着,就去問他:“先生爲什麼高興呢?”

子夏便終於不經意笑了起來:“有一位高士在這裡聽我講學,我自然是很高興的。”

楊樂狐疑:“高士?”

他望了望四周的那幫人,卻沒見到哪怕一個看上去有風度的人。

楊樂不由得愈發奇怪,只是此是,子夏對楊樂道:“看誰是坐馬車來的少年人。”

子夏當然不可能知道,來的人究竟是誰。

但他見到那顆心,即使他雙目失明,那顆七竅玲瓏的琉璃心,在他的黑暗世界之中,也依舊熠熠生輝。

子夏的心情便變得很好,但同樣,他心中又有一絲憂慮。

剛剛那道鎖定的劍意之中,殺生的感覺過於沉重,子夏看人速來準確,就像是當年他看吳起,一言便斷定他會左右天下大勢的走向,但爲人刻薄,不擇手段。

最開始,吳起是在曾參兒子手下學習儒法。

然而曾申自視甚高,因爲吳起沒有回去給他老孃弔喪,便說他不孝,直接斷絕了師生關係,導致吳起直接出走儒門,改學兵法。

後來,吳起果然殺妻求將,在魏國期間拜子夏爲師,後來去給楚國變法,左右了天下的戰爭大勢,開楚國數千年之強盛,然而最後也被兔死狗烹,射死在楚王宮內。

吳起在魏時,魏強,在楚時,楚強。

子夏不太喜歡剛剛那道劍意,在他的認爲中,七竅玲瓏之人,不該有這麼重的殺心以及如此大的死氣。

楊樂侍奉他坐回去,四周的人們眼看之前的事情平息,也紛紛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尉丹神色不定的坐下,他時不時望向荊軻。

荊軻低着頭,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愈發難受,而四周那些人看他的目光也不太對勁,有憐憫有嘲笑,荊軻心中苦澀至極,喃喃自語道:“學習劍道,大丈夫生於天地,看盡人間冷漠,然而又確實毫無本事.......”

“還有何面目留在這裡......”

他咬着牙,感覺屈辱至極,想到剛剛情景,卻又心生慚愧,亦不知道是誰救了他。只是此時,身邊有一道身影席地坐下。

“如果真的沒有面目,你又怎麼會不拔劍呢,曾經的荊軻,可是一個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主啊。”

荊軻愕然轉頭。

程知遠坐下來,望向前面,指着道:“荊軻,那老者便是子夏嗎?”

第一百六十二章 仙與鬼(二)第五百零三章 是誰舉報了我?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間仙人們第二百六十九章 蘇秦未死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五十章 薪骸雖燼,火種仍傳第六百三十四章 先生與列國(趙)第二百零九章 妖神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三百三十九章 君子如向矣(二)第二百章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第二十八章 沖天血炁第七百七十八章 太上座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遼遠雷音第五十八章 我乃南華真君座下說劍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再借我一次,謝謝!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下無雙(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平出世第六百八十七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一百一十二章 白璧黃泉(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二百一十章 龍淵相虺第三百二十章 二問劍經第七百七十章 天界(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濠梁之辯第二百六十八章 先王的學識第六百二十一章 聖人化天,仙人奉禮!第五百七十一章 聖戰(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秦軍伐韓第三百七十七章 方士與大化學家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口裝着江山的箱子第六百四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五百三十五章 太阿誰主!第七十八章 望帝布,甘丹刀第一百三十三章 吾未見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六百四十七章 姬發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光之上(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龍素的指尖第六百三十六章 天平出世第三百零八章 九卦前,止應天第六百五十章 天人之聲第十六章 儒門,龍素第一百一十五章 獨目銅匣(四更)第五百一十六章 《雨無正》(中)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四百六十四章 莫須有也第六十六章 你必須先攻擊帶有嘲諷的隨從第六百七十章 絕望(下)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四百五十二章 請程夫子出來一見第五百八十六章 舌戰羣法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四百一十三章 狂妄之徒第二百五十章 只爭朝夕第五百一十章 復活儀式第六百六十一章 俠祖、女妖第一百九十二章 和光之上(中)第七百六十三章 劍蕩祁連(四)第六百三十九章 鬼門關開!第三百二十五章 木銅鈴搖,氣意所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雍容華貴第六百零八章 神者,聖者?第五百九十八章 說不通就打第四百八十五章 商之大將不叩周之小兒第二百四十六章 太學藏經七千第二百五十四章 伏羲竊仙法於天第六十章 霜天曉角,龍淵照海第四百一十二章 聖人之軀第七百六十八章 鈞天之宴(下)第四百一十章 秦劍西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天劫劍法(上)第三百七十章 有刺客第五百零一章 歸來歸去第六百四十三章 虛藏之相第六百一十四章 勇者無懼(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請程夫子出來一見第七百六十七章 鈞天之宴(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國法之中無此律第四百三十三章 庚子與程子(中)第三十三章 神人主天,聖人主世,仙人主風雨(上)第六百章 飯和油(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四百六十三章 先生可爲少良造!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人屍骨第六百八十七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被認可的人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地之數五十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秦天第六百六十四章 古老的人兒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素的猜測第五十章 薪骸雖燼,火種仍傳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劫劍法(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秦天第四百九十二 血海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