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先生真天人也!

bookmark

程知遠豎起一根手指:“還附送一城,這座城池,不,關,就在楚都附近。”

此話出,又是一陣譁然,無數人大怒,此時有司敗(刑法官),大閽(太監首領),司徒,玉尹,工尹等齊齊出面,同聲怒諫道:“此言大謬,荒唐至極!”

玉尹昭雋哭泣道:“此子胡來,豈有此理!那淮西十五城,皆是十年前老氏族出力死拼奪回之地,秦國有此十五城,其中正有平靖關!此關失,秦國南下武勝關,直破楚地,便再無阻滯啊!”

程知遠道:“不錯,送出去多的一座城,就是平靖關!”

“我殺了你!”

玉尹昭雋拔劍出來便撲向程知遠!

然而那劍沒有落到程知遠身上,後者已經擡手,把那劍直接捏住!

程知遠反手一推,劍刃倒轉,直接刺穿了玉尹昭雋的左肩膀!

他一下子跌坐在地,放聲慘叫,又哭又狂,直是嚎叫道:“便是死了,豈可把祖宗的土地拱手送人啊!”

“冥厄三關去其二,楚國危矣亡國之禍,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程知遠大喝一聲!

“割地求和,楚國不是沒做過,以前不是也做過麼,怎麼沒看到你那時候要死要活的?”

程知遠冷冷說了一句:“楚怕秦,不就是因爲上一次大戰元氣未復嗎,結果呢?最後還是割地了。”

“而且此次會面,王上是在武勝關前,說到底,還是秦王吃暗虧,兩個結局,他若不率大軍前來,那必然就是不來。”

楚王點點頭沒有說話,他當太子時也曾兩度爲質,但這一次,他覺得還可以繼續聽下去。

程知遠道:“謝王上寬恕在喝罵朝堂之罪,而納之,取之,是納人口而取王權。”

“割出去的淮西十六城,都是神道上次大戰中收復的城池,地上神國已經初具規模,此時割讓,諸神必然震怒,決不允許十六城交給秦國,而秦國需要這十六城作爲南方跳板,一個不得寵愛的王孫換取圖霸中原的十六城池,秦國自然極其滿意!他們以此道伐中原,如此,神道與秦,勢不兩立。”

“王上割城,東皇不讓,那麼王孫何在?”

“秦軍入十六城,必伐山破廟,打擊東皇信仰,楚衆神豈能讓步?”

“割出去的都是地上神國,而收回來的都是人道疆土,王上實力不降反增,東皇實力不增反降,這....誰高興,誰苦惱?”

“總而言之,所謂上策,便是借秦之力反逼神道!不是擄了秦王孫嗎?那就借力打力,賣秦國面子,許以重利,倒逼神道退讓,東皇爲了不失信仰,必然交出秦王孫。”

“天下沒有固定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划算的買賣誰不願做?”

“秦國聽聞楚國神道拒絕,反覆,必然大怒來攻,且時間,必然提前。”

“爲何提前?因爲如果慢了,這正大光明入楚的機會,可就飛了啊。”

程知遠雙手束在身前:“昔年張儀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欺騙楚懷王,懷王中計,先行斷列國之交,結果呢?拼死拼活,換來六裡地,懷王怒,擊秦,被修養許久,體力充沛的秦軍反擊,從而大敗,至此,割地賠錢,又失去合縱之位,虧輸巨大。”

“秦,可不會在自己的樣板計策上出問題,他肯定是先拿地,再收人。”

“所以,秦王孫估計剛到王上手中,還沒捂熱乎,秦國就生怕王孫送回,沒有藉口,恐怕會提前來伐,王上可以提前派人去遷移十六城人口,國人盡走,不損分毫,於是十六城中,還剩下的不過是神道與秦軍罷了。”

“龍虎相爭,必有一傷。”

楚王聽到這裡,眼睛已經越來越亮,同時心中久違的升起一股強烈意願!

在這次外交事件上,他竟然真的見到了天旦的曙光!

程知遠最後加了一把火,道:

“而此時,便是最後一步,王上需要把秦王孫的天子使者身份,公之於衆。”

楚王急不可耐,速問道:“爲何要公之於衆,這不是依舊大大得罪了東皇麼,於事無補,而且恐生變故啊!”

程知遠則道:“神道也有神道的糾葛,秦王孫乃稷下學子,又爲天子使者,東皇太一雖強,但同時開罪天齊淵與昊天帝,想來也不會過於好受吧,我聽聞,對於吳越大地,天齊淵可是垂涎三尺呢。”

“天齊淵引東方神脈來伐,東皇必然回救,昊天帝傳旨意,只需要一個旨意,趙國必然響應,因爲上一次,楚國大司命去收了趙國英魂,帶回神國培養,趙國已然怒不可遏,只是缺少證據,如今昊天帝下令,趙國拿住中央天帝的諭令,便有了動手機會,必然來伐,此時秦趙齊三國齊動,豈不是地裂天崩之勢?”

楚王眼神閃爍:“然而,這丟失的都是楚國疆土,被伐的,出力的,也都是楚國子民啊。”

程知遠道:“錯!此戰,乃正人道,伐神道之正義之戰,非伐楚也!”

“楚國會滅嗎?當然不會,三國皆是爲伐神而來,佔據楚土不過是隨手拿去,損失的是神道,而不是楚國,而神道爲了不丟失信仰,必然拼力而戰,畢竟那些失去的城池,都是地上神國的苗牀啊.....”

“秦會滅神的道統,趙爲報仇而來,齊則是爲了搶奪信仰,三國都有東皇不得不抗擊的理由!”

“要讓秦國退兵,交城,要讓趙國退兵,交司命,要讓齊國退兵,交吳越。”

“就看東皇陛下,舍不捨得交出去了!退後也是賠,進攻也是賠,但進攻,賠的反而少一些!”

“王上若是不信,我且當即便可書信一封,送去齊,趙二國,二王聽聞,必然應諾。”

“楚不失國人,失去的不過是山野之民,無足道哉!國人乃國之本,本不損,則事可成,神道統治之地雖廣闊無邊,然而卻處處漏風,禁不起折騰。”

“而神道一旦稍有怯懦,必然心氣已散,由此,王上可盡聚十六城國人,引其爲新兵,一鼓作氣,插手其中!屆時,是攻秦還是滅神,全都聽王上自己罷了!”

話語到此,楚王拍案而起,大震道:

“先生計較,真天人也!”

第四百八十二章 安期生的真正目的第四百七十四章 騙術之高(中)第六百四十章 騙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可以存檔的過去神明第四百零五章 無能劍者(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十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人非天,焉知天之道德?第二百一十一章 七千年前的對撞第四百零一章 來世雷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地游龍(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七百五十三章 假人第六百零三章 儒門衆聖(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仲尼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八十二章 夢 · 妻爲妲己?第四百六十六章 共工折天第五百零八章 爭權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白龍馬,蹄朝西第四百八十九章 夢 · 牧野之戰第四十二章 河丘榆次,三位劍士(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夢 · 百獸還糧第六百零一章 程子的道理第五百五十八章 我本想拒絕,但他給的錢實在是太多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人非天,焉知天之道德?第二百九十四章 夢 · 封山之策第九十章 夢 · 徵三夷(四)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六百八十四章 君子無恙否?第四百九十一章 夢 · 虛假的“逍遙遊”!第一百七十八章 隻手遮天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四章 它山之劍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四百四十章 俯仰無愧於天地第九十一章 夢 · 洊雷伐月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物皆備於我矣第三百七十七章 方士與大化學家第五百六十四 大浪滔天第六百四十章 黑日第四百二十四章 奉天子之危第四百四十六章 羋者何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秦趙之間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律之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平素裡談笑風生第七百七十四章 惠施第一百零九章 相馬記(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夢 · 山神不遠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可使你爲出題人(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人行,必有可爲師者第四十四章 賠錢貨的高傲(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葬土(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先王的學識第四百九十一章 夢 · 虛假的“逍遙遊”!第三百三十章 強制道歉第二百三十四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捲地百草折第一百七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折枝)第三百五十五章 強買強賣第五十九章 睚眥銜劍圖第五十九章 睚眥銜劍圖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漸離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之貪婪第三百二十章 二問劍經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三百九十章 獨吞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四百八十八章 夢 · 仙劍東來第二百六十三章 解出來的是什麼?第八十八章 夢 · 徵三夷(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六百二十九章 執牛耳者第九十四章 夢 · 忽有非常(下)第四百零二章 泰山不復第三百九十章 獨吞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等分的計較第二百零五章 劍心(五)第十七章 獨劍術乃是往教第七百六十三章 劍蕩祁連(四)第三百零七章 八方斥,西難進第一百八十章 失勇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顏如玉(五)第一章 天子西征第六百一十章 萬民(上)第七章 白虹飛舞,青蛇嘶鳴第五百一十七章 《雨無正》(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論傾世之勇者第五百三十六章 太阿倒持(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魚宴上第七百五十八章 卞和!第六百七十一章 邱山毫黍第一百八十三章 擇碑記(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垂名於千古青史第三百三十八章 君子如向矣(一)第一百四十章 祭天金人予我第一百二十六章 最早的刺客無雙第六百七十七章 選擇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