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衆人觀望之際,無不感嘆這大殿的威嚴肅穆,這背後傳來一陣輕輕的咳嗽,衆人回過頭來,一臉驚愕的表情。
原來這進來之人,乃是那工部侍郎王麟是也!門口的太監這一聲咳嗽,只見其面有難色,行至這大殿之內,趕緊找個偏僻角落而立。
朱載鳯遂既附耳言道:“王兄,你看這是誰來啦?估計你怎麼也猜不到,這王麟居然也進殿朝賀來了。”
“是嗎?那我們得過去看看了,這可是國丈大人,這兵亂一鬧,居然叛變其中,臣服於這金陵王朱載雄,將來若舊帝回京,他該如何面聖啊?哈哈!”這朱載夏挺着大肚子,滿臉的微笑,朝着這王麟行去。
“哈哈哈!國丈大人,西寧王給您老請安了,不知這戰火紛飛,可否擾你老的清夢啊?”朱載夏彎腰給王麟行禮問道。
“王爺,你這是折煞老夫也,趕緊起身吧,!我這也是迫不得已而爲之啊,唉!算了,這一頁翻過去了,還是談談其他開心的事吧!”王麟趕緊扶起朱載夏,一臉的不自在,這老臉通紅言道。
“哈哈哈!晚輩西寧郡主,在這給國丈大人請安了,只是不知道這新皇帝,何時才肯上殿?受各路諸侯官員的朝賀啊?”朱載鳯也跟着過來,彎腰行禮言道。
“免禮免禮!我早在這等了一個時辰了,剛纔出去轉悠了一圈,聽外面太監言說,今日巡遊之時,被黑衣刺客追殺,恐現在還在更新梳洗之中吧!”王麟看着這金鑾殿上,有些焦急言道。
“被刺客追殺?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啊?怎麼無人跟本王提及?這下糟糕了,恐這陛下定會降罪於我,這可如何是好啊?”這朱載夏聽說被刺客追殺,一臉驚慌言道。
看着妹妹一臉的笑意,朱載夏似乎明白了什麼,遂既拉着妹妹,行出這大殿,到旁邊的偏僻角落,有些責怪言道:“王妹!你太任性了,這各路援軍已到,現在金陵王事在必得,你這樣做,是把王兄往火坑裡推啊!”
朱載鳯微微一笑,拍拍哥哥肩膀言道:“他朱載雄何德何能?敢坐這金鑾寶殿,我是替哥哥不值,我們枉有幾萬兵馬,你卻不敢起兵行事,我要不這麼做,你怎麼登基金鑾啊?”
這朱載夏頓時慌慌張張起來,在這屋檐下來回踱步行走,這背後一陣笑聲傳來,只見這大公公林宗,揮着拂塵行了過來。
“王爺,何事如此焦急萬分啊?進去了吧,皇上馬上就出來了,文武百官都列隊站位,準備朝賀新帝登基了。”林宗滿臉堆笑,揮着拂塵言道。
“謝謝林公公了,我們馬上就來,你先行進去,本王既刻就到,”朱載夏揮手打發走大太監,指着妹妹朱載鳯,冷哼一聲,遂即轉身拂袖而去。
朱載鳯自知惹禍,攤開雙手一臉的委屈,跟着進大殿而去,只見這各路諸侯,都已經列隊低頭,等着這朱載雄的出現。
林宗行了出來,揮着浮沉言道:“皇帝駕到!衆人跪迎聖安。”
只見這各路諸侯,還有那受降的官員,紛紛面面相窺,這才緩緩跪地下去。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只聽見這太和殿內,衆人一齊叩頭喊道。
這朱載雄緩緩行了出來,穿着新作的龍袍皇冠,揮着言道:“衆愛卿都平身吧!都是自家兄弟,都起來吧!今日朕初登金鑾,承蒙諸家兄弟鼎力扶持,這天下初定,這論功行賞,姑且暫緩幾日,這天下大勢未定,北患未平,不知諸位卿家有何妙計啊?”
見這堂下鴉雀無聲,朱載雄扶着龍椅慢慢坐下,待太監唸完這登基昭書,遂既揮手言道:“都去保和殿吧!這今日的盛宴,大家盡情暢飲暢言,不必分什麼尊卑有序,都下去吧。”
這林宗揮着拂塵,大聲喊道:“退……朝!保和殿賜宴羣臣,擺駕中和殿!起駕!”
衆人皆低着頭,退出這太和殿大門,這才轉身擡頭,一路議論紛紛,朝着保和殿而去也!
這保和殿一般是科舉殿試之處,皇帝登基設宴羣臣,還有各路藩王前來朝賀,包括策立皇后,太子,在此接受羣臣的朝賀。
保和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含前廊一間),建築面積一千二百四十平米,高二十九米有餘。屋頂爲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九個小獸。上檐爲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檐爲重昂五踩斗栱。
內外檐均爲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爲瀝粉貼金正面龍。六架天花樑彩畫極其別緻,與偏重丹紅色的裝修和陳設搭配協調,顯得華貴富麗。
殿內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東西兩梢間爲暖閣,安板門兩扇,上加木質浮雕如意雲龍渾金毗廬帽。建築上採用了減柱造做法,將殿內前檐金柱減去六根,使空間寬敞舒適。
保和殿後階陛中間設有一塊雕刻着雲、龍、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們稱之爲雲龍石雕。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塊石雕,長十六米五七,寬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爲二百五十噸。
望柱下面伸出的千餘個石雕龍頭,每當雨天時雨水就從龍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實用功能與建築藝術的觀賞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千龍吐水的壯觀景象出自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層臺基。“三臺”面積約爲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塊漢白玉石砌成。每層臺基的周圍都雕有須彌座。須彌座上,橫置着大塊的長方石條,名爲地袱。
地袱之間立有望柱,望柱之間安設欄板。在它們之下,都鑿有排水孔道。每個望柱下面伸出一個石雕龍頭,整個“三臺”,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個龍頭。除每層臺基折角的角頂伸出的龍頭外,其他龍頭的兩脣之間都鑽有圓孔,與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於檯面的設計是中間高於周邊,每當雨天,落在“三臺”檯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勢低的四周,於是便從龍口中排出,形成“千龍吐水”的奇觀。
衆人皆是各地藩王居多,平時來京朝賀機會不多,看着這壯麗的建築羣,無不吐舌翹指,紛紛讚歎這皇家的氣派。
衆人依次而進這保和殿,朱載鳯盯着這石壁上的龍頭,頓時覺得新鮮,卻看見一小太監,滿頭的大汗,匆忙奔這中和殿而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