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是清朝初年來華的傳教士中聲譽卓著的一位意大利畫家。他供奉清廷達五十一年,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爲宮廷繪畫數以百計,受他影響的中國畫家有很多。
由於他擅西畫法,而乾隆帝后來逼迫他以中國毛筆繪寫,因而他的人物、花卉、翎毛與山水作品,極富中西合璧風格,使清代宮廷畫爲之耳目一新,在清代畫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這幅《火雞圖》爲設色絹本,尺幅甚大,縱約1米,橫約1.8米,畫幅右上方有文華殿大學士于敏中題寫的乾隆帝御製《火雞詩》一首,款署:“臣于敏中奉勅敬書”。鈐有:“臣敏中印”、“報國文章”朱文私印二枚。
畫面右下角有金廷標楷書題:“臣金廷標恭畫”款,並鈐有:“廷標”白文私印一枚。
這幅畫的畫面中心位置繪一隻兀立於石上的火雞,雞首轉向畫的右側,雙目炯炯,利喙彎曲,雙爪緊緊抓住石頭。
畫面的右邊是一棵彎曲盤繞的青松,樹皮斑駁蒼勁,松枝虯蟠其上,針葉寫形亦寫意,形意俱佳。
畫幅左下角繪扭首啄羽的火雞,似顧望山石中湍急的溪流。火雞上部繪棕紫色靈芝,右下角繪白色牡丹,四周兼有幾株小花點景。
整幅作品火雞、靈芝、牡丹用西法,點景樹石筆是傳統的水墨面貌,火雞造型準確,寫實逼真,羽、啄、爪富有質感,運用了透視、明暗、層次等西洋寫實技法要素來表現。
牡丹雍容華貴,敷色鮮活,嫵媚可人。畫面背景古雅,火雞、牡丹精工寫實,兩者結合色調和諧統一,此爲中西合璧的佳作無疑。
此幅《火雞圖》除著錄於《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外,還先後出版於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中國名畫集》第三十三集,以及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湖社月刊》第三十一冊。
郎士寧和金廷標合作的這一幅《火雞圖》,著錄完備,傳承有序,絕對是清代畫作中的精品之作。
對於這幅畫的技法和用色,肖遙非常欣賞。
技法上:毛羽線條在鉤勒上採用了排列整齊,短而細密的線條表現,類似於西方素描線條。這種線條是根據光線的變化,逆光處,墨線較淡,背光處,墨線較濃,以線帶面,加以顏色(赭石、花青)渲染,形成了這種表現羽毛的藝術效果。
《火雞圖》頸部的線條短而細,都是順時針往下鉤勒,中間還加以鈦白做高光,然後在渲染。顏色的渲染上用了花青、頭青、二綠、鈦白等。
這些豐富的顏色渲染技巧,逼真的寫實,準確的造型能力,細密而排列整齊的線條手法,是體現一個西方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重要判斷依據,在乾隆初期到中期的如意館畫家中,除了郎世寧以外,其他畫家是不具備這麼高超的西畫水準的。
顏色上:《火雞圖》在顏料的運用上非常豐富,看似統一的色調中,其運用的顏料多達二十餘種,很多色調都是介於青、藍之間,如羽毛上的花青、頭青、赭石、洋紅礬白;頸部用了花青、頭青、二綠、礬白;首部用了朱鏢、洋紅、礬白;啄部的藤黃、礬白;爪部的棕紅、赭石、洋紅、鈦白。
細節刻畫上:眼瞼四周留白、眼珠的高光處理,眼眶顏色(朱鏢、洋紅,礬白)的渲染,爪部的姿態與線條紋路,都極具功力。
肖遙對這幅畫非常喜歡,細緻地鑑賞了一遍,這才愛不釋手的放回博古架,然後又拿起另外一幅畫來觀看。
這幅畫還是郎世寧的作品,竟然是比較罕見的《乾隆畫像》。
這幅畫,人物面部刻畫細膩,具有明顯歐洲畫法的痕跡,是郎世寧獨立完成的創作於乾隆初期的作品。
郎世寧作於乾隆初期的作品,因爲畫家年富力強,人物面部的描繪更爲細緻,而且畫幅的全部都是由郎世寧獨自完成。
考慮到這幅畫是郎世寧獨立完成,而且又是乾隆畫像,價格應該在1.7億人民幣左右。而《火雞圖》是郎世寧和金廷標合作完成的,雖然尺幅更大,但價值上反而要低一些,他的估價是8000萬左右。
肖遙打開的第3幅畫卷仍然是郎世寧的作品,而且是他的精品畫作《八駿圖》。
郎世寧以馬爲題材的作品有很多,但這幅圖絕對是同類題材當中的精品之作。
在繪畫的技藝方面,郎世寧開創了一種不同於傳統繪畫的新穎畫法。他運用中國的毛筆、紙絹和色彩,卻能以歐洲的繪畫方法注重於表現馬匹的解剖結構、體積感和皮毛的質感,使得筆下的馬匹形象造型準確、比例恰當、凹凸立體,而不像中國古代畫家採用延綿遒勁的線條來勾勒物象輪廓的方法。
他是以細密的短線,按照素描的畫法,來描繪馬匹的外形、皮毛的皺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腱,或者利用色澤的深淺,來表現馬匹的凹凸肌肉,與傳統中國繪畫中的馬匹形象迥然有別。
在二百多年前的宮廷裡,這種別開生面的畫法,受到了皇帝的喜愛,並由此影響到一部分中國宮廷畫家的畫風,以致這種中西合璧的畫馬方法,時至今日還不乏傳人。
徐悲鴻在畫史中的地位無需贅言,具有廣博而精深的藝術修養,精於素描、油畫;在中國的人物、動物、山水方面尤富獨創精神,爲現代中國畫開闢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