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

徐光啓稍微嘆了口氣道:“正是,如若不是建虜,我大明的奴兒干都司駐地就在廟街,海參崴和廟街兩處補給點現在就都有了。”

他說到這裡,轉向崇禎皇帝奏道:“要是以往的話,在海參崴設立船廠,一些物資可以從陸路運往海參崴,甚至沿着黑龍江直達廟街。從那裡再出發前往北美,就不需要繞遠路過朝鮮了。”

崇禎皇帝看着世界地圖上的朝鮮半島突出那麼多,知道光是遠洋船從山東等地去到海參崴、廟街,都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和遇到多少風險。

他想着徐光啓的話,不由得也皺起了眉頭。

文華殿內一時靜悄悄地,誰也沒有說話。

忽然,崇禎皇帝走近世界地圖,一掌拍在遼東地區,堅定地道:“一定要儘快解決建虜!”

要是不解決建虜,讓他們知道大明在他們的北方建立了大型補給點,他們肯定會派兵前往騷擾,甚至攻佔。

建虜原本就是要解決的,現在又多了一個必須解決建虜的理由,使得崇禎皇帝轉頭對鍾進衛道:“鍾師傅,新軍的費用你儘管放心,保證不會有缺少,不管任何人都不得拖延推託新軍所需,但你一定要幫朕練出能打敗建虜的新軍!”

鍾進衛一聽,頓時感覺肩膀上的擔子重了起來。

不過他對新軍還是有信心的,火器的質量過關,理念先進,士卒精悍的這麼一支隊伍,有什麼理由會打不贏建虜!

他當即回崇禎皇帝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練好新軍。這新軍主要就是衝着西洋人去的,如果連建虜都打不贏,臣都對不起從家鄉來的出身了!”

徐光啓和李維聽得莫名其妙,但崇禎皇帝和溫體仁,包括一邊的王承恩都聽明白了。中興侯的意思是說,要是這新軍打不贏建虜,就對不起他那穿越了!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他對鍾進衛還是有信心的。

當下他轉身走回龍椅坐下,然後對底下的臣子說道:“今日之事,在尚未公佈之前,須得保密。”

然後他又對王承恩道:“大伴,你把這李維安置到東廠,好生招待,不得有絲毫意外。”

“是,陛下。”王承恩答應一下,不過他心中卻還另有一個主意。待回到東廠後,還得派人覈實這個人的身份一番,這是他身爲東廠提督的職責。

此時天色已晚,原本崇禎皇帝是叫王承恩來帶鍾進衛去見唐王的,現在只能先這麼算了。

溫體仁一如既往地要先回內閣一趟,鍾進衛就和徐光啓一起出了紫禁城,散衙回家。

兩人出了宮門後,藉着夕陽的一點點餘光,並騎而行。他們的護衛隨從則跟在身後,並不打擾兩個大佬的談話。

鍾進衛記得之前想到的事情,他對徐光啓說道:“徐大人,你覺得我們大明和西洋比起來,有何不足?”

徐光啓聽得一愣,不知道鍾進衛突然說起這個是什麼意思。不過他馬上想到鍾進衛應該是知道自己在大明算是最瞭解西洋的情況,因此纔來問自己。

於是,他一邊思考着一邊說道:“我大明和西洋人比起來,在一些自然學科方面尤爲不足,如數學,天文等。”

徐光啓見鍾進衛饒有興趣地聽着,索性就詳加解釋道:“如下官翻譯出來的《幾何原本》,此書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試、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脫之不可得,欲駁之不可得,欲減之不可得,欲前後更置之不可得...”

鍾進衛聽得暈,打斷了徐光啓接着還想說的話道:“徐大人,你說得無非就是這書的邏輯性強,由公理定理嚴密推導出來的而已,是吧?”

徐光啓聽得一怔,過了一會才點頭道:“正是如此。”

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不能說就不如西方,只是著作的敘述方法比起西方來,相去甚遠。有的甚至故作玄虛,增加了理解的難度,也多了歧義。

因此,這種西式的邏輯書籍對於徐光啓來說,那是耳目一新,份外推崇的。

“我知道一些,回頭我可以寫一些給你。你那有什麼不明白的,也可以問我,看我還記不記得。”

鍾進衛說這話的時候,有點遺憾,各類學科知識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讓自己想是想不出來,除非是看到了相關內容,纔可能記起來,要是能像某些穿越者一樣默寫出所有的從小學到高中的基礎課程就好了。

徐光啓卻聽得大爲高興,連忙說道:“好好,下官那些教友敝帚自珍,問一點擠一點,以爲奇貨可居,現在終於有另外一處可學了。”

鍾進衛聽了看向徐光啓道:“徐大人,那些西洋人之所以願意拿他們那的基礎知識教你,只是想通過你來達到傳教的目的而已。說真的,你真得信那教麼?”

徐光啓聽了,稍微沉默了會,然後纔回道:“侯爺以爲呢?”

鍾進衛雖然因爲天色已看不大清楚徐光啓的臉色,但通過他的行爲卻能推斷出來。因此他哈哈地笑了起來,一切盡在不言中。

徐光啓也跟着笑笑,然後問鍾進衛道:“侯爺,你說這些知識只是他們那的基礎知識而已?”

“差不多是吧,他們那有學校,所教的內容包括了各類自然科學。這些傳教士來大明前都在學校裡學過,因此懂得就多。他們來大明,也是用此爲交換,藉以傳教。”鍾進衛根據自己的記憶給徐光啓介紹道。

徐光啓聽着對那西洋的學校不禁嚮往起來,要是大明也有就好了,自己說不定都能進去再當回學生。

鍾進衛在那邊接着說道:“徐大人,你說要是我們大明派人去西洋把他們的各類書籍和工匠都運幾船過來,你覺得如何?”

“啊,好,侯爺高見!只是西洋遠在萬里之外,如何去得?”

徐光啓一聽,先是激動地誇獎了一番,鍾進衛這想法他早就有了。但他馬上想起困難,不禁又有點喪氣。

鍾進衛一聽徐光啓的話,雖然天色已暗,他卻眉毛一揚,對徐光啓道:“他們來得,我們爲何就去不得了?”

“侯爺所言極是。”徐光啓回道,聲音有點沒底氣,畢竟西洋對明人來說,那是陌生的存在。

他想了下,還是把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侯爺,我們對那歐洲是一無所知,以前也從未有人去過,如何是好?”

沒想鍾進衛一聽,卻哈哈大笑起來,過了會才道:“這個無妨,自有嚮導帶我們大明的使者前往歐洲遊歷。只是此事還需要你配合才行!”

徐光啓一聽,奇怪了,連忙問道:“侯爺,要下官如何配合,儘管直說!”

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126章 闖侯府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547章 有喜了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48章 結賬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620章 勝利迴歸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806章 執着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9章 扁人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624章 勳章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88章 年夜飯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34章 閻應芳第57章 貨幣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659章 竟然敗了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807章 得償所願第547章 有喜了第588章 偷城第570章 苦啊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249章 火器的質量問題第570章 苦啊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36章 監軍制度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36章 監軍制度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701章 獻寶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19章 中計第104章 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第308章 要自救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34章 閻應芳第90章 危機四伏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17章 漢奸第618章 憂心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653章 覬覦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