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

與此同時,雒陽南宮明光殿,劉備與盧植正侍立在殿外等候天子召見。

劉備略帶茫然的掃視着這片東漢帝國最奢華的建築,哪怕已經在南宮中任職了數日,他依然對這片宮闕感到不適應。

十數年前雖然曾經在雒陽居住過,卻從來沒有機會踏足這片宮殿。

因爲雒陽城是有內外之分的,廣義上的雒陽包括了內城周邊的郭區,而一般平民便是居住在郭區裡。郭區外是沒有城牆的,只有護城河,劉備當時便是居住於郭區。

而狹義的雒陽城,便是這片東西長六裡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被城牆包圍在內的內城。其內包括了皇帝和後宮居住的北宮,皇帝和中樞辦公的南宮,皇家園林濯龍園,武庫和太倉,還有三公等達官貴人的府邸,以及專供貴人購物的高級市場南市、馬市和金市。

劉備當年能進入內城還多虧了曹操等人的身份,自然沒有資格踏足這片戒備更爲森嚴的宮城。

而如今身處這大漢的權力中心,劉備心裡並無激動,反倒是一片茫然。若從這片宮室來看,大漢朝彷彿還正處鼎盛之時,其內宮殿鱗次櫛比,亭臺樓閣數不勝數。大漢朝的皇宮綠化還做的非常好,皇宮內道路兩旁鬱鬱蔥蔥,仿若花園之景。若只看這片宮殿,誰又能想得到這個王朝已經走到了末路。

十常侍把持朝政,擅權枉法確屬事實,每一個都是千刀萬剮難贖其罪,因而很多人都認爲殺了十常侍大漢便能政治清明,君明臣賢的渡過難關,重還大漢盛世。

然而在劉備眼中這都是笑話,殺了十常侍就能政治清明?士族本身也是看不上外戚的,只是閹宦比外戚更噁心,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選擇了和外戚一起誅除閹宦,這正是東漢王朝百年來的的政治輪迴,士族、外戚、閹宦,任何一方強大了都會招來其他兩方的聯手打擊。

現在三角形的勢力對峙明顯已經不穩,外戚在士族幫助下其聲威之盛已經接近了當年的十常侍,所欠缺者不過是太后的寵信。但士族此時仍然扶持何進,原因卻是在於宦官的特殊性。宦官權力來自皇帝,其興盛只需極短的時間,不像外戚和士族需要花費時間從底層做起。

中常侍這個兩千石大員,其並非朝官,皇帝是可以隨便賞賜給別人的,只要他沒了下面。

正所謂痛打落水狗,若不把宦官直接打死,然後逼太后和小天子簽訂城下之盟來限制住宦官勢力,士族害怕反受其害。

而當宦官誅除之時,便是士族向外戚發動攻擊之時,屆時必然又是一場血雨腥風。

“天下何時能安啊。”

劉備一驚,轉頭望去卻見盧植也在掃視皇城,其稍顯蒼老的面容緊緊皺起,臉色頗爲不滿。

隨着其視線望過去,劉備看到了道路兩旁和宮殿前無數的銅器,頓時恍然。漢靈帝可能是將對銅錢的喜愛延伸到了銅,其在位期間頗喜銅器。天下紛亂,民不聊生之時依然下令鑄造了爲數衆多的銅器用以皇宮裝飾,也難怪盧植看到後面色難堪。

再看看盧植的臉,劉備又是一陣酸楚。他記憶中的盧植是十幾年前的時候。平定九江、校勘石經、海內聞名,其時盧植正是雄姿英發,其風采卓然,傲立於世。

如今的盧植已然顯得垂垂老朽,其還未到知天命之年便已髮鬚皆白,臉上也有了一道道皺紋,唯獨其眼神依然銳利,如劍鋒一般。

盧植看見劉備的表情後微微不悅:“玄德何以做此小兒女態?徒惹人笑!”

劉備只是不語,表情卻越發難過了。

盧植卻是明白了其心中所想,但礙於禁宮之中耳目繁雜,只能搖頭不言。

這時一個小黃門躬身走出,宣道:“宣尚書檯尚書盧植、尚書令史劉備覲見!”

盧植帶着劉備趨入大殿,兩人對何太后與天子行禮,隨即盧植入席跪坐,劉備卻沒有這個資格,只能低頭站着。

“盧尚書,汝等何意?大將軍何意?”待盧植坐下,何太后卻是立時疾言厲色的開始質問。

她確實慌了,誅除蹇碩本來是一件好事,然而這件事沒有經過她,何進甚至刻意瞞着她。

蹇碩是她故意留下的,甚至暗示十常侍暫緩動手,便是因爲王莽之事讓她心生警兆。再加上其母舞陽君與同母兄何苗的蠱惑,何太后漸漸不信任何進,意圖維持一個平衡。

如今蹇碩既死,何進再無掣肘,十常侍無兵無將,天子又還幼小,根本無法抗衡何進,她擔心何進行王莽之事。

盧植卻是不緊不慢的回道:“太后此言何意?”

“蹇碩何罪?”原本視蹇碩爲不共戴天之敵的何太后竟然說出這種話,何其荒謬。

盧植嘆了一口氣,避席而起,持笏奏道:“蹇碩罪三。其一,不敬天子,擁兵自重。其二,挾持王駕,意圖謀反。其三,心懷不軌,謀害重臣。此三罪,罪大惡極,不誅不足以振朝綱。”

何太后冷笑道:“恐怕還有一論吧,不誅不足以震懾吾母子二人!”何太后重重一掌拍在案几上,身邊的天子嚇得一哆嗦,卻不敢多言。

“太后,容臣直言,大將軍終究與太后有血緣親情,自順帝以來,大漢外戚再也沒有這般合適過了。如今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太后正當與大將軍勠力同心,扶保天子,安定江山,中興漢室啊!”盧植對着何太后深深一禮,繼而大聲勸道。

何太后只是不語,一直冷笑,身邊的天子卻忍不住道:“可是這些天,張常侍他們一直給我講王莽,這王莽似乎也是前漢帝王的親戚啊;車騎將軍他們也說大將軍想當王莽,還說張常侍他們是家臣,是能信賴的。”

“此乃奸佞!”盧植勃然色變,大聲怒斥。

繼而又道:“漢室興盛,何慮王莽?若文、景在世,王莽可敢有篡逆之心?昭宣本已中興,而前漢衰落,正是起於元帝寵幸宦官弘恭、石顯。閹宦之輩,大多心思陰邪,結黨營私,殘害忠良。其人不讀《詩》《書》,不明是非,無治國之能卻操持朝政,正乃天下之害!大將軍殫精竭慮,欲誅盡閹宦,還天下以清明,天子何以反信閹宦之言,讓忠良寒心!”

天子吶吶難言,何太后也是一時失語。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狗(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十章 憤怒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六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變(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五章 黨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殘酷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一章 初見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續)第七十三章 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