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戰場上,看着士卒們麻木的運輸着、焚燒着屍體,李澈心中百感交集。戰場確實是天底下最殘酷的地方,他能讓人無比接近死亡,也能變得無比漠視生命。
曾經看到死人都會不適,如今的李澈卻能在屍骨堆中漫步,心中驚起的漣漪也是越來越平淡。
“董國相,若是多指揮幾場這種大戰役,恐怕本官真的會變成屠夫吧。閱史書之時,曾驚異於先秦大將白起的‘人屠’之名,也曾嘆息西楚霸王坑殺降卒。如今看來,恐怕他們也都是在常年的征戰之中,變得心如鐵石了吧。”
站在李澈身側,稍稍落後半個身位的官員,正是趙國相董昭。
而對於李澈這番問話,董昭淡然道:“武安君雖號爲人屠,刀槍卻從未指向秦國百姓。而霸王坑殺的降卒也是敵軍。以昭之見,刀槍只要是對着敵人,怎樣使用都是無妨的。”
“武安君且不提,項王后來的作爲可不太對勁。屠城擄民,豈是王者所爲?這人啊,最怕的事就是習慣,當他習慣了殺人後,那也無所謂殺的是平民還是敵軍了。”
董昭停下腳步,悠悠道:“將軍話裡有話啊,不妨直言,本官洗耳恭聽。”
“先賢爲何要定下種種禮儀道德?太宗皇帝爲何要廢肉刑?肉刑和笞刑,都是刑罰犯人所用。當時換成笞刑後,動輒三五百下,死的人還更多了,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不待董昭開口,李澈自問自答道:“所謂仁義,絕非空洞之物,而是物傷其類之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先秦五刑割人鼻,毀人貌,殘人軀體,絕非仁人當爲之事。
太宗皇帝上體天心,下憐黎庶不易,是以廢先秦五刑而改施笞刑,此正是大漢遠勝於三代春秋之舉!《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所謂‘禮’,便是一舉一動合乎天心人意,這世上,重要的不只是結果,行事的過程也一樣重要啊。”
“將軍之言,請恕本官不敢苟同。凡事若皆拘禮而行,與腐儒何異?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智者所爲正是超脫常人禮法之上,方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以數千賊寇之痛苦,換得大漢將士之安全,還能震懾不軌之人,此正是大仁。”
李澈幽幽道:“此不過是一時之利罷了,卻會造成長遠之患。”
“將軍此言何意?”
“一名才能卓絕的治世之才,卻走上了一條歧路,這般危害,卻是比張燕的數萬黑山賊還要更大啊。”
董昭面露驚色,疑道:“將軍……是在說本官?”
“董公仁難道這點自信都沒有嗎?本官初至冀州,便請使君留意於你,荀公達自柏人一行,也是對你讚不絕口,這絕非清流擡名,而是確確實實的讚揚。
以本官之見,你絕不亞於荀公達之才,但你未來的成就卻難以與之相比,你可知爲何?”
董昭語氣稍稍緩和了一些,作揖道:“請將軍示下。”
“荀公達外怯內勇,外圓內方,行事有主見而又不與世俗格格不入,他不喜很多世俗禮法,但卻不會與之對抗。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便是指如同荀公達一般的人物。
而你,蔑視世俗禮法,拋棄仁義道德,心中只剩功利,這般作爲可謂是矯枉過正。如今士林風氣確實很差,清流沽名釣譽、弄虛作假、巧言令色,凡事也愈發拘於禮法。
但禮法當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而非視禮法如無物。有德無才者,庸也;有才無德者,禍也!當年定下察舉制之時,孝武皇帝恐怕也是作此想法吧,寧要有德無才者,不要有才無德者。”
董昭微微沉默,俄而沉聲問道:“那無才無德者又如何?”
“我知你想法,確實,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這正是你所憂憤之事,對也不對?”
董昭坦言道:“不錯,天下官位九成被這些無才無德之人佔據。當年賈使君入冀,我爲癭陶長,親眼看着當時的鉅鹿太守掛印封金逃之夭夭。
如今冀州的局勢,便是拜這些狗官所賜!張口禮法、閉口道義,若真是問心無愧,又豈會惶惶而逃?
從那時起我便明白了,道義禮法都是謊言,只是嘴上說說的東西罷了,到了關鍵時候,誰又會在乎呢?”
“可如今並非關鍵時候。”
董昭一怔,駁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難道將軍就有萬全把握戰勝張燕?”
“爲何沒有?你可知中山各姓又整頓了五千人馬?常山張氏亦募集了一千餘人。張燕早已是強弩之末,只待援軍投入戰場,便可一舉成擒!”
“這些大姓怎麼會?”董昭有些感到難以置信。
李澈平靜的道:“戰事之前,本官走了一趟中山甄氏,爲使君提親。”
董昭身子晃了一晃,喃喃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這纔是真正的功利之舉啊!”
“此戰不僅是要消滅黑山,也是爲了定下使君在冀州的地位。鏖戰而勝,與奇計而勝,終究是不同的,更不用說這奇計還有傷天和。
屯田之事,正缺戰俘爲之,董國相一番妙計,倒是讓俘虜們對官府避如蛇蠍。拜你所賜,這些賊寇恐怕是不能用了。來年糧食短缺,董相君又該如何爲之?”
“屯田、屯田,難道你真的全憑這些俘虜自願?”驚詫之下,董昭連尊稱都拋在了腦後,只是茫然的開口問道。
李澈嘆息道:“農耕之事,雖多是仰賴上天恩賜,但務農之人的積極性也無比重要。若是消極怠工,或是整日想着逃跑的俘虜,我又如何敢把這些土地交給他們?
本是以利相誘,各有所得,也是本官以信譽背書,才漸漸誘來不少賊寇。如今官府這般殘待俘虜,你又讓他們如何相信屯田這一新政令?”
董昭終於低下了頭,顫顫巍巍的伸手扶住頭上的冠樑摘了下來,雙手捧着冠樑,苦澀道:“下官自作主張,壞將軍大計,有損使君名望,罪莫大焉,不敢再居顯位。”
然而,前伸的手臂卻被李澈一把抓住,董昭疑惑地擡起頭,卻見李澈指了指周圍,這才驀然發現身邊已是圍了一圈士卒。
見董昭看向他們,所有士卒都單膝跪地,示以敬意。
李澈嘆息道:“你所爲雖然莽撞,但終究是有利於戰局之舉,至於其他過錯,自有使君決斷。
事分兩面,你不願將士們傷亡過多的心意終究不是假的,唯願你能將其推而廣之。你說你厭惡無才無德者,那爲何不能去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命世之才?有才無德,難免白費了你這卓越的才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