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

不見硝煙的交鋒告一段落,堂中的衆人又開始正襟危坐,除了幽州出身的州吏們面色難看,其他人對此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

而劉表見狀,又輕笑道:“一些小小的誤會罷了,既然二位能冰釋前嫌,自然是皆大歡喜。”

沮授拱手道:“齊從事心胸寬廣、不計前嫌,在下深深敬佩。”

劉表頷首道:“幽燕俊傑,素來不拘小節,豪邁不羈纔是常態,齊從事正是幽燕士人中的代表人物,自然不會計較這等小事。

只是這天下萬事萬物,總有特例。在這幽燕大地上也有人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覬覦權位,本官這幽州牧卻無力討伐,着實愧受聖眷啊。”

所有人都知道劉表說的是誰,但沒人想戳破這一點。畢竟劉表和沮授剛剛纔將和公孫瓚的矛盾定性爲誤會,指桑罵槐沒什麼問題,若強行揭破遮羞布可是會招人恨的。

袁遺的使者拱手道:“牧伯秉承聖意,持節掌管幽燕軍政要務,代天子牧民,在這幽燕大地上可謂口含天憲,言出法隨,又有何人猖狂,竟讓牧伯無法處置?”

“唉。”劉表嘆了口氣,搖搖頭道:“本官不欲在背後論人長短,還請貴使見諒。”

“牧伯不愧是黨人領袖,當真是仁義寬厚,有君子之風。只是幽並相鄰,多有往來,若牧伯有什麼爲難之處,我家使君必不吝相助。”

這話當然是扯淡的,幽並相鄰不假,可和幽州代郡接壤的雁門郡大部分都已淪落胡人之手,如今漢人手中的幷州事實上與幽州是隔絕的,袁遺這個幷州刺史根本無法插手幽州事務。

但劉表還是如沐春風般笑道:“感謝貴使好意,但幽州內務還是不便牽連袁使君,本官方纔也只是一時失言,還請貴使勿要往心裡去。

本官此次邀請諸位來幽州一行,事實上是想與幷州、冀州、青州一道,共開邊市。”

此言一出,各方使節都有些蹙眉。邊市,事實上便是胡市,即與胡人進行交易的市場。

這個東西本身並不算敏感,人類自從有了文明,商業貿易也就出現在了歷史長河中,各取所需便是商業最初的作用。

胡人手中有着優質的牲畜和畜牧產品,如北匈奴曾經在章帝時驅趕牛馬萬頭來到涼州武威,與漢人貿易。而漢人手中也有着遊牧民族需要的糧食、器皿、金銀等物品。

雙方都有需求,那麼在非戰爭時期,邊塞自然會有着交易市場。有的是朝廷所開設的官方市場,有的則是私下交易的黑市。

只是漢人在貿易中雖然佔有一些優勢,卻並不算明顯,利益並不算大。這種胡市也只是常例,並不需要四州合力。如今天高皇帝遠,一州州牧決定開邊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劉表鄭重其事的邀請三州使者前來,顯然不會是爲了常規邊市的那點蠅頭小利。

這裡就要提到劉虞曾經做過的事了,“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漢人精耕細作出的糧食,以及華貴的器皿、衣物,都是他們渴望之物。但他們最渴望的,無疑是漢人高超的鍛造技術所冶煉的金屬器物,乃至……武器。

漢代的冶煉技術對於遊牧民族有着極大的誘惑力,在西漢時期,漢王朝便做到了庫存數十萬副鐵甲,到了東漢,更是能讓禁軍精銳全數換上全身甲冑,地方精卒也有鐵鎧護身。

而突飛猛進的冶鐵技術更是帶來了武器的革新,青銅器時代輝煌一時的戈、劍,被刀所取代,在漢朝工匠鍛造出的軍刀面前,遊牧民族的武器幾乎是不堪一擊。比起難用的戈、劍等兵器,鐵刀無疑更適合大戰場上的搏殺。

這些東西正是兩漢能夠在大部分時間裡壓制邊塞遊牧民族的關鍵所在,漢廷自然對此嚴加管控。正常情況下,在朝廷主持開設的邊市中,是不可能出現這些東西的。

劉虞在任時,正是在鹽鐵之事上放開了些許口子,使得上谷的胡市轉眼間便繁華起來,甚至超越了涼州、幷州的胡市。

劉表延續了劉虞的政策,默許了胡市中販賣鐵器的行爲,而看他如今的舉動,似乎還並不滿足於這些利益。

見各方使者默然無聲,劉表撫須笑道:“看來諸君都知道本官的意思,不知意下如何?”

見其他人都依然沉默,孔融忍不住開口道:“牧伯莫不是想繼續放開鹽鐵的管控?”

劉表含笑點頭道:“孔相君所言不錯,本官正是作此想法。”

“牧伯可知,此乃養虎遺患之舉?胡人生性奸詐,狼戾不仁,不識中原禮數,不受聖人教化。持鈍刀劣器尚自覬覦中原,何況手持利刃?若將中原兵刃賣與胡人,或可得一時之利,但長遠來看,無疑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孔愣子顯然是氣的不輕,也不顧兩人身份差距和對方主場,直接就開始一通斥責。畢竟劉表是黨人領袖,也曾是他敬佩之人,如今卻欲違朝廷律法與胡人通鹽鐵之商,這實在是讓他難以接受。

一些人暗暗點頭,顯然也是贊同孔融的說法。就連袁遺的使者都一時有些遲疑,他是幷州漢人,這些年在胡人手上吃了不少虧,當然不想讓胡人變得更強。

眼神掃過衆人,看了眼面無表情的沮授,劉表朗聲道:“孔相君此言差矣!我華夏之民優於夷狄者,非在兵戈鐵器之利,而在往聖先賢之思想教化。正如相君所言,塞外胡人不受聖人教化,自然不知世間奧妙,縱然予他們利器又如何?一羣荒蠻不化之輩,如何能勝得過我浩浩華夏之民?

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幽州萬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本官自然憂心如焚,希望能夠挽救生靈,可幽州貧瘠,官府稅賦有限,着實難爲。既然開鹽鐵之利能夠讓百姓安樂,賣與胡人又有何妨?民心即天心,民安則天地安,屆時天地庇佑,民心可用,天時地利僅在我手,胡虜不過掌中之物,翻手可滅,又有何憂?”

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關於劇情推進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中動亂(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十八章 禁宮斥宦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一章 初見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二十四章 東海糜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八十章 宗室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