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

“你是說……衛將軍和大王在宮中討論了半日都城之事?”

李澈入宮後呆了小半天才出來,鄴城大小官吏個個人心惶惶,呆在府中坐立不安,唯恐下一刻就有士卒破門而入,將他們闔家拿下。

結果衛將軍只是和魏王討論了半天的都城問題,官吏們暗歎虛驚一場,繼而有些好奇的問道:“那衛將軍之意……是回雒陽好,還是遷都長安爲宜?”

傳信的宮中官員神情古怪的道:“衛將軍希望設立兩個都城,長安與雒陽二都並立,天子與臣工每隔年餘便換一處都城。”

“什麼?”

衆人大驚,一名年輕人嗤笑道:“衛將軍原來專擅和稀泥?兩都並立,虧他說得出口!無非是不想開罪長安派和我們雒陽派罷了,大王素來儉樸,如何會同意他這提議?”

“正是!當真可笑至極,以爲朝廷遷都是易事?天子與臣工往來二都,耗費糜巨,有何好處?”

便有一二覺得異常的官吏,見衆人紛紛嘲笑,也不由得出聲附和,一時間大有李明遠不過“沽名釣譽”之輩的共識。

那宮中官員忍不住道:“可據在下所見,大王似乎頗爲意動啊。否則他們又怎麼會一談便是半日?”

“荒謬!”一名老年官吏斥責道:“陪都自古有之,但並無實用之處,周天子設洛邑爲都,以至於國都被破,平王東遷,正是大不祥之事。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亦無二都,此乃自然之理!”

“王治中所言甚是啊!觀衛將軍往昔行事,多出人意料之舉,常有離經叛道之行,可見其人心無敬畏,全憑己念,纔會說出這等可笑可鄙之言!吾等當進言大王,不可被佞臣矇蔽!”

“正是,不管是雒陽還是長安,都各有優劣。可若是大王真的被矇蔽,選擇了二都並立,那可是潑天的禍事!如此奢靡的制度,君心一動,萬民皆苦啊。”

幾十名大小官吏慷慨激昂,彷彿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他們不再是爲了權位俗利而爭鬥,而是爲了匡正君王才與奸佞爲敵!

坐在主位的中年人呵呵一笑,意有所指的道:“須得讓別駕明白,此事已經不是他想象中那樣簡單了。若無別駕出頭,僅憑我們是奈何不得李明遠的。”

其他人心領神會,王曹史恭聲道:“吾等地位卑下,不敢事事打攪別駕。審都尉與別駕乃是同族兄弟,還請您通稟一聲,讓別駕早做準備爲宜。”

審離笑着點頭道:“族兄那邊吾自會如實稟告,汝等不必驚慌,靜候佳音便是。”

……

“你可真是閒不住啊,回鄴城就搞出好大的事。”從王宮出來,李澈和陳羣分開,卻是徑直去了魏郡太守府上。

劉備青雲直上,帶着簡雍也官運亨通,接替審配任魏郡太守,簡雍是實實在在的劉備勢力高層人物。

只可惜這人素來不在意形象舉止,行事頗爲狂放,在劉備面前也是如此,渾身如同篩子一般處處是洞,也怪不得大批的人將彈劾目標定在他身上。

畢竟言之有物,並非污衊,即便是劉備不悅,也只能保住簡雍,無法治他們的罪。

而自己還能博一個不畏強權的美名,畢竟蕞爾小吏堅守規則,對抗太守,這實在是太符合主流價值觀了。

但即便是簡雍,也不得不佩服李澈搞事的能力,定都之事在鄴城事實上已經是暗潮洶涌,雒陽還是長安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劉備還願不願意遵循後漢的“祖制”,或者說對祖制能延續到什麼程度。

兩派雖然還沒有針鋒相對,但暗地裡已經斗的不可開交。這是在李澈歸來前,雒陽政治圈子裡最要緊的大事。

結果這位二號人物回來後第一時間自成一派,竟然驚人的提出了兩都制,由於李澈身份的特殊,縱然官吏們表現得再怎麼嗤之以鼻,心中還是會鄭重對待。

李澈笑了笑:“這是根本制度,容不得馬虎大意。再說了,兩都制難道不是把他們的要求都滿足了?都該感謝我纔是。”

簡雍冷笑道:“感謝你?有些人怕是恨不得扒了你的皮!你是故作不知還是真的蠢的不可救藥?這事發展到現在的地步,已經不僅僅是定都何處的問題了,大部分人都已經通過這一政治主張站好了隊,這就是一個表態的事情!以你的身份,是準備給所有人另一個選擇?”

“爲什麼不可以?”李澈微微一笑:“兩個選擇太少了,二選一容易出問題,多個選擇多條路嘛。”

“果然,你還是那般陰險。”簡雍將酒一飲而盡,“啪”的將杯子砸在案几上,漲紅着臉:“怎麼?想看看有多少人會趁機投入你的門下?別做夢了,你在鄴城只是一個光桿將軍,那些人不到層次是不會明白大王對你優渥到何種地步。

他們只知道這鄴城中除了大王,就是荀相、沮將軍、審別駕最大,憑什麼要背叛這些參天大樹,投入你的麾下?就憑你秩萬石?”

“憑這個不行?”李澈掏出衛將軍的金印紫綬,放在案几上,似笑非笑。

“行啊,回你的青州去,大把的人投靠。”

“加上這個行不行?”靈壽侯的金印紫綬放了上去。

“行啊,收回你那不切實際的主張,乖乖選一邊站隊。”

“那,再加上這個行不行?”李澈從袖子裡摸出一封信件,輕輕放了上去。

簡雍展開一看,瞳孔猛地一縮:“你是怎麼做到的?”

“鄙人……咳。”李澈咳了一聲掩飾過去,若無其事的道:“前路茫茫,困難艱險,但終究有人會和我們並肩而行,兩都並非只是私心,這是勢在必行之事。或許將來有一日車水馬龍,天南海北旬日遍至,那自是不需如此。”

“我們?”簡雍已經有了三分醉意,一把拍在案几上,撐着站起來,搖搖晃晃的道:“我憑什麼和你一起?”

李澈收起笑容,肅然道:“就憑你永遠會和大王站在一起。”

第二百三十八章 廢立(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鳳(上)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二百二十九章 終變(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戰(七)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勝五敗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與閻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三章 抉擇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七章 袁府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