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

bookmark

來的這人光頭緇衣,乃是道智。

莘邇月餘前,就讓羊馥遣人去建康,把道智給請到王都。

道智這個和尚是真心向佛的,與那些“營求孜孜,無暫寧息”,聚斂無度的貪財僧人截然不同。羊馥的人到了建康郡後,遍尋他不着,最後在郡外山中的石洞裡找到了他,他正在枯坐參禪,已是入定十餘日。將之喚醒以後,訴說來意。道智欣然應命,遂赴王都,今日纔到。

輪值宿衛的兵士報與宅內,莘邇聞知,即叫他入見。

廂房中,見到道智。

道智一身黑衣,腳上草鞋,衣衫單薄,遠道冒雪而至,酷寒的天氣凍得他嘴脣發紫。

在他行禮之時,莘邇看到他雙手紅腫,結了好幾個凍瘡。

“怎麼搞成這個樣子?大和尚,太清苦了吧?”莘邇說着,召門外的侍婢,吩咐取熱水、熱湯過來,讓道智暖暖手腳、腸胃。

道智下拜說道:“入秋以後,貧道就避開塵俗,與弟子數人,去了山中悟禪。將軍使者到時,貧道竟不能即時領命,延宕至今,才得拜見尊顏。”

“貧道”云云,這個自稱,現下不僅道士用,和尚也用。

原因是:佛教進入中土後,最初就是被當做道術的一種而被時人接受的,絕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佛教的典籍經義,在他們眼中,佛教與太平道、五斗米道、李氏道等等並無二樣,認爲佛教只是諸道之一,那時的西域僧人們爲了打入民間,於是也就順水推舟,索性自稱“貧道”。

雖說發展到現下,士大夫們已明白了佛教與道教的不同,但一來舊稱難改,二來,現今玄學大昌,高僧們也想借此勢頭,進一步地發展本教,故而,時今的僧人依舊以此二字自稱。

婢女端上了熱水、熱湯。

道智推辭,不敢在莘邇面前洗手泡腳,只把熱水飲了幾碗。

水到腸中,熱氣外散,頓時暖和了許多。

莘邇和顏悅色地與道智閒談了一會兒。

道智先是哀悼令狐奉的過世,哀慼滿面地說他出山之後,才聞知了此事,在來王都的路上,他虔誠地給令狐奉唸了許多的經文,希望令狐奉能夠得入西天極樂。

然後,道智又恭喜莘邇,祝賀他入朝升官,得掌朝政大權。

必不可少的寒暄過了,禮數已足,道智說道:“將軍今顯貴朝中,日理萬機,貧道世外愚人,敢問之,不知將軍爲何卻遣貴使,召貧道入都?”

“咱倆上次見面,談的東西你還記得麼?”

“將軍對貧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對貧道說‘佛祖是坨臭狗屎’。將軍的這兩句話,禪意精深,微言大義,貧道自是記得。”

莘邇授對道智說的這兩句話,目的是不肯支持他開山造佛像,道智當時不知該怎麼回嘴,後來他反覆思考,已經想到了反駁的言辭,奈何之後的數次求見,都被莘邇拒之門外。

此時聽莘邇主動提到此處,道智精神陡振,正待要把想好的說辭道出,聞得莘邇長嘆一聲,說道:“哪裡敢說‘精深’?不過是邯鄲學步,學的別人言論。那日智師走後,我夜半不眠,思來想去,再三琢磨,深覺自己見識淺薄,是在班門弄斧,貽笑方家了!”

“……”

道智到嘴邊的說辭,一下被莘邇堵了回去,他沒有急智,無言以對。

莘邇不管他的心思,自說自話,誠懇地看着道智,說道:“智師,你不辭奔波勞累,一心光大我佛,虔心可敬!我是很想幫你的。只是,指望朝廷出錢,相助智師鑿窟塑佛這件事,眼下恐怕還是不行。”

在法號中一字的後邊加“師”,是對高僧的尊稱。

道智受寵若驚,連道不敢當,心中歡喜,想道:“我佛慈悲,普渡衆生。將軍的態度忽然改變,想來定是那晚受到了我佛的啓迪。”問道,“敢問將軍,爲何不行?”

“國家財庫都大農、牧府的掌下,我僅區區武職,資歷低微,遞不上話。”

道智說道:“不需國家出錢也可,只要將軍肯出面號召,以將軍之威德,國中士民必然踊躍捐資,鑿山之費,何愁不得?”

“是,是,你說的是個辦法。不過,我請智師來都,是爲了另外一事。這件事如果辦成,不僅對智師造佛的宏願,乃至對光大我佛,也都是極有益處的!”

“敢問將軍是何事?”

“我聞朝中於前些年設了一個‘僧司’,以專理佛事。智師可有聞之?”

佛家入中土是在秦朝後葉,早期,僧侶稀少,秦室以鴻臚寺兼管之,——佛教寺院的“寺”字就是由此而來。成朝繼之。到了本朝,遷鼎江左以後,江左佛教昌盛,朝廷由是不再以鴻臚寺兼領,而是專門設置了一個管理僧事的機構,便是“僧司”。

這個僧司,即後世僧官制度的濫觴。

道智說道:“貧道曾有聞聽。”

“江左固然名僧輩出,信徒衆多。

“我定西比鄰西域,凡是來入中土的西域僧侶,必先到我定西,高僧大德亦不乏也,又有如智師者,論及禪功,何嘗不如西域胡僧?且我定西的信男信女也有不少。

“智師,我想在我定西的朝中亦設立一個類似僧司的官廨,欲屈智師職掌,智師意下何如?”

道智呆了一呆,怎麼也想不到,莘邇這次找他來都,是打算設立僧司,給他任官。 щшш ✿ttκǎ n ✿C 〇

他面現難色,說道:“將軍意設僧司,當然是很好的,唯是貧道自少出家,不諳塵事,清心寡慾,亦無意名祿,職掌一任,貧道恐非其人。”

莘邇語重心長地說道:“智師!你可千萬不要小看僧司職掌之任啊!想你爲開山造佛像,奔走王都、建康,結果如何?雙手空空,一無所獲!緣由何在,你想過沒有?”

“所以無獲者,全因貧道佛理不深,未能感化世人。”

“非也非也。智師的禪理已經很深了。我聽那請你來都的人回報,說你在山中入定,一定十餘日,山野獵人都以爲你已凍餓而死,數試你的鼻息,好在被你的弟子阻止,才未驚擾到你。此等禪功,若還不深,什麼叫深?我看啊,智師你不是不深,而是早已深不可測了!

“你之所以一無所獲,沒有別的緣故,只是因爲你身在鄉野,不在朝中!”

道智若有所思,說道:“將軍的意思是?”

“智師,請你想一想,你如果身在朝中的話,朝夕接見,皆是貴人,是不是隨時可與朝中諸公相見?見得多了,是不是交情也就好了?交情好了,你有所請求,朝中諸公是不是也就會痛快答應了?到的那時,別說開個山、鑿個洞、塑個佛像,你就是想大興寺院,廣納信徒,有何不可?”

道智不覺心動,猶豫說道:“可是貧道只知佛經,不知該如何理事啊。”

“你不知,不要緊。只要你願意屈就,我可以給你調派人手,輔佐幫你。”

道智躊躇半晌,作出了決定,拜倒說道:“貧道不才,願受將軍重任。”

莘邇大喜,說道:“好!我這幾天就上書朝中,請求設立僧官。”殷勤地問道智,“智師在王都可有住處?”

道智答道:“貧道早年曾在王都求佛,可在王都的寺中暫住。”

莘邇拿起案上的兩個金餅,遞給他,說道:“智師苦修雖然虔誠,身體也得保重。這些權作我的敬禮。”

道智接過,復下拜致謝。

送走了道智,回到室內,張龜從外頭轉進,問道:“將軍,爲何挑道智作僧官的主管?”

設立僧司一事,是莘邇與張龜、羊髦共同商議後的決定。

要想把佛教信徒作爲助力,最好的辦法,當就是設立一個機構來管理、組織他們。

此外,定西的僧人、寺院儘管不及江左,“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或商旅博易,與衆人競利;或矜持醫道,輕作寒暑;或機巧異端,以濟生業;或佔相孤虛,妄論吉凶;或詭道假權,要射時意;或聚畜委積,頤養有餘;或指掌空談,坐食百姓”,但通過收納信民的捐獻,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經商、佔地、放高利貸、魚肉百姓的現象也不少見。

爲了百姓着想,對此類的種種亂像,也需要設立一個政府的部門加以管束。

總之,設立僧官,是一舉兩得。

聽了張龜的問話,莘邇笑答道:“上次我與道智見面時,你沒在身邊。有個細節,你未曾看到。”

“什麼細節?”

“道智登堂以後,下拜行禮。”

張龜很快領悟了莘邇的話意,說道:“原來如此!”

當下的僧人自以是出家世外之人,在進見凡俗間的高官達貴之時,往往不行跪拜之禮,在那江左朝廷,以至對天子也不拜倒行禮,儼然分庭抗衡。

但道智上回見莘邇的時候,卻按俗規,行了大禮;這次晉見,更是數次下拜。

從他的這個行爲,莘邇看出,這個和尚不是那種託辭與凡俗有別而自擡身價的,用些功夫在其身上,大概是有把握將他收服的。

因是,在僧官主管的人選上,莘邇就選擇了他。

莘邇想起一事,問張龜,說道:“我交代你的那事,你傳令下去了麼?”

“龜覺得,此事還是由龜親自去辦爲妥。龜今天就去東苑城,選可靠的兵卒出營。”

莘邇點了點頭,說道:“你親自去辦最好。要快些辦好,還有,務必保密!”

張龜答道:“將軍放心,必密不透風。只而下雪大,恐不易尋找,龜儘量能夠早點找到一隻白鹿!”

莘邇想起的這事,便是找頭白鹿獻給令狐樂的那事。

這也是件大事,不能拖。

張龜略微吃過早飯,迎風冒雪出城,親選出了百十嘴嚴忠心的兵卒,引之去了野外。風餐露宿,摸遍了城外遠近的牧場、山林,終於捉到了一頭白鹿,悄悄地將之帶回都城。

莘邇於第二天,獻鹿朝中。

此事一出,差點給他惹來一場麻煩。

……

感謝大家的推薦、月票和打賞!

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