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

bookmark

見過了姓杜的那唐人,待其走後,苟雄撇着嘴,滿臉的鄙夷,說道:“瞧他那德行,唯唯諾諾,我當他面訓斥趙宴荔,他身爲使者,不爲他的主人說話,居然還賠笑,連連道歉。我養只條狗,也比他強!”說着,他拿眼瞄孟朗,哼哼地又對帳中的胡將們說道,“這就是唐兒!丁點用處沒有,靠不住!”

孟朗只當未聞他的後半句,沒有生氣,坐在胡坐上,拈着鬍鬚,略微低頭,若有所思似的。

他的那個唐人幕僚,城府不如他遠甚,聽了苟雄的話,如同自己受辱,漲紅了臉,欲待辯解,而那姓杜的確實低三下四,卻發現無從辯說,只好也裝作未聞,問孟朗,說道:“明公在想什麼?”

孟朗擡起臉,望了望帳外。

營壘尚未築成,秦軍的兵卒們在連夜趕建,外頭火光通明,遮蓋住了春夜的月光與星光。軍官喝令、指揮的聲音,和兵士們掘土、壘牆的聲響混作一處,傳入帳中,甚是喧譁熱鬧。

孟朗望了稍頃外邊,示意幕僚去把帳幕放下,然後大約是已然思量清楚,微笑着,頗有把握地對苟雄等將說道:“我看這個杜琅,沒準兒是趙宴荔故意派來的。”

苟雄問道:“什麼意思?”

“趙宴荔向有狡詐之名,不是昏庸之輩,杜琅是他的帳下吏,他豈會不知此人習性?既知此人習性,他又豈會不知派杜琅爲使,來見我等,必會丟他的臉面?”

苟雄好像聽懂了些,問道:“你是說趙宴荔乃故意遣他爲使,爲的就是好讓他給自己丟臉?”

“不錯。”

“對他有什麼好處?”

孟朗笑道:“會讓咱們小看他啊。”

苟雄想了一會兒,不得不承認孟朗分析的有道理,轉對胡將們說道:“這趙宴荔,不似咱們胡人,倒像個唐人。咱們胡人,直來直去,都是耿直人;唐人則個個肚子裡一堆花花腸子!”

孟朗仰臉,瞧了下大帳的帳頂,觀其此舉動,似乎是在平復心緒,他旋即放下目光,笑對苟雄等人說道:“兵不厭詐嘛。打仗此事,不就是你哄我,我哄你,誰能把對方哄住誰就贏麼?”

苟雄“哼”了聲,問孟朗,說道:“在膚施的時候,我就問你,這場仗,你想怎麼打?你神神秘秘的,不對我說。而今我軍已至朔方縣外,你有何籌略,總可以說了吧?”

孟朗答道:“苟將軍誤會我了。在膚施時,我不是不說。

“《孫子》雲:‘夫兵形如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當在膚施之時,我軍與趙宴荔部尚未對壘,他會如何應對我軍?是固城自守,還是邀我野戰?你我皆不知曉。是故,我沒辦法回答將軍。”

“那你現在可以回答了麼?”

“趙宴荔收河外、諸縣、部落之兵,集於朔方,顯是要守城自固。他的戰術已明,我軍的對策自也就隨之而有。”

“是什麼?”

“他守城,我軍攻城自可。”

苟雄說道:“趙宴荔經營朔方日久,朔方縣的城牆高大堅固,外有壕溝,他又在城的東、西分設大營,城西復有遊騎數千。不說金湯之固,以我不到三萬的兵力,攻之亦難。你打算怎麼攻?”

“將軍所言甚是。如果強攻的話,城不易下,並且我軍的傷亡可能會不小。”孟朗回答說道,“所以,我不打算強攻。”

“不強攻?那如何打?”

“試試看能不能把趙宴荔誘出城外,我軍設伏,與之野戰取勝。”

苟雄哂笑說道:“趙宴荔如個烏龜也似,把河外的兵馬都召到了朔方縣,明顯是要堅守城池,不與我軍野戰的。且如你所言,趙宴荔此人狡詐,斷不會輕易中計。老孟,你怎把他誘出來?”

孟朗不僅有治國理政之能,他熟讀兵書,並知軍事,最重要的是,儘管此前他很少上戰場,更沒有過獨立領導作戰的經驗,但他的這個“知軍事”,卻絕非紙上談兵。

孟朗有兩個傑出的優點。

一個是思慮縝密,顧全大局。

一個是年少貧寒的經歷,造就了他對人性的洞察。

打仗這東西,再說什麼天時、地利、人和,講什麼妙算、謀略、戰法,說到底,其本質無非是領着一羣人、與另一羣人戰鬥。戰鬥的勝負,主要還是看“自己的人”與“對方的人”誰更給力。誰能把自己的人團結一致,把對方的優劣瞭解透徹,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孟朗思慮縝密、顧全大局的優點,使他能夠團結本軍,他對人性瞭解的優點,使他能夠抓住對方可被自己利用的地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孟朗可謂是“知人”而“自知”,他對自己的優點和能力很清楚,因是此戰雖爲他的初次大戰,卻不影響他對自己的信心。

信心反應在表面,便是他的侃侃而談。

孟朗笑道:“誘敵之計,說也簡單。”

“哦?”

孟朗拽住右臂的袖子,伸出右手,在帳中朝東北方點了一下,說道:“只等拓跋的兵馬到,誘敵之計便可行矣。”

苟雄怔了下,說道:“拓跋?”

“趙宴荔之父,嘗娶拓跋之女,其父死後,趙宴荔納此女爲妻,生得一子,小名孤塗,甚得趙宴荔喜愛。如我所料不差,趙宴荔必是已遣他此子,趕往盛樂,求拓跋援兵去了!”

戎人也有收繼婚的習俗,趙宴荔娶後母爲妻,不值得苟雄驚奇,他吃驚的是孟朗對趙宴荔“必已求援拓跋之事”的推測,他睜大眼,下意識地重複孟朗的話,說道:“趕往盛樂求援了?”

“不錯。”

不止趙宴荔,帳中的胡將們你看我,我看我,大多臉上也都露出驚詫的神色。

孟朗的那個唐人幕僚,是早就知道孟朗的這個推測的,這會兒見胡將們的失色表情,他嘴角不覺綻出了一點笑容,心道:“明公之智謀料事,焉是汝等可測?可與比的麼?”

苟雄神情變幻,心中想道:“趙宴荔狡殘反覆,就如草原上的惡狼,得勢時張狂吃人,捱揍時夾尾如犬,以他的脾性,還真有可能會如老匹夫所說,遣子往去盛樂卑辭求援。”說道,“便他遣子求援盛樂,拓跋部不見得會援他吧?”

“只要他獻上的好處足夠多,拓跋爲何不援?”

“他能給拓跋部什麼好處?”

“朔方境內雖多沙漠,然大河兩岸多上好草場。他如肯質子稱臣拓跋,再把鄰盛樂的河南牧場獻與給之,則我斷定拓跋部就定會馳援。”

那麼趙宴荔會不會把黃河南岸的牧場獻給拓跋部?而下秦軍壓境,他的老巢都快要保不住了,幾塊水草豐美的牧場,毋庸多言,爲渡過眼前的危機,他必然是不會可惜,肯定會獻的。

苟雄感覺到了事態的嚴峻性,但他乃是秦國猛將,沒有因此畏懼,反而被激起了昂然的鬥志。

他霍然起身,按着佩刀,在帳內轉來轉去,大聲說道:“我聽說賀蘭延年被稱爲北地虎將,與柔然的溫石蘭齊名,早就想與之一會了!好啊!拓跋鮮卑如不知死活,真敢助逆,援救趙宴荔的話,我就取了賀蘭延年的腦袋,獻給大王,掛在咸陽的城闕上,宣示我大秦的天威!”

帳中有心細的胡將想道:“苟將軍這話邏輯不對啊。賀蘭延年固是名聲不小,但拓跋鮮卑如派援軍,卻不一定會以賀蘭延年爲將。賀蘭延年若不得爲將,苟將軍又怎取他腦袋?”看了苟雄好幾眼,瞧他鬥志昂揚、熱血沸騰的,想了想,終究還是有點眼色,沒把此異議提出。

孟朗拊掌讚道:“將軍聞敵而喜,氣壯之雄士也!待拓跋援兵至,咱們佯裝敗上一場,引了趙宴荔出城以後,大破賊軍,就要全靠將軍了!”

苟雄到孟朗的座前,握着刀柄,身子稍微前趨,居高臨下地瞪着他,說道:“賀蘭延年在我眼裡,大狗而已;趙宴荔在我眼裡,小狗而已!兩條狗!敗之何難?老匹……,老孟!只要此戰勝後,你肯爲我奏請大王,授我司隸校尉,當戰時,你就在營中坐聞捷報便是!”

孟朗縱是熟知人性,也全然沒有料到苟雄會忽然蹦出這麼一句。

他呆了一呆,心道:“莫不是朝中貴戚,畏我殺伐太重,故是苟雄欲代我此職?”說道,“此非我所能奏者。戰如勝,大郡太守、萬戶侯,我可上奏大王,依按軍功,爲將軍請之。”

苟雄逼視孟朗,威脅地說道:“老孟,你是不想贏了此仗麼?”

孟朗哭笑不得,被逼無奈,只好行下策,給他講道理,苦口婆心地說道:“苟將軍,司隸校尉雖非公卿,然權重位尊。

“秦時,司隸校尉與尚書令、御史中丞,於朝會時各自專席,京城號爲‘三獨坐’;前代成朝時,朝會之日,入殿之前,司隸校尉位在各部長官之上,獨處之,愈貴於前代。秦、成、唐歷代,司隸校尉詣尚書檯廷議,位在九卿上;公議、朝賀之時,‘無敬’三公。

“苟將軍,此等顯貴重要的職務,我如何能有奏請之權?盼將軍勿爲此置氣,宜以國事爲重!”

苟雄心道:“他孃的,正是因了此職尊貴權重,老子纔想做上一做!怎麼?只許你威風,不許老子也威風威風麼?”認爲孟朗是在找藉口,不願幫自己,怒視了他好一會兒,甩袖離帳。

餘下的胡將們亦紛紛告辭。

備下的飯食尚未端上來,就已經沒了人吃,幕僚問孟朗怎麼處理。

孟朗揉着額頭,揮了揮衣袖,說道:“兵士們連夜築營辛苦,給他們送去吧。”

幕僚瞧他這幅疲憊的樣子,感到心疼,實在是憋不住,對孟朗說道:“明公,苟將軍太過分了。先是要求在膚施休整三日,繼而擊鼓聚兵,現又當衆索要官職,當真目無軍紀國法!明公,不如上書大王,請大王予以嚴懲!”

孟朗嘆道:“你可知大王爲何會遣我與苟將軍共領兵來討趙宴荔麼?”

“下官不知。”

“此戰是大王登基後的第一場大戰,兼關係到我朝日後的戰略規劃,必得信的過人爲將,務必保證取勝,大王才能放心,此其一;苟將軍非只是王后的兄長,而且勇猛兼人,是我國的頭等悍將,此其二;我知大王的難處,在大王擇將時,曾向大王保證,我一定會忍讓苟將軍,以大局爲重,此其三。”孟朗說道,“因此三條,故而大王任了苟將軍爲我的副將。”

“原來如此。但苟將軍這般無理取鬧,委實可惱!”

孟朗說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我軍如今已至朔方,大戰將臨,務應上心同心爲要。此時此刻,我唯一可做的,唯有相忍爲國。你方纔的那些話,記住,以後不許再說了。”

那幕僚應道:“是。”

孟朗確是感到很累了,擺了擺手,叫他出去。

幕僚出了帳外,自去給兵卒送飯。

孟朗從胡坐上起來,負手踱到掛在帳壁上的地圖前。

地圖有兩幅。

一幅是朔方周邊的地圖;一幅是整個天下各國的地圖。

孟朗僅略掃了眼前者,即落目在後者上,出神地看了好久,視線落在魏國的都城,復而移到江左的都城,在此兩城間來往遊動,末了,定在秦國王都咸陽城的位置上,遙想現下的王宮裡邊,蒲茂或是在燭下批閱奏章,或是乘羊車在夜遊園林,喃喃地說道:“大王不世之聖君,我具管、樂之材。我與大王的雄心大志,苟雄諸徒,非我同類,怎麼會能理解?

“也許別人看來,他這些日對我步步相逼,我步步退讓,但實則呢?欲成大事,逐鹿海內,無鷹犬不可。苟雄此輩,在我與大王的眼中,就是鷹犬罷了!和鷹犬,有什麼可置氣?有什麼可退讓的?我不是在對他退讓,我是在推進我與大王的遠志宏圖啊!”

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二十一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下)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與偏 湖陸送棉衣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苟生矛盾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