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

bookmark

令狐曲知道了此事,那就等於是令狐京等也知道了此事。

莘邇打消了命令高充不得將此事外泄的念頭。

莘邇想道:“江左的對外用兵,向來非是真心地收復舊土、解民倒懸;‘光復神州’云云,無非是個政治口號,自遷鼎初期掌權的王氏起,戰爭,就是有野心的大臣攫取更大權力的工具。

“荊州位居長江上流,俯瞰建康,歷來是江左的形勝重鎮;誰得此州,誰就能對建康朝堂造成巨大的壓力。此州相繼爲王、陶、庾等氏所據。王氏因憑此州以叛。王氏敗亡。陶氏寒門出身,以軍功起家,得有此州,乃有欲廢丞相之舉,因故不成。外戚庾氏出鎮荊州,兄弟已經相承,小庾臨終,復舉其子繼任。爲削庾氏權勢,江左朝中於是任了桓蒙接任荊州刺史。

“桓家原非高門,卻因建康朝廷庾、何兩家的這一場政鬥,得了便宜,從此桓蒙一躍成爲江左有數的重臣之一。我雖遠在隴州,也聞此人英略非常,有大志。今他欲攻伐蜀中,其意何爲?

“料來不外乎是沿襲王、庾等氏的舊路,欲借軍功以振威名,從而圖取更多的權力。

“我料江左朝中,吸取王氏等恃州跋扈的教訓,應是不大可能會同意他的用兵之請。

“但桓蒙掌握荊州已久,兵馬強壯,人心依附,依據風聞,其人又是個敢作敢爲的性子,他年十八時,爲父報仇,趁仇家舉喪,裝作弔客,混入喪廬,衆目睽睽下,手刃仇人江氏於廬中,還不算完,又追上江氏的兩個弟弟,悉數殺之,真有烈氣奇骨,膽大妄爲!我不能及。……江左朝廷就算拒絕他的請求,其中會不會出現變數?說不準。”

“爲削弱庾氏的權勢,江左朝中於是任了桓蒙接掌荊州刺史”,這牽涉到了江左多年前的一段政治鬥爭。

庾氏是外戚,當時舉薦桓蒙出任荊州刺史的何氏也是外戚。

庾氏的妹妹是唐明帝的皇后。何氏的妻子是唐明帝皇后的妹妹,也即何氏是庾氏的妹夫。

何、庾兩人的親戚關係很近,但兩人的政治觀點和政治利益不同。

唐明帝二十七歲崩,其子成帝即位,成帝死時也很年輕,只有二十二歲,兩個兒子年幼,爲避免與皇家血統疏遠,庾氏因建議立成帝的同母弟,即他妹妹的另一個兒子爲帝,何氏反對,但最終是庾氏獲勝。不料只過了短短兩年,繼嗣帝位的康帝也病死了。康帝崩前,庾氏打算另立宗室爲帝,然在何氏的堅持下,繼位的是康帝的兒子,繼位時,才兩歲。何氏因得輔政,而後就有了桓蒙出任荊州刺史的事。

江左遷鼎以今,權臣迭出,天子的廢立,無不掌於權臣之手。

皇權衰落,閥族強盛,此起彼伏的高門、外戚諸姓爲了門戶之私,爭權奪利,這樣的一個朝廷,又如何能擔負起北復中原的責任,真的做到“光復神州”呢?

想到此處,莘邇不免感慨。

一邊考慮桓蒙請求江左征伐蜀中,會出現個什麼樣的結果,而這件事一旦被令狐曲兄弟、氾寬等人得知,又會對自己謀攻朔方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莘邇一邊隨口詢問高充,說道:“我聽說桓公‘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眼有棱角,須若硬刺,貌與常人異,可是真的麼?”

高充回憶與桓蒙相見時的場景,說道:“桓公的相貌確然非凡。我在他的刺史府中,正好碰見有府吏觸法,在受笞刑。那打府吏的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幾乎連衣角都沒有拂到。桓公卻說:仍然嫌重。愛才禮賢之心,也是常人不能及之!”

黃榮在座,老大不樂意,咳嗽了聲,說道:“桓公固然愛才,明公難道就差了麼?”

高充麪皮曬得挺黑,還發紅,黑紅如個常年操練的老卒也似,風度依舊優雅,不急不慢,笑道:“明公屈己下士,雖寒門、白身,哪怕胡夷,只要有才能,亦皆能傾心以待,量才授任,自不比桓公差。”

莘邇一笑,心道:“桓氏本非西唐高門,桓蒙的父親南渡後,結交名士,躋身“八達”之列,曾參與平定王氏叛亂,得封開國男,家聲乃得以振,但仍達不到一流士族的程度,以是桓蒙少時得名士蒙臨讚賞,便竟遂以‘蒙’爲名,以作自己的揚聲之階。

“單從門第而論,桓蒙與我,倒有相近的地方。既然出自二、三流,不爲閥族貴重,那麼如果想要作些事業出來,搜才禮士、謙恭虛己,爲自身邀名之同時,薈聚人才,擴充實力,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他笑道,“桓公求賢之心,我小能理會!”問道,“桓公在荊州的治政何如?”

“勸課農耕,軍民勤於農稼,家給人足;厚賞而薄罰,虛心接士;民心喜悅。”

“可有觀荊州兵?”

“沒能到軍營一看,但桓公左近從騎、府中侍衛,俱雄壯之輩,號令嚴明,甲械精良。”

莘邇點了點頭,又問道:“荊州人物如何?”

“桓公的督府裡邊,人才濟濟,若充者,不下數十!江夏相袁君,深得桓公信用,見識英明,才華橫溢。”

聽到“若充者,不下數十”,莘邇失笑,說道:“高卿,你怎麼不像我朝的臣子,反像是桓公的說客了?”

高充答道:“充所言者,都是事實。”

莘邇問道:“如千里、士道、景桓、長齡、異真者,幾多?”

唐艾等人也都在座,全部看向了高充。

高充保持君子本色,不說假話,如實答道:“如張、黃、大羊諸君,在桓公督府,可算二流上等的人物;如唐司馬、羊參軍,可與桓公府中的一流人物分秋色。”

黃榮面現不快,心道:“我今官居常侍,隨從王側,國家大事,無有不參。朝野譽我以幹練,以能臣視我。我只能與荊州府中的二流人物比麼?”有心發飆,不敢在莘邇面前放肆,勉強忍住不滿,閉嘴不言。

莘邇倒無不滿,心道:“江左畢竟人文薈萃,而且桓蒙居荊日久,廣搜人才,他督府中的人物,想來便是放在整個的江左,也都是絕佳的俊才了。我以一隴之偏隅,得千里、士道等英傑,可與桓蒙府中的江左秀士比較,不落下風,已是很不錯了!”

注意到了黃榮的不快,爲分散他的情緒,莘邇開玩笑似地笑問道,“像我這樣的,有麼?千里、士道、景桓諸卿可以分別與桓公府中的一、二流人物相比,那我與桓公相比,何如?”

高充是個誠實的人,但不代表他耿直,他也是有腦子的。

他略微頓了一下,然後從容答道:“充有一則桓公的軼事,敢請說與明公與諸君。”

“你說。”

“桓公自以雄姿風氣可比趙愍公,嘗得一北地老婢,年近百矣,曾是趙愍公的家伎。一見到桓公,此婢就潸然而泣。桓公問其故,答曰:‘公甚似趙太尉。’桓公大悅,出外整理衣冠,收拾齊整以後,又呼婢問,問她哪裡像?婢雲:‘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桓公於是丟冠解帶,昏然而睡,悶悶不樂者數日。”

趙愍公,是西唐末年、東唐初年的一位名臣,在六夷入侵中原的期間,鎮守幽州,利用鮮卑拓跋、段部等的力量,與匈奴人抗爭了十餘年,在北地和江左享有極高的名望。死後,得諡爲愍,被追贈侍中、太尉等職。

莘邇哈哈大笑,心道:“高充是個聰明人。”

通過桓蒙的一則故事,岔開了莘邇的發問,並委婉地表達出了一個意思,便是:傑出的人物各有傑出的地方,不好簡單地作比較和總結。

莘邇不再提和桓蒙、荊州有關的話題,叫高充回去休息,吩咐他明日上書,把出使的情況和江左朝廷對令狐樂及自己的封拜彙報朝中。

高充應諾,卻不就走。

莘邇問道:“還有別的事麼?”

高充說道:“充歸定西,走的是去時的原路,到秦州前,先經過了虜秦的地界,聽到了一件虜秦朝中的事情。”

“什麼事?”

“和姚國的兩個弟弟姚桃、姚謹有關。”

“哦?”

“姚國的弟弟姚桃、姚謹降後,姚桃留於虜秦朝內,姚謹出戍定陽。前月,姚桃忽遣心腹,持其傳自他的父兄、他日常隨身攜帶的金刀,往見姚謹,說蒲茂外寬內忌,孟朗嚴酷剛猛,虜秦恐怕早晚會殺掉他們兄弟,約共逃去虜魏;並說他已經潛出咸陽,叫姚謹趕緊也跑。定陽離虜魏不遠,姚謹因棄官西遁,逃去了虜魏。姚桃卻在出逃的半路上被抓住了。”

“然後呢?姚桃可被殺了?”

高充搖頭說道:“沒有,非只沒有被殺,蒲茂仍是重用於他。”

莘邇嘿然,顧與諸人說道:“卿等常說我仁厚,比之蒲茂,我不能如!”心中想道,“桓蒙奇骨,蒲茂奇仁。海內英雄何其多也!”與高充說道,“我知道了。瞧你累得,坐都坐不穩當了,快回家去,好生歇息一下吧!”

高充應道:“是。”退出堂外,歸家去了。

姚桃、姚謹兄弟的事情,莘邇並不關心,他眼下所思,唯桓蒙欲伐蜀之事,徵詢唐艾等人的看法,說道:“桓公有意伐蜀,雖然尚未得到朝廷的許可,但此事在我朝傳開以後,我想,一定會對我攻取朔方的戰略造成影響。卿等對此,有何用應對?”

……

谷陰王城的舊城,令狐京家中。

令狐曲的信,比高充還早到谷陰了一天。

令狐京掩門獨處,坐在室內,對着這封信已經想了一夜半天。

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十四章 擔責解仇怨 元光探敵情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進退定軍令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十四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中)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