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

和莘邇、令狐奉預料的稍有偏差,曹斐和賈珍的挑釁言辭,不是朝臣告訴令狐邕的。

令狐邕忍受屈辱到了極致,一朝翻身做了主人,立時爆發,肆意逞欲,殺人如割韭,不僅殺“亂黨”,殺與令狐奉有染的後宮;以往對他不太恭敬的朝臣,只要被他挑到毛病,同樣殺掉,數月間,在王都掀起腥風血雨,砍起別人的腦袋格外“痛快”,別人痛,他愉快。

朝臣害怕遭他遷怒,沒人會傻着臉給他通風報訊,卻是郭白駒從朝中的眼線處聞得了此事,打聽清楚之後,稟報給了他知道。

“孤猶未發兵,老虜竟敢叫囂!不知死字怎麼寫的麼?誰給他的狗膽!”

宮室有火牆,殿內溫暖如春。

令狐邕披了件白色的衫子,下著新絹裙,叫嚷着,攥拳攘臂,憤怒地急步走動,將案上的銅鶴酒器擲出,打爛屏風,砸了個大洞。酒器在地磚上摩擦出刺耳的聲音,滾出甚遠才停。

郭白駒相貌威武,鬚髮濃密,身材高健,與以白弱爲美的貴族子弟截然不同,沒有傅粉剃面,頗有陽剛氣概。

他跪坐榻上,不屑地說道:“以駒之見,老虜無非垂死掙扎,尚存了一點妄念罷了。”

“什麼妄念?”

“想是以爲天寒雪後,大王不好遣兵入漠,所以跳梁生事,不外乎欲以此來打擊大王的威望,使朝臣們看不起大王,從而給他自己謀個翻身的機會罷了。”

令狐邕被令狐奉欺侮的那些年中,只有郭白駒不離不棄,對他常加安慰和鼓勵,兩人不僅是君臣,且有着類似患難伴侶的感情。對郭白駒,令狐邕非常信任,說道:“卿言甚是,老虜必是這等打算!宋質、麴強兩個不見回朝,應是被他殺了。怎麼?仗着個小小胡部,便想翻身麼?”

郭白駒下榻伏拜,說道:“麴碩督重兵於國東,老虜在軍中的舊部仍存不少,而今朝野議論紛紛,若是放任不管,使羣臣生了輕視大王之心,也許彼輩就會重投老虜。大王,決不能給老虜翻身的機會,應當即刻對他的挑釁作出反擊,讓國中的臣民明白,誰纔是他們的天!”

“你說得對!”

“駒請爲大王討擒老虜!”

“你麼?”令狐邕不捨得,說道,“漠中寒苦,孤怕你吃不消啊;再則刀箭無眼,萬一傷到了你?孤會心疼的。”

“大王!”郭白駒仰着臉,語氣堅定地說道,“‘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回顧過往老虜的惡行,駒咬牙切齒,只恨昔日力微,不得爲大王除害,今如能爲大王生致老虜,繩牽獻於陛前,隨大王打殺處置,駒之企願也!漠中的寒苦、縱使負傷,算的甚麼?便爲大王死,駒亦甘心。”

令狐邕感動地說道:“舉天下人,無有愛我如卿者。白駒,惜你不是女兒身,孤不能封你爲後。待你擒了老虜凱旋,孤上表朝廷,封你爲侯!”

“古代有女王,當亦有男後。駒不願封侯,只願爲後。”

令狐邕更加感動了,說道:“好,好!”撫摸郭白駒的臉頰,鬍鬚硌手。不過也正因此,才能使他忘記受過的屈辱,感到自己是個勇猛的男人。他問道:“白駒,你說咱們何時出兵?”

“後日出兵,趕在月底抵達胡中,於元旦日襲之,必可一擊克勝。”

唐人過元旦,胡人也過元旦。令狐奉與郭白駒不謀而合。

令狐邕以爲然,說道:“那我等下就傳令調兵,後天出發!”

“殺了老虜後,孤再把麴碩諸賊一個個地殺掉,讓白駒爲孤鎮守國中!”他這樣想道。

澤邊胡部。

就在令狐邕與郭白駒決定出兵的當天下午,數千步騎從唐興而至。

帶隊的是個五十來歲的枯瘦將軍,曬得幹黑的臉,花白鬍須,眼神銳利。此人正是令狐邕銜恨忌憚,要非尚未部署停當,已然殺之的麴碩。

令狐奉帶領莘邇、曹斐等及那三百步騎的兩個都將,還有胡部的大率們,出數裡相迎。

兩下相逢。

莘邇、大率、都將等拜倒行禮。

令狐奉長揖說道:“舅駕在上,甥奉在此迎接。”

對這個外甥,麴碩是又氣又棄不得。

氣的不是他謀圖王位,而是他不聽勸,早不殺了令狐邕,導致落難逃亡,連帶他們這些人也吃牽連;棄不得,是因爲作爲親戚同黨,他與令狐奉福禍相連,是以不得不繼續幫他。

“你有心了。”麴碩看了下莘邇等人,除了胡率,都認識,說道,“你們起來吧。”

“老舅,你怎麼親自來了?”

“你要與大王開打,成敗全在此一戰了,我能不親來麼?”

“沒引起動靜吧?”

“大王派在我郡中的人,我把他軟禁了,逼迫他每日寫假消息送去王都。我趁夜出的郡,郡人都不知道,你放心吧,朝中更不會知曉的。”

“老舅還是老舅。薑是老的辣。小甥佩服,佩服。”令狐奉豎起了大拇指,稱讚麴碩,聽他“大王、大王”的稱呼令狐邕,彆扭得很,忍不住說道,“甚麼大王?狗崽子!”

“你……,那是你侄子!”

令狐奉滿不在乎,說道:“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我大兄沒生好,生個狗崽子出來稀鬆平常。”

麴碩扶住額角,按下騰騰往上冒的氣頭,說道:“部裡說話罷。”

兩個都將上來給麴碩牽馬。諸人往部中去。

令狐奉也翻身上馬,在前引路。

一邊走,他一邊心道:“我揖禮相迎,他坐在騎上與我答話。怎麼?看我現下落魄,覺得我非依仗他的部曲不可,因便小覷我了麼?‘你’、‘你’的叫,‘公’也不稱了?嘿嘿,我沒怪他不肯納我,他反拿捏起來!我得打打他的氣焰,省得他恃兵驕橫,惹我眼厭。”

想到這裡,令狐奉左顧右盼,瞧見莘邇落在後邊,正與從麴碩回來的傅喬說話,使個眼色,叫曹斐去把他叫過來。莘邇很快到了近前,問道:“主上有事吩咐小臣麼?”

“你去,選你督下百人,要魁梧健碩的,列隊大率帳前,迎候我老舅。”

曹斐粗疏,賈珍陰冷,兩人皆無治部才能,只有莘邇的部曲,現今頗爲聽話。

莘邇怔了下,頃刻明瞭其意,心道:“裝門面麼?”領命而去。

疾至部中。

莘邇令從騎,分去給禿連樊等人傳命,叫他們立引種落中的精幹二十人,速到大率帳,明言:先到者賞。禿連樊諸人雖不知莘邇何意,卻聞賞即動,丟下手頭提前安排種落牧民們佈置元旦慶典的活兒,兩刻鐘不到,六人各帶了二十騎馳到。蘭寶掌是頭個到的。

莘邇原本要拿牲畜作賞,見是蘭寶掌第一,心道:“那日洗劫,蘭寶掌突鬥無前,幾與甲騎齊驅,以一追十,堪稱臨敵忘死。既是他先到,我就用別物作賞吧。”

身具武勇的人很多,乞大力便有武勇,可他怕死,就比不上蘭寶掌了。吳起在他著作的兵法中說“一夫投命,足懼千夫”,如果角抵搏鬥,蘭寶掌可能打不過乞大力,但臨敵打仗,像蘭寶掌這樣奮不顧身的,震懾敵人的同時,且能鼓舞本軍士氣,一個強過百個乞大力。

莘邇叫從騎取了銀絲長槊一杆,賞給了蘭寶掌,說道:“我見你似不樂遊射,頗好近戰。槊乃百兵之雄,此槊固非上佳,刃用百鍊精鋼,長利可以破甲,柄爲積竹柲,經數年乃製成,亦軍中精銳所用,便賜給你罷。你如有意學用,我可使人教你。”

莘邇對這柄槊的介紹,是實話,也不是實話。

說它是實話,製作一柄好槊確實需要不小的成本和時間。

說它不是實話,州郡有專門製造兵器的工場,類如騎槊、步槊、環刀、弓弩、甲冑此類的制式武器,生產的方式均近似流水線,每個步驟俱有專人負責,每年皆可大量產出,不僅供應充足,平均計算的話,成本也得到了相當的降低。

蘭寶掌大喜,趕緊接過,真心實意地下拜說道:“多謝大人!小人願學!”

他起身退到一邊,掂掂槊的重量,迫不及待地握住槊柄掄甩,嘿哈作聲的,作勢前刺。槊長丈八,舞起來佔的範圍很大,慌得週近諸人急忙避讓。

有人罵道:“你個夯貨亂舞什麼?”

蘭寶掌得了寶貝,聞罵不怒,覥臉嘿笑,將槊轉過來,摸摸泛着寒光的數尺槊刃,拽拽刃根的紅幡,愛不釋手。

他很久前就想有柄威名赫赫的長槊了;劫掠那日,親眼見識到了那五個甲騎具裝長槊在手,擋者披靡的銳武之姿,愈發驚羨地不得了。莘邇賞他此物,恰合心意。

莘邇略微遺憾,心道:“領了他們劫掠歸來,我本待用那五個甲騎在戰場上的勢不可擋爲誘,從他們各部中選出十餘勇士,教以騎步槊戰法。奈何子明進讒,爲免令狐奉果然生疑,只能罷休。”

令狐奉給他的甲械裡邊,有騎步槊十來杆,他當初沒有分給各小率,打得便是這個盤算,可惜不能得行。

“你把槊先放下。”莘邇等蘭寶掌把槊放好,招呼諸小率近前,說道,“麴都督馬上就到。你們知道麴都督吧?”

“大率的老舅麼?”

“正是。麴都督不止是主上的舅家,且乃國中的名將,今他親至,咱們得隆重歡迎。等下他到了,我說‘迎主上’,你們就與部民下拜,一起也說‘迎主上’……。”

乞大力問道:“不該是說迎都督麼?”

“咱們是主上的臣屬,當然得先迎主上。”

乞大力恍然,心道:“還是大人心細。”

卻不知,此一壯門面,重點即在“迎主上”三字,“迎都督”倒是其次了。

莘邇接着說道:“然後,我說‘迎都督’,你們再跟着也如此說。最後,我說‘解散’,你們伏拜齊聲應‘是’,片刻不要停留,轉身就走。走時,不要亂。”將迎接的六個字教會給不通唐話的那兩個小率;點各小率的名字,給他們定下走時的路線。

諸小率應諾。

莘邇心道:“隊列他們沒練過,站不了,唯有從音量上取勝了。”叮囑說道,“記住,迎接的話語一定要用你們最大的聲音。去吧,將此六字教給你們的部民。”

大多數的普通胡牧不會說唐話,所以,莘邇選擇了簡單的六個字。

不多時,令狐奉等人來到。麴碩把部隊暫時留在了胡牧住區的外頭,帶了幾個將校跟從。

莘邇遠遠看見他們,就令諸小率一邊三個,引部曲於大率帳的門前列成兩隊,兩邊各五人一排,共十二隊;等他們到近前,莘邇在兩隊中間,當頭下拜,口中說道:“迎主上。”

六個小率,一百二十個強健的胡牧,都摘了帽子,光禿的腦殼,小辮一根,褶袴雖髒,更襯得兇悍,然而此時卻如同綿羊般溫順,齊齊跟着莘邇拜下,喊道:“迎主上。”

“迎都督。”

“迎都督!”

他們按照莘邇的吩咐,用盡力氣大喊,震耳欲聾,令狐奉等的坐騎被驚得頓蹄嘶鳴,不往前行。莘邇起身,長揖道:“主上,聞麴都督駕臨,小臣督下的小率不約而同,共來迎候。”

令狐奉假意說道,“搞這些作甚!不用他們迎,咱老舅也賓至如歸!對不對?老舅。”乜視麴碩,見他面現驚訝,心道:“尚小看我乎?”說道,“哈哈,哈哈,散了罷。”

莘邇令道:“解散!”

禿連樊、乞大力、蘭寶掌等齊聲應是,起身後,牢記莘邇的交代,半刻不停,各自領部民按照莘邇預先給他們劃定好的路線離開,到栓馬處,牽騎而去。百餘人疏忽離散,分毫不亂。

麴碩心道:“甚麼迎候?顯是胡奴要向我立威,當我沒見他剛纔召莘邇私語麼?這小子還裝模作樣,搞得他好像不知此事。他生性如此,不足爲奇。”他目注莘邇,想道,“只這莘幼著,此前並無知兵的名聲,我記得他僅是胡奴的侍郎而已,現下須臾功夫,就能把散漫的胡牧整頓出這個陣仗,言出恭從,離散有序,卻是有些本事。”

胡奴是令狐奉的小名。他的封爵是富平公,公府與王府的官屬相似,而員額減之、品秩低之,莘邇是富平公府的兩個侍郎之一,儘管是武職,其掌則是贊相威儀、通傳教令,並不掌兵。

衆人進到帳中。

令狐奉請麴碩上座,麴碩辭讓。令狐奉坐上主位,諸人落座。

麴碩說道:“敢問明公,不知對來日之戰有何籌劃?”

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四章 擢遷左長史 忠臣唯阿瓜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體 苟雄請誅奸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二十九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三)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四章 將勇難當弩 他是因你死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五章 鐵弗狡詐徒 拓跋也曾強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上)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寢宮問二女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別 君率殘相近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桓營(下)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八章 沉醉溫柔鄉 將軍眼烏青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二十一章 傅喬典書令 雲光如妝容第六章 曹田非良將 襄武四面敵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中)第六章 仁心得好報 虎狼互相謀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