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

bookmark

過了涪縣,快到梓潼的時候,後邊有一騎追來。

聞得殿後的魏鹹報訊,莘邇止住前行,等那騎奔至。

那騎沿着官道,疾行而到。

騎馬的是個文士,勒馬停下,跳了下來,行禮說道:“在下楊賀之,謁見將軍。”

莘邇看時,可不就是前天校場閱陣時,出言暗助自己的那個蜀士、桓蒙帳下板司馬楊賀之麼?

那天桓蒙被莘邇噎住,啞然無言之際,楊賀之請求桓蒙下令排兵佈陣,看似是在給桓蒙找下臺階,而實際上是暗助莘邇,以避免桓蒙緩過神後的激烈反擊,莘邇對此是心知肚明的。

唯楊賀之是桓蒙的臣屬,莘邇與他也不很熟,故此,事後不好向他當面表示謝意,只教李亮代表,找了個機會,略作表示,不料今天他卻追趕上來,不知是爲何故?

莘邇尋思着,亦下馬到地,還了一禮,笑道:“司馬怎麼追來了?可是桓公有何吩咐?”

楊賀之乘馬太久,從成都跑出來以後,路上幾乎沒有歇過,日夜兼程,幘巾被風吹得歪了,露出的髮髻凌亂,眼中滿布通紅的血絲,嘴脣乾燥,白色的氅衣上塵土斑斑;大腿磨得破了皮,只從馬上下來,往邊兒上走的那兩步,就把他疼得齜牙咧嘴。

他稍微收拾了下幘巾、衣服,努力做出嚴整的儀表,回答說道:“桓荊州並無吩咐,在下也已不是桓荊州的臣僚了。”

莘邇心中一動,裝作不解的樣子,問道:“此話怎講?”

楊賀之長揖,說道:“桓荊州固當世人傑,惜乎其所寵用之袁子喬諸輩,妒賢傲能,賀之在彼,常受輕慢;本已欲掛印綬於青竹,落拓而去,誰曾想,日前有幸得識將軍!將軍單騎入桓營,文才武略,英姿勃發,高會羣士,議論非凡;校場當五千荊州虎狼,幘巾鶴氅,若處山林之安閒,一箭定劍閣歸屬,賀之仰慕至極。將軍如不棄,願從將軍入蜀。”

莘邇大喜,連忙上前,把他扶起,笑道:“與先生在桓公帳中初見時,與先生的談話雖然不多,然我就已覺與先生投機;前日校場上,多蒙先生相助,原想親致謝意,奈何不敢冒昧,遂使伯明登門。不意先生今肯入隴,真是太好了!此實我私心之所望,不敢請耳!”

李亮咳嗽一聲,拉了拉莘邇的衣襟。

莘邇扭頭問道:“苟子,怎麼了?”

“明公,請稍作移步,亮有一言進上。”

莘邇跟着他到了一邊。

李亮嚴肅地說道:“明公,楊賀之不能要!”

“爲何?”

“他是桓荊州闢的板司馬,……還什麼‘掛印綬於青竹’,他有印綬麼?白板司馬而已!不過話說回來,儘管如此,他畢竟是桓荊州的人。明公如貿然將其收下,桓荊州怕會不快啊!”

莘邇回顧了眼立在不遠處馬邊的楊賀之,但見他身形單薄,於附近百餘魁壯甲士的襯托下,弱不禁風,仿似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一隻彷徨尋枝而棲的雀鳥,心中想道:“這是第一個從別方陣營主動前來投我的士人,就是惹得桓荊州勃然大怒,我也要將之收下!”

他轉回視線,笑對李亮說道,“卿言有道理,但是苟子,就像你說的,楊賀之只是個板司馬罷了;桓荊州平蜀以今,大肆延攬人心,舉薦、闢除的蜀秦故臣、蜀地名士何止百十!位高者薦入江左朝中,才高者除爲他府中的參軍、司馬,次之則板參軍、板司馬。楊賀之在其中並不十分顯眼,我便是收下了他,桓荊州縱然小有不快,可他難不成還會因此與我開戰麼?”

“話是這麼說,可明公……”

“苟子!我軍雖是佔下了漢中、劍閣,成都可卻是爲桓荊州所有了!成都是蜀秦的都城,蜀地各郡的賢能、才士,薈萃於斯,而這些賢士能臣,現已多被桓荊州網羅。劍閣雖險,然卿不聞‘在德不在險’,又不聞‘知己知彼’乎?要想使劍閣、漢中牢牢地屬我定西不失,非得有熟悉蜀地情況的蜀士參佐不可!相比可能會導致的桓荊州那點不快,這纔是最重要的!”

李亮說道:“可是明公,咱們對楊賀之都不熟悉,焉知他有無才幹,是否能用?”

莘邇笑道:“他有無才幹不要緊,關鍵他是蜀士,這就夠了!”

李亮眼前一亮,說道:“噢!亮明白了,明公此謂‘千金市馬骨’。”

莘邇迴轉過去,不提李亮說了些什麼,笑對楊賀之說道:“先生這一路從成都追來,肯定辛苦的很了吧?且再忍耐一二,等到了前頭梓潼縣城,我派人去買輛鹿車,先生就能歇歇了。”

楊賀之是個聰明人,哪裡猜不到李亮會對莘邇說些什麼,莘邇既然不提,他也就裝作不知,恭謹揖道:“多謝明公。”

起的身來,楊賀之說道,“賀之有一事,稟與明公。”

“什麼事?”

“僞秦降臣王騰、鄧浩、昝定,西據汶山,南據臨邛,擁範氏之後範俊爲主,於六七日前,舉旗作亂!”

李亮聞言,登時想起了校場閱陣前,莘邇做出的那番分析,佩服地對莘邇說道:“明公料事如神!”

莘邇說道:“六七日前就舉亂了?”

“是。”

掐指計算,六七日前,正是莘邇剛到桓營的時候,桓蒙不去平叛,卻硬是耗了四天,用盡辦法,來向莘邇索要劍閣。莘邇摸着髭鬚,笑道:“桓公對劍閣還真是渴求!”

他忖思心道:“桓荊州自恃兵精,校場閱陣,以武迫我;我雖安然出了成都,然以他對劍閣的渴求程度,荊州對我劍閣,必是仍未死心!待返劍閣,我當還以顏色與之,暗示他我已知其弱點,提點他不要再打我劍閣的主意了。”

一行人重新上馬,接着北行。

爲照顧楊賀之,比起之前,現下的行速頗爲緩慢。

前行途中,莘邇想起一事,問楊賀之,說道:“記得先生的族父也在桓公的帳下。先生今來投我,桓公不會遷怒於先生的族父吧?”

楊賀之說道:“我出成都前,已將心意述與我族父。”

莘邇問道:“先生的族父如何說的?”

楊賀之說道:“我族父與我言道:‘你少時,人譽你爲我家千里駒,自當馳騁千里,且去!’”

莘邇慨嘆不已,與李亮、魏述、魏鹹說道:“伯祝的族父亦何秀也?可以稱得上是灑脫了。”

到了梓潼縣外,魏鹹帶了兩個從騎,入進城中,到市上買了輛鹿車,順道又買了些別的雜物,悉數堆在鹿車上,分出一個從騎,下馬推車,回到城外道上,莘邇等人在等候的地方。

大老遠就聞到一股臭味,李亮掩住鼻子,待鹿車近前,探頭觀之,問道:“這都什麼東西?”

“見市上見到,於是買來的。”

莘邇看去,見鹿車上放着兩匹賨布,一罈清酒,幾個用竹藤、棕、草編成的鳥獸魚蟲,兩包茶餅,一條鹿腿。那臭味就是從鹿腿上散發出來的。

楊賀之給莘邇介紹,說道:“這是賨人織的布,即織錦也;此清酒、竹編,也是產於賨人。……這賨人的清酒,可是大大有名,戰國的時候,賨人與秦曾立盟約,互不侵犯,約定‘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以雕刻有青龍的玉來比價清酒,足見其珍。茶餅,想來不需我說了。”他抿嘴一笑,說道,“明公賜與習主簿洗腸胃者是也,是我蜀地的方物。”

李亮以手扇風,臭味不絕,他說道:“清酒、茶餅,我知道。這鹿腿是壞的吧?太臭了!”

楊賀之笑道:“君在漢中、劍閣,未嘗吃過此物麼?”

李亮說道:“沒有,見都沒見過。”

莘邇軍紀森嚴,不許將士無故出營入城,以防擾民,是以,打下漢中等地後,李亮,包括魏述、魏鹹等一直都在軍中,從來沒有出去過;負責軍中採辦的吏員,也只會購些清酒、茶餅等物,獻與莘邇,斷不會奉上臭烘烘的鹿腿,李亮等當然也就不會見過這東西。

楊賀之說道:“這鹿腿是用我蜀地的炮製之法制成的,取鹿殺之,埋入地中,臭而後出食之。吃的就是這股臭味啊!君不妨試一試,保你吃了一次就上癮,天天想着下一次。”

莘邇也是頭次見此物,聽了楊賀之的話,大覺新鮮,嘆道,“果是一地一俗啊!”細究這種製作食物的辦法,原理是何?想不明白。

蜀人飲食,以臭爲美,這種鹿肉的製作方法,聽起來不可理解,然若追究根本,原理卻也簡單,與作醃菜、酸菜等物的做法其實是大致近似的。

李亮連連搖頭,說道:“還是算了。”問魏鹹,說道,“明公差你去買鹿車,你買這麼多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幹什麼?”

魏鹹答道:“鹹平時沒有空出營,故趁此機會,買些蜀地特產,以備明公回到谷陰後,好饋贈與人。”

莘邇笑道:“卿有心了!”眺望梓潼縣城,問魏鹹,說道,“你能從市中買到這些東西,縣中的治安應是挺好的吧?市中還挺熱鬧?”

魏鹹答道:“與我定西的尋常縣邑無異。”

莘邇頷首,心中想道:“成都之戰纔過去旬月,梓潼縣內就能如昔。桓荊州不僅有軍幹,且有治能啊!”

把賨布、鹿腿等物,各由從騎攜帶,楊賀之坐上鹿車,一個從騎從後推之,衆人繼續趕路。

鹿車就是獨輪車,上邊一個鬥,下邊一個輪,一人鬥中坐,一人後邊推。這種車,適合山路。前代秦朝末年,割據蜀中的那個勢力,國中有位不世之材,發明了一種便於山地行駛的輜重運輸車,名爲“木牛流馬”,相傳就是以鹿車這種獨輪車爲原型而創造出來的。

七八日後,莘邇引李亮、楊賀之等,經過高延曹鎮戍的秦德縣,返回到了劍閣。

莘邇沒作休息,立即寫書一封,派人送去給桓蒙。

信中寫道:“聞王騰、鄧浩、昝定反亂,公兵少,力若不及,我軍可助也。”

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四十章 辦學化胡風 炮肉月下食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徵虜 荊州欲伐蜀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報急訊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三十四章 雖然無所長 名可由行立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五十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上)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三章 張渾不離朝 龜有上下策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三十七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五)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陰城守弛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五章 架在火上烤 髦有三策對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門關 龜茲有寶貝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