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劍指安南

歷史上,安南成爲中國領土是在秦朝之時。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派兵50萬進攻嶺南和安南。南征勝利後,秦始皇將安南併入南海郡統一管理,但秦代由於擴張過快,並沒有很好地消化原屬於東方六國的新佔領土,再加上‘奸’臣趙高在秦朝內部的破壞,害死了如李斯、‘蒙’括等一批忠臣良將。秦朝只維持了短短的十五年便壽終正寢。指揮南征大軍的秦軍將領趙坨乘機封絕道路,以南征大軍打下的‘交’趾、象山等三郡爲基礎,建立了一度和大漢對峙的南越國。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朝代之一,自然不能容忍國土的分裂,不過嶺南氣候環境特異,趙坨也確有能耐,漢高祖劉邦幾次派兵討伐,最後都大敗而歸。損失了不少士兵。不過南越畢竟國小勢弱。趙俏也多少顧及一點留在家鄉的親族,因此接受了漢朝使臣的遊說,向漢朝稱臣納貢。

在趙坨死後,南越國再沒出過賢王,而這時的漢武帝自然不會放過這一良機,費盡周折,總算利用其內‘亂’的機會滅掉了南越國,將嶺南地區重新併入大漢的版圖。而這個存在了數十年的地方割據政權,卻被後來很多越南人奉爲自己的開國祖先。

在中國在歷史書上,南越國被當作中國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看待,而因爲南越國的部分領土延伸到了今天越南的北部地方,部分越南人亦把南越國當作越南歷史的一部分。越南陳朝時黎文休編成的《大越史記》、佚名作者的《越史略》,以及後黎朝史官吳士連等編成的《大越史記全書》,便把趙朝列爲越南的早期王朝來表述。黎文休提出:“趙武帝能開拓我越。而自帝其國”爲我越倡始帝王之基業”吳士連亦說:“趙氏一失其守,國亡統絕”。

這反映了他們認爲趙朝興亡,與越南“國統”息息相關。到了後黎朝末年的時候。吳時仕對趙朝的正統‘性’提出了質疑,認爲趙坨是來自中國的侵略者,而不是越南的賢明帝王。後來,《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不再將趙朝列入正統朝代中。但仍舊將趙朝當作越南歷史的一部分。

在岳雲看來。越南人對於南越國和趙坨的態度,頗似一部分中國人尤其是漢人對於元朝和成吉思汗的態度一樣,把征服者的歷史當成了自己歷史的一部分。相較之下,俄羅斯人就做得很好。他們將‘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統治時期,一直就是寫的‘蒙’古佔領時期,從沒當成是自己的歷史。

而在漢武帝出動大軍吞併南越國之後,嶺南地區因爲人口中漢人比例較高。漢朝沒費多大氣力就確立了對其的統治。但‘交’趾和象山兩郡仍以越人爲主,漢人移民數量有限。而漢朝派來的官吏又往往歧視越人,不能如當年的南越國官吏一樣平等對待漢人和越人。因此南越滅國以後,當地人的抵抗活動幾乎從未斷絕過,其間還出過徵氏姐妹這樣的民族英雄,即使連中國歷史上最擅於外戰的東漢名將馬援,也疲於奔命。

“大都督,這安南和占城所處之地。氣候炎熱‘潮’溼,地形複雜多變。且士卒悍勇。安南雖較大宋是小國,但全國兵力也有十餘萬人,我臺灣軍力雖然因近段時間從朝廷那接受了不少原行營後護軍的部隊,但亦不過四萬多人,且還要駐守臺灣、呂宋、琉球及日本的三塊飛地。真正能‘抽’出來用於陸上進攻的部隊只有三萬人。如何能擊潰安南大軍啊?”王童勸說道。

岳雲聽罷,微微一笑,轉向虞允文和薜源道:“你們認爲如何呢?”

虞允文方道:“大都督,雖然我們知您曾經答應過阮成文要出兵幫他擊敗安南。但此事卻不可急,需得從長計議才行!”

薜源也道:“大都督。眼下我們臺灣應該先積攢力量,穩定局勢,將已經佔下的呂宋、琉球兩地消化掉。而不是對外開拓。攘外必先安內。如果內部不穩,想要外戰勝利,難啊!”

岳雲心中明白,三大軍師的疑慮和反對其實只是一個縮影,大部分官員和百姓都是這麼想的。不過,這也是由於他們的思維受限於這個時代的一般認識所致。

不錯。現在臺灣內部是有許多矛盾和不穩定因素,尤其是那五十萬新移民,對岳雲及海外都護府的官員並不如岳飛那樣心服口服。但如果自己能在一場對外戰爭中大勝。並取得足夠的利益。則必將在新移民和新附的岳家軍將兵中威信大震,不說因爲一場戰爭就能豎起絕對威信了。但至少也能讓他們對自己敬畏。不再有牴觸和猜疑了。

在後世的現代國家裡,統治者就時常用外部的矛盾來轉移國內民衆的視線,以達到穩固自己統治,增加自己支持率的目的。

不過,虞允文、王童和薜源雖然聰明絕頂,智謀過人,卻是受限於這個時代的思維侷限,無法想到這點。

“文青、隨威、允文,我知道你們的擔憂,但是如果我們能一戰而勝,甚至佔領安南國的部分地方,建立屬於我們的港口,在南洋再建立一個立足點。你們覺得百姓和將士們會反對嗎?”岳雲淺飲了一口茶,反問道。

三大軍師對視了一眼,如果是這樣的話,相信士兵和百姓們倒是可以接受,畢竟臺灣以商立府,現在百姓中經商之人不少。如果在安南設立港口,將貿易拓展到中南半島去,相信他們就會擁護這次征伐了。

“不過大都督,安南可並不容易打啊!”虞允文和薜源均有些憂慮地說道。

“我明白你們的擔憂,待明天正式開會討論出兵之時,相信定位有一個穩妥的作戰計劃的!”岳雲擠了擠眼睛,揶瑜地說道。

虞允文等三人見狀,也只好道:“既然大都督已有計劃,屬下定當全力配合!”眼見岳雲主意已定,他們縱有疑慮,也只有想方設法去完成岳雲‘交’待的事了。

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595章 趙構發動了!第764章 秦檜獻計第327章 聯合艦隊第171章 決戰小商河(十二)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790章 銀鈴公主當使者第386章 黃龍府第790章 銀鈴公主當使者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278章 新婚之夜第131章 完顏雍的決策第16章 傳奇孝子第304章 見到“春哥”第175章 美麗的寡婦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45章 催命的《紹興和議》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26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513章 清風茶樓第149章 一路攀爬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579章 完顏亮的要價第115章 南邊來人第172章 戰後安排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118章 兀朮的毒計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25章 初次交手第236章 葫蘆谷之戰(五)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183章 安置百姓第501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二)第489章 趙構退位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372章 鬧劇的開國大典第651章 万俟卨的發現第826章 遇上搶親第818章 雙皇約會第104章 犒賞大軍第827章 成吉思汗的父母親?第35章 楚州的逆流第444章 臺海大戰(中)第97章 救人也要講究技巧第35章 楚州的逆流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14章 論商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334章 終於捅破了那張紙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697章 穎昌光復第55章 冤家路窄第242章 葫蘆谷之戰(十一)第276章 秦檜的算計第604章 南洋事變第8章 初見張憲第249章 新的聖旨第310章 趙構召見第642章 万俟卨的大麻煩第155章 赴遼廷議(下)第65章 岳雲的計策第393章 營救韋太后的難題第410章 潼關之戰(一)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764章 秦檜獻計第552章 九嶺鎮之戰(三)第258章 雨柔被抓第92章 王氏的陰謀第734章 是否稱帝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513章 清風茶樓第475章 臺灣軍事學院第328章 敵人的陰謀第296章 攻島計劃第409章 遼軍出擊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598章 皇宮劇變第357章 薩摩藩第32章 一項美差第312章 秦熺的陰謀第757章 大理國王段譽第443章 臺海大戰(上)第558章 九嶺鎮之戰(九)第398章 再見銀鈴第679章 北伐的主攻方向第441章 風雨交加的臨安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279章 明州赴任第179章 抵達信陽第645章 賢內助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146章 伏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