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第453章 太平

正在這時,淨鞭聲傳來,原本還在竊竊私語的官員們立刻安靜下來,不遠處傳來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皇上啓駕,祭拜天地。”

廣場上一片肅靜,衆人看到龍輦向這邊駛來,那頭戴皇冠,身穿龍袍的女子端坐其上,神態平靜,目光堅定而悠遠。

護在龍輦一側的男子身穿赤色飛魚服,腰懸繡春刀,一雙眸子如鷹隼般銳利,他只是往這邊看了一眼,衆人便覺背脊生寒,如同刀鋒從身上刮過。

大太監元小冬高聲喝道:“跪!”

衆人垂首,撩袍跪下,龍輦從他們面前緩緩駛過,耳邊是整齊的腳步聲,他們不敢擡頭。

腳步聲漸漸遠去,元小冬的聲音再次響起:“起!”

衆人起身,在馮擷英與何秀瓏的帶領下,向祭壇走去。

這座祭壇還是周池登基前,由何驚鴻主持修建的。

祭壇的圖紙是何驚鴻親手所繪,那時何驚鴻曾經笑着對自己說:“這座祭壇以後若能不被戰火焚燬,說不定後世就沒有天壇了。”

當年的何驚鴻沒有想到,後世的她會站在前世自己親手所建的祭壇前,祭告天地,以示她是天命所歸。

按照規矩,新帝祭天之後,要去太廟祭祖,每一位皇帝都是如此,如周池這樣的開國皇帝,會在登基前,在京城修建了太廟,供奉周家列祖列宗。

按照何苒的意思,她是想要取消這個環節的。

但是馮擷英和她據理力爭,向她列舉了這樣做會導致的危害。

是的,危害。

皇帝的一舉一動,影響深遠。

若是從皇帝開始便不認祖,不敬祖,那麼官員和百姓便會紛紛效仿。

擔心她一意孤行,馮擷英請來了勞光懷,其實他是多慮了,何苒雖然態度明確,但她並非不懂變通。

她有八九分的把握,這具身體就是何大老爺與勞氏的女兒,何大老爺將親生女兒遺棄在雪地上,不知是幸或是不幸,那小小女嬰沒被凍死,而是被人撿走,後來又被訓練做了殺手,八九歲便開始殺人,十四歲時被晉王滅口。

何苒對真定何家沒有好感,至於原主,所謂生恩只針對於原主的母親勞氏,至於何大老爺這位生物學父親,在他將原主丟棄的那一刻,原主與他之間,便只是死仇,沒有生恩。

然而,做爲一位帝王,何苒是不能棄何家於不顧的,所以哪怕勞光懷沒有出面,何苒還是會同意祭祖的。

她有自己的想法,於是她把這件事交給了何宗羣。

何宗羣雖然只是何家旁支子弟,但他的功績以及日後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何家列祖列宗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的。

就在何宗羣回到真定之前,何家的族老們便已經開了祠堂,將何宗羣死去多年的父親過繼到嫡房老太爺名下,這樣一來,何宗羣這一房就變成了嫡支。

何宗羣聽說之後,哭笑不得。

何宗羣讓人四處查找,終於找到一個名叫何志義的老人。

這位老人已年過六旬,十八歲時便中了秀才,剛中秀才不久,他便因爲救人而成了殘疾,終身未娶,這些年來靠着家裡的五畝田地,以及抄書和代寫書信維持生活,從不曾向親戚們伸手要錢,可即便如此,族裡還是有人打起了他的主意。

他有殘疾,不能下地種田,這些年來田地都是租給親戚種的,一來二去,親戚便覺得這五畝田是自家的了,就連租地的銀子也不給了,

現在見他年事已高,擔心他死後這五畝田連同何志義住的三間瓦房都會被族裡收走,便軟硬兼施,要把家裡的一個孫子過繼給他。

何志義老人早就看出這家人狼心狗肺,堅決不肯過繼,於是這家人便三天兩頭上門去鬧。

何宗羣把何志義的資料呈給何苒,何苒看後,點點頭:“就是他吧。”

也正是有了何宗羣自己這個先例,所以族老們在得到他的暗示之後,立刻便知道該怎麼做了。

何老太爺去世多年,而何宗羣告訴他們,何老夫人到了金陵,便帶着何三老爺父子一起改嫁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何宗羣帶來了餘老頭與何老夫人的婚書,而何三老爺的兒子何書銓甚至連姓氏都改了,跟了餘老頭的姓,改叫餘全了。

聞言,何家族老們羞憤難當,本朝寡婦可以再嫁,何老夫人可以改嫁,可是卻不能越過族裡,帶着兒孫一起改嫁,甚至連孫子的姓氏都給改了,這是對何家的羞辱。

何家族老們再次開祠堂,將何老夫人連同何三老爺父子從族譜中劃去,何大老爺有官身,又是在赴任途中失蹤,自是不能跟着一起劃去。

族老們便替何大老爺做主,將何苒和何書橋過繼到何志義名下。

何宗羣此次回真定,除了帶來了餘老頭和何老夫人的婚書,他還帶來了勞光懷替已故多年的女兒寫的和離書。

這份和離書經由何家族老簽字蓋章,再送到衙門裡備案,從此何勞兩家便再無姻親關係。

這樣一來,何大老爺名下就只有已經死了的何書銘。

真定何家的族譜上是沒有女兒名字的,何苒是唯一一位,而且還給她單開了一頁,多虧何書婷還不知道這件事,若是讓她知道何苒能上族譜,而她不能,她可能會氣個半死。

而那位名義上的假千金何淑媛,當然更不在族譜上了。

勞光懷的兩個兒子也一同前來,爲勞氏遷墳,九泉之下的勞氏與何大老爺終於和離,勞氏的棺槨被護送回京。

因此,現在何苒還是真定何家的女兒,但已經與何大老爺那一支沒有關係了,她和何書橋現在是何忠義的孩子。

何苒不能回去,但是何書橋是可以的,他護送武國昌回京之後,便去了真定,給何忠義磕頭認親。

據說那家一心一意想吃絕戶的親戚,得知何忠義多了一個嗣子,便帶着十幾個人過來,想要鬧事,可是還沒進門,便看到外面站着的兵士,一問才知,原來這位嗣子是軍隊裡的長官。

仗着自己也姓何,那家親戚便厚着臉皮湊上去,想說幾句風涼話,可是卻被人直接扔了出去,他們一家現在竟連那個孤老頭子家裡的門檻也跨不進去了。

不用他們去打聽,就有人告訴他們,那個孤老頭子現在可了不起了,不但族老們親自登門噓寒問暖,就連父母官也屁顛屁顛地過來了,但是據說這種情況也不會維持多久了,因爲人家要進京了,至於那五畝地和那三間青磚大瓦房,你就不要惦記了,哪怕人家不要了,也決不會讓你撿漏。

因此,何苒今日要祭祖,仍然是祭何家的祖先,只是卻與何大老爺那一支沒有關係了,何志義還在世,百年之後,這位老人的牌位會被供奉於太廟之中。

而現在太廟裡除了何志義往上三代祖先,還有勞氏的牌位。

勞氏雖然已經不是何家婦,但她仍是何苒生母,何苒在她重新下葬之前,便封她爲敬慈夫人。

此刻,何苒站在敬慈夫人的牌位前,誠心祭拜,敬慈夫人是原身的生母,勞光懷一家是真心把何苒當成親外孫女了,於朝廷,勞家更是有功之臣。

祭完祖先,何苒重又登上龍輦回到太和殿前面的廣場,登基大典正式開始。

在鐘意的護衛下,她走下龍輦,擡腳走上臺階,她一直向前,越登越高,走進太和殿,坐到了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

在文武百官的齊聲恭賀中,何苒登基爲帝,國號爲成,年號太平。

太平。

何苒很喜歡這兩個字,簡簡單單,但寓意很好。

只是現在還是四月末,要明年正月初一之後才能正式改元。

何志義老人,隨着何苒登基爲帝,也被封爲福安侯。

歷代開國皇帝都會追封祖先爲皇帝,但是何苒沒有,這一次馮擷英沒有說教,何苒封何志義爲福安侯,也只有一代,做爲嗣子的何書橋不能繼承爵位,何書橋的前途都在他的戰功裡。

前來觀禮的百官之中,還有一位惹人注目的女子,她便是第一次進京的儂六娘。

登基大典之後,何苒單獨召見了儂六娘,兩人神交多年,卻還是第一次見面。

儂六娘也同時接受了何苒給她的官職,她仍然是侗王,但同時也是大成朝的三品大員。

除了儂六娘,何苒還召見了武國昌。

武國昌已經回京有些日子了,何苒讓人找到武氏族中,請了一對德高望重的老夫婦進京,擔起武國昌的撫養教導之責。

現在他不是長安王了,只是武小公子。

五歲的武小公子對新環境適應得很快,在隴西時他的身體一直都不太好,小病不斷,或許是京城的氣候更適合他,來了京城之後,他不但不生病了,而且長胖了不少。

何苒見到他時,小臉蛋胖乎乎白裡透紅,學着大人的樣子,中規中矩地行禮,何苒問他話時,他也能稚聲稚氣地回答,並不像傳說中的愚笨。

顯然,這只是一個天資普通的孩子,只要不用帝王的標準來衡量他,他就是一個正常的孩子。

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的,天才萬中無一。

何苒賞給他一套文房四寶,勉勵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科舉入仕,爲國效力。

若干年後,武國昌考上了秀才,但是卻一直沒能考取舉人,好在家資豐厚,所以武國昌索性躺平擺爛,辦了一傢俬塾,每年收上十幾個學生,他沒有繼承祖業成爲武將,也沒有多少成就,但是他沒有學壞,更沒有走上極端,他教書育人,生兒育女,悠閒而滿足地享受着盛世太平。

登基大典之後,何苒的登基詔書被刊登在晨報上,一個月之後傳遍天下。

而遠在西南的某個小鎮上,又下起了大雨,周滄嶽淋成落湯雞,飛奔回到營帳裡,卻見幾名親兵正端着盆盆罐罐在接雨,沒辦法,營帳太舊了,已經有多處漏雨的地方了。

周滄嶽小心翼翼地從懷裡取出一個油布包,他全身上下溼淋淋的,但這用油布包裡面的東西卻乾乾爽爽,連個水珠兒也沒有。

那是一份晨報,日期是四月二十九。

而現在已經是五月二十九了,距今已經整整一個月。

沒辦法,已經離開了青木,但這裡距離京城仍然很遠很遠。

小鎮上的人從未聽說過晨報,這裡識字的人也不多,這份晨報還是鎮上唯一的秀才老爺,託人從桂地帶回來的。

其實在那位秀才老爺家裡,周滄嶽已經把晨報上的內容看了一遍,並且指着晨報上的登基詔書,對那位秀才老爺說:“你是怎麼知道我認識皇帝的?”

秀才老爺

現在,周滄嶽坐在漏雨的營帳裡,聽着雨水落進盆盆罐罐裡發出的叮咚聲,一字一字地看着那份詔書。

確定自己已經倒背如流了,他便讓人把軍中的文吏們全都叫過來,然後他非常大方地把那份報紙交給他們,讓他們把上面的詔書抄寫上幾百份,傳送軍中。

這時,白狗走了進來,問道:“以前是沒有皇帝,不對,是有皇帝和沒皇帝一樣,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有了真皇帝了,那咱們怎麼辦?”

周滄嶽:“什麼咱們,關你們啥事?”

白狗:“咱們虎威軍啊,咱們是虎威軍,不是苒軍,你看那什麼長安軍、甘州軍、莊浪軍,現在全都易幟,改叫苒軍了,放眼天下,沒有冠上苒軍名頭的,除了土匪,就是咱們了。”

周滄嶽想想也是,不過這事也不急。

“先別管這些,等明天雨停了,抓緊時間去抓剿寶象王餘孽,這纔是最重要的。”

轉眼便是一個月,虎威軍也已經離開了那座小鎮,去了另一座小鎮,又一個月後,他們到達更大的城池,周滄嶽終於收到了來自京城的信。

整整三封,都是何苒寫給他的信,最早的那封信已經是九個月前的了,這九個月來,何苒每隔三個月便給他寫一封信,可惜這些信沒能在第一時間送到他手中。

何苒給他的第三封信,日期是四月二十八。

就在登基大典結束後的那個晚上,何苒挑燈給他寫了這封信。

信很短,只有三行字。

“我當皇帝了!”

“你可願來京?”

“我請你喝酒。”

周滄嶽看着這封信,只有十五個字,可是每一個字都像是小錘子,錘在他的心口上。

周滄嶽捧心枯坐良久,忽然,他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備馬,備馬,我要去京城!”

周滄嶽騎馬出城時,雨過雲歇,路邊有一羣衣衫襤褸的百姓,

周滄嶽拉住繮繩,問道:“這麼早就出城,這是去哪裡?”

百姓中爲首的老人笑呵呵地說道:“將軍,現在不打仗了,我們要回家種田去了。”

周滄嶽向他們揮揮手,繼續策馬前行,沒走多遠,又遇到一羣百姓,拖兒帶女,扶老攜幼,雖然衣着破爛,但是眼裡有光,臉上也有笑容,他們也是回家去的,因爲戰亂,他們已經輾轉多地,現在終於可以回家了。

“將軍,現在不打仗了,您這是去辦差嗎?”

周滄嶽哈哈大笑,大聲說道:“我要去京城,見一個重要的人。”

此時,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正文完)

195.第194章 城樓上的女子187.第186章 遇故人417.第416章 訂親361.第360章 我在桐城等你414.第413章 周滄嶽不是周家人216.第215章 畫到書上48.第48章 少年天子(求月票)122.第122章 信和香腸168.第168章 一窩端205.第204章 蠢了一輩子164.第164章 她的勢,借不起(兩章合一)70.第70章 獨自送死191.第190章 罰款214.第213章 讓鐘意去121.第121章 你太矮了第432章 我娘是個狠人18.第18章 東家姑娘102.第102章 青山依舊184.第183章 從此改姓何406.第405章 自刎355.第354章 周滄嶽來了25.第25章 銀子拿來(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167.第167章 今晚就行動60.第60章 熱鬧喜慶20.第20章 戲演全套397.第396章 你不是白馬銀槍386.第385章 女子艱難60.第60章 熱鬧喜慶214.第213章 讓鐘意去138.第138章 再探王府16.第16章 往事如煙254.第253章 夢境405.第404章 變幻78.第78章 我要她們204.第203章 火燒驚鴻樓53.第53章 敬你一杯75.第75章 五日之期第431章 銀子187.第186章 遇故人23.第23章 無憑無據293.第292章 苒姐就是苒姐96.第96章 一枚玉佩50.第50章 晉王有令(求月票)195.第194章 城樓上的女子383.第382章 周公子130.第130章 如約而至69.第69章 雪梨糖水374.第373章 冰雪消融74.第74章 原來是他109.第109章 陸臻來了288.第287章 朕忍了109.第109章 陸臻來了309.第308章 一夢多年(兩章合一)第13章 夫妻反目457.第455章 番外 京城五霸(二)196.第195章 退兵126.第126章 請你出山392.第391章 出走370.第369章 仁義夫人166.第166章 得見昭王453.第451章 若有戰,召必回416.第415章 楊家第9章 二選其一225.第224章 好人壞人376.第375章 小壞蛋72.第72章 遇到熟人126.第126章 請你出山283.第282章 聯絡418.第417章 招贅第440章 歸宿262.第261章 軍隊裡也需要心理醫生103.第103章 配不上她284.第283章 布老鼠263.第262章 紛紛而至306.第305章 相聚(兩章合一)127.第127章 有點變態83.第83章 夜探王府60.第60章 熱鬧喜慶322.第321章 救人進行時(兩章合一)283.第282章 聯絡258.第257章 真是大姑娘了237.第236章 去咬開州王214.第213章 讓鐘意去117.第117章 提點提點305.第304章 你們都來了(兩章合一)23.第23章 無憑無據136.第136章 名如其人395.第394章 時疫422.第421章 訂親314.第313章 踏上不歸路(兩章合一)127.第127章 有點變態357.第356章 周滄嶽的秘密223.第222章 罵陣311.第310章 何苒,糊塗258.第257章 真是大姑娘了171.第171章 給黑妹的信99.第99章 先生柏彥183.第182章 那一道驚鴻140.第140章 永遠在一起(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