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

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

“李九江也走了啊……”

戈壁之上,隨着一聲感嘆,朱棣緩緩收起了由北京送來的加急信件。

此刻的他騎在馬背上,面前是一片平原戈壁,以及成片陡峭的土山。

這裡的地貌呈風蝕剝蝕形態,遍佈礫石、碎石和流沙,石漠廣袤。

這裡廣漠、空曠、無垠,似海茫茫,故此在唐代被唐人稱爲“大沙海”。

此地是古代敦煌與高昌(哈密)、車師(吐魯番)之間最近的一條道路,所以這條道路也被稱爲大海道。

大海道的開通和使用始於漢代,唐代以後由於氣候不斷惡化而停止利用,故此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爲停留於歷史記憶中的絲綢之路古道。

朱棣來到這裡,只是想要看看曾經陸地絲綢之路的通道罷了。

“六百年前的時候,聽聞這裡還有泉井出水,只是味道略苦鹹,而今卻是連苦泉井都沒有了,只剩下了茫茫石漠……”

朱棣坐在馬背上,語氣唏噓的與自己身後的朱瞻圻,朱祁鉞討論着此地曾經的繁華。

似乎是年紀上來了,朱棣便喜歡看着這些在歷史中從出現到繁華,再到衰落,最後泯然史書中的景色。

“走吧……”

調轉馬頭,朱棣與衆人吩咐着,而後往東邊趕去。

一個時辰後,他們走出了大海道,但所見之處依然是空曠無垠的戈壁。

這個時代的西域環境,不管是往前比,還是往後比,都是與之相比最惡劣的一段時期。

沿途十餘里,他們幾乎沒有看到任何植被,直到依稀能聽到嗚嗚的汽笛聲,在天際邊纔出現了一抹綠色。

他們加快了腳步,而出現在他們前方的是一排排用於防沙固沙的草方格與防沙樹。

這些樹木種植多年,每年都不斷往戈壁灘內推進。

草方格固沙,防沙樹種植,過了一年後防沙樹長得高大些,當地百姓又在官府的僱傭下前來繼續向前植樹,佈置草方格。

如果是遇到了戈壁灘,那倒是不用佈置草方格,但這也代表他們無法更進一步了。

他們穿過了這長達數裡的防沙地區,看着樹木從低矮變得高大,感受着臉上的風沙漸漸消失不見,最後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片片經過開墾耕種和灌溉的水利農田。

抽水機在遠處作響,它們將當地官府利用水庫和地下水渠、坎兒井收集起來的天山雪水通過抽水機來排入水渠之中。

水渠經過一片片麥田,保障了麥田維持生存所需的水份。

一望無際的麥田看似很大,但由於產出有限,哈密至今還沒做到自給自足,仍然需要從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北直隸等地一地接一地的往這裡送來補給。

當然,儘管當地無法自給自足,但也隨着抽水機不斷調配,加上化肥推廣而漸漸提高畝產,總有一天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興許也正是因爲無法自給自足,故此這裡驟然多出朱棣等數千人後,對於物資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了。

在他們抵達前,朝廷只需要從甘州、武威等地調派一個月的物資,就足夠當地軍民用兩年之久。

隨着他們三千多人抵達,人吃馬嚼之下,朝廷不得不再調動半個月的火車運送物資前往哈密。

數百名騎兵拱衛朱棣,在進入農耕區後,面前的道路也變成了兩丈寬的水泥路。

隊伍向東邊的哈密城趕去,走了十餘里後,這纔在午後抵達了哈密城西。

隔着數百步眺望,周長八里的哈密城實際並不大。

城外的農耕區雖然有着大批正在耕種的百姓,但目之所及的百姓,無一例外都是健壯的農婦,只有少量農夫。

這是因爲能在這裡務農的,大部分都是戍邊將士的親眷,而曾經被髮配到此的那些罪犯則是在西邊修建鐵路,在與天山相隔的北邊開荒務農。

至於已經開發好的哈密,則是成爲了當地發給戍邊將士親眷的軍田。

哈密城內有民居二千四百餘座,所代表的也是二千戍邊軍和四百餘戍邊官吏。

除了這二千兵卒外,在北邊正在修建的伊吾、伊州兩縣還有兩千兵卒和四百餘名官吏,以及西邊監工鐵路的一千多軍隊和一百餘名官吏。

整個哈密府,如今有五千兵卒和九百餘名官吏,此外就是兩萬多名親眷和兩萬多名流放的罪民,合計不足五萬人。

儘管只有那麼點人,但這已經是大明使用抽水機和火車,努力耕耘十餘年的結果了。

要知道在安克帖木兒時期,整個哈密也不過才一兩千人罷了。

“籲……”

勒馬掃視街道,一如既往的空蕩蕩。

除了少量百姓已經給自己的田地澆水回家,其餘百姓基本還在城外爲自己的農田澆水,亦或者在家幹活。

城內的百姓對於沒有穿着明軍鴛鴦戰襖的其餘男人很是警惕,整個城池的民風都偏向保守和嚴肅。

興許只有生活在這種需要軍隊保護之地的百姓,才能知道他們爲什麼會那麼警惕外來人。

“這亦力把裡雖然老實,但前些日子還是與我們修鐵路的隊伍發生了不少衝突,看樣子百姓對他們態度很不好。”

朱瞻圻抖動馬繮跟上朱棣,朱棣頷首後便繼續抖動馬繮向前走去。

最終他們前往了一座臨時修建的混凝土風格行宮內。

說是行宮,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稍微大一些的院子。

畢竟在這哈密,實在沒有什麼足夠的木材來修建一座傳統的中式建築。

“聽聞亦力把裡的歪思汗病重,不知道能不能挺過去。”

“如果挺不過去,那其內部必然分裂,屆時便有朝廷的機會了。”

“不過還是得想想借口,眼下的衝突就是一個好機會……”

朱祁鉞關心的是亦力把裡大汗的情況,如果歪思汗病重,那以亦力把裡現在的情況,其內部是一定會分裂的。

只要他們分裂,那大明朝就有機會收復西域了。

當然,爲了不引起恐慌,大明朝還得爲自己想幾個足以說服藩屬國的藉口。

修建鐵路,不斷在亦力把裡的神經線上蹦躂,最後引起邊境衝突,這便是大明可以利用的藉口。

事實證明雙方的衝突明顯隨着大明鐵路的不斷西進而加劇,尤其是在上個月甚至鬧出了雙方兵卒負傷的不愉快事件。

事件的衝突不斷加劇,更有利於大明對亦力把裡開戰。

“哪需要管他?”

朱瞻圻打斷了朱祁鉞的思維,直接開口道:“以朝廷的實力,只需要調派兩萬鐵騎,隨時可以蕩平整個西域!”

朱瞻圻很是自大,但這是因爲他有充足的底氣。

亦力把裡的兵馬總數不過五六萬人,全部男丁加在一起也才二十幾萬。

兩萬裝備燧發槍,補給充足的明軍鐵騎,確實可以輕鬆將其擊潰。

當然,前提是將領不能出現什麼錯誤。

“行了,藉口還是必要的。”

朱棣打斷了朱瞻圻,並不覺得朱瞻圻的這種思維可取。

這種思維用來對付一些偏遠部落和小國還好說,但亦力把裡與大明朝的多個屬國有聯繫,一旦他們被滅,那必然會引起帖木兒、月既別等汗國的警惕。

儘管大明朝不在乎他們的警惕,但這會讓邊疆氣氛出現問題,增加不必要的軍費開支。

大明朝現在主要還是在搞經濟,收復疆土固然重要,但對內陸遠征是沒有必要的。

正因爲如此,朱高煦才遲遲沒有發動對亦力把裡的作戰。

他需要等鐵路修得夠近纔會發兵西征,所以每推遲一天出兵,就代表大明的鐵路每前進數十步。

亦力把裡一定會對明軍下手,因爲他們不可能看着明軍把鐵路修到吐魯番。

好在亦力把裡的歪思汗思緒還算清醒,他一直在壓制下面的人不要和明軍發生衝突。

然而他的壽命即將走到盡頭,大明和亦力把裡的摩擦也在不斷加劇。

等他徹底熄滅生命之火,便是明軍與亦力把裡熱戰的時候……

“可惜王燾被爺爺叫回北京了,不然倒是可以讓他去前線看一看。”

朱祁鉞略微感嘆,朱棣也輕笑道:“怎麼,你就那麼鐘意那個太監?”

“太爺爺哪裡的話。”朱祁鉞笑道:

“畢竟他跟了俺那麼久,俺思念他也不奇怪吧。”

“還是要有幾分防備之心纔好。”朱棣交代着朱祁鉞,朱祁鉞頷首,沒有反駁。

見他如此,朱棣也看向朱瞻圻:“你派幾個得力的去看看鐵路前線是個什麼情況。”

“是!”朱瞻壑作揖應下,爺孫三人也在片刻後下馬前往行宮休息去了。

在他們休息的同時,朱高煦也格外關注着西域的變化。

此刻他的手上拿着西廠帶來的最新情報,其中便包括了歪思汗的身體狀況,以及他兩個兒子的爭鬥,麾下貴族的暗流涌動。

“你怎麼看?”

朱高煦放下奏疏,頭也不擡的詢問站在自己身旁的王燾。

王燾聞言作揖道:“奴婢以爲,歪思汗一旦身死,那亦力把裡必然分裂。”

“朝廷眼下的鐵路已經修出哈密二百里,而哈密通往吐魯番則是約六百里。”

“這歪思汗若是還能活大半年,那朝廷還能再往前修一百五十里。”

“如果他現在身死,那亦力把裡陷入內鬥,便更加無暇阻礙朝廷修建鐵路了。”

“工部那邊的奏疏奴婢看過,最多兩年就能修抵吐魯番,屆時鐵路一到,吐魯番歸降朝廷便是手到擒來。”

王燾只說分析,並未建議什麼,這是他在朱祁鉞身邊所學的聰明之處。

朱祁鉞與朱高煦很像,倆人都極有主見,在大事上,其實都是揣着答案問問題。 故此來到朱高煦身邊的這段時間,王燾基本沒有主動建議過什麼事情,除非朱高煦詢問他建議,他纔會給出回答。

“你倒是長得好腦子,若是我不把你調回來,你剛好可以爲我看看哈密前線的情況。”

朱高煦摸了自己的八字須,隨後纔開口道:“甘肅、山西、陝西的常平倉還有多少儲備糧?”

“陛下稍等……”王燾作揖回禮,而後轉身在書架上翻找起來。

不多時他找到了三個布政司的文冊,簡單翻閱後便給出答案:“分別爲二十四萬六千餘,五十四萬三千餘,一百二十四萬六千餘,合計二百萬石左右。”

“除此之外,三地還儲備有大約三十萬石豆料。”

王燾彙報完畢便將文冊放在桌上,見到朱高煦略皺眉頭,他便將文冊收了起來。

瞧着他的舉動,朱高煦沉吟片刻後纔開口道:“讓戶部調一百萬石糧和三十萬石豆料前往哈密儲存。”

“是”王燾作揖應下。

在他應下過後,朱高煦起身看向了地圖,王燾也主動站到了拉動地圖的幾根繩子旁邊。

如今的大明朝不僅繼承了遠超在中洲的所有疆土,還掌握了海外大片疆土。

按理來說,皇帝應該滿意纔是。

但根據剛纔皇帝的態度,加上地圖上西北殘缺的一角,故此王燾在朱高煦目光停留片刻後,便將西域的地圖給放了下來。

這描繪着西域地勢的地圖,主要有朱高煦親自繪好,再由西廠探查西域的力士與宮廷畫師將城池點上。

亦力把裡有十九個重要的城池,人口六十餘萬,成年的男丁不過二十餘萬,可披甲作戰的兵卒不過六萬餘。

更致命的是,這六萬軍隊被天山和隔壁分成了三個部分,所以朱瞻圻纔敢說兩萬鐵騎即可蕩平西域。

對於大明來說,攻打西域只有補給這一個問題。

只要能解決補給問題,剩下的問題便都不是問題。

明軍的戰力和將領的素質,想要收拾亦力把裡並不困難。

“從吐魯番前往哈實哈兒(喀什)有二千三百里路程,想要拿下這塊地方,起碼得派出三衛兵馬,光是補給就需要十倍人力。”

“即便能用畜力替代,但五倍人力也是需要的。”

朱高煦用細長的指揮杆指向了吐魯番和哈實哈兒,最後將指揮杆撤回,重新從吐魯番指向了後世的伊犁河谷。

二者之間距離很近,不過一千四百餘里,但卻需要翻越天山,同樣需要五倍人力和畜力才能解決後勤問題。

大明朝如果發兵三萬進攻西域,最少需要十五萬挽馬,十五萬民夫。

如果算上三萬兵馬的乘馬、軍馬、挽馬配置,那起碼就是二十四萬匹馬,十八萬人。

一個月最少要吃十二萬石豆料,九萬石糧食。

算上路上的損耗的話,這消耗或許會翻倍也說不定。

拿路程來說,最少需要四個月才能滅亡亦力把裡,所以需要近百萬石豆料,七十餘萬石糧食。

現在自己已經調了百萬糧食和三十萬豆料去哈密,最少還要湊出七十萬石豆料才能達到開戰標準。

想到這裡,朱高煦對王燾吩咐道:“翻看東北和漠北、北直隸情況,算算有多少豆料。”

“是”王燾得令,而後便快速在書架上翻找起來。

不多時,他停下了手頭動作,略微心算後給出答案:“約一百六十萬石。”

“調七十萬石前往哈密。”朱高煦不假思索的開口,而後繼續吩咐道:

“讓胡季盯好亦力把裡那邊,一旦歪思汗身亡,他的兩個兒子爆發內戰,立馬通知朕。”

“此外,調朱能、陳懋前往甘肅練兵,都督府調集足夠打半年的物資前往哈密。”

“是”王燾畢恭畢敬,似乎永遠只有一個回答。

不過他這樣的表現,也正是朱高煦所需要的。

亦失哈與他的關係一般,所以他可以建議,但對於其它太監,他們只需要聽話做事就行。

“南邊的戰事如何了。”

朱高煦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潤潤嗓子的同時等待王燾答話。

“艦隊已經抵達巨港,不日將對滿者伯夷用兵。”

“此戰南洋諸國皆擁護朝廷,並未有朝臣們所預估的那般充滿抗拒。”

王燾話音落下,朱高煦也並沒有立馬開口,而是拿起奏疏一本本翻閱並處理。

見狀,王燾重新爲朱高煦泡了另一杯茶,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他的桌上。

在主僕之間的沉默中,時間也一點點的來到了七月。

《大明報》的洪熙十四年第三期報紙刊行,其中包括了辛亥經濟變法的大部分內容。

當然,報社不可能彙報的很詳細,但具體的方向是給出來了。

一時間,百姓們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基建歡呼雀躍。

不僅如此,朝廷也將路引做出了修改,放寬了百姓往返各個地區的標準。

如此做法,爲的是讓貧窮的百姓可以在外多務工幾年,變得富裕後再返回家鄉。

針對大明各地的政策頒佈後,各地都興起了一波務工潮。

城鎮人口選擇辭工後前往官營工地務工,許多商賈不得已,只能將工價做出調整。

哪怕是農村的百姓,也在準備等待秋收後前往工地務工。

江南十六商幫及其保護傘所被抄沒的財富,在身爲皇帝的朱高煦二次分配下,源源不斷的涌向了民間。

這一時期涌現不少詩詞,大部分以讚揚朝廷,歌頌皇帝爲主,其次便是各類個人略記的編寫。

幾個月時間,整個大明朝都熱鬧了起來,而朱高煦的目光卻一直盯着西域。

在他緊盯西域的同時,洪熙十四年九月初九,平江侯陳瑄與渤海伯鄭峻、東海侯崔均率領戰兵及輔兵三萬兵發滿者伯夷。

毫無戰略縱深的滿者伯夷在三萬明軍的海路夾擊中潰不成軍,女王蘇希達失蹤,三萬軍隊兵敗滿者伯夷城,各地城邦先後投降。

趕在冬至前夕,明軍平定滿者伯夷,朱高煦設四府,歸南洋三司管轄。

與此同時,崑崙洲的消息送抵北京,朱高煦簡單翻閱後決定將已經開發成熟的商幫礦坑進行拍賣,同時設崑崙衛、蓬萊衛駐紮崑崙洲。

時間一點點過去,趕在除夕前夜,朱棣帶着朱瞻圻與朱祁鉞返回了北京,這比預期說好的時間晚了整整四個月。

如往年一樣,朱高煦帶着一家人前往了大明宮偈拜朱棣,同時在大明宮舉辦家宴。

“元宵過後,你這幾個兒子有大半都要走了。”

朱棣坐在主位,目光略微不捨得看着朱瞻圻幾人。

朱高煦聞言頷首:“朝廷在海外始終要有勢力來制衡三司的。”

“都司和布政司、按察司三足鼎立看似穩固,但實則只是文武之爭。”

“若是藩王就藩,那纔是真正的三足鼎立,才能真正的長久。”

“嗯……”朱棣表示認可,目光也看向了十三歲的朱祁鉞,目光越看越喜歡。

與此同時,殿外也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王燾從長壽宮外走來,來到朱高煦身旁後躬身道:

“西廠那邊傳來消息,歪思汗於十月二十四薨了,其子也先不花秘不發喪,另一子羽奴思得知後爭立自己爲汗,二者正在亦力把裡鬧得不可開交。”

“好!”除夕夜聽到這個好消息,這讓朱高煦臉上露出笑容。

“豆料和糧食都運往哈密了嗎?”

“運送了大半,還有一大半估計得等到來年四月份才行。”

朱高煦詢問,王燾也隨之作答,主僕之間的話被朱棣聽見,朱棣眼睛一轉,當即咳嗽道:“老二啊……”

“嗯?”朱高煦轉頭看向朱棣,朱棣咳嗽了幾聲:“近來太醫說我需要活動活動,雖說我剛從哈密回來,但哈密那邊許多風景我還未見過,這次我想早春就出發前往。”

“可哈密那邊很快就要興起戰事,您這年紀……”

朱高煦眉頭緊鎖,不太願意朱棣以七十三歲高齡前往哈密。

當然,他更擔心的是朱棣在哈密用兵。

“我這般年紀了,難不成還能奪兵權不成?”

朱棣面露苦澀,嘆氣道:“無礙,你若不願意讓我去,那我便不去了。”

“反正我這身體,也就只能坐坐馬車,連馬都騎不了,估計要不了幾年,恐怕就得去見伱娘了……”

朱棣提起了徐皇后,並且話裡話外都在說自己無心兵事,順帶擡了下手讓朱高煦看了看自己因爲上了年紀而瘦弱不少的胳膊。

朱高煦見狀,幾番猶豫後才頷首道:

“您可以去哈密看看,但這次兒臣希望派夏原吉和鉞兒隨您去。”

朱高煦無法看着朱棣,但夏原吉可以,所以讓夏原吉陪朱棣去,也算是監督。

如果朱棣不願意,那就說明他另有心思,自己自然不會讓他去。

“夏原吉嗎?也好……”

朱棣點點頭,唏噓道:“我這人生沒有幾年了,這次把哈密開春的風景看完,我還想去南邊看看武當山修的如何。”

“估計深秋前往武當山,你屆時記得讓人安排。”

“好”朱高煦見朱棣還念着武當山的事情,便也不覺得他會想去打仗,畢竟如果真的打仗,那沒幾個月乃至半年時間是不可能的。

朱棣不太可能讓自己在武當山佈置,然後自己跑去西域打仗。

見朱高煦同意,朱棣臉上立馬露出笑意,拿起酒杯對朱高煦示意。

“老二,果然還是你更像我一些……”

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第94章 朝夕禍福第19章 衛所尚足第15章 武英殿中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495章 孝子慈孫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223.第223章 戰火奮燃第461章 解決民生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503章 洪熙之隆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157.第157章 血色漫天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445章 解縉案第64章 募兵之論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583章 後記宣德(2)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136章 奴母婢也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52章 街頭鬥嘴第433章 北征告終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605章 地府翹首以盼朱高煦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第31章 謠言害人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386章 波斯之亂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68章 武英理政299.第299章 南征北討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510章 漠北大捷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439章 祖傳畫餅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第562章 彌天大謊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59章 東窗事發第57章 入宮覲見第537章 蘇州遊行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497章 洪熙八年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603章 地府濃眉大眼朱重八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555章 狐假虎威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336章 未竟之業第567章 甕中之鱉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493章 癸卯貪腐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503章 洪熙之隆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515章 天家無情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342章 開港招撫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49章 傲雪欺霜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