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商討,石韜最終以玻璃、及盤尼西林半數的利潤,從各縣土著手裡換得五萬畝土地的使用權,加上之前的四萬畝,以及烏家充公的一萬多畝,石韜手中的土地,已經超過十萬之數;
眼看秋收就要到了,其中八萬畝,石韜打算以青苗費這一名目補償各家,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將這八萬畝土地今年所產糧食,吃進嘴裡;
如果以這時的畝產計算,十萬畝土地最多能養一兩萬人,但石韜非常清楚,在沒有化肥、農藥,以及高產良種的前提下,想要達到畝產過千斤,的確不大現實,但達到明清時期的畝產三擔(三百市斤),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另外,東莞地處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境內水系發達,自然條件也相當不錯,如果大力推廣那一世的耕種、及施肥技術,石韜甚至有把握將畝產提高至五擔上下,如此一來,十萬畝土地養三四萬人,輕輕鬆鬆;
再者,他眼下最大的依仗並非土地,而是工商業;
沒有土地和糧食作爲保障,他所做的一切,看似如無水之源,無木之本,可他一旦擁有足夠的武力,工商業所帶來的優勢,就會無限放大;
比如盤尼西林,戰爭一旦爆發,這一項獨家資源,立即就會成爲繼糧食、武器之外,最重要的一項戰略物資……二戰末期,青黴素的橫空出世,曾救了數以千萬的生命,甚至說影響到整個戰局,手裡擁有這樣的資源,更有武力捍衛,那麼這項資源就會變成與各方勢力周旋的籌碼,在葛道士的不懈努力之下,青黴的培育技術基本成熟,唯獨提取固態青黴素晶體還很困難,液態青黴素畢竟是用土法提取出來的,如果不能進一步提取青黴素晶體,很難保持藥效的穩定性,石韜倒是記得冷凍乾燥提取晶體的原理,但目前並不具備這樣的技術,石韜提出秋收過後才正式售賣盤尼西林,其一是爲了驗證其臨牀效用,另一原因,卻是爲了在這期間,繼續攻關提取青黴素晶體的有效方法。
另外,冷鍛與灌鋼法一旦實驗成功,再加上水力機的運用,他不但能快速武裝自己的人馬,手中更是多了一件籌碼;
如果算上釀酒和燒製玻璃,乃至採礦和鍊鋼所需要的人力,他一手建立的工業王國,再養個幾萬人也毫無問題。
剛剛和土著們達成共識,石韜便帶着古河、夢大錘,以及石方、李文俊等人,向沂源方向而去。
之前古河曾說,出產鐵石的地方似乎在深山之中,可經過打聽,從東莞縣出發,沿着沂河向西北方向走大概七八十里路,便可見到蘊藏鐵石的山頭,也就是說,礦山就在沂河邊上,這一來可把石韜高興壞了,假如通往鐵礦的道路太過崎嶇,運輸的確是個問題,但如果在沂河邊上,那麼運輸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開採出來的鐵石,就算不便於就地冶煉,也可以順流而下,通過船隻運到東莞,水路運輸反倒比陸地運輸更爲便捷。
爲石韜充當嚮導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叟,這人是沂源原住民,大家都叫他老張頭,老張頭的家,距此不足十里,因此對這一帶頗爲熟悉。
望了一眼遠處的低矮山丘,石韜問老張頭道:“此地距官道雖遠,卻在沂河邊上,爲何無人前來開採呢?”
石韜此行着便裝,也不曾表露自己的身份,因此直到此刻,老張頭仍當他是誰家的公子少爺,老張頭小心翼翼的回道:“小郎君有所不知,此地除了出產鐵石,還出產一種與鐵石色澤相似的石頭,這種石頭可燃燒,燃燒之時氣味難聞,聽說有人將其當做取暖之物,最後卻死了,所以來這裡尋找鐵石的人倒是不少,但最後都離開了!”
與鐵石顏色相似的石頭?
還能燃燒?
石韜突然發現自己的心臟竟跳動得尤爲劇烈。
石韜多少聽過一些伴生礦的傳聞,老張頭口中所說可燃燒,且氣味難聞,還會致人死亡的石頭,十有八九是煤炭,如果這裡果然有伴生煤礦,對石韜而言,這完全就是撞大運。
區分鐵質好壞,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鐵塊當中雜質的多寡,而分離雜質的首要問題便是溫度的高低,使用煤炭熔鍊鐵石,卻是鐵質呈跨越式提高的一個分水嶺,尤其是高爐的出現,而煤炭卻是高爐技術的首要條件,與木柴相比較,用煤做燃料,不但可以大大提升熔爐的溫度,耐久性更是木炭所不能比擬。
在此之前,石韜不是沒有想過建造高爐,以及用煤炭充當鍊鋼的燃料,但以這個時代的交通和開採技術,開採煤炭同樣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至少目前來說,他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但如今鐵和煤卻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將高爐鍊鐵的構想付諸實施。
想到這裡,石韜內心的狂躁再也壓制不住,且一馬當先的衝了出去。
之前已有無數的開拓者前來尋礦,所以裸露在外的鐵石隨處可見,同時,零星的煤層果然夾雜其間;
石韜猜測,這裡極有可能就是那一世的魯南鐵礦,那麼此地自然以鐵礦爲主,而作爲伴生的煤礦儲存量,或許並不豐富,但對石韜來說已經足夠。
仍不敢相信這裡同時出產煤、鐵兩種資源,石韜走到疑似煤層的邊緣,並用隨身佩戴的環首刀敲下一塊,然後讓石方等人找來柴火,準備驗證一番。
老張頭急忙阻止道:“聽說有人因燃燒此物而爲之送命,小郎君最好離它遠一些!”
石韜卻是一笑,道:“老人家無需驚慌,此物名‘石炭’,它不但可用於燒火做飯,還可用於取暖,只要屋子通風,便不會對人造成傷害!”
“這……”老張頭仍是一臉擔心的樣子。
這時李文俊卻道:“郎主,這就是傳聞中的石炭麼?”
“文俊也聽過石炭?”石韜奇道。
“聽聞兗州以北,多出產此物,似乎果真如郎主所言,此物既能用於燒火做飯,還能當做取暖之物,但大多隻有貧苦人家纔會使用!”李文俊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