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雲翻卷。
整個中國都籠罩在一片冷雨之中,淮北、淮西,河北、河南、陝西,血戰四起。整個南宋建炎三年的上半年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神州一片廢墟,百姓十不存一,白骨蔽野。廣袤大地,似已迴歸洪荒,文明被野蠻屠戮抹殺。但仍有不甘心志士奮臂而起,只爲保留我大宋漢家血脈,保留那星星點點的火種。
但這個時候的大宋朝皇帝行在建康府卻是另外一種模樣。
說起來也是怪事,從靖康年到現在,金人屢屢南下,地方上又有流寇做亂,江南江北一片糜爛,惟獨這座六朝古都卻沒有受到絲毫戰火波及。
和當年有人口百萬,守城老卒也着絲履的繁榮到極處的東京開封府不同,金陵只有二十來萬人,城市的房屋也顯得老舊。
這些青磚碧瓦的古宅大多有百年以上歷史,最古老的甚至能夠追溯到王謝時代。
藝祖定鼎開封,又疏汴水,開挖運河,有了水運之利,江南糧米可以源源不絕送去東京。作爲曾經的江南中心,江寧甚至連轉運樞紐也算不上,就這麼逐漸衰落下去。
不過,自靖康國變,官家南逃以來,這座六朝古都的地位突然重要起來。
沒錯,或許江寧算不上長江流域的經濟龍頭,可他卻有長江天險,又有龍盤虎踞之形勝。掌握這座大城,可以牢牢控制整個長江下游膏腴之地。最妙的是,這地方易受難攻,可讓已經被金兵追擊得已經精神崩潰的官家有片刻的喘息之機。
是的,這幾年來,官家趙構的日子過得苦透了,可以說是時刻處於逃亡和準備逃亡的狀態之中。他先是從河間府逃到南京應天府。然後又逃到揚州、鎮江,最後索性跑去杭州。
杭州劉、苗兵變之後,又將行在移到江寧,並改江寧府爲建康。
建都於此,可得安康。
作爲六朝古都,這座石頭城亂也看夠了,篡也看夠了。就好象一個沉穩深沉的老人,恬淡安詳,處警不驚。
大城無言,但自趙構進城之後,這裡卻活泛起來。
雨水中,樹木、房屋、街道透着清新,如同一副水墨畫卷。
但在大江之上卻是另外一翻景象,密密麻麻的艨艟鬥柯在江上來回巡視,糧船升起如雲將江南各地的財富就近送入城中,讓時刻被財政破產陰影籠罩的大宋王朝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臨近黃昏,城中燈火次第亮起,絲竹之聲嬉鬧之隨風傳來,那是勾欄瓦舍中微薰君子置酒高會。花紅柳綠,鶯鶯燕燕,恍然中讓人回到當年的東京。
不知今昔何昔。
在金陵城最中心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不知道什麼時候,土山上建起了高樓華屋,有一尊紅色的尖塔高高聳立,周圍又圍了一圈小城牆,上面立有全副武裝甲士。
老金陵人都知道,這裡的古地名叫臺城,乃是東晉至南朝時期的臺省和皇宮所在地。後當初佔地頗廣,可惜後來經過戰火,臺省和皇宮大多崩毀,只留了正中心的一小片地方。其於地方都種着柳樹,所謂“無情正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如今,這地方自然成爲官家的行在,將來還有可能成爲宋朝王朝的正式都城。看官家的架勢,好象也沒有還都開封的意思。
天家駐蹕,自然是萬籟息聲,近黃昏,整個行在竟聽不到一絲噪音。只雨水落到樹葉上落到甲士身上那“沙沙”聲響。
轉眼,士卒們都好象是從水裡撈出來的,身上溼淋淋地朝下滴水。
但衆人好象如泥塑木雕般一動不動,顯示出極好的軍紀。這些軍漢都是官家御前衛士,皆一等一的人才。
不過,能夠做皇帝親衛的,大多是出身官宦的清白人家的子弟。相比起武藝,官家更重視他們的忠誠,也就是說,政治審覈必須過關。特別是在劉、苗兵變之後,皇帝疑心益重,身邊的侍衛也是三天一換,換到後面都變成一羣毛孩子了。
這一點從他們稚嫩的面龐和嘴脣上那一圈絨毛就可以看出來,同淮西戰場上那些經過血戰,滿面殺氣,剽悍到不可一世的勁卒比起來,這些人眼神單純,目光柔和,但還是竭力把胸膛挺起來。
對他們來說,能夠就近侍侯官家乃是無上榮耀,至於淮西、淮北的屍山血海,又如何見得了。
一個穿着緋衣的中年官員大步走過來,他年紀越四十出頭,身材不高不矮,顯得有些單薄。身後雖有隨從高舉着雨傘,但雨水還是將他的肩膀淋出一大片黑色的水跡。
中年官員大約是身體不太好,冷得面容發白。
看他穿戴,已是正二品的高官,和宣和年間入仕的官員一樣,眉目疏朗,竟是個少見的美男子。
見他直闖禁中,兩個衛兵迎上去,喝道:“什麼人?”
中年官員正要說話,只聽得鎧甲葉一陣響,有一個青年軍官模樣的人走了過來,張口就罵道:“你們這羣醃髒貨,連張相都不識得,滾一邊去。”
將兩個衛兵捻看,就伸手扶住中年官員的手,親熱地叫道:“張相,你老人家可算來了,俺得了官家的令在這裡迎你,說是一看到你,一刻不停帶你過去。”
叫張相的那人甩開青年軍官的手,笑罵道:“我又不是七老八十,用得着你扶?正甫,官家這麼急召我入宮,可是爲淮西那一場大捷?老夫正在草擬奏摺,本大算寫完了,再將捷報一道進呈御覽,卻不想官家已經知道了,他的耳目倒是靈通得緊啊!”
沒錯,這人正是如今南宋小王朝名義上的最高軍事統帥,知樞密院事張浚張德遠。
聽到張浚口中有淡淡的諷刺之意,被喚着正甫的青年軍官一邊走,一邊壓低聲音道:“張相,這一年來風雲詭譎,官家性子又急,已經好幾個月沒睡過安穩覺了。前番吃了幾劑藥,好了些。淮西戰事一到,又舊疾復發,等下你老人家得仔細些。”
張浚眉毛一揚,正要說話,那頭的一間精舍中傳來一個急噪的聲音:“張卿,楊沂中讓你仔細什麼?”
青年軍官楊沂中面上變色,忙道:“官家,路滑,臣讓張相仔細腳下。”
只聽屋中那聲音似笑非笑:“是啊,這人間的路滑,一不小心就摔了,咱們都得仔細又仔細,張卿進來說話。”
是的,屋中那人正是大宋朝的官家趙構。這個道君皇帝的排名第九的王子,按說無論怎麼說,皇位都論不到他頭上。
他爲人開朗豪爽,和道君皇帝儒雅風流不同,卻好武藝,開得了一石硬弓。當年靖康國變事,官家就曾入金營爲質,和女真人談笑風生。
第二次東京戰役的時候,他又接了皇帝聖旨去金營和談。如果不是因爲宗澤苦勸,逃去河北,說不定現在和他父兄一樣被女真人俘虜去了北方成爲蠻夷的階下囚。
去河北之後,趙構開大元帥府,領兵救援開封。後來,二帝落入敵手,趙構就在部下的擁戴下繼承皇位。
繼位之初,趙構本有振作之心。可惜,在一場接一場的失敗下,他逐漸頹喪下去。特別是在劉、苗變變之後,整個就好象變了一個人,變得深沉陰鬱,說起話來也是夾槍夾棒,看人的目光中充滿了懷疑。
對於官家如此做派,張浚很不以爲然,作爲老臣,他心中也是異常不滿。
聽到這話,他大步走進精舍,將自己的奏摺和捷報遞了過去,道:“淮西大捷,李成乞降,大寇李昱授首,自此,淮西、淮北已經被我朝收復,爲官家賀。”
趙構接過摺子和捷報,也不去看,隨手就扔在案上,淡淡一笑:“朕聽說招降李成,百萬軍中取李昱首級的那個王慎王道思是你的門生。想不到張卿門下有那麼多人才,隨便派出一個門人,就能單騎將整個淮西局面扭轉過來。國家正值用人之際,卿家若有好的人才,不妨給朕推薦幾個,切不可敝帚自珍呀!”
這話隱約中有點戒備之意,張浚的眉頭皺成一團,道:“我手頭就幾個幕僚,都不是正經出身,才具也有限得緊,當得起什麼大用?”
劉光世的捷報以快腳遞送來建康也不過一日一夜工夫,當真是快得讓人難以想象。接到這份捷報的時候,張浚大爲振奮,作爲官家的心腹肱骨,作爲大宋朝實際的宰輔和當家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就是一個爛攤子。
首先,女真人在北方蠢蠢欲動,時刻都有南下的可能。,再其次,江淮地區遍地賊寇,別說去剿了,人家不來打你就算是阿彌陀佛。沒辦法,打仗,首先打得就是錢糧。如今國家財政已經到了崩潰得不能在崩潰的地步,各部官員已經半年沒有領過俸祿,士兵那邊也是飢一頓飽一頓,眼見着就要散了。
爲了支撐這個亂局,張浚除了不斷下令江南諸省儘快解送錢糧來江寧,印鈔機更是日夜不停地印刷交子、會子,印得這玩意兒比草紙還不如,到最後,爲了推行新鈔,更是使用雷霆手段強力彈壓,弄得朝野一片哀鴻,人人唾罵。
若不是他張浚秉着一顆公心,心志堅定,早就被人給罵死了。不過,這一個月來,他的頭髮還是白了許多,身子也是日見不好。
如今,官家、朝廷、各軍包括他張德遠在內都眼巴巴地看着江淮,等着秋糧入庫,也好度過這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