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尾難收

偏遠州縣用舉人做牧民官,這個已經被稱爲是恩賞和破例,遼鎮知府以下都是用吏員管事,這個說法也是驚世駭俗了。

不過王錫爵在奏摺中所說的也是隱晦,而且還是密奏,這個消息也不會傳到外面去,王錫爵的意思很明白,臣提出來了,做不做是陛下的事情。

將遼鎮拆分爲三個總兵,而且設省統轄,這個提議直接被萬曆皇帝拿到了朝會上去討論,羣臣對此也是贊成的很。

薊鎮的設立除卻防備口外的韃虜各部,也有在山海關處立一道屏障,防止遼鎮兵馬南下的意思,真正到了天下的層面,大家所顧慮的事情就是方方面面,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池。

文臣不願意武將坐大,天下人都不願意在京畿之側有一支這樣大的軍力存在,可李成樑經營得法,勢力太大,外人想要動作都要掂量考慮,而且京師裡銀子灑的足實,替他說話的人也多,大家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認了。

可如今遼鎮大敗,李家聲勢不如從前,副將馬林,分守副將孫守廉的實力卻沒怎麼受損傷,這正是好時機。

拆爲三個總兵,彼此牽制抗衡,單拿出一個來,聲音力量都比從前弱很多,朝廷自然可以從容壓制,而且在遼鎮這樣大的地方設置行省,肯定要放置從巡撫到下面知縣的一整套班子,現如今天下是有做官資格的人多,官位缺少,突然有這麼多位置出來,大家都好安排,這等對個人對大明都有好處的,自然是人人贊成。

王錫爵的奏摺中還對邊軍的戰力,邊軍的風貌大加貶斥,認爲不如京營和禁軍,將門上下縱,弊病太重,遼鎮爲九邊最強尚且如此,其他邊鎮可想而知。

這個論點也屬於可以拿到朝會上議論的,朝野對邊軍也是愈發的不滿,每年收上來的賦稅大部分都是撥付給邊軍,邊貿之利也被邊軍用種種理由剋扣,很少上繳到朝廷上來,耗費這麼大,卻打不了什麼勝仗。

出了亂子,還要京師這邊調撥兵馬去補救,大家心裡都有本帳,虎威軍兵甲精良,糧餉都是十足發下,器械更不必說,沒有一絲一毫的含糊,打仗從未失敗,都是殲滅敵人大軍,甚至是擒殺敵酋,可算算花費,還真就是不如九邊,九邊花費最少的一個也要比虎威軍的耗費多很多很多。

如此對比下來,九邊在朝野人士的心中爛的不能再爛,不知不覺之間,王通裁撤改革邊鎮的方案已經不少人贊同了。

王錫爵的這封奏摺來時,東征大軍殲滅建州軍殘部,擒殺奴爾哈赤和舒爾哈齊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京師。

在這完勝的捷報奏摺傳到京師之前,王錫爵還有另外一封奏摺,說的卻是“禦敵於國門之外”,他這上面說是,九邊設置爲的就是守禦,而不是進攻,這樣的設置會讓敵人從容的膨脹,然後大明被動挨打。

以歸化城爲例,本以爲佔領歸化城之後,大明會投入相當多的兵馬護衛,因爲草原上各個部落肯定會不斷的圍攻。

可實際上的事例卻和這個相反,歸化城被大明佔據之後,城內的團練武裝四處出擊,將草原上的部落壓制的擡不起頭,然後所對應的邊鎮自從歸化城歸屬於大明之後,就再也沒有遇到什麼大的壓力,甚至沒什麼衝突發生。

這就是因爲大明在邊牆之外有了據點,開始進攻,草原上的各個部落都是處於守勢,或者歸附或者潰散,或者被殲滅,自然沒有餘地去滋擾邊鎮。

拿這個例子來比遼鎮,遼鎮邊牆北邊和東邊地方廣大,海西女真、北山女真還有各族部落羣居,這次雖然滅掉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也是損失慘重,可隱患尚在,不能掉以輕心,而且遼鎮邊牆外的東邊和其餘各邊鎮之外不同,其餘各邊鎮的北邊都是戈壁草原,遼鎮邊牆外卻是féi沃田土,一年雖然只有一季,可這一季的出產已經是足夠的豐富,設置據點向外進攻擴張,保證遼鎮的安全是一方面,這樣的領土對大明可是好處多多。

然後王錫爵又是很具體的說明,在遼鎮現在的土地上實行嚴格的清丈田畝,不允許侵佔和隱沒,逼迫遼鎮的縉紳地主走出邊牆去墾殖拓荒,一切仿照歸化城的例子,允許他們自己組織團練,在邊牆外由他們輸入境內的產品實行免稅云云。

奏摺上說的這些都是頗有條理,作爲內閣次輔,寫奏摺寫的這麼條理分明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王錫爵素來也有能臣的評價,不過他的能力卻不是在奏摺上論述的這些,一個久在江南和中樞的文官,怎麼可能對九邊,還有對這幾年才興起的殖民拓荒如此明白。

大家心裡也都是有數,王錫爵能寫出這些東西,背後王通搞不好出力很多,這方面王通確實有口碑,在這種事情上,他總是爲大明考慮。

以往大軍出征,大家談論的擔心的都是勝負如何,如何籌措軍餉,如何收拾殘局,這一次,大家對勝負都沒怎麼擔心了,所議論的都是那一封封的奏摺。

每一封奏摺可能都是代表着朝廷今後政策的變化,有千千萬萬的人相關,受到這樣那樣的影響。

王錫爵的邊牆之外拓荒之議,從朝廷到京師,從京師傳遍北方各省,所用的時間並不長,定出策略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上到勳貴官僚,下到縉紳豪強,卻都明白這個代表着什麼,大家不都是後悔歸化城那一波沒趕上嗎?沒有及時的出塞做事,結果原來很多不如自己的現在都是發了大財,這遼鎮邊牆外,怎麼看都要比那歸化城外強啊,就算不去那裡做生意,那攥一把都流油的黑土地,圈出來個千頃萬頃的,弄些農奴種地,不也是快活嗎?

至於蠻子兇悍,這個也不怕,臨走前去天津衛那邊買了大車和火器,僱用幾個老兵組成的護衛隊,怕他作甚,等紮根了自己練鄉勇團練,出去搶他孃的

一時間從京師到北直隸,從山西到山東,上上下下,羣情洶涌,都在召集人手,購買裝備,準備出關冒險。

很多人開始還沒什麼把握,可看到京師那些和太監和大臣有這樣那樣關係的人都紛紛準備,也就知道這件事靠譜了,那就別落下跟着發財吧!

東征大軍報大捷,報完勝的捷報到達京師之後,更是給這股潮流火上澆油,既然外面已經被肅清成這個樣子,那大家更要抓緊了,何況天津衛那邊已經有消息過來,三江商行已經捷足先登,這更說明問題。

不過京師官場還有和官場相關的一干人等,一方面安排自己的親信人等去發財,另一方面卻是將注意力轉了回來。

東征大軍去遼鎮,合計斬首近六萬,得賊酋首級而還,這是何等的大功,作爲主帥的王通應該如何封賞。

別的不說,這次的大功之後,監軍的陳矩實際上封侯都有先例,王通已經是侯爵,朝廷應該給他什麼。

有句古語“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個話在京師被人改了下,喚作“王通不老,王通難封”。

若是王通垂垂老矣,就是封王也無所謂了,大不了下一代降格給個世襲罔替的位置,榮養就是,徐達在當時的北平府病死後,朝廷追封爲王,但他的子弟都是國公,世襲罔替,尊貴非常。

可王通現在還年輕,也是二十餘歲,功業卻已經大的驚人,封國公明顯是虧待了,可如果封王的話,他年輕且身體壯健,想必還有許多年的人生歲月,王通又是掌握兵權,又有生財之地,給了他太高的爵位,天子置於何處,皇帝大都是活的比臣子要短,到時候,置太子於何處。

若是不封賞,甚至和上次一樣,弄個賜婚的把戲來敲打,天下人心寒,朝廷體面蕩然無存,而且東征大軍的將士會怎麼看,對主帥的封賞往往是個標杆,主帥封賞的厚,下面的也不會差了。

如果主帥這邊就讓人心寒齒冷,那麼下面的將士們會怎麼想,虎威軍如此強悍,動搖虎威軍軍心,讓虎威軍將士憤懣,這個責任沒人能擔得起。

以做事的規矩程序來說,王通這個報捷的文書一到,就證明這次戰役完結,接下來該是朝廷派人去驗看首級,查證軍功,然後朝廷相關衙門定封賞犒勞,還要昭告天下甚至拜祭太廟云云。

驗看首級、查證軍功的事情干脆就沒有人提,王通那邊報上來的只會比實際少,斷然不會多,這定封賞犒勞,大家卻也不出聲了,眼下這時節,說什麼話都有不小的風險,既然如此,大家倒都是知道如何做。

“事關重大,臣等不敢妄言,但請聖裁”

所有相關人等的奏摺上都是這麼說,宮內也有傳聞,說萬曆皇帝看奏摺的時候,在御書房摔了杯子。

第7章 見義勇爲第989章 雷霆霹靂第1062章 平戶不是天津第300章 嫌隙生大明開發商第39章 朕賞你第996章 誰爲勇者第270章 激辯第755章 虎威軍 虎威軍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168章 無心實有心說史實爲今第409章 故人來訪 熙熙攘攘第902章 你辦事朕放心第88章 拉攏分化 帝王心術第147章 滾出去!第535章 往事心憂清流怨起第341章 事出有因宮中新貴第236章 去蕪存菁 快刀剜瘡第66章 打,狠狠的打第594章 海河大道富貴齊得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504章 虜騎騷擾煩第971章 整肅第458章 清丈大功 侄子不孝第839章 誤會 伶俐人第192章 或財露白或京師事第255章 前奏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215章 集市招兵 常理爲妖第139章 居安思危升官發財第734章 大同駐大軍第498章 見舊人 立錢莊第725章 佈置第107章 要堵漏 不認錯第754章 出陣而戰第547章 坐船殺賊去第1100章 都在意料之中第191章 離京在路上第1090章 戰前更像年前第804章 大明良心第402章 仗勢欺人 我有大炮第827章 私有化第779章 佔住抓住 長久經營第657章 各路派人看王通第751章 試攻第19章 惡客登門第1083章 人選第182章 做後路少年評第474章 關門容易後續繁第1110章 馬踏倭寇血如泥第562章 天津海上事第66章 打,狠狠的打第49章 籌辦第339章 北貨南來生意最大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648章 萬歲爺像誰第1115章 兀良哈第1081章 震動之下暗流涌第407章 商路匯通各有底線第217章 遲來的年禮第617章 皇宮大內喜怒哀樂第997章 推過去第749章 斬使待戰第543章 商場伎倆 由此及彼第893章 束手束腳第741章 北疆動第441章 安樂富貴 不見勇將第169章 冷眼旁觀 直言相諫第1018章 難爲第33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91章 說不過就動刀第136章 僧人斬斷是非根第902章 你辦事朕放心第182章 做後路少年評第1061章 大富松江 倭國平戶第795章 一切勝利歸於陛下第694章 京師嚴打之政第628章 錦衣衛指揮同知第560章 治安嚴厲 鎮海下水第6章 怪僕 沉悶差事第658章 城門前方知第626章 柳三郎第448章 商校籌劃 大有文章第1055章 新人們第888章 順勢而爲第845章 張連生第400章 新任太監 稅官落水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904章 聰明 定盟第713章 外鬆內緊 往事今昔第319章 出人意料的大佬反應第1106章 忠孝豈有兩全時第931章 草原處處第1029章 大熱松江第458章 清丈大功 侄子不孝第539章 海上依然有大害第972章 也未必出人意料第861章 臨陣反水投王通第952章 實力懸殊下的處置第259章 進一步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