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大富松江 倭國平戶

萬曆十八年的初冬,王通在京師忙碌非常,一家家的飲宴相聚,談了一樁樁的生意,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開始幾次的宴請,李文遠私下裡也過來通報消息,說是有宮內派出的探子在盯梢,王通對這個沒什麼在意,自己在京師和這麼多高門勳貴往來,宮內不盯着反倒是怪事了,何必在意,反正也是賣好賺錢的勾當。

有言官上奏,然後萬曆皇帝感懷慈恩,從善如流,將慈聖太后李氏迎回了宮內,這個做法倒是上上下下一體稱讚,認爲萬曆皇帝的孝道爲先。

這一套程序,明眼人都知道不會是那言官看不得天家母子分離,若從前,這等求名的事情會有人爭先恐後去做,可現在,大家都是怕了,說錯了話可不是被廷杖打了得名聲,一個不好,就是要死人掉腦袋的,這個行爲背後肯定有人指使。

原本內廷最擔心不是這套把戲被人揭穿,而是慈聖太后不回來,李太后也是個有脾氣的人,左右事情都已經這樣,壞的不能再壞,她也不怕什麼了。

但人的年紀大了,很多事情也就看得開了,內廷太監去武清侯府溝通的很順利,接下來就是萬曆皇帝親迎回宮。

初冬時分,朝臣們明顯能感覺出來,萬曆皇帝的心情好了很多,朝會上也不是陰沉着臉,經常帶着笑意,皇帝心情好,不那麼追根問底,大臣們辦差也好了很多,下面人也就好做事了”京師莫名其妙的有了些喜慶氣氛。

大家就在那裡猜”這樣的改變是爲什麼,到底是王通在京師呢,還是將慈聖太后接回慈寧宮奉養呢”或許都有一點。

京師勳貴有資格宴請王通的人差不多都是宴請過了,大家政見不同是一回事,從前有沒有矛盾又是一回事,但發財賺錢,這個牽扯到乎乎削孫的事情,萬萬不能顧惜臉面立場,該說的一定要說到。

遼國公也是比從前好說話了很多”答應說,眼下的機會多的很,只要各位有這個心思,肯出本金,那麼一切方便,還說了,眼下各處缺的是人力,如果諸位能在人力上多多支持,肯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勳貴們沒什麼實權,但在商業上朝廷卻給了這樣那樣的方便,資金錢財是不缺的,調集人力對於旁人很難”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很容易,這都是簡單。

王通去赴宴的最後一家,京師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是武清侯府上,別的勳貴還好說”李太后和武清侯與王通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衝突,有些事情說是你死我活都不爲過,居然宴請王通”而且王通還上門。

這難不成代表着京師什麼新動向,在意的人儘可能的去打聽消息”武清侯府似乎也不是有意要隱瞞什麼,消息也很容易打探。

說是在酒席上,武清侯跟王通大禮拜了三拜,而且敬了幾杯酒,具體生意上的事情反倒是沒說什麼。

武清侯家雖然在京師是冷竈了,上上下下都被錦衣衛和東廠盯得嚴實,可和天家的關係還在那裡,畢竟是親舅舅的關係,曾有宮內的宦官以爲武清侯家敗落,可以欺凌,剋扣了供給,結果府內的人告狀,這宦官立刻掉了腦袋,接下來誰也不敢怠慢的,武清侯對王通這般的客氣恭敬到底是爲什麼。

大家猜來猜去的時候,卻有消息流傳出來了,宮內有消息靈通的人物傳出消息,說這次李太后回宮,正是王通的諫言,大家聽到這個之後,才都是恍然大悟,武清侯那樣的態度原來是因爲這個,如此的恩情,這樣的態度的確不算過份。………

王通不打算在京師過年的,應付完這些禮尚往來,生意交流之後,趕回家的時間還很充裕,沒必要在京師耽擱。

就在他要離開京師的時候,從天津衛那邊卻傳了消息過來,說沈枉的手下抓了一干人到天津衛,在保險行的門前鞭打,說是這些人利慾薰心,想在海上打劫在保險行上了保險的商船,沈枉知道後大怒,說是做生意的規矩萬萬不能壞,好在是沒有下手,沒有釀成大禍,所以當衆鞭打,算是懲戒。

這番話是真是假不好說,不過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這是個態度,最起碼沈枉今後這段時間內不會在海上做什麼海盜的勾當了。

這件事在王通的意料之中,沈枉在倭國那邊關係深厚,自從離開天津之後,沈枉勢力唯一能保證收益利潤的就是倭國和大明的貿易了,如果真因爲海盜的事情犯了衆怒,貿易斷絕,他恐怕就只能去跑倭國到南洋的生意,那可是要和白人打生打死的商道,而且王通的船隊還是卡在當中。

所以沈枉必須做出這個表態,表現出他今後繼續會老實太平做生意的態度,派人去保險行磕頭鞭打之後,沈枉的船隊還在保險行上了保,這也是一個態度,他會在王通制定的商業規則內做事。

不過這件事卻提醒了王通,他給船行和船廠都是下了命令,西式炮艦的銷售要改變方式,私人船隊現在只有購買專屬護衛權的權力,也就是說,三江系統之外的商人可以購買炮艦,但炮艦上的水手和人員,全部是三江船隊所有,這個炮艦是屬於三江船隊的,只不過是長期配屬給購買護衛權的商人們,護衛他們的安全,在劃定的區域內,不會爲商人們去作戰和搶掠,只爲保護他們而戰,但不會違抗三江系統的利益和命令。

對於商人們來說,這個護衛權區別不大,就算是買到炮艦之後,他們也不敢用這個炮艦來做海盜的生意,也不敢用這個來和三江船隊爭奪什麼海上的霸權。

王通所考慮到的是,這樣的炮艦會不會輸入到大明之外的地方,南洋的白人不缺這個”這個不必說,其餘的也就是倭國這一處了,別看船廠去銷售的僅僅是十五門炮的小船”可這火炮對於倭國的大名們也是難得的利器。

做完這個安排後,王通從京師離開,返回松江。

如果說來到北方這一次有什麼遺憾,那就是沒見到趙金亮,王通離開京師的時候,趙金亮應該在寧夏點檢。

在離開之前,萬曆皇帝又見了王通幾次”現在歸化城那邊一切上了軌道,宮內派過去的宦官不需要多有什麼開拓和決斷的能力,就可以做的很好,已經可以進行正常的輪換,原來在歸化城鎮守的孟鋒萬曆皇帝準備派到松江那邊去。

派孟鋒去松江的口風透露給王通之後,過後部義就過來拜訪,將萬曆皇帝沒有提的意思闡述了下,並不是松江這邊一切都穩定了成了規模,要派宮內的人過去摘桃子,而是這次王通來到京師之後,萬曆皇帝還是感覺王通在京師這邊才很有必要,先安排一個人過去接替王通,就和當年在歸化城一樣的規制。

能回到京師固然是好,不過不回來也沒什麼不好,王通對此的態度倒是可有可無,笑着和鄒義應對了幾句。

王通走到山東境內的時候,卻有一人從後面追上來了,這個人王通的確沒想到”居然是從遼寧過來的削鵬舉,孫守廉成爲遼南總兵之後,專鎮一方”削鵬舉在王通身邊離開回到家中。

有些事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孫守廉做了總兵”做個總兵公子總有這樣那樣的好處,這是一方面,再者,王通當時的局勢很微妙,跟在他身邊未必有好處,反倒是有些麻煩,本就是個互相利用的關係,所以就離開了。

但這次萬曆皇帝下旨讓王通拜祭張誠,在京師又是個這樣的待遇,王通的權勢地位,將來的前途就讓人有別的判斷了,孫守廉那邊接到了消息,讓孫鵬舉趕過來繼續做親衛也是情理之中的。

對於孫鵬舉的迴歸,王通是無可無不可的,孫鵬舉在他身邊侍衛的時間不長,談不上什麼情誼,不過,別守廉那邊的關係還在,這個總是要維護的。

臘月中的時候,王通回到了松江府,這倒是讓他的妻妾頗爲的驚喜,每年臨近過年,王通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公事離開,倒是形成了個不在家過年的習慣。

家中妻妾的驚喜是一方面,王通在松江府的行情卻又是看漲,此次回到京師所遭遇種種,自然有消息送往南京和江南各處,王通到底是個什麼地位,大家都有了更加清晰的山只,少不得又要有新一輪的巴結和交好。

在京師紛紛攘攘的不得閒,回到松江也是這般,現如今這松江府逐漸有成爲江南商業中心的趨勢,這臨近年關,秦淮河正是紅火的時候,不過現在那些出名的女人和花船,都是朝着松江府這邊過來。

因爲有太多的生意要在松江府敲定,而豪富之人商談交際,往往都是要藉助高檔的煙花風月之地作爲場合,所以纔有這般的流動,更不要說,原本只在蘇州、揚州和南京三處的美食美色以及各種爲富豪之人預備的銷金之地,現在都是紛紛朝着松江府轉移。………,倭國九州島平戶,這裡是倭國最繁華的港口之一,不過平戶這個地方,與其說是倭國人的,不如說是海商們的。

這個海商並不僅僅是說大明的海主,還指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當然,最大的勢力就是大明的海主。

擁有幾千艘船,幾萬人丁的大明海主,對於戰國大名們來說,是個恐怖的存在,倭國也有自己的海賊和水軍,不過那些船隻也僅僅能在近海活動,遠不如大明海主們的船隻高大堅固。

倭國海賊水軍的裝備遠遠不如大名們的軍隊,可這些倭國大名們的軍隊裝備相比於海主們的兵丁也有差距,至於經濟實力就更不必說了,大多數的大名們都只能依靠盤錄領地內的農民,幸運的纔是有礦山和貿易港口,但這些,和掌握着遠洋貿易大權的大明海主們遠遠不能相比,尖刻一點說,大名們的出產和收入,很多都被大明的海主們通過貿易的手段掠奪去了。

平戶這塊寶地,名義上的歸屬從龍造寺家到有馬家然後到小早川家,然後大家都知道,平戶附近的國人衆松浦家在平戶的勢力根深蒂固,當然,現在所有人都是臣服於大院的關白豐臣秀韋在倭國,不管是官方的文件還是私下裡說法,大家有意無意的總會忽視大明海主的存在,當年汪直在平戶自豪徽王,國號爲宋,設立官職,控制平戶的貿易甚至周圍的田賦,這件事在倭國上下,就好像是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同樣的,從前在平戶居住的沈枉和沙大成、顧老虎一干人也被人人爲的忽視了,他們也知道,要按照絕對的實力來算,海主們或許纔是九州島真正的強豪,不管是大友家還是島津家。

曾有那麼一段時間,海主們突然將注意力轉移回了他們的大明,平戶這邊並沒有太多的關注,人力和船隻也是大規模的被抽調。

感覺到了這種變化的各家勢力,都是小心翼翼的向着平戶滲透,掌握這麼一個貿易港,哪怕僅僅掌握這個貿易港的部分,都會有巨大的利益,不說別的,鐵炮和火藥的輸入,就會讓自己在爭霸中取得了不起的優勢。

這樣的滲透沒有幾年,沈枉又回來了,大家都能看得出來,沈枉手中的人力和財力比起離開的時候又是有了膨脹,衆人又都是小心翼翼的退出,幾家做的太明顯的,還主動派人去找沈枉道歉。

沈枉勢力的變化讓九州和附近的大名們驚駭不已,在他們看來,沈枉當年的實力已經是不可思議的巨大,已經是頂點一樣,怎麼過了不久,又有這樣的發展,海那邊的大明帝國到底積蓄着怎樣的財富,真是不可思悔,!~!

第552章 如鼠如兔 豈敢稱兵第532章 狼死狼繼 爲下萬難第719章 遇盜 遇劫第53章 好身手第52章 李文遠第417章 收人心啥都買第770章 炮轟汗王宮第852章 臨行得重禮第429章 攻守血戰大聲召喚月票第43章 人在華山無歸路第733章 遍地馬賊各軍相聚第433章 滴水不漏 初一十五第497章 兵精要戰 人方爲本第537章 沙場之技 風起微瀾第635章 分而治之 安寧海上第476章 以利換助 將入山東第872章 王通依舊忠心第821章 新婚夜 莫名夢第352章 賞罰立軍威第104章 偏街大戲開鑼第744章 始戰第451章 敵敵爲友 棟樑將折第36章 朱門蓬戶第888章 順勢而爲第1049章 快要結束的戰鬥第374章 湖中舞第866章 王通在臨清州第287章 鐵彈攔河第103章 火燒界凡寨第457章 城前鬧劇 天子微惱第1017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第1033章 也是立威第1000章 論爲何窮兵黷武第1044章 開場第140章 君有命臣不受第899章 立太子第809章 龍顏大悅觀閱兵第23章 跛腳的小胖子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580章 防患未然 親情難捨第137章 似乎如此第170章 滿城風雨第1046章 此是故技第838章 亂糟糟第889章 救人爲次 立威爲主第257章 趕羊第325章 金銀何處天子大婚第563章 厚恩籠絡 秋日肅殺第192章 或財露白或京師事第1105章 此處退 彼處錯第125章 少年無深仇 辨人有如神第1065章 萬曆十九年的插曲第1084章 總是不甘第986章 獵殺第1068章 太平無事的十九年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1015章 本來要成爲汗王第376章 天子未必是天下之主第999章 許你父子總兵第397章 那時東風壓倒西風第731章 大同震怖 代王有怨第293章 一切如常第1076章 各有算計第400章 新任太監 稅官落水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940章 絕不放過不變不行第174章 朝爭第882章 京師暗流動第884章 人市談 夜奔逃第866章 王通在臨清州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第640章 雖不捨第1041章 向南第131章 真相似大白第391章 羣臣笑聽不懂第61章 威風第407章 商路匯通各有底線第1103章 父子相逼第1071章 氣定神閒第454章 老虎屁股總有人摸第1047章 隨他死去第167章 似靜實動閉門不語第908章 三方制衡最穩第441章 安樂富貴 不見勇將第290章 金光大道 劍拔弩張第952章 實力懸殊下的處置第288章 心虛必有鬼雷大卻無雨第276章 這等事你也能忍第922章 天津衛出身的舉人第623章 歸程夜宿 欲睡不寧第605章 在即第228章 鐵盒當年第454章 老虎屁股總有人摸第660章 罵人隨意 罵君重罪第854章 水中假小子 船上射光頭第886章 清流暗動 自認智高第157章 得罪不起第185章 言談出新衙第397章 那時東風壓倒西風第358章 宮內宮外誰忠誰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