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關內,宴會過後,柳玄遠四人還在討論着軍情,大家一致認爲鐵蒙銳氣已喪,卻不會輕易率軍離開。
西山博爾術極爲強勢,鐵蒙投靠,寸功未立,反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多會受到責罰,故而,夜半多半會發動夜襲,趁機奇襲黑旗關。
在場四人,三人熟知鐵蒙品性,此人,蠻橫自大,目中無人,是名悍將,但領兵打仗,獨領一軍,卻難當大任。
今夜鋌而走險之舉,終會,讓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不過,鐵蒙手底終究存有十萬騎兵,其中包括五萬東胡騎兵,可是要比戎族騎兵厲害許多。
若黑旗關方面,沒有充足準備,是夜襲擊,恐怕不會佔據上風,相反極有可能處於劣勢,讓鐵蒙重新奪回戰爭主動權。
但是,大家即已料到鐵蒙不會善罷甘休,鋌而走險,就不會讓他奸計得逞。
三更時分,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黑暗中,鐵蒙露出猙獰面孔,抽出彎刀,指向黑旗關。
頓時,馬蹄滾滾,轟轟隆隆之聲,打破黑夜寧靜,一時間,黑旗關方面,喧鬧不已。
鐵蒙果然趁夜色發起襲擊,大軍沿着山坳,迅速對黑旗關發起攻擊,可是,鐵蒙赫然發現,率領十萬之衆騎兵,攻城時,手底僅存五萬東胡騎兵,既少數親信。
曾經與他齊心協力的戎族勇士,竟全部消失在黑色夜空下。
臨戰逃離,無意給鐵蒙重重一擊,當東胡騎兵攻入山坳,衝在關卡前時,黑旗關上,忽然升起無數火把,兩旁山峰上,烈烈寒風中,傳出燕人喊殺聲。
箭雨,巨石,滾木,齊唰唰從關頭,左右兩旁山峰上,襲擊而下。
夜襲,反被伏擊!
或許,鐵蒙今夜註定該倒黴,柳玄遠等人,事先料定他會襲擊黑旗關,準備妥當,等待他主動自投羅網。
另一邊,侯銘封,馮石虎兩人帶十多萬騎兵,包括刀鋒戰士,在戰鬥打響時,悉數來到黑旗關。
封侯兩人麾下部隊,絕非柳玄遠手底部隊能夠比擬,何況,來之前,林楓三令五申,務必生擒鐵蒙。
戰鬥從半夜打到天亮,在柳玄遠親自指揮下,鐵蒙損兵折將,卻寸功未立。
夜襲不成,被伏擊時,鐵蒙就該帶兵離開的,可惜心中不甘,回西山無法向博爾術交差,只能心存一絲僥倖。
天亮了,一夜廝殺參戰雙方勝負在明顯不過了。燕軍以守代攻,損失極小,鐵蒙卻留下了一萬屍體,負氣帶兵向西而去。
“柳將軍,爲何馮侯兩位將軍不參與守城之戰?”半宿防禦,及連日來戰戰兢兢,心思全放在防禦鐵蒙部隊上,令狐藏這會非常疲憊,面帶倦色,望着黑旗關下,跨上戰馬的馮侯二人,不解其意,詢問柳玄遠。
多年領兵經驗,他一眼就看出來,馮侯兩人手底騎兵,戰鬥力及裝備,要好過黑旗關守軍及戎族部隊,若馮侯兩人率軍守關,鐵蒙損失更大。
“喏!”柳玄遠站在關頭,看着魚腸殺出的馮侯兩人,笑着道:“皇上有令,生擒鐵蒙回京,所以.,再者,兩位將軍麾下部隊,早在草原上野慣了,不善守城,攻城掠地,大兵團作戰,纔是兩位將軍拿手好戲,這次,皇上連刀鋒戰士也派來了,可見對鐵蒙勢在必得,也在告訴博爾術,大燕不好招惹。”
“可是,鐵蒙手中還有近四萬騎兵,我看兩位將軍,各自不過帶着三萬騎兵出關,部分隊伍還在留在關內,是不是太過輕敵了?畢竟,鐵蒙也是能征善戰的狠茬,手底又有四萬東胡騎兵,若發現被追擊,趁機設伏,怕是.。”令狐藏面帶憂色,有點擔心的說。
鐵蒙叛出戎族,還引外敵攻打部落,戎族上下恨不得分食了他,可惜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馮侯兩人帶兵追擊,令狐藏不看好,內心卻希望兩人能夠生擒鐵蒙,到時,親自把他挫骨揚灰,以解心頭只恨。
“鐵蒙有那般心機,今夜就不會來黑旗關了。”
.....。
燕京,皇宮。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林楓早起,在雲瑤宮外晨練,緩步走向金鑾殿,準備上朝。
這時,安恆自外面快速進來,手中又拿着書信,匆匆來到林楓面前,道:“皇上,黑旗關急報!”
林楓彈着腿,扭着腰,活動着筋骨,拆開書信,柳玄遠親筆,上面寫的清楚,黑旗關騎兵,李奎在關外三百里處,救下慕容博文與令狐藏,五萬殘兵,七八萬百姓。
伏擊對方四萬多騎兵,挫敗鐵蒙陰謀,當前雙方正在交戰,但博爾術派給鐵蒙五萬騎兵,似有攻打黑旗關之意。
信中內容,也算捷報,林楓依然動怒,暗罵:這混蛋。
隨即把手中書信揉成一團,林楓沒好氣,東胡之行,讓博爾術與安提拉反目,料着再無後顧之憂,誰知博爾術和燕國較上勁了。
非要讓自己狠狠教訓他,才肯罷休嗎?
年關前,林楓不想動刀兵,奈何博爾術欺人太甚了。
還好了解實情始末,就派出馮侯兩人出征,若不出兵針對,對方會把燕國當作軟柿子捏,一次,兩次,黑旗關就不得安寧了。
這次,馮侯兩人,帶領刀鋒戰士,及麾下精銳騎兵,不要辜負了他的期望。
收起書信,坐上龍輦,林楓向着朝堂走去。
目前看來,今年冬日,消停不得了,內政外患,夠讓他手忙腳亂。
今日早朝,因爲昨日新政推行已有定論,林楓下旨,準備針對燕國弊端,進行深入變革。
事先與六部首腦及林梟通氣,便是不希望朝堂上,有更多爭議。
何況,博爾術下令鐵蒙,準備攻擊黑旗關,若不推行新政,不力爭圖強,依然會處於被動挨打局面。
踏上金鑾殿,安恆宣告衆臣入朝,覲見皇上,之後,文武百官主動排成四列,文臣武將左右各兩列,倒也涇渭分明。
文官以司徒爲首,跟他並肩的文臣,是兵部尚書文季師,後面跟着戶部尚書餘哲明,刑部尚書柳玄遠,禮部尚書李孟昶,工部尚書趙士德。及每部三位侍郎,約有二十多人。
武將之位,首席兩人是定國侯林梟,禁衛軍統領雷傑英,後面包括幾名叫不上名字小將,與文官對比,武將處於弱勢。
也看出來,燕國人才之缺乏,不過,自邙山趕回的拓拔羽,亦在武將行列,地位還稍稍考前。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加起來不足五十人。然朝中人盡皆知,帝國核心人物,依舊那麼幾個,餘下之人,辦好自己手中實務就行。
只是,今日林楓不這麼看,燕國官員並不充裕,很多人身兼數職,不少機構組建起來,相關人員卻遲遲不能就位,這就是弊端。
“拜見皇上!”
林楓坐在正位,擺擺手:
“衆卿平身——”
“謝皇上…”
文武大臣,分列兩邊,站穩身形,林楓也不囉嗦,開門見山直說:“今日早朝,僅商議兩件事,第一,燕國新政繼續推行,即日起,開始逐步深化,細化,廢奴隸制,解放人口,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統一度量,貨幣等。
新政經過兩年推行,燕國無論經濟,軍事,還是百姓生活,均有彌足長遠進步,不過,這些還不足。今日,新政再深化,細化,是爲更好鞏固燕國今時今日取得成就,讓燕國整體國力更上一層樓。”
林楓繼續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燕國內務制度,不能按部就班,必須推陳出新,依燕國舊制,差點令燕國有滅國之禍,必須徹底根除糟粕。戰國時代即將來臨,再看周邊諸侯列國,那個沒有燕國強大,要想在夾縫中生存,就必須忍常人不能忍,受常人不受之苦。
燕國四面強國林立,僅有目前成就,尚不足苟且偷生,更何況爭霸圖強,物競天擇適者生,燕國因循舊制數百年,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環境了,若不及時深化,細滑新政,變革止步於此,恐怕兩年來取得成就,又會付之東流,諸位愛卿說說,當初生死存亡之際,燕國該不該推行變革,該不該富國強民!”
林楓言之鑿鑿,朝堂之人,多數認可其說法,新政頒佈兩年,燕國變化,大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然而,林楓一句,廢奴隸制,耕者有其田,就讓朝中不少老人,尤其在燕國的擁有勢力的人,心思沉重起來。
這兩件事情,與廢貴族萌蔭,設立軍功制,科舉制無意,全是在剝奪老貴族手中特權,若族人不能及時適應,數百年的好日子就過到頭了。
不過,有人反對,自然有人稱讚,那些因爲軍功,科舉提拔上來的人,自然擁護繼續深化新政,唯有繼續打破舊的框架,建立新的框架,燕國纔會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正所謂,不破不立,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