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孩子的天堂!”
這句口號似的語言,打從開始關心下一代起,就開始從育兒雜誌,廣告媒體或是資深媽媽嘴裡獲知它。來這邊後,也還是聽到早來的朋友如是說,美國是孩子、老人的天堂,年青人的戰場!
這兩天,突然想問:美國爲什麼是孩子的天堂?究竟因爲什麼國人給予她如此高的評價。體系、理念、師資、教育模式等等,這樣說,是不是太籠統,太宏觀?並不是媽媽想聽或可以滿足的。
是,我深表同感,作爲媽媽,這遠遠不夠。
那麼,如今,我有這麼便利的條件:身處美國;孩子只有十歲,讀小學四年級;又是剛剛轉過來的插班生;英語幾乎要從零開始學起;對於新環境,老師如何幫助她成長,她又如何追趕進度融入環境;包括她上了什麼課,吃了什麼午餐,家庭作業有多少等等等等,這些,或許纔是一個母親真正關心想知道的,對嗎?
好吧!把皮囡人生的第一部奮鬥史點點滴滴的記錄在《皮囡美國求學記》裡,爲皮囡,爲自己,也爲同樣關心這個問題的爸爸媽媽們。
爲自己這個goodidea喝一杯,哈哈!
斟上一杯百利甜酒,一塊see’s巧克力,放上“”的輕緩音樂,想着最關心孩子教育的佳,潘老師,芬菲看到應該會喜歡,開始冥思苦想搜腸刮肚這些日子,皮囡嘴裡的片言字語......在這個美好的午後。
先從暑期班開始說起。
皮囡上了四十天的暑期班,週一至週五,九點到六點;課程包括:英語、數學、閱讀、寫作、領導力、電腦、畫畫,費用是1200美元。其中一週有一天學校組織外出遊玩,內容包括:游泳、公園、遊樂場、水上樂園、看電影等。
總體感覺:暑期班主要的招生對象是兩部分學生:
1、大人沒有時間照管,找個地方能管住孩子順帶學點新知識的。
2、真實想學習的學生,有如皮囡這類剛剛過來的;有成績不佳需要補習的;也有從國內特意趁假期過來進修英語的。
效果:鬆散的環境真得要看孩子的自覺程度了,皮囡明顯的進步是從第三週,特別是請老師利用最後一節課一對一補課後。
最大的成績,是有一次回來複述老師給她講的故事,足足三分鐘有,對錯先不說,能這麼長一段時間一直在說英語,已經讓我和她爹瞪目瞠舌、爲之振奮。深深感慨:這一對一的錢花得值,真應該從第一天起!
說起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牙齒精靈,而老師選擇它,可謂用心。那幾天,皮囡一顆牙齒搖搖欲墜,聽完故事後的第二天刷牙就自己給整掉了,皮囡興奮地把小牙齒包裹得好好的放在枕邊,說是,夜裡,牙齒精靈會來把她的牙齒拿走,然後送一份禮物給她。
看她那天真勁,只好爲媽的偷偷當起牙齒精靈來。
稱讚皮囡記憶好不如稱讚老師能投其所好,因此事半功倍。
再來說正式的小學生活。
開篇先介紹幾點特別不一樣的美式做法:
一、美國學校普遍把學生每學年打亂一次,重新分班,從而讓孩子認識更多的新朋友,接受到更多不同風格老師的教育方式。操作起來也很方便,開學前一天,所有新舊學生家長看分班結果,會公告在門上。
二、小學,據說還包括初中,班主任包攬除體育、音樂、美術的其它所有課程,包括: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科學等。問小囡,老師一天上這麼多節課,會不會太累了。她回答,我看老師精力充沛的很,上課給我們解釋“暴風雨”這個單詞,動作那個大差點沒把自己颳倒。
三、老師沒有另外的辦公室,辦公地點就設在教室裡的一個角落。這點,對於上海已經不稀奇了,但發源地在這裡。
四、美國的公立學校沒有大門。放學後,歡迎和允許所有社會上的人共享學校的操場。我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來形容,應該不爲過吧。
五、必須學會看學校網頁,這點很重要。我們因爲沒有培養成這個好習慣,而更容易相信人家告訴我們的訊息。結果錯過了兩次爲新生舉行的party,第一次是因爲報名老師傳達了錯誤的消息給我們,我們根本沒想過去重新覈實一遍;第二次,根本沒有老師通知你,但全部的信息都白底黑字的公佈在網站上,我們是事後才知道的,很遺憾。
六、美國人的計劃性是非常非常強的,一學年的行程安排是在開學第一天就下發到家長手裡,羅列了學校所有的活動和休假考試時間。通知與家長單獨見面會談的時間在第二週下發到手裡,預約的時間卻是在十一月。
七、在美國,從小學到高中(美國義務教育年限是12年)進公立學校很容易,只要你的房子買或是租在學校所屬範圍,學校就無條件會讓孩子入學,非常非常簡單對不對,想想我們在國內從上幼兒園起開始發愁,這點美國政府的相關規定真得太好太好了。公立學校沒有學費,但會要求父母獻愛心,損善款。私立學校學費應校而異,好學校大概每年三萬左右,除了財力還需實力,要考試,不容易進入。
一、
開學前幾天,有一次去學校r(的爸爸)帶我們先認一下路。
剛走進校園,就聽到後面有人叫我們,是一位有點胖胖的中年美國女人,很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問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
她自我介紹是學校辦公室裡的老師,我們向她說明是新生家長,她展露着非常燦爛的笑容對我們表示歡迎。
邁克是生意人,崇尚的理念是:什麼都可以談,試一試或許就會有希望。
於是,原本在腦子裡希望過,但從來沒有想過要爲此做什麼的我們,立即捕捉到這是一個機會。
邁同學:我們初來美國r是我的朋友,他的女兒是貴校學生,和我女兒上同一個年級,現在她倆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沒有可能在排班時把她們安排到一個班級呢?
老師:哦,請告訴我你們倆孩子的名字,我試着去和分班的老師說一說,但這不是承諾,不過我會去努力的。
這是開學之初,對美國學校的第一印象。老師是熱情的,真誠的,是可以關照到對於一個新生有朋友的重要性的。而且是,是可以不送禮去辦成一件事情的。
回來後,我又開始少見多怪的感慨的好幾日:
美國老師真好,那種從頭到尾大幅度的笑,讓人感覺真溫暖!
不管能不能分到一個班,但至少她表現出來的態度是理解孩子的,這已經很好了!
二、
開學前一天,全校學生不管新舊都要去學校,這是金榜題名時,看看才知道第二天一早該進哪個門。
在開篇中,我曾寫到:美國大部分的學校是每一學年打亂整年段的學生重新進行分班,讓孩子能夠接受不同老師的教育方式,也認識更多的新朋友。
果然,我們的試一試試成功了,那個我現在面對面碰上都認不出的老師,她真得記下了這件事,而且努力做到了。我真得很感謝她,只是找不出人當面感謝。當然,我想,這也是不需要的。
那張隱約可見的a4紙上寫着的就是各個學生的新老師、新同學和新班級。
說來,人有運,果然不假,象我們這種好人走到哪裡都會有好運。
分班,如願以償。
來看分班結果的這一天,我們又碰到一位人。也是看我們不熟悉,主動過來爲我們領路的人。
後來,知道,她也是家長,可愛的是,她的女兒竟然和皮囡分到一個班,而更爲歷害的是,她竟是我們班級的家長會會長。這一切,就好的,讓我想都不曾想到了。
能做家長會會長的,一定是具備兩個特點的:一是爲人很熱心;二是對學校班級事情瞭如指掌。
果然!
有這一次的偶遇,皮囡在還未正式開學,就已經有了兩位可以幫助她的同學,何其幸哉!
三、
開學第一天,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學校。
集中的地點不是在教室,而是在操場上,排在班級的隊伍裡等待班主任。
這裡排隊沒有人要求整齊,只要站進所屬範圍即可。相識的家長家長間、孩子孩子間聚在一起很隨意的聊着天。
班主任是一位高高大大的美國年青女老師,同樣有着燦爛的笑容,是加州陽光的作用,還是老師必備的素質?
班主任和孩子逐一擊掌,問每一位孩子的名字。
到皮囡時,皮囡告訴了她英文名字,顯然老師不是搗江湖的,她真得是背下班級新生的所有名字嘀。爸爸解釋了一下後,再告訴她報名時我們所用的中文名,她馬上很誇張的叫着,哦,你是新生,歡迎!然後給了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兩張是班級照片,依稀可見電腦,投影儀、地球儀、老師的辦公桌,學生的課桌不是中規中距擺放的,皮囡說,教室裡面還裝有飲用水。
書包就擺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