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80章 硬骨頭不必急着啃

bookmark

第80章 硬骨頭不必急着啃

海棠忍不住多問了海礁一個問題:“新君剷除孫閣老之後,有沒有廢除新法?”

海礁搖頭:“沒有。據說德光皇帝臨終前有遺命,新君以孝爲重,無論百官如何請命,都不肯廢改新法。不但如此,孫閣老這一派系的官員,只要不是死心眼跟着他鬧騰,又沒犯錯的,幾乎都被留任了,因此人人都說新君仁厚。雖說有很多人不贊同新君的做法,可因爲朝廷日子比從前好過得多,大部分人諫一諫就完事了。反倒是一些曾經爲打倒孫閣老出過大力的世家權貴,整天鬧騰個沒完,給新君添了許多亂。”

海礁回想起上輩子害死自己的仇人,正是這些人之一,抿了抿脣。這輩子他一定會竭盡全力,不讓他們再得勢的!

海棠不知道海礁在想什麼,她只是忍不住嘆了口氣。

如果新法有問題,新君是肯定會廢除的,百官也會抗爭到底。哪怕德光皇帝有遺命在先,新君也沒有聽話厚待孫貴妃與孫閣老父女呀。他打着孝道的旗號,不顧官員反對也要堅持推行新法,肯定是新法有利於國家。

對國家有利的變法,那就是好變法。

海棠想起五十多年前,自己還在宗室公府裡做教養嬤嬤時的見聞,心裡更有數了。

那時候,民間土地兼併現象已經非常嚴重,百姓生活困苦,世家、權貴生活豪奢,朝廷卻總是因爲錢糧不足,撥不出軍費,也無力救災。皇宮裡的花銷,還要靠內務府賣織品、器具來支撐。

就算她只是內廷女官、內宅女眷,也知道國家財政正處於危險邊緣。大楚又拖了二十來年,纔開始變法,已經算是撐得久了。

既然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變法,那皇帝總是縱容孫家父女,就不出奇了。

皇帝登基超過三十年,孫閣老也得勢那麼長時間了。他作爲皇帝變法的先鋒,本身已經與變法綁定,幾乎可以說是新法的代言人。除非皇帝放棄變法,否則貶斥這麼一個人,就等於是在向外界傳達一個信號:新法不行了。

所以,就算孫貴妃與孫閣老有些事做得過分了,只要能忍,皇帝都會容忍一二。

貶斥一個孫閣老容易,可他下臺之後,變法大旗又能交給誰扛呢?

至於忍耐一個孫閣老,皇帝需要付出的代價……政治聯姻來的皇后,曾經退過婚的孫貴妃,還有周太后支持的賢妃,以及各種家世背景的後宮妃嬪,哪個對他來說都沒有什麼區別。她們誰生的皇子會成爲儲君,對他來說都一樣。

既然如此,他爲什麼不能一直重用孫閣老呢?

他優待孫家父女,是在向羣臣表示他是個厚道的君主,只要臣下忠誠、實幹,就會得到他的庇護。

實在不行了,他也可以將孫家父女犧牲掉,讓所有人的怨恨與怒火都發泄在他們身上,然後他便又是個公正賢明的君王了。 等到皇帝去世,變法進行了這麼多年,成果也基本出來了。只要新君不蠢,就會繼續推行新法,孫家父女下場如何,都不再重要了。

海棠嘆了又嘆,十分鄭重地對兄長海礁道:“哥哥,我覺得眼下還是別考慮對付孫閣老的事了,先讓陶嶽陶大人與周家了結舊怨,友好相處吧。”

海礁也理解她這話的意思:“我明白,孫閣老是塊硬骨頭,沒那麼容易啃下來,咱們不必着急,一步一步慢慢來就好了。周家如今還執掌着邊軍大權,幾位少將軍還安然無恙,老元帥也活得好好的,孫閣老暫時拿他們沒辦法。周家就是吃虧在朝中無人,因此出事時,無人替他們說情。可要是陶大人願意在御前爲周家說項,皇帝怎麼也要給表弟一點面子的。”

海棠問:“周家在朝中就真的一個盟友都沒有嗎?全靠太后撐場?他們沒少在糧草軍資上頭吃虧,多年來就沒想過要在朝中找人?”

海礁道:“周家除了祖傳的鎮國公爵位以外,還有個承恩侯爵位,如今是太后的四弟拿着。他這一房常年待在京城。不過週四老爺不是武將,而是讀書人,還是出了名的書畫名家,人緣很好,交遊廣闊,只可惜不曾入朝,傳遞消息還罷了,軍中事務完全插不上手。”

當然,西北邊地出身的讀書人,入朝爲官後也會爲周家說公道話。只是這樣的人太少了,官位也普遍不高,影響不了大局。

周家手握兵權,怕引起皇帝猜忌,所以十分老實。反正宮中還有太后在呢,周家又有擁立之功,哪裡想到便宜外甥會翻臉呢?

海棠只覺得周家實在是太過老實了。在糧草軍資上吃了多年的虧後,他們就該學會變通才是。懂得組建商隊賺錢換糧草物資,怎麼就不懂得花點錢去收買京中的皇親貴族與權臣呢?只要有人願意幫忙說話,周家何至於屢屢吃孫派的虧?

行了,海棠也不想多說什麼,只跟哥哥海礁說自己的想法:“周陶兩家嚴格來說並沒有仇怨。周太后對陶慧太嬪的怨氣……與其說是因爲陶慧嬪給常貴妃薦的人可能害死了孝明太子,倒不如說,陶慧嬪本身就有可能是常貴妃一派的人。”

陶慧嬪若不是與常貴妃本就交好,也不會把侍女託付給後者。而常貴妃既然是先帝最寵愛的妃子,自然沒少與周皇后爭風吃醋。陶慧嬪極有可能作爲常貴妃的跟班,曾給周皇后添過堵。

但陶慧嬪死得早,沒有參與過謀害孝明太子。她留下的德光皇帝過去是個小可憐,常貴妃與紀王風光時也沒見多關照他幾分,還讓他生出了滿腹怨氣,只能去求得周皇后的庇護,想來周皇后也是因此才願意接受這個養子的。

既然如此,周太后與陶慧太嬪之間就沒什麼不可化解的仇怨了。無論前者以前是怎麼想的,現在她快死了……周家是否有可能說服她以周家未來爲重,主動向皇帝提出,追封陶慧太嬪呢?

只要她主動提出了這件事,過去三十一年裡皇帝對她生出的怨言,都會隨風消散的。

海棠壓低聲音道:“難得陶嶽陶大人作爲和談主使來到了西北,哥哥讓爺爺與表叔公去勸勸周家人吧。孫閣老的心腹就在和談使團裡,若想和談成果如周家的意,陶大人是必須要拉攏的!只要能讓西北多太平幾年,邊地軍民能少吃些苦頭,有什麼事不能讓步呢?陶慧太嬪追封太后,也不會影響周太后的尊榮。反倒是周家如今的處境,很需要有一個得皇帝信任的近臣爲他們說好話……”

至於陶嶽大人這邊,就要看他是否還在意謝文載這些舊友了。倘若他依然重視故交,那麼對於庇護了謝文載等人二十多年的周家,多少會有幾分好感吧?

大家都是爲了國家和百姓好,若是周家願意先退一步,陶家又何必拿喬呢?陶家雖是皇帝至親,卻勢單力薄……

陶嶽陶大人若是對皇帝行事有所不滿,難道就不想給自己增加籌碼,好去改變朝中的格局嗎?

祝大家中秋快樂~~~國慶也快樂哦~~~~

(本章完)

163.第163章 殺手與箭366.第366章 採爺211.第211章 議論724.第724章 金秋65.第65章 牛刀小試108.第108章 胸懷大志873.第873章 臨行619.第619章 偷聽第8章 進城遇仇人(已修)159.第159章 決定112.第112章 路遇354.第354章 母女密談227.第227章 謊言與真相153.第153章 追蹤425.第425章 不求虛名233.第233章 謝文載回家81.第81章 海長安的身世202.第202章 嚴防死守720.第720章 周家三房的新瓜261.第261章 平陽府歷險記453.第453章 時機881.第881章 靈活1006.第1006章 一千章零六章 吉公公其人295.第295章 親上加親873.第873章 臨行577.第577章 敲打348.第348章 摔倒1031.第1031章 助拳928.第928章 曹家1048.第1048章 目標達成600.第600章 爲難708.第708章 原點316.第316章 教養嬤嬤959.第959章 落網98.第98章 何百戶第44章 一片苦心89.第89章 劉恪仁的訴求731.第731章 說笑542.第542章 激動416.第416章 引導219.第219章 美食62.第62章 葡萄新釀114.第114章 救治與追蹤579.第579章 念頭995.第995章 訴苦502.第502章 皇帝的條件100.第100章 告別836.第836章 緣分第14章 《基礎武技一》(已修)第757章 黑料927.第927章 姐弟192.第192章 猜想244.第244章 偷聽1040.第1040章 吳家財困231.第231章 好消息310.第310章 茶樓偶遇1008.第1008章 一千章零八章 頒旨1030.第1030章 痛罵112.第112章 路遇848.第848章 風波559.第559章 思考第15章 關於三王子的傳聞(已修)964.第964章 購地893.第893章 他是誰?653.第653章 武舉318.第318章 斷開的線索877.第877章 新家445.第445章 遵化州消息168.第168章 驚聞917.第917章 新君的婚姻309.第309章 別院751.第751章 灰心890.第890章 母女的心事541.第541章 用意828.第828章 洗白269.第269章 誰的鍋?91.第91章 和談結束971.第971章 解毒199.第199章 說漏512.第512章 直率的好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1030.第1030章 痛罵386.第386章 疑惑72.第72章 渣皇帝與狠書生第26章 開始練武(已修)505.第505章 委屈869.第869章 敲邊鼓374.第374章 追問485.第485章 好心人1030.第1030章 痛罵938.第938章 火情507.第507章 小心262.第262章 拖人下水673.第673章 榜樣832.第832章 決定297.第297章 疑惑477.第477章 逐漸顯露第763章 傳聞66.第66章 年近歲末1054.第1054章 謝禮第42章 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