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招賢院會士子

劇辛秘揣燕王的手令和親筆信,帶着兩名侍衛,喬裝成商賈,混入鉅鹿城,如今樂毅身爲中庶子,被派到鉅鹿城郡守府邸上,做了文職,清閒寂寥,平時在自家小院,研讀兵書與諸子百家子集經綸。

“哐哐!”

劇辛來到樂毅門前,楊柳青青,春風輕拂,此時卻無意賞景,急敲着大門。

一位少女婢子打開了門,眸光看到是劇辛,驚訝道:“劇大夫,你怎麼了,從邯鄲城來嗎?”

“樂公子在家否?”

婢子只有十四五年紀,乖巧伶俐,點頭道:“公子正在書軒讀書。”

“正好,我有事找他。”

劇辛帶着兩名侍衛進院,讓婢子給侍衛倒水,把馬匹拴好,他則大步流星般走入書軒。

由於劇辛與樂毅四年前在大梁結識,關係莫逆,惺惺相惜,如同兄弟,這兩年來樂毅隨着郡守趙基遷職鉅鹿,劇辛曾多次過來探望,也不用通傳稟報,直接進府邸相見。

劇辛掀開簾子,正見樂毅坐在案几前,苦讀書簡,今有二十五六年紀,英氣逼人,散發無冠,短鬚連鬢,雙眼炯炯生光,樂毅擡頭看到到劇辛,頓時大喜道:“劇辛兄,你來看望樂毅了。”

“賢弟,我有事來尋你。”

“哦,何事如何匆忙?”樂毅見他氣尚未平,就迫不及待要說事,與每次平穩冷靜的性格大不相同。

“投燕,輔助明君,推行變法!”

“投燕?我沒聽錯吧……”以樂毅深沉內斂,剛毅果斷的人,都一時聽呆了,這也太不靠譜了吧。

劇辛微微一笑,坐上榻墊上,就把他如何去燕,如何與燕王交談,看到的治燕十論,以及燕國目前的處境,燕王對他的期待全部說出來,特別對燕王禮賢下士,奮發變法的決心都講給了樂毅。

一個時辰過後,樂毅忽然拍桌而起,大笑道:“彩!想不到這燕王如此年輕有爲,目光高遠,膽識過人,投燕,馬上走!”

“那賢弟如何向趙郡守交待?”

樂毅當機立斷道:“還交待什麼,戰國士子,來去自如,在這裡渾渾噩噩,虛度光陰,弟早有去意,奈何一直未尋到合適去所,今日兄臺一言,使我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留下中庶子的令牌,放於家中,再留下書信辭行便可,眼看春耕開始,燕國變法之日迫在眉睫,咱們越早回去,越早着手,推行變革,一展胸中抱負!”

兩兄弟握手大笑,充滿豪情壯志,義薄雲天,英姿風采,令人熱血激盪。

………

今日是燕王與各國士子見面的日子,會見場所就設國府驛館的別院,招賢院內。

清晨,陽光照射,燕地遼東也都是春.意盎然,這招賢院落,搭建在襄平城西南,外城與內城之間,四周有小湖、河堤,楊柳成排,一片青色,風景秀麗。

蘇秦率先來到招賢院,與郭隗二人負責主持今日大會。

侍衛與吏員們早已在大庭院中,擺佈好了君王會見士子們的場席。

院中鋪了三百張蘆蓆和布毯,每席一張柳木幾,沒有擺放酒水杯爵,畢竟這等場合,不是來飲酒作樂來,而是探討治國之術,也許很快就要走掉一批,因此桌上除了有士子們自己拜訪的竹簡、包袱,別無它物。

正前方,牆壁下,中央位置擺了三張較長大的木案,虛位以待。

卯時一刻,招賢院執事,撞響了那口磬鐘。

“噹噹噹——”

三響之後,士子們都已坐定,左顧右望,前後攀談,這些士子來自不同的諸侯國,秦、齊、魏、韓、趙等大國,也有來自魯、越、衛、宋小國,學術也不同,諸子百家,各有所學,也有全都涉及者,私下議論着當下燕王會用何法治國,如何啓用他們?

“聽說燕國就要變法了,連改革的檄文都寫好了,幾日後就要推出了。”

“既然已經準備好了變法內容,爲何還要我等走訪燕地,力陳惡習要害,撰寫文論,暢寫變法之文呢?”

“喂,你們聽說沒,前幾日一位老宗族的族老,仗着自己是上大夫身份,金殿上,怒斥燕王,阻擋變法,結果撞頭而亡,不了了之,現在老宗族都憋着一口氣,要在變法時候發難呢……”

“不知燕國變法,會不會想秦國變法一樣,大批啓用外地的士子爲官呢?”

“………”

一時間,這些士子交頭接耳,談論着種種猜測,對燕國即將推行的變法很是好奇,有的也不以爲然,覺得老燕六百年未變,現在要變也太晚了,因此提前就備好了包裹,看了燕王一眼後,就離開燕國這苦寒之地了。

席間範睢、尚方俊、蔣捷、周玉邦、沈之問、高詠、孟綸等十來人,也在其中,他們是昨日接到辰凌送來的書函,推薦他們今日入城,來到招賢院,目睹一下燕國會士子的場景,見一見各國士子的風采。

如此盛會,這些地位低微的寒士們,自然要來湊熱鬧,一到早,城門一開,範睢他們就趕過來了。

“燕國新君到——”一名執事高聲喊唱,隨後燕王在蘇秦、郭隗的陪同下,從正門口走進來。

衆人只見中間一位青年男子,身穿華綢王袍,頭頂高冠,足下登履,氣勢凜人,一副君臨天下的氣概與威嚴,在他身後是貼身隨行的大內侍衛,個個鐵甲鏗鏘,勢如虎狼,凜凜生威。

三百士子們齊刷刷目光望去,看到燕王邁步,像是龍騰虎步,似乎有滾滾的威嚴跟隨,這些士子們哪裡見過真正君王,看到這一幕,還有後面鐵血甲士的寒氣,都嚇得氣息一凝,屏息靜觀,不敢再議論了。

蘇秦見燕王與奉常郭隗落座後,他拱手高聲道:“諸位士子,大王親臨招賢院,會見各位,就是要向大家昭明任賢用能之國策,衆所周知,燕國發出求賢令已有數月,各地士子陸續北上入燕,四處鄉野考察民風,想必對燕國已有了解,現在由燕王說與大家一番言論,以定諸位去向。”

衆士子們聽到這裡,都聚精會神起來,想聽一聽燕國究竟要如何變法,是效仿魏楚韓,還是西秦?

辰凌肅然起身,橫掃一眼,朗聲道:“諸位士子,背井離鄉,來到燕國偏遠苦寒之地,更是在燕地各郡各縣考察了數個月,忍受着北方的寒冷,燕國的貧窮,這份耐心和毅力,令人敬佩。”說完拱手一揖,向場下士子們敬一禮。

衆士子被他氣度震懾,此刻見燕王向他們施禮,都感到一陣興奮,轟然鼓掌叫好。

辰凌直起身子,繼續說道:“很多士子此時心中應該在疑問,燕國究竟要走哪一條變法之路?信奉王道治國、周禮治國、霸道治國?效仿秦商鞅、魏李悝、韓申不害、楚吳起?其實不然,各國都有自己的風土人情,政體格局,燕國絕不會步別人後塵,此次變法,檄文律令已經擬好,今日寡人在此會見士子,是想印證一番,根據在場諸人的才學與特長,安排相應的官職,投入這次變法中,如果與本國法令不認同者,會後即可離去,路費盤纏全都由燕國朝廷出資,護送出境!”,清爽,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第718章 外交之策第624章 夜宿村郭第46章 楓林談心第577章 百里大逃亡第766章 引胡決戰(中)第403章 陪才女泛舟1 新書序言第13章 毛遂自薦停電今晚無更第713章 北上燕第889章 秦趙對決第218章 環首刀出爐第934章 六大聖地刺殺團第968章 魏公子之死第571章 陣前搦戰第947章 祭天大典第18章 男兒從來不恤身第778章 範睢的謀計第951章 加深感情第883章 天女的秘密第589章 追殺不止第283章 英雄救美第243章 分道揚鑣第682章 隱蔽的墨宗第609章 大道至簡第763章 親征在即第106章 圖謀戰國第123章 誰比誰狠第760章 東胡軍情第788章 談齊困局第180章 白起入局第264章 靜思治國策第915章 方士傳說第928章 與楚才女同浴第331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299章 徵求意見第549章 大軍壓境第566章 不同意見第893章 長平之戰(下)第759章 視察基地第771章 壁壘攻堅戰第952章 歸朝第289章 結盟的誘惑第943章 激烈刺殺第339章 最煎熬的一戰第242章 生死時速第117章 龍爭虎鬥第790章 誕下王子第822章 渴望一見第230章 覆滅風陵營第171章 議戰第49章 侯門似海第110章 女子軍團第243章 分道揚鑣第850章 各憑謀計第1015章 引蛇出洞第305章 歡喜冤家第834章 夜查皇宮第205章 同牀言歡第978章 秘謀籌劃第559章 分軍挺進第49章 侯門似海第252章 託付終身的一晚第187章 秦魏鐵騎大戰第317章 治燕十論第310章 難忘今宵第984章 水灌大梁第380章 整治部下第978章 秘謀籌劃第541章 趕赴前線第848章 亂世規則第762章 調兵遣帥第115章 逢澤夜宴第956章 火燒魏營第502章 不一樣的風景第296章 瞭解局勢16 系統問題第992章 白起鬥廉頗(上)第732章 破胡騎兵第41章 敵我懸殊第935章 與侍女相認第766章 引胡決戰(中)第864章 搶灘作戰第206章 巡視軍營第335章 扼殺英雄第351章 替人垂淚到天明第177章 製作爆破武器第222章 情動妃暄第253章 大雪無痕第429章 芷晴公主第337章 激鬥中悟劍第702章 衛廷動盪第622章 化勁第617章 遠客來訪第521章 誤會了第907章 釜底抽薪第56章 燕女怡兒第681章 登臨神農山第139章 天香閣第564章 攻克成武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