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列國皆動

bookmark

中秋過後,魏國出動大軍趕赴前線,浩浩蕩蕩,氣勢排山倒海,威壓過去,讓世人矚目,看到了魏軍的強盛與彪悍。

趙、齊、楚三國也不甘示弱,也派兵出征了。

戰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各大戰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而定的,講究的依據就是該國的天賦德命。

趙國與魏國都是出於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爲主,木德爲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只見鉅鹿城外,聚集着數十萬的甲士,數萬騎兵方陣,向着中山國進發。

由於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一年多,因此建立起單獨編隊的騎兵,數萬人馬,清一色的鐵騎,一隊隊騎兵在前方開路,戰馬如洪水、長槍如鐵林,清晨的陽光照在隋軍的明光鎧甲上,映出森森冷光。

萬馬奔騰,轟隆隆飛馳而過,捲起煙塵,如一座巨山再向前推移,泰山壓卵,勢不可擋。

以馬服君趙奢爲左軍統帥,趙袑爲右軍統帥,太子趙章爲中軍,大將王並輔之,廉頗統領騎兵,這支大軍浩浩蕩蕩直插中山國。

與此同時,趙王雄才大略,還派出平原君趙勝,趙國上將軍孔青,各帶兵靠近趙國西北的林胡、樓煩,要對這兩個遊牧部落動手,三面交戰,一舉完成趙國掃滅周圍小國的壯舉。

目前在戰國七雄中,除秦國虎狼之師外,唯有趙兵戰鬥力最強,隱隱壓過了魏卒,楚卒與齊卒略次之,燕、韓最弱。

中山國,都城靈壽(今平山縣三汲),前身爲北方狄族鮮虞部落,皇室爲姬姓,曾是周王室的嫡系,只是後來逐步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血脈不純,已經半戎半周了。

中山所佔的地利,雖不比秦國“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野”,但倚太行分支屏障,扼冀晉之咽喉,憑滹沱河之天塹,戰守遷之便利,優於趙國之邯鄲,而不亞於燕國之幽薊。

其實在戰國初期,大約在公元前432年前後,中山國就已經成爲趙的傀儡政權,然而中山人並沒有屈服,於公元前414年乘趙國內亂,在顧(今定州市)重建獨立政權;但爲時不久,經過改革而強大的魏國,在先後擊敗齊楚並佔領秦西河之地後,派樂羊、吳起於公元前406年滅掉中山。

中山人不甘忍受亡國之辱,於公元前381年在齊國的支持下重新復國,遷都靈壽,這次領導復國的桓公很有作爲,幾次打敗趙國的進攻,疆土擴展至五百里,並修築長城抵禦外侵。

從中山國姬桓公開始,中山兩代君主“身勤社稷”、“憂勞邦家”,自強自立,富國強兵。當時,列國以戰車數量衡量國力,中山國被稱爲僅次於戰國七強的“千乘之國”。

然而,中山國不能居安思危,無改革進取之心,當時秦、趙、魏等國推行變法,改革弊政時,中山不是臥薪嚐膽,卻醉心於孔墨學說,儒家和墨家思想是爲拯救當時戰亂頻仍、生靈塗炭的社會苦難所開的藥方,由於它不適應諸侯間所進行的兼併戰爭的需要,所以在列國中沒有市場,而中山國卻奉爲治國之術,真正的法家治國之纔不能引進,本國的智能之士被排擠出去,重用的“士”也多是平庸之輩,以致造成國內人才匱乏。

列國都在獎勵耕戰,中山國卻推行“貴儒學賤壯士”政策,致使“戰士怠於行陣”、“農夫惰于田”,很快出現“兵弱於敵,國貧於內”的局面,於是日薄西山,每況愈下,露出亡國跡象。

廉頗率領的騎兵訓練有素,都是青年騎士,服飾與列國之間的長袖袍、襦裙褲完全不同,反而窄袖短襠的直筒褲,與胡服接近,手持長矛,腰間挎着半彎的馬刀,胸前和四肢都有甲冑護體,連馬身也綁有鐵甲,四萬鐵騎,足以橫掃千軍。

趙軍訓練有素,行動極爲迅速,飛馳過一道半山行的峽谷,奔騰出來,廉頗眺望着遠方中山邊境,臉龐冷酷,線條如刀削而成,剛勁有力,如鷹一般的眼睛盯着中山,像是猛獸盯着獵物一般,犀利果敢。

策騎在廉頗身邊的一名副將趙元霸說道:“將軍,這次出軍征討中山國,該是將軍您建功立業,震驚六國的時候了,縱觀當世青年名將,唯有秦國白起,魏國辰凌名氣響亮,能與將軍匹敵,其它人斷無可能,將軍應該一戰成名,壓倒那兩位青年!”

廉頗搖了搖頭,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真正的名將,並非一定打一場驚世駭俗的戰意,而是以一人之力,能保住自己的國家,不受外敵侵略,只要自己在世,就讓六國無人敢出兵動趙,這纔是我的價值!”

副將趙元霸、趙樑、劇鋒、楊元繼等人,受到廉頗氣勢的影響,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與高度,熱血沸騰,能憑一己之力,讓六國無人敢侵趙,這又是何等的雄心壯志,非名將難以震懾六國也!

夕陽落幕,紫色甲冑的齊軍將士,途徑河谷塬坡下,黑壓壓的步騎兵與荒草叢林連成了一片,如果站在高坡上,你會發現數十萬的大軍,連接數十里,猶如黃昏下的蒼龍,盤旋前行。

齊國出動了三路軍,從魯國的三位方位,包圍而去,統帥分別爲孟嘗君田文、上將軍匡章和田軫,都是齊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提到魯國,乃周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姬姓,都曲阜,老牌諸侯國,至今有六百多年,與燕同壽,但這個諸侯國,一直內亂不斷,從前幾輩王室內的爭權,到後來三桓崛起,孟氏、叔孫氏、季氏三大貴卿大族與王室相互傾軋,三桓獨專國政,幾乎要取而代之,一度趕走魯國君。

因此,魯國多內亂,君臣顛倒,無心軍政,必然導致這個諸侯國必然弱小,能讓人津津稱道的,就是魯國根深蒂固的禮樂傳統,對魯國境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魯人都知道禮有“經國家,定社稷,利後嗣”的功能,因而他們認識到“服於有禮,社稷之衛也”、“無禮必亡”,對周禮懷有極大熱忱。

因此又魯國多君子之稱,如臧僖伯、臧哀伯、臧文仲、柳下惠、曹劌、夏父展、裡革、匠人慶、叔孫豹、子服景伯、孔子等等,與戰國立馬橫刀、鼓角悲鳴的激越之風,大相徑庭,滅亡也是遲早之事。

孟嘗君站在一處高崗上,領着謀士客卿數人,還有幾大副將,一身戎裝,意氣奮發,指點着魯國疆土,興奮道:“今朝滅魯,齊國疆域大大擴充,就不再有腹地一支魯國奇葩的異景,彷彿心臟定釘,喉中插刺,拔掉它,齊魯大地,融合一處,齊國必將崛起東海之濱,日後與六國,角逐江山一統的目標了。”

第913章 防秦使命第640章 工業的曙光第509章 百口難辨第949章 一夜夫妻百夜恩第824章 敲開心扉第876章 邯鄲密謀第794章 布趙局第230章 覆滅風陵營第556章 馬踹連營第433章 綢繆退路第244章 陷入重圍第98章 楚大夫屈原第1014章 尋求自保第931章 君權神授第764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88章 白起掛帥第478章 遇刺第761章 定策北伐第830章 逼入絕境第17章 擒賊先擒王第1章 初回戰場第767章 引胡決戰(下)第857章 宋國乞降第207章 整軍第440章 朝中阻礙勢力第49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22章 衝突第106章 圖謀戰國第430章 蛇蠍婦人第983章 大敗第202章 秘藏之說第213章 知遇之恩第473章 恩寵四郡主第311章 早朝議政第46章 楓林談心第560章 月是故鄉明第842章 玉手瓔琅第516章 安置姚氏姊妹第793章 毒計對蘇秦第299章 徵求意見第672章 委託重任第542章 列國皆動第376章 玉人含春第35章 河谷惡鬥第347章 大隱隱於朝第765章 步兵陣對鐵騎(上)第155章 做我的女人第572章 緊急軍情第260章 白起入燕第80章 浴血反擊第374章 恩怨情未了第989章 夾攻戰策第260章 白起入燕第905章 燕軍威武第920章 戰死沙場第881章 趙武靈王之死第729章 安撫素兒第969章 後宮賞菊第1019章 班師回朝第533章 自詡霸主第373章 愛恨交織第587章 戰歌終不絕第79章 夜巷遭伏第783章 民心即天心第772章 贏妃的渴求第955章 戰爭爆發第915章 方士傳說第324章 控制大局第671章 難以置信的身份第636章 睡墨仙子第417章 校武風雲第633章 夜訴情話第915章 方士傳說第469章 諸侯滕嫁第104章 筆墨紙硯第726章 佳人梳妝第69章 威懾第24章 魏國的內患第111章 促銷開始第401章 情真意切第627章 義憤填膺第701章 意外升級第732章 破胡騎兵13 今晚更新通知第208章 愛屋及烏第166章 初戰大捷第273章 娘子要三次第979章 入甕第84章 辰大工程師第11章 圍殲鷹衛第606章 激揚點江山第306章 談盟約第67章 立威第393章 十強出爐第228章 四女侍奉沐浴第142章 齊風燕酒第86章 佳人留宿第886章 求秦援軍594 今晚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