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第318章 滅倭

bookmark

第318章 滅倭

【劉仁願和孫仁師的釣魚行動頗有成效。

因爲擔心周留城告破,四萬倭軍來的又快又急。

先頭部隊非常勇敢,在見到唐軍的那一刻就駕船發動了衝鋒,然後就把自己撞碎了。

江面上飄蕩的屍體和船隻碎片讓倭軍瞬間泄氣後撤。

唐軍也不追擊,只是繼續封鎖白江口。

劉仁軌想得明白,此戰就是最簡單的圍點打援戰術,不怕倭軍不進攻。

而且倭軍足有四萬,百濟的唐軍還不到兩萬,並且如今做了分兵,白江口的唐軍還不足萬人,人數上並不佔優。

等到次日倭軍主力到達之後,大軍合於一處的倭軍再度自信心爆棚:

論人數,咱們有四萬人,唐軍不足萬。

論戰船,咱們有千餘艘,唐軍一百七。

倭軍將領更是豪言,我等齊衝,唐軍必怯逃!

優勢在倭!

於是倭軍絲毫不懼再次發送了衝鋒,但是這波衝鋒很快就被不動如山的唐軍所斬斷。

倭軍奮力划着小船接近之後才發現,這唐軍戰船竟然如此之大,即使撞上去也不能傷及分毫。

而且這唐軍的戰船上還有許多他們聞所未聞的武器,輕輕鬆鬆就能擊碎倭國的戰船。

落水的倭軍也很絕望,唐軍戰船太過高大,想要攀援跳幫都做不到。

等到倭軍衝鋒的態勢被斬斷之後,一百七十餘艘唐軍戰船分兵從兩側迂迴包抄,反而將千艘倭船給包圍了。

唐軍大船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包圍網,迫得倭軍戰船擠在了一起,然後處於上風口的唐軍開始發射火箭火油彈等。

倭軍統帥樸市田來津恨得咬牙切齒,衝到第一線與唐軍的小型戰船接舷戰打算鼓舞士氣,但被大唐武士連人帶刀一起斬成兩段。

船隻着火,統帥戰死,倭軍惶然間落水溺死者不計其數,戰船相連互相擠壓,難以撤出戰場,只能眼睜睜看着大火相繼蔓延焚船。

濃煙衝雲霄,熾火映波濤,有四百多艘戰船化作海上的燃料,僅此一戰倭軍的遠征軍徹底報銷。

眼見援軍也化爲泡影,周留城走投無路的百濟復國軍只能選擇投降,至此百濟國才徹底除名

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衆大潰。

這是舊唐書對此戰的所有記錄,僅二十一字,言簡意賅,也一直都是華夏史冊的風格:

不過是又一場平平無奇的大勝罷了。

但如果將視角拔高,此戰意義極其深遠。

從短期來看,此戰在真正意義上決定了東亞到底誰說了算,奠定了以唐朝爲絕對核心的東亞政治格局。

從長期來看,此戰是以極其暴力的姿態扭轉了倭國的發展方向,從而決定了千年內東亞歷史的走向。

劉仁軌也是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滅倭第一人。】

眨眨眼睛,孔明反倒是感覺品出來的一些門道:

“海戰不比陸戰。”

孔明斟酌着道:

“相較於人數多寡,更能決定海戰走向的乃是船隻戰力……不,應該說是工學差距。”

“就如勝荊襄所用的巨舟,若在江水上決戰,千艘走舸奈何不得巨舟一艘,都不須巨弩,直來直去便可碾碎小船。”

愈是推演,孔明也愈是興奮:

“而若是舟上巨弩所射非弩箭,而是藉助火藥的鐵炮……”

孔明能夠想象,若是真有,恐怕僅需一艘船,就能盡滅江東所有水師!

可望可及的未來已經展現在了孔明的面前,這一刻孔明整個身體也由內到外興奮了起來。

這一輩子,只要能幫後輩在工學上趟出來一條路就足矣!

而這條路要走得通,算學必不可少,但……這注定會是一個不太容易的過程。

就算學上來說,孔明與劉巴研究探討過多次,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今的算學頗爲散亂,很難稱爲“學”,反倒更像是“術”,離“道”頗遠。

就像是一顆種子從落土到發芽到結果,先賢所著的無論是九章還是周髀,都更像是對這種子所結之果的描述。

他與劉巴就如同盲人一般,順着這個果子往回摸,也就只能摸到葉子而已。 但通過後世對其和科學的聯繫,以及從屬地位來看,算學應當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根莖”的,如今問題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摸到這個根莖。

有這種困擾的並非孔明和劉巴兩人,比如張鬆爲他們尋來了蜀中遺落的一套名爲《算數書》的竹簡,據說是武帝前後從關中傳過來的,被大姓收藏保留至今。

孔明和劉巴合力將其謄寫並糾正其中錯誤後,便看出此物是脫胎於《九章》,不留名的著書者試圖將這些“果”歸納出一個共同的根,自成一算書,但可惜不得其法。

後來更是得到了兩部殘本,分別名爲《許商算術》和《杜忠算術》,其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出來這些精於算學的著書者同樣的困擾,但……

看着孔明在那邊唉聲嘆氣,龐統倒是有點心焦了。

他看得出來,孔明這廝似乎在研究那後世學問上又有精進了一點,但他如今反倒是連孔明的想法都跟不上了。

於是龐統一時間有點發狠,不就是算學?這次走時便借上一套,先熟讀幾遍,不信搞不掂!

他要爲鳳雛之名而戰!

……

甘露殿中。

李世𪟝在看到這劉仁軌的戰績就暗道不好:

我那海師總管的位置……而果然。

李世民的反應相當直接,拍了拍劉仁軌的肩膀:

“正則可想入海師一試?”

這類問題李世民堪稱輕車熟路,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手拿把錢,上手就是一套組合拳:

“高句麗有豺狐之心,屢屢犯邊而不臣,百濟新羅蛇鼠兩端,對高句麗謙恭,對我唐稱臣,又暗中勾結倭國。”

先是顯色沉重的曉以利害,然後便是挑選一個最壞的猜測出來:

“若是放任,高句麗恐吞滅新羅百濟,等其一統朝鮮半島,定然貪猥無厭,欲圖中原。”

“其若獲百濟之舊地,只需舢板便可北襲河北南襲江浙,海寇之患漸起,士卒唯有疲於奔命。”

劉仁軌的面色也沉重了起來,此時他也大概能看明白地圖,按捺住心中對於後世的驚訝和好奇之後,看着地圖他也不得不承認,陛下所說的這個推測確實很有可能發生。

“然!”說着李世民態勢昂揚了起來:

“如今已有海師正於夷州練兵,只待海師有成便可威遠靖海,唯惜我唐如今不缺馬背上的將軍。”

“獨少海艦上的國公。”

話語當中的意思實在是太過明顯,於是劉仁軌被撩撥的熱血上頭,幾乎是當場請命:

“臣請入夷州平患開疆,願入海師平寇靖海!”

畢竟不管怎麼想,若是這光幕所說爲真的話,蹉跎半生不過給事中,結果還是得罪了奸相被髮配朝鮮半島纔有一戰成名,但其中又有太多偶然,一個弄不好真的就是埋骨異鄉了。

既然如此,那便乾脆主動入海師,說不定他真有這方面天分呢!

李世民欣慰點點頭,打完收工!

於是當下笑着拉起來劉仁軌:

“正則忠嘉之心朕甚是知曉。”

若是忽視旁邊臉色哀怨的李世𪟝的話,這倒是一幅君臣相得的美好畫面。

【如果再次回頭來看的話,唐初時唐朝對四方的壓制,很大程度的也是與周邊小國拉開了技術代差。

明光甲和唐刀已經屬於其中佼佼者了,而在戰艦上也是一樣,首先是在船隻規模和安全性上拉開了差距。

根據如今出土的唐朝船隻殘骸來看,長度普遍在接近二十米,寬度基本保持在五六米左右,而且普遍都有水密隔艙。

即使倭國戰船板載玉碎,最多也就撞開一兩個水密隔艙,對船隻整體安全威脅不到一點。

另外就是火力上的懸殊差距了,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唐代樓船的至高傑作:

五牙樓船戰艦。】

(本章完)

第592章 大炮開兮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267.第267章 閻行第100章 湯姆曹丕第413章 橫江起濤波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12章 划水的士燮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470章 北狩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48章 白羆陶俑第746章 嚯,廢紙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416章 東有舊人慾相見第699章 彌合南北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695章 關鍵人物238.第238章 巨舟橫江333.第333章 西極道九千九百里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77章 子孫多少事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719章 征伐之終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550章 奪淮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674章 妙才何時歸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18章 雲妹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768章 請至華蓋殿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546章 報國第706章 難熬時光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148.第148章 萬里徵人盡漢歌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715章 洪武欠佳第699章 彌合南北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第732章 謝謝大哥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124.第124章 子午谷奇謀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767章 滅元格戲第700章 大爭之勢第104章 國寶與國史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第499章 煤炭抗寒387.第386章 太平道第20章 功名傳萬世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569章 天地當爭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第49章 農家少閒月第406章 夜復長安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650章 最好的事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174.第174章 身經百戰第531章 船臨飛鳥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第810章 餘波漣漪148.第148章 萬里徵人盡漢歌257.第257章 虯髯客李世民345.第345章 馬良第522章 義務教育第91章 漢失鳳雛第469章 鐵騎請一天病假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484章 豆粕第106章 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