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報國

bookmark

“相抗八月,軍民……殉國。”

劉備悚然動容。

殉國之語從光幕當中知曉的並不少,如那後世史當中張嶷從姜維北伐,率無當飛軍與魏死戰,殺身殉國。

同樣載於後世史當中的不止於此,夷陵歿身的傅肜馬良,綿竹關下死身的孔明與翼德的子孫,這些皆被劉備記在心裡。

甚至他也還記得那後世所說的南宋亡時軍民十萬投海殉國之語。

但那些此刻皆難與此時聽聞的沉甸甸的八個字相比較。

外有賊獠環伺磨牙,內有天使宣旨割地。

滿城軍民決意抗旨,城滅身亡死國矣矣。

後輩說不甚詳盡,但足夠劉備等人一窺這北宋武功之脈絡。

天子昏邈,文臣傾軋。

欲以血戰而救國者難遂其志,欲賣國苟合偷生者沆瀣一氣。

而如今看來,百姓何辜?

承國土分離之苦,受苛捐雜稅之難,終日無安,苟無所得,最終這大宋的皇帝倒是輕鬆的大筆一揮將其推入豺狼之口。

劉備只覺得何其諷刺也,難怪這宋起義者絡繹不絕也,若他劉備生於那時,說不得也要尋志同道合者登高一呼!

而另一邊張飛已經異常不耐起身怒罵:

“這欽宗果真是個沒卵的貨!”

“他昏庸快活了,卻生生讓妻女可憐遭罪。”

“俺恨不得執其人到太原搠上一刀!”

張飛越說越怒,最終竟忍不住豎直一拳將面前矮几砸得粉碎,隨後對着劉備拱了拱手,徑直出了廳門去了,但留下的罵罵咧咧的話語依然還落在這廳內讓衆人俱清清楚楚的聽到:

“這等豬狗之輩,真是污髒了俺老張的眼耳。”

廳內本來氣氛還略有凝重,但經過張飛這麼一攪和反倒是緩解不少,孔明嘆了口氣:

“翼德爲人率直心裡藏不住話,主公勿要介懷。”

還不待劉備說什麼,龐統便已道:

“三將軍此言還是肺腑所出,吾亦有感。”

其他人也一起點頭,直覺得張飛罵出了自己心中所想,也算是隱隱出了一口氣。

正因爲他們同在亂世,故而眼睜睜看着這北宋君臣的一步步行差踏,也更加的感同身受。

尤其是眼見這李綱种師中之流欲以鐵肩擔江山,但最終死的死貶的貶,這種心情也就變得更差。

“盛世各有所好,亂世何其相似?”

魯肅搖搖頭,揮筆學着孔明在眼前本子上記下心中所想,同時忽地覺得自己此前那對名譽之堅持也分外可笑了起來。

“太史公言,人死或重於山嶽或輕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魯肅苦笑一聲平復了心情,對着劉備鄭重拱拱手道:

“肅願任憑玄德公調遣,唯願……“

躊躇了一下,魯肅深吸一口氣道:

“唯願華夏漢兒沐大同之風而不知離亂,唯願……軍民無所殉難。”

劉備肅然而待,同樣執禮與魯肅相對而拜:

“子敬所託,吾必不負。”“今日所說,乃吾等志相同道相合之明鑑也,於天下亦必不負也!”

廳裡衆人或肅然或大笑或迫不及待或意料之中,一同拱手:“必不負也!”

他們皆非什麼公卿將相也非一等的名門望姓,對此時的劉備等人來說,所求者其實相當簡單:

前半生見生民顛沛離亂,近幾年見華夏命途多舛。

實際上至如今衆人心中所求的大同之世也並非完全相同,但想要避免慘劇的想法卻又是完全相似的。

……

“恥莫大焉。”

榻上的李世民已經失卻了此前的興奮心情。

甘露殿也靜悄悄地,殿內迴盪着的唯有李世民對四字的悠長慨嘆。

至於那光幕當中出現的一句句宋時典籍之原文,所有人都看的清楚,也因此更加沉默。

少頃,一句句或像是詔令或像是想法的話語,在甘露殿內響起:

“吐谷渾既除,則關中安矣,突厥遠於西域,吐蕃尚且矇昧,西域三十六國向來離心離德,皆不足爲患也,故而河北當爲天下首重…“

“百年之務,需借氣候之利耕作河北之田,設官學掌教化,置鎮除匪懾望姓,不從者當遷關中…”

“朕需漠南無王庭漠北無雜胡,不求突厥一朝爲漢兒,務令突厥散居開移風易俗之始…”

命令很是細碎,但貞觀文武皆用心聽着。

【北宋滅亡之前,身爲平定軍不知名小隊長的岳飛正經參加的只有第二次太原之役,也就是李綱背鍋欽宗遙控的那一場慘敗。

根據史冊記載,岳飛在此戰的表現也依然可圈可點,他主動攬下了深入敵後打探消息的任務,並且完成的相當不錯,甚至在過程當中第一次在正史上留下來堪稱猛將的英姿。

由岳飛率領的百餘人哨騎在榆次附近撞上了千餘人的金兵,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情況下,岳飛cos了一把偶像關羽的操作:

“單騎突虜陣,出入數四,殺其騎將數人”

任務完成的很好,但作爲一個斥候隊長能做的事情也就僅止於此了,除此之外無論是欽宗的腦子還是李綱的軍事能力,都不是岳飛所能干涉的。

第二次太原戰役失敗後就如咱們前面所說,金軍開始大舉南下,岳飛所在的僅有三千人的平定軍戰鬥意志很堅決,但在真定府飛快陷落的情況下獨木難支。

三千人硬抗了金軍數萬人半個月的猛攻之後最終無奈陷落,岳飛與幾個袍澤在亂軍中只能突圍而走返回了家鄉。

岳母刺字的故事在如今屬於耳熟能詳,岳飛背上被岳母親刺的精忠報國四字也是故事裡說得清楚的。

不過這個故事不見於史冊,而在正史中嶽飛爲階下囚被審時,背上露出的四字乃是“盡忠報國”。

岳母刺字雖可能爲訛傳的故事,但岳母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毋庸置疑。

當時岳飛的家鄉已然陷落,在金兵環伺朝不保夕的情況下,岳母先是呵斥了岳飛要帶家人入山求安的想法,隨即斬斷了兒子的兒女情長:

“命飛以從戎報國”

北宋國滅短暫打碎了開宋以來持續百年的“以文馭武”的枷鎖。

岳母以大義和決絕斬斷了兒子的最後一絲猶豫。

二十三歲獨身上路的岳飛開始了第三次投軍。

抗金名將的傳奇,也就此拉開大幕。】

第654章 洪武大典239.第239章 密信第578章 佳婿賢媳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173.第173章 妃子笑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647章 刀伊入寇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558章 賊在御座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422章 各自的戰場第406章 夜復長安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第816章 賞雪飲酒真定梨第467章 平地好作歸魂鄉152.第152章 升級咯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255.第255章 留在人間第64章 武聖身後事第778章 上行下效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751章 不足道也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第769章 參議來遲第757章 談判第592章 大炮開兮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第77章 子孫多少事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348.第348章 益州盡平第589章 去病棄疾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639章 幸災樂禍第22章 嘎嘎亂殺第508章 燭影,斧聲303.第303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417章 儀表堂堂213.第213章 打鳥皇帝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737章 俺也姓趙第448章 彗星掃出來的皇帝第725章 非常人非常事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524章 天下表率第771章 恰到好處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第762章 稱兄道弟第1章 我二弟天下無敵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399章 先察使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264.第264章 遲來的戰後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337.第337章 奔赴求戰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502章 新長安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722章 不是別人不努力第459章 酸鹼中和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466章 生死抉擇243.第243章 水漫大澤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224.第224章 兩死之道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第446章 復見玄武門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第553章 渡河,北伐第83章 抄了!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237.第237章 北伐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674章 妙才何時歸第598章 不如走於胡第700章 大爭之勢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85章 玄德念陸遜163.第163章 甘蔗劍聖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509章 版本迭代第458章 權限關閉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646章 時代盡頭237.第237章 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