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

【1283年的年初,忽必烈終於記起來了被關三年的文天祥。

大元皇帝屈尊紆貴親自召見了文天祥,勸他投降,順帶還把破臨安城時投降的宋恭帝也叫了出來。

忽必烈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家皇帝都降了還吃的白白胖胖,而且馬上要娶一個蒙古媳婦了,你投降了不會有人說什麼的。

不過文天祥的回答向來簡單:

“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

而這一次事也幹脆,忽必烈眼見事已至此仍舊不降,那就砍了吧。

頭日勸降失敗,次日行刑令就頒了下來。

文天祥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刑場上朝南方磕了幾個頭後說“我事已畢”,隨後面不改色慷慨就義。

七百年過去,文丞相之死如今又被人拿出來議論,出身文天祥幕府的王炎午所爲更是被大肆批判。

不過衆所周知,讀史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不能用今朝的劍斬前朝的官。

文天祥死後,其家人給他斂屍,從衣袋裡發現一頁如今稱《衣帶贊》的絕筆,最末寫的清清楚楚: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從其中,文天祥所追求已經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了,但求無愧所學所居之位,而非各種橫起的陰謀論。

儒學五經中《禮記》寫的清清楚楚,君王死社稷、大夫死衆、士死制。

儒家的義理譜系裡,不同身份的人所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位愈高則責愈重,就如禮記中就從未要求過百姓爲國而死之類。

相較於生命,文天祥顯然更看重自己身爲南宋丞相、狀元、士林領袖、文人之首所存的氣節,所以坦然赴死,就此無憾無愧。

有些選擇,以如今來看或許非必要,但站在距七百年的時間溝壑對面,倒是不妨對其選擇抱以敬重。

但無論如何,在文天祥死的這一年,宋王朝終於是徹徹底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宋有文天祥,不知咱大明能有誰明能死衆而不惜身?”

應天府的臣子誰人不知道皇帝對志唯抗元文天祥十分敬重,故而眼見這少年郎說到文天祥,也都肅然了不少。

此刻眼見明天子慨然而嘆,皇太子便安慰道:

“爹爹掃胡元而復華夏,後世漢人對爹爹亦存敬重。”

“那異邦又入華夏,說不得那復締後世之華夏者,便是仿爹爹而爲。”

“如此,我大明自是不缺不惜身之臣!也定不缺死社稷之君!”

對這個推論朱標很有信心,畢竟他是經歷過亂世知曉爹爹手腕的。

而如今聽得後世談及大明之弊病,也不難聽出來後世人對大明覆雜的情感。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這光幕之存在說不定就是爲了幫爹爹矯弊病而締盛明的,這些無不說明了親爹所開的大明多的是可取之處!

而要說明末相關的臣子,朱標記起來一個人:

“後世提及明末時說到的那個李自成,似乎就對咱大明命祚掛念得很。”

“說不得也是個有存大明氣節之輩。”

朱元璋微微點頭,對朱標所說他也自是相信的,但只是每每一想自己大明國祚還比不得這兩宋,心裡頭就有點堵得慌:

“所以咱九年時候在北平府學之側,爲文天祥立祠。”

“此舉便是要讓文天祥看看,咱們漢人終是又收拾了自家山河,這文丞相有靈,儘可無憂。”

“老四!”

朱棣被驟然點名嚇了一跳,但一直在豎着耳朵聽着的他也自知此時該說些什麼:

“等兒到了北平,定替爹爹祭祀一番!”

略微點點頭,朱元璋沉默了一下轉念道:

“文天祥誕於江南,亡身於北平,雖不能埋骨故鄉,但好在如今兩地也皆屬大明治下。”

“老四到了北平,需記得當以正禮春秋皆祭,年年不可廢,好讓北地的讀書人記得,眼下大明已復歸一統不分南北。”

“江南之士應有埋骨北平之心,北平學有所成之士也當能以江南爲桑梓地。”

馬皇后慢慢綻開笑容,諸王與大臣錦衣衛等也都拱手稱是。

不過說到此朱元璋還頗有點意猶未盡之意,蓋因從心底來說他更是覺得,若是要衡定乎南北同治,則遷都勢在必行。

否則南方既有人口又多桑田水路還近京師,而北方呢?唯有嚴寒和邊塞胡敵,且離京師極遠。

不管是從南北之治這個短期目標來說,還是考慮到將來海上會來敵以及最重要的倭國經略之事,遷都之事都需要納入考慮了。

但此事實在重大,這裡也不宜大張旗鼓拿出來討論。

而且想到此明天子也還有個疑問:

這少年郎所讀史冊當中,他莫非就沒有過遷都之念麼?

那最終是未遷還是遷了?若是未遷是爲何?

而若是遷了的話,此前的一些對明史的推論似乎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

現在輪到趙匡胤感覺心裡空落落了。

這臨安之破,崖山之滅,文天祥之死,所述都遠沒有那靖康恥來的慘烈。

但,聽得那一句“宋王朝徹徹底底退出了歷史舞臺”也還是難免黯然神傷。

華夏上下幾千年,起於三皇五帝,至後輩之時也還在徐徐往後推進。

但有關他趙匡胤的所有事,便皆止於此了。

至此之後,華夏崢嶸,但與宋與他趙匡胤,皆再無干系。

後世提起來宋,猶還會記得他欺孤兒寡母,還會記得宋難復燕雲,還會記得種種之遺憾,更會記得這些遺憾最終被宋亡百年之後一個朱姓人所平。

可回想當初,他趙匡胤從陳橋披着新袍返汴梁時,也曾雄志滿滿。

雪夜與訪趙普與其溫酒論天下時,也曾立志要終亂世合一統。

曾私下言過要成爲唐太宗那樣不粉功不飾過,唯以青史見名績的明君。

這些憾事,這些恥禍,又何必他人來平?

那後世說,國家不幸詩家幸,但盛唐時候的那些詩詞氣象,難道也都是靠的國家不幸?

而有類似想法的顯然並不只有他一人。

“趙官家,那北伐之軍何日啓程?”

“吾生長於江南,然今欲隨軍北上,好好一觀我華夏之山河!”

“邊塞雄詞,那唐人寫得,我李煜如何寫不得?”

207.第207章 南下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第37章 聲名絕代無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14章 跨躡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200.第200章 東風快遞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第104章 國寶與國史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第466章 生死抉擇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28章 榮耀,屬於人民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第6章 新禮物111.第111章 治蜀大小事第809章 翦勝野聞238.第238章 巨舟橫江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第770章 畫眉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603章 耶律約翰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776章 當唐高祖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22章 嘎嘎亂殺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152.第152章 升級咯第623章 提兵百萬紅海上353.第352章 請屈身忍辱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第550章 奪淮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221.第221章 忠良飼狼第732章 謝謝大哥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第787章 嶺北轉折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36章 驅儺第553章 渡河,北伐第641章 當日悔和戎第5章 孫權曹豹第20章 功名傳萬世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193.第193章 科舉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692章 要講證據第595章 錙銖必較伶俐人第20章 功名傳萬世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776章 當唐高祖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770章 畫眉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237.第237章 北伐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第643章 理學興衰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第781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691章 以民命爲重第407章 亂世呵第568章 御批敕牒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第615章 君不見霍驃騎第525章 改弦易撤第531章 船臨飛鳥第721章 知命非命第802章 東宮娘娘烙大餅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227.第227章 香積寺208.第208章 天下江陵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