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方丈

bookmark

居於深宮的萬曆並不知道莫臥兒的阿克巴在孟加拉經歷了什麼,事實上那並非單純幾個大明商賈支持貴族叛亂那麼簡單。

一切要從阿克巴在莫臥兒的施政與宗教政策說起,阿克巴是一名正經的***教徒,正如此時此刻的奧斯曼一樣,阿克巴對國內的宗教同樣抱有寬容態度,在即位之初便免除了對非***信徒的人頭稅,同時在宮廷中重用印度教徒。

這樣一能平衡鄰國對宗教的影響,二來也能吸納更多有識之士爲他的國家效力。

這位掌控國土在西北與葉爾羌汗國接壤、東部兵鋒直至孟加拉王國的印度次大陸雄主阿克巴曾言:每個教派都有好的一面,我們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而位於印度次大陸東北部的孟加拉,恆河最終流入孟加拉的三角洲使這裡成爲繁榮且人口稠密的城邦,近年來其貴族達烏德汗放棄對阿克巴的效忠起兵宣稱孟加拉重新成爲獨立國家,隨後在萬曆四年兵敗拉傑馬哈爾身死阿克巴之手。

但不論叛亂前、叛亂後,掌握孟加拉大權的從來不是名義君主阿克巴,而是這片土地上土生土長的阿富汗貴族們。

孟加拉與西面的比哈爾貴族們此次反叛的原因,是阿克巴招請基督教牧師佈道,這再一次激化了莫臥兒並不穩定且時常收縮的東北邊境。

事實上阿克巴的情報是錯誤的,並沒有大明商賈支持這次叛亂,一個都沒有。

大明真正支持此次叛亂的是個和尚,不穿袈裟穿戰甲、不持禪杖持鐵棒的和尚。

和尚法號天時,曾任南洋軍府槍棒教頭,身負大明漢傳佛教西傳之重任的西少林方丈。

兩年前,天時和尚在緬甸用一雙真理鐵拳駁倒了緬甸所有高僧,懷着普渡善男信女的崇高理想,率武僧鳥銃隊三百七十六人登陸孟加拉恆河口,隨後佈施傳教、授予真經,歲月悄然流逝,在孟加拉巴塞爾的日子滿是悠閒。

直至莫臥兒國王阿克巴派來的佈道的葡萄牙傳教士進入巴塞爾。

本來嘛,孟加拉經濟相對繁榮,人口衆多,百姓多信佛教與***教,在這都沒印度教的事。

宗教氣氛極爲寬容,真的,流動的恆河水可以作證,自打天時法師帶着武僧鳥銃隊從停在恆河口的南洋軍府六丁六甲戰艦上下來,這都兩年過去了,從來沒人找他們要人頭稅。

就連天時法師同本土佛教方丈們辯論,有時寺院廟牆裡不知道怎麼回事火藥筒就爆炸了、或是辯經有靈法通天地讓普恩普恩河上的炮響上兩聲,都沒人生氣。

貴族們從來不管,有時還跨越宗教的侷限帶着禮物來跟天時法師友好交流,大家議定招攬信徒各憑本事,雙方井水不犯河水。

天時法師也投桃報李,時不時爲給寺廟佈施的貴族施主回饋些漢傳佛教特產,比方說南洋衛港定製的銘刻漢字佛經的佛朗機,或是銃管銘刻六字真言的火繩鳥銃,大家用了都說好。

雖然所謂的友好交流,大家談的也跟宗教無關,倒是聊絲綢、瓷器和糧食出口比較多,有時還聊聊道教、儒家一些和睦內斂、反省自身的核心思想,這是非常平安喜樂的局面呀。

結果一個葡萄牙隨軍教士帶着七個步兵像流寇一般進入孟加拉,沿途偷了兩頭牛、搶了八隻雞,還拐了個小農婦,大搖大擺地進了巴塞爾打算開始佈道……你這不淘氣呢?

若單是如此也就罷了,佛爺定會與其理論一番,葡萄牙人嘛。

從葡萄牙過來的東西方航線都已封閉,他們在海外就那麼點人,修士更少,弄不好還是老熟人,沒必要鬧得太難看。

能讓他們知難而退回莫臥兒宮廷混口飯吃自生自滅也算佛爺慈悲心腸。

結果這隨軍修士可好,看見河裡停的大明戰艦,跑去各個掌權的阿富汗貴族身邊說他壞話,這還了得?這是野心勃勃啊。

孟加拉的百姓對天時法師與本地貴族來說都是僧多肉少,兩大教派好不容易纔聊出個章程,信衆是各憑本事,在孟加拉雙方不起爭端,勁兒這葡夷上來就想攆走一個,這算怎麼回事?

最後這修士直接被當地掌權的貴族爲平息天時方丈的怒火,羣起而攻之打死了。

逃跑的護衛回到宮廷,向阿克巴報告此次沒人瞭解內裡原因的來龍去脈,最後便得出了孟加拉再次反叛的結果。

阿克巴發來兵馬征討,正逢駐紮在孟加拉西邊的比哈爾邦駐軍譁變,貴族們也擔心阿克巴此次過來要討伐他們,接過便成了比哈爾邦與孟加拉一同掀起的反叛。

天時和尚帶着他的鳥銃隊並未參戰,只是沿途救助百姓、宣揚佛法,結果也在西邊的比哈爾邦遭到莫臥兒王室小隊的攻擊,西少林方丈由此捲入戰爭之中。

遭遇戰非常慘痛,四十六名正在爲避難百姓施粥的武僧鳥銃隊與數百名比哈爾邦逃難而來的潰軍和百姓遭受到一支員額三百餘的莫臥兒小隊進攻。

這支小隊由一頭戰象、二十名使用奧斯曼重型火槍的突厥人、四十餘騎非常精銳的莫臥兒騎兵,以及分別由地方印度教頭人與阿富汗小部落酋長組成的步兵弓手隊伍組成。

結果不言而喻,逃難百姓沒多少能在箭雨槍火、馬刀長矛下存活,禪師無法讓潰軍重整旗鼓,武僧鳥銃隊又兵力不足,他們仰仗鎧甲依託河流向敵軍步弓手射擊,但分散的陣形讓他們無法結成更加有效的輪擊陣形。

何況還有騎着阿拉伯馬的莫臥兒騎兵左右馳擊,武僧們連保護自己都是問題,根本無法保護更多百姓。

一個個武僧倒下,有人引燃掌心雷衝向敵陣遠擲驚嚇了戰象踏死他們的指揮官,但武僧們殺死敵人也爲敵軍所殺,最後是弟子憑優秀的槍術奪了幾匹快馬,護衛天時法師逃離戰場,這纔沒讓大明西少林方丈死在不知名的窮鄉僻壤。

算上天時和尚,一共只有三名僧人逃至恆河上他們的戰艦旁,這惹怒了方丈。

沒有大明商賈支持孟加拉的貴族反叛,但有很多大明商賈支持西少林方丈。

在向籌備戰爭的孟加拉貴族們表達報復慾望後的三個月裡,源源不斷的大明商船由仰光駛入恆河,停靠在緊鄰巴塞爾的右岸。

船長是那些蓄長髮美髯戴發巾的商賈,他們來自福建、廣東、呂宋或日本的水手從船上卸下一箱又一箱緬甸東籲時代的兵器與鎧甲、糧草與火藥,當然,還有緬甸宣慰司一望無際的各寺方丈與他們的武裝佛徒,加入這場孟加拉抗擊莫臥兒的戰爭。

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九十二章 小說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六十章 彈劾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五十八章 傳信第一百三十八章 艾蘭第八十九章 獄霸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三章 黑話第六十章 碗口第九十一章 奉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捲土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五十一章 援軍第十五章 毒物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第六十章 鄰居第二十九章 歃血第十二章 銀子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造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駐帳第五十六章 管轄第二十二章 首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二十七章 鐵廠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二百八十三章 獵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七十六章 扒皮第七十九章 霹靂第四章 關銃第四章 鳥銃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第二十章 無恥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高第六章 倭婆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七十二章 開源第四百四十六章 枯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九章 江海第三十五章 混血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七十四章 重賞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三十三章 尾巴第二十章 趁虛第一百七十章 癢癢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五十章 如期第九十一章 奉上第三百零二章 快跑第八十章 野人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三十一章 穗槍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九十八章 日上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十章 送死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一章 明朝第五十章 如期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十九章 圖紙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吝第一百一十三章 圓滿第六十章 望風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三百六十章 模擬第三百六十章 模擬第七章 輜重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八十九章 春寒第一百零八章 白陶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二百三十八章 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