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取捨

bookmark

“朝廷要的就是沒用?”

張居正的書房中,萬曆在心裡將這話反覆咀嚼,還是沒弄懂他的老師爲何會推崇八股文。

考一樣的東西,完全可以重策論而輕八股,八股只是一種公文寫作的文體,它的弊端誰都能看得見——對內容與各式限制得太嚴了。

這一點上,萬曆看來八股文遠遠比不上策論能旁徵博引、氣勢磅礴。

“陛下可知道,這科舉有童試、有院試、有鄉試、有會試、有殿試,俱考八股文,層層選拔最終送到京師的人才,得到殿試策問的機會,陛下所推崇之策論,其實亦不過是比紙上談兵稍稍好些。”

“所有考試,它的目的是選拔人才,但並未專爲人才設立,包括殿試在內都只是一個門檻,大明有太多子民,誰不覺得自己乃人中翹楚,理應有一番富貴功名?陛下一直所做之改革,不也更關注下層百姓,讓他們吃飽穿暖、有機會讀書識字、不論出海還是在國內,都有機會改變命運麼?”

張居正笑了,拱起手道:“臣所言八股文之無用,正無用在此,它與治國政策、時事無關,考的是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理解,不準個人發揮……臣跟陛下講個近來見聞吧,陛下也知道,臣自入京爲官,就有個習慣。”

“每年有外官或京外學子進京,臣便請以酒食招待,問詢各地發生的時事,以此來增進自身閱歷,今年臣認識一福建的進士,他叫葉向高,請他吃飯時臣聽說了這樣一件事。”

張居正娓娓道來,對皇帝說道:“陛下改革小學初見成效,在葉向高進京路上的淮安府,當地教授引領學子觀看南洋蒸汽兵船,甚至向都督呼良朋請求登船一觀,礙於軍法,都督不可讓其登船,又憐其苦心教學之意,便親自上岸接連兩日爲整個淮安府二百餘孩童學子教授蒸機、兵船之事。”

“這是好事,帝國有都督如此、教授如此、學子如此,天大之幸事。”

萬曆聽着也尤爲振奮,接連頷首道:“這些學子長成之後,必有一番作爲。”

“是,他們必有一番作爲,但陛下可曾想過,這是淮安府,運河樞紐,生長在這的孩童,他們的先生只要有心,總有機會請求過往兵船登船一觀,假使呼都督不同意;將來也有王都督、李都督、張都督同意,這些孩童總能得到這樣的機會。”

“他們的閱歷增長,並非偶然,而是必然。如陛下以子民對蒸機之理解取士,他們對朝廷是有用之人,他們必可深得聖眷——邊鄙之地的學子呢?他們一生、他們的老師一生都沒機會看見蒸汽兵船,他們不知道那是何物,鄉野之地一生一世連船都沒見過,他們怎麼辦?”

“朝廷爲何要以八股取士?蓋因八股僅考四書五經及朱子校注,帝國能讓任何一個鄉野社學有能力弄到一套四書五經、有能力得到所有朱子校注,讀了四書五經的人就都能治世?臣以爲並非如此,學了朱子校注的士子便都能以聖人之道要求自己,忠孝仁義?臣同樣以爲並非如此。”

“但它不管學子出身、閱歷、見識,它公平。”

“別管是京師的學子、松江的學子、金州衛的學子還是清遠衛的學子,不問出身、不問富貴貧賤、甚至連聰明愚鈍都不重要,只要他肯讀書肯學習,全書六十餘萬,合校注百餘萬字,死記硬背一樣能考取個舉人公光宗耀祖。”

“八股,就是把出身、閱歷、見識、財富,統統殺死的利刃,如篦子刷出所有想走仕途的人,選出童生、生員,保個衣食無憂,讓他們有機會去增進閱歷、增長見識,人們都以爲考完科舉就結束了,其實只有朝廷才知道,考完科舉,真正的科舉纔開始。”

“有出身有閱歷的人,科舉對他們而言並非難事;沒出身沒閱歷的人,依靠努力也能考取,所有人被給予相近的機會與可能,陳帥說過一個詞叫上升空間,這就是一條給所有人上升空間的路。”

“八股文不是目的,臣當然希望陛下能找到比八股文更合適的取士方法,但八股文是手段,在陛下找到之前——八股文是最好的手段。”

萬曆被驚呆了,他說不出話來。

他還在回想張居正先前提到的事,那個南方進士葉向高,他在殿試時好像也見過有點印象,那些葉向高所見所聞中淮安府的幸運兒,他們長大一定會有所作爲,但其他地方的小孩長大就不配有所作爲了嗎?

張居正的話如同醍醐灌頂,萬曆突然明白,科舉的意義不在於選拔人才,而是給天下人一個成爲人才的機會。

“老師的意思,學生明白了,科舉之所以用八股取士,正因八股這種考試形式僵化,才用它來約定框架遴選人才,否則一旦準學子自行發揮,朝廷自然能取得人才,但更多原本有機會成爲人才的人卻因出身限制,沒機會學習更沒機會得朝廷重用。”

張居正拱拱手:“陛下聰慧。”

“說起來,這也只是取捨而已。”

張居正無奈地嘆了口氣,道:“天下總會有世家,三代行醫,是醫學世家;三代爲將則成將門、三代從政則爲門閥;一旦世家興起,則帝國奄奄一息,垂垂老矣,肌理僵化,上下隔閡。”

“世間朋黨林立,關係錯綜複雜,到那時候帝王信大臣,大臣專權;信外戚,外戚干政;信宦官,宦官亂國,信……”

第十一章 寶船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一百零三章 廷杖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八十三章 雙簧第六十五章 蘇祿第十一章 四洋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十六章 爆破第六章 工期第三百四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六章 單位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糊弄第十六章 萬歲第二百五十六章 正直第一百三十六章 可怕第四十一章 喜報第十九章 圖紙第十七章 乘涼第二百六十三章 圍樓第一百四十三章 助教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僞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一百八十九章 困境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三百四十九章 良師益友第五十一章 飛魚第一百二十七章 腦補第二百七十一章 傳說第二百六十四章 避難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二百三十一章 酋首第二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五十章 炮操第二百四十五章 捋毛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十章 不吝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七十五章 不缺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九十六章 衝鋒第九十八章 將軍第四十二章 泛海遭風第一百八十一章 奧斯曼第二百七十四章 交鋒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一百七十四章 烏合第二百三十章 度量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四十二章 威望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二十一章 難題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三十六章 飛奔第一百九十八章 穩當第二百零三章 捲鋼第九十章 草蓆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洋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三百五十九章 草原第二十章 清洗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二百零三章 今夜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墩堡第十六章 爆破第二百二十八章 銀子第九十五章 會戰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二章 山河第二十章 清洗第三百零六章 峰區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二十七章 教堂第八十四章 暑疫第一百一十六章 順風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賓第七十五章 大王第三百零三章 翁立安第一百五十五章 歸心第七十八章 大收第十八章 紫杉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