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馳援

bookmark

大明帝國的中樞雲淡風輕,大洋彼岸的軍府衙門,陳沐卻在這個春天尤爲焦躁。

西班牙的瘟疫尚未結束,東洋軍府所知最近的情況是瘟疫席捲歐洲西海岸,在愛爾蘭朱曉恩的攻勢因瘟疫止步都柏林城下,而荷蘭、法蘭西皆受瘟疫摧殘比西班牙更加厲害,只有英格蘭因封鎖普利茅斯而避過一劫,但伊麗莎白也因此失去了普利茅斯。

普利茅斯最後的消息是從牧野傳回來的,龍虎道長曹長青在上個月向牧野縣求援,宣佈大明天子又稀裡糊塗地得到一塊土地。

好消息是他們佔領了普利茅斯這個有兩千多戶居民還有城牆的大村子,並且奪下了當地的造船廠與停泊在港口的大小六艘戰船。

壞消息是縱然有六艘戰船他們恐怕也守不住,英格蘭水師驍將霍金斯、德雷克正在倫敦遊說王室,誓要奪回他們的家鄉。

牧野知縣楊兆龍並未對此迴應,他派人將消息送給陳沐,緊接着在陳沐還沒來及反應的第六天就又派遣一隊人馬,告訴陳沐情況有變——在確定普利茅斯已無瘟疫後,菸草大亨李禹西於牧野南部沿海四百里煙田灑銀募兵,三日內應募地方保甲土兵三千餘衆;同時於牧野大量採買糧草物資,刀矛弓弩。

第六日,也正是楊兆龍向陳沐發送第二封書信當日,合興盛下屬泉商公司四支商船隊集結牧野長島港,上百條商船快速合併武裝,形成三十條搭載佛朗機炮的武裝商船、七十七條運送物資輜重福船、二十條火船的混編龐大艦隊,李禹西親率艦隊,在泉商公司的護衛艦隊率領下浩浩蕩蕩地朝普利茅斯駛去。

泉商公司的護衛艦隊是東洋軍府去年對其上繳稅額的賞賜,所有船艦都是在亞洲建造的,其旗艦是名爲晉江的赤海級軍用千料艦,採用雙層火炮甲板,雙舷搭載鎮朔將軍三十二門、船尾另備兩架二十四聯裝神威機關箭與一架用於接舷戰的百虎齊奔。

其下還有五艘四百料鯊船,整個艦隊由一名東洋軍總旗率領,各船艦長爲小旗官,六百名船員中有四百四十人是在東洋軍府傭兵公司有受訓經驗的呂宋兵——都是李禹西在呂宋開礦時加入商隊的老水手。

而且在楊兆龍的信中,泉州公司在李禹西離開後依然在牧野及周遭各部募兵,他們依然在爲後續可能發生的戰鬥採買物資,而且這是官府行爲,這是整件事最操蛋的地方。

普利茅斯的求援信一發到牧野,李禹西就找上門來,開門見山地問楊兆龍他能不能去幫忙,楊兆龍當時沒多想,尋思着有人幫忙總是好事,朝廷兩年沒給東洋軍府派北洋旗軍過來,東洋精兵確實在派出付元艦隊後能騰出來的兵力不多了。

所以楊兆龍就答應下來,還給李禹西開了份公文,準泉商公司募牧野壯勇馳援普利茅斯……他也沒想到,李禹西居然這麼大反應。

不留餘力。

他們都低估了亞洲土民的應募熱情,尤其是牧野的易洛魁諸部,他們種下的和平之樹需要以戰爭的血液澆灌,結果明軍來了不讓他們跟別人打仗可別提心裡多鬱悶,偏偏明軍還拿他們的部衆編練保甲每日操練,教授弓弩傳以苗民百鍊鋼刀兵。

他們比以前強大了無數倍,練就一身本事沒地發揚,現在聽說東邊海上有個同屬大明的部落需要幫助?

講良心話,對普通部衆而言,不給錢要去,給錢更要去,何況李禹西還給很多錢。

李禹西這菸草商人照着的是大明東南沿海募人出海做倭寇的市場價,應募即發白銀十兩,往後月銀二兩照給。

儘管鄒元標對這事頗有微辭,他認爲商賈即便在海外也該聽朝廷調令行事,就算軍府會同意,他也要等軍府同意後再出戰,豈能如此擅自出戰?

更重要的是出戰在官吏看來毫無意義,島夷,那是一塊貧瘠之土,田不足養人、財貨不足以富人,普利茅斯區區三千戶土民,價值哪裡能超過李禹西爲此次遠征籌備短短六日超過六萬兩的支出巨資。

這種想法甚至與新舊官員無關,因爲那塊土地就是如此。

“除了商賈,諸位以爲李禹西是傻子麼?花大力氣援軍助戰,就爲一塊沒用的地、三千戶沒用的人?那塊地不能種田,但可以作爲他的商港、海寇港,自由港,北亞往那裡航行極爲容易,順風順水,快船二十日可達,他的菸草在那集中,能銷往歐洲西海岸甚至我們都還沒到過的地方。”

“這塊市場很大,他的菸草產出很多,種植更多,足夠賣給所有人,開闢新的市場意味着軍府與朝廷都能收到更多稅金——在東洋上,攻擊帝國的敵人、保護帝國的城市,這是東洋軍府下屬公司的責任與義務。”

“我們也要出兵,大西港新造上個月下水的兩條千料艦今天下午命名,另調十艘鯊船,十五日整編兩個艦隊,定名號常勝艦與牧野艦,兩個千戶帶隊,常勝縣撥火繩鳥銃三千杆、鉛條八百斤、火藥三萬斤,備足輜重,馳援普利茅斯。”

第三百五十章 夠用第二百二十章 巴西第一百五十七章 信任第八十三章 探險者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十一章 彈劾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三百零六章 峰區第三十三章 馬車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順風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四十四章 罵陣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六章 大米第一百五十章 服務第一百六十八章 外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凡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第四十六章 小小第九章 控制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四百一十二章 歲入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十六章 雙倍第二百零四章 報復第二百九十章 知府第七十七章 改良第七十章 朝貢第一百一十章 詔書第三百三十九章 喜訊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十七章 瞭船第四百三十九章 劣勢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元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賠償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一百七十章 迎接第四十五章 腰牌第十五章 學校第十八章 告狀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一百零六章 開張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緣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四十四章 登陸第八十五章 無愧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一百九十九章 調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角貿易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蝟第一百七十五章 證據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四百九十章 先鋒第二百三十二章 奉天第八十九章 春寒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七十章 癢癢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知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七章 千均第九十七章 伏擊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比劃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六十章 彈劾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二百八十三章 獵場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三百四十四章 礦產第六章 試射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八十四章 難題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三十章 問詢第四百八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一十七章 受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