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

bookmark

沒等長略擔心他的鐵甲馬軍在面對葉爾羌人時被打得大潰,萬歲軍的董一元就已派人傳來情報。

吐蕃城已被攻取,兩支吐蕃潰軍正被萬歲軍的御林騎兵追擊,目下已向南攆進山谷離開綠洲,召總兵佟登及各路主將入吐蕃城商討要事。

董一元是新派將官,早年追隨馬芳,後於陳沐領鎮朔將軍印時爲宣府騎將,在宣府講武堂成立之初亦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統帥萬歲軍這支皇室力量,獨立於九邊諸將之外,僅居戚繼光之下,於徵西諸路兵將中地位超然。

只不過此時此刻,當總兵官佟登、守備達雲、遊擊長略見到這位以火炮於城外當場打死城中首領虎赤兒,懾服一城的董一元時,卻沒看到意氣風發的萬歲軍大將。

在於中原甚至哈密建築風格迥異的吐蕃大汗的宮殿裡,他們只看到對着輿圖面露愁容的萬歲軍主將。

董一元沒能去城外迎接他們,徹夜未眠的將軍忙着沐浴更衣,請以勇猛聞名的兄長董一奎於城外把諸將迎進城內,解釋頭天夜裡對着輿圖看了一宿。

宮殿內雜亂無章,就像被火炮轟開兩個豁口的城牆一樣,作爲虎赤兒死後吐蕃馬黑麻死忠部下的最後抵抗地點,這座宮殿一樣接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向西徵諸將昭示着萬歲軍作爲天子親練部隊的強大火力。

貼金純銅的殿門被大裝藥的炮彈砸凹進去,門閥斷裂不能閉合,殿柱帶着已經凝固的血跡與銃丸打出的坑洞。

吊頂琉璃燈的碎片還在地上未經打掃,木質拱頂插着箭頭,斷裂的箭桿帶着火藥炸開的焦黑給周圍留下密密麻麻的鐵丸印記。

聞上去,整個大殿帶着消散不開的硝煙味道。

衆將都是歷戰老將,但沒有誰見過這樣的攻堅戰場,他們過去所見的攻堅戰,往往是隨處可見的箭簇與烈火焚燒青煙,卻不曾見過這種密集火力留下層出不窮的彈丸印記。

他們也會用火器,火銃、三眼銃、快槍,但那都只是少數使用罷了。

諸將入城後看見的,萬歲軍攜帶兵器、城內各處戰爭遺蹟,跟他們完全不一樣。

董一元的雙眼帶着重重的眼袋與黑眼圈,他對衆將一一行禮,互相介紹之後直接指着腳下的輿圖進入正題:“如今戚帥駐輪臺、諸位駐吐蕃、魏帥駐哈密、張帥復陽關。”

“吐蕃馬黑麻向西北逃竄,董某已向城中居民問詢,穿脫辛城入速八失山道四百里外有城名義失力,亦爲一片綠洲。”

董一元半跪在地,持銃刺所指輿圖爲一副商路草圖,畫的極爲簡略,爲嘉靖二十一年光祿寺卿馬理所繪西域圖的抄本,從嘉峪關到魯迷城。

他指着圖道:“義失力爲小城,然其有哈刺速爲護,蒙語哈刺爲黑、速爲水,這是一條河,會阻擋大軍去路。”

董一元的眼袋與黑眼圈都是徹夜在跟這幅輿圖做鬥爭,上面的地名全來自前代,被大明人以音譯記錄,讓觀圖者很難理解實際意思。

沒辦法,繪圖的人不懂蒙語,像他這樣常年在邊境的將領也不會畫這種好看的圖。

沒錯,董一元對這幅圖的評價就是好看,青山藍城,極爲精美,把它當成畫可以放在府邸留着傳世,把它當作行商地圖也勉強湊合。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軍用,可他現在只希望這張圖能給他提供軍事作用。

就不說精確與否了,首先名字要對,河流要麼叫河要麼叫水,否則換個不通蒙語的將領過去才知道有河流阻路豈不是要出大麻煩。

“義失力以西,還有雄踞山間的鐵門關,只有佔領那,纔算拿住吐蕃全境,能讓部隊放心補給。”

萬歲軍中自宣府講武堂畢業的武官已帶着旗軍向東沿途各地勘探,以做出適合的軍用地圖交付國內,這在他們看來是一等一的要事。

對於此次西征朝廷準備不足,在董一元心裡跟明鏡兒似的,皇帝本身只打算北征,卻沒想到戚繼光出關一仗就放倒了土蠻,攆着大汗繼位者一路向西,強拖着國內輜重從歸化城轉變爲甘肅。

這種一路行軍一路打還走這麼快的情況太過恐怖,包括戚繼光在內所有將領都心知肚明,但是停不下來。

至少在戚繼光攻佔衛拉特和碩部盤踞、過去北庭所在的輪臺縣之前他們的腳步不能停,整支部隊數萬人龐大兵馬像蒙古大部一樣以遊牧的形態往西走,陷入蒙古帝國西征時一樣的窘境。

他們即使有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戰鬥能力,也未必能讓他們活下來,活下來靠的是從烏梁海開始一路西進繳獲的牛羊。

他們行軍所過之處,數以二十萬計的牛羊駿馬將草地全部吃荒,尋找新草地的壓力讓他們像草原上掀起的海嘯般滾滾向前,正應了皇帝的那封詔令:沿着草原,前進。

爲什麼他們所過之處的蒙古部落都願意歸附,因爲草場沒了,想活命只能跟着走。

現實總是無比弔詭,起初戚繼光的目的是追尋蒙古大汗加以討伐,卻沒想到如今自己手上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安置追隨自己的蒙古部落。

一直到輪臺,天山北麓的草原上,他們終於能歇一歇,但戚繼光覺得並不安全。

把蒙古部落放到這並不安全,離中原還是有點近。

所以現在,部隊要分開走兩條路,戚繼光將繼續率領浙軍前往亦力八里,也就是伊犁河谷,如果不行的話就再往西、往北,直至碰到一個難纏的對手,把蒙古人留給他。

而董一元則率萬歲軍自輪臺南下,在吐蕃建立前線堅城,配合西征諸路大軍完成他們的使命,並向朝廷傳送戚繼光的建議。

“戚帥的意思,是請陛下移民,我們在西域沒有自己人,即使我們懾服再多臣服諸國,等我們走了這裡還是會亂,戚帥說他沿途過來沒見過自己人,但這確實有適合生息的土地。”

“因此,戚帥要我等因地制宜,以當地情況向陛下奏請移民,充實西域。”

董一元說着打了個哈欠,他太乏了,皺着眉頭緩了一會兒才嘆息道:“近年東洋要移民、南洋要移民,如今西域也要移民,國朝有多少民夠移的……我再上道手本,請陛下鼓勵百姓生育吧。”

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二百五十九章 霸權第五十六章 發熕第一百零八章 石矛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十九章 硫磺第四十章 大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莊園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一百章 反攻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二十六章 節制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四百五十五章 老實第一百零六章 星辰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十七章 標準第十六章 離朱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地記者第二十章 無恥第一百零七章 猛勺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七十一章 心臟第三十七章 總章第九十五章 船來第八十四章 監製第六十章 廣海第九章 艦隊第一百八十六章 選侯第四十九章 傷亡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九十一章 後效第四十八章 嚇唬第九章 江海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四十四章 登陸第一百零三章 廷杖第八十二章 李氏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七十一章 截擊第三百一十七章 起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二百五十章 磕頭第三十六章 博物第四百三十九章 劣勢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四十六章 城中之城第四十六章 小小第四百九十七章 動靜第一百零二章 重創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二百三十八章 進取第七十三章 歡喜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一百八十八章 憨愚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二十章 讓路第七十九章 結餘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零一章 天壤之別第九十七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教堂第一百七十八章 誑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剌第一百二十五章 進忠第一百零七章 承惠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亂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四十九章 魔鬼第二十六章 潞水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軍民第二百一十一章 卜商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百九十二章 車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