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擔心

bookmark

大明不向西域用兵,有多種原因。

首先自然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基於形勢判斷,在宋元發達海貿的基礎上南進北守,羈縻東西。

絲綢之路的衰退已是必然,貿易爲中原王朝帶來的利益遠不如征服西域所需之花費。

有明一朝,北方始終爲首要威脅,西域則談不上威脅,尤其在洪武五年三路大軍出塞的戰事中將這表現得淋漓盡致。

十五萬大軍分三路,中路徵虜大將軍兵出雁門,先勝後敗,死傷數萬;東路左副將軍李文忠出居庸關,接連大勝,班師而還、失道迷路,糧餉斷絕,軍士多渴死。

唯馮勝之西路軍,本爲偏師自蘭州西走,先趨平涼,敗元將失剌罕;進軍永昌,敗太尉朵兒只巴。進至亦集乃,守將卜顏帖木以城降,遂攻掠瓜沙州。

這場仗讓朱元璋意識到永清沙漠操之過急,隨後轉變策略,選將備邊、修繕城池,定下“來則御之,去則勿追”的詔令。

西域最大的阻礙正是董一元所思所想,沒漢兒。

董一元一說要給朝廷上書鼓勵生育,佟登等人就差明着攔了,但大將講話也得講究個委婉,都說讓他三思。

大明朝不是鼓勵生育這回事,是大明子民本來就挺注重生育了。

這年月普通百姓又不用避孕措施。

一家就有個獨苗苗的,有,但那是少數;普遍倆仨,這還是不拿女兒算進去的情況;多的五六個,七八個。

關鍵這年頭配套跟不上,生五六個最後五六個都能長成那是蒼天有眼,可罩不住老天爺貪睡。

人嘛,普遍有越窮越生的習慣,這個窮有家庭經濟方面,更多的是地區性的貧困,這是沒辦法的事。

有財力、有資源、會培養孩子,除了夭折與意外,幾乎不用擔心別的,生倆是子承父業、生仨也一樣。

沒財力、沒資源的,這都不是說大號練廢了再開個小號的事兒,是連號該怎麼練都不知道,只能看臉拼爆率。

同時開十八個號刷怪,升不升級不要緊,主要看哪個號能爆裝備。

求的就是個人多勢衆,人丁越興旺,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強。

重男輕女也正是這麼來的,甚至小媳婦熬成婆了也接着重男輕女,身份變了立場也跟着變了——也需要抗風險能力。

這麼個環境,鼓勵生育就是在創造人間慘劇。

武官,大多在衛所長大,離尋常軍民近的很,他們都能看見聽見。

但看見聽見不管用,改變不了大環境,想管的時候他們還小,說了不算。

說了算的時候早就看慣了,而且怎麼管?別人生了孩子他養?也不現實。

朝廷倒是出臺了法令不準殺嬰,不管用,很多縣官跟朝廷報告當地殺嬰成風,根本制止不了。

但董一元不管那些,他一揮手:“那是陛下與朝廷的重臣們要考慮的事,董某隻言軍事,鼓不鼓勵生育不重要,董某隻要移民。”

“時間長、批次多、數量大的移民!”

大明與東察合臺圍繞哈密衛於成化八年、弘治六年、弘治八年、正德八年數次展開爭奪戰爭,哈密多次得失易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城裡沒漢兒,每一次奪回,控制這座城都會再任命土司。

明朝初年的威勢的確有漢唐氣象,能讓人歸心,哪怕哈密土司指揮都督在邊關叩首不得支援後自己孤身在塞外奮戰十餘年奪回哈密,回過頭來依然會朝着東方跪拜。

但說句難聽話,人家就算是家奴,也是敬着祖宗太祖皇帝、成祖皇帝的威信恩德,跟後世子孫不一掛,長此以往,上百年光景變換數代,誰能不左右搖擺?

“董某也不是說冊封的外藩不忠心,外藩忠心的比比皆是。”

哈密衛駐守的要是個漢將,哪怕像達雲這樣歸附數代的達將、佟登這樣代代效力邊關的女直將,在朝中、在邊軍有自己的影響力;城裡三四千百姓要是漢兒,還用爭奪那麼多次、邊將向友軍求援能不出徵?

關鍵是冊封的外藩朝廷當家的皇帝大臣、底下辦事的大將軍民都不拿人家當自己人啊。

董一元就差手心拍手背說話了,只是當着這西路諸將的面,他不能說這話:“沒有人,朝廷就不重視,諸位將軍部下都爲哈密、爲吐蕃流了血,就不想讓它長治久安?”

“往近的說,我等今年一路征討打下疆域,十年後當地頭人被策反,功績皆如雲煙。”

“若百年後這城仍在朝廷手上,編修縣誌都會提,哈密是萬曆十一年佟帥出塞,達將軍陷城所得,以得百年太平。”

Www▪ ttκǎ n▪ ¢o

可別提董一元對西域沒漢兒這事多大怨念了,回首指着地圖道:“若非西域沒漢兒,我等何至於在此不得進兵,對着地圖研究路線,在這能找出一個信得過的嚮導麼?”

西域其實是有漢兒的,只不過沒在人們普遍認知的西域裡。

蒙古西征,把漢兒帶到更遠地方,有從軍者、有逃難者、有被夾裹者、有工匠、有侍者,身逢亂世的小人物別無所依,流落四方。

至少在董一元當作軍事地圖的這幅圖上,清晰標註着西域盡是異域,漢兒則在更西的方向。

在波斯的怯迷城外有四族蕃漢。

在奧斯曼的文谷魯城、撒黑四寨、菲即城、魯迷城,漢兒聚居。

但是在西域,沒有。

能走的走、能內附的內附,這裡已經沒有漢人了。

董一元需要大量的人,十萬、二十萬,直至這裡的大明子民比葉爾羌人多、比瓦剌蒙古人多,就像他所說的那樣,他是個將軍。

他只管征戰的事。

奪回故土,以人口充實西域,才能保證這片土地長治久安。

而大明真正的競爭力,也正在於帶來和平的能力。

朝鮮王朝、琉球王朝難道是傻子甘居人下,把自己送上門做朝貢國?恰恰是因爲大明有帶來和平的能力——這要建立上皇帝不是自閉者的條件下。

一旦皇帝自己關上門,這一切就都不存在了。

這一核心競爭力的要點在於,不朝貢大明,你需要擔心瓦剌的汗、亦力八里的汗、吐蕃的汗。

朝貢大明,只需要擔心大明就夠了。

第七十七章 要贏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三百六十五章 鐵馬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三百零四章 隨便挑第二百三十章 鬼域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九十九章 百廢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一百零九章 人才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九十六章 三眼第三十七章 王港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二十三章 慎重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十一章 寶船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亞第十六章 眼鏡第一百八十七章 規勸第三百四十八章 叫花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八十三章 黑船第十五章 藥局第二十八章 革弊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六十八章搶掠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九十章 教官第一百一十三章 倒爺第四章 商隊第三百四十三章 增收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六十章 彈劾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七十六章 滄桑第二百零八章 天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開蒙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敵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倒第一百九十一章 棺材第九十一章 奉上第一百零八章 援軍第五章 屯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二百零四章 報復第一百零六章 敵人第二十九章 放銃第三百三十二章 買賣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三章 番教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二章 佳音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九十章 商量第十三章 乾親第一百二十五章 進忠第四百章 正義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五十章 踏陣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八章 山吹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二百零七章 誰慫誰孫子第一章 三司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一百二十三章 航線第二十章 趁虛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二百九十章 銅甲第三章 好吃第二章 城隍第五十一章 援軍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五章 五月【讀者‘仲權黃家瑞波丘‘生日快樂’】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四十九章 傷亡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六十八章 室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二百四十五章 捋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