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聯姻

bookmark

南洋衛港,陳沐決定那裡叫南洋衛港。

陳沐駕十幾艘鯊船一路穿越零仃洋,後世繁榮的香港連岸邊漁村都算不上,至多是不毛之地,居住也僅數百戶而已。

整個廣州海防實際上防務重合,過去沒有衛所的事,廣州海防屬南頭寨水師,是廣東六寨之一,東至大屋、西至廣海,與南洋衛轄區相仿,只不過廣海衛在過去主要防務陸上、南頭寨則主要防務水師。

不過這件事在陳沐任香山千戶時一枝獨秀,於海上力挫曾一本後出現改變,新設南洋衛成爲海陸皆防,兼得內外設船隊、船廠,不防也得防。

陳璘管轄的南頭寨水師才五十六艘戰船,一千多常備營兵;實際海上炮戰還不如一個香山所——儘管屯門海戰後陳璘對火炮的應用大加青煙,但營兵系統畢竟不似衛軍,更不像乾乾淨淨的新設南洋衛,主力戰船還是多以焚燒兵器爲主。

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火炮在一望無際的海上大規模應用,不過直至目前這還只是一個過程,沒能發育成型的堅船利炮面對明朝數量龐大老練而英勇的跳幫焚船並不能取得完勝。

所以即使沒有陳沐,這個時代的南海依然是這幫縱火狂魔的天下。

沒有人在乎南洋衛指揮使在新安修建水寨的想法,傳送都司的要求幾乎在送達當日就完成批示,廣東都指揮使對這個能讓他們安然享樂且禮數周到而靠山堅實的指揮使非常親待,不但毫無阻力地達成目的,並且表示從諸衛抽調五百匠人協助建港。

至於送達總督的書信,陳將軍被訓了一頓。

張翰說只要南頭寨水師願意,新會船廠他愛搬哪兒就搬哪兒,新港口愛建哪就建哪兒,都已經是掌印指揮使了,別總因爲這種小事煩他——張老爺子被廣西韋銀豹的戰事心力交瘁,根本沒精力管這點小事。

鄧銓的三弟鄧鍾根本沒到南洋衛來上任,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被調往廣西,緊跟着白元潔被調至南洋衛擔任同知,被授權在陳沐前往北京後暫管南洋衛大小諸事。

陳沐的生活狀態被近距離觀察他的楊應龍看個清楚,在他寫給播州的書信中言語從來不會缺少奚落,當然也不會缺少恭維。

“這個指揮使一看就是個勞碌命,雖是將官,卻總把自己當成文官,喜好頗少,言語中拿出手的僅有三樣:一曰鵝、二曰船、三曰炮。”

當然楊應龍也發現陳將軍不爲人知的一面,雖然這位青年將軍生活頗爲‘樸實’,但實際上並不貧窮,恰恰相反,有錢的很,單單濠鏡歲入萬餘兩,而私販南洋更獲利頗豐,並在廣州將官中營造出一張以其爲首的龐大關係網。

整個廣州府真正有才能的將官,皆被他籠絡,不論供給軍需也好、私情往來也罷,風頭正勁的將校都與他關係密切。

有一手點石成金的本事,帶着清遠衛、廣州衛、南洋衛、南頭寨衛軍營軍形成由織綢、商販、護航全面海販的開源進項,並且與閩地諸多海商過從甚密。

這一點從朝廷在月港下發一百張船引,而船首釘閩廣合興盛的商船達七十艘之巨就能看出。

當然,很多事只是楊應龍自以爲,他在南洋衛住下兩個月,剛好看見濠鏡商貿最旺盛的四月,月港商賈停船靠岸、馬六甲夷商也從西洋趕來,因而異常繁榮的一面被小土司親眼所見。

而恰恰很巧的是小土司對海外一無所知,因而看見的一切都蒙上一層面紗,那麼神秘又那麼引人好奇。

誰讓播州主要關係網都在揚州蘇杭與朝廷藩王,而不知海上呢?

在楊應龍眼中,初見滿屋子窮酸氣概的陳將軍,從濠鏡挾制番夷後就變得高大了一點,而這個高大的印象在其居座南洋衛而遙制海外時尤其明顯。

因爲他瞧見陳沐給林鳳與林道乾舊部找了份工作。

這事在楊應龍看來很神,但在陳沐看來就是管了個閒事,他再不管這閒事林道乾就又要復叛了,因爲林鳳總帶人欺負她的舊部,自開年以來率船隊攻掠雞籠已經兩次,廣東的總兵官又認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去替林道乾惹林鳳。

關鍵海寇打海寇,對他們來說是喜聞樂見的事。

陳沐當了次和事佬,把林道乾和林鳳都叫到濠鏡,試着把問題解決。

他是看不慣明人海盜自相殘殺的,可林鳳的人要吃飯,不願攻略城池、又跟陳沐有生意往來不好劫掠合興盛商船,何況覬覦雞籠已經很久,自然要打。

其實那麼多閩地海商掛合興盛的名號,也和林鳳有關,他們發現閩廣海盜都不搶合興盛的船,何況相互之間也早就認識,紛紛跑到濠鏡來加入商號。

陳沐給林鳳及林道乾舊部出的主意,就是設卡收錢,從呂宋到日本的航線,由他們護航。不用打仗,既不是稅也不是搶,只是單純的僱傭,既統合閩廣海盜力量,也能給他們找個生計。

合興盛商人也剛好需要這股力量,幾乎一拍即合。

陳沐就是個中間人。

但這事被楊應龍看在眼裡,成了不顯山不露水的陳將軍威行海外之證明。

從月港過來的海商帶回顏伯的書信,書信中顏伯並不認同陳沐提出帶顏清遙認爹的想法,基本上老掌櫃和小掌櫃決斷一樣,立婚契納娶爲側室即可。

而另一邊的楊氏,經由楊應龍傳信,再度正式問詢陳沐是否應下這樁聯姻。

他沒什麼可拒絕的了,楊氏造反是二三十年後的事,與聯姻帶來的助力相比,三十年後即使楊應龍造反對陳沐而言也可以忽略不計。

三十年,要連這點事都擺不平,他不如回清遠餵鵝。

應下聯姻擇選聘禮差人送往播州,不過別管是大婚還是納妾,婚期卻確實都要向後推了。

因爲從遙遠北京的兵部發來書信,調令已經下達,責南洋衛掌印指揮使陳沐擇選精悍旗軍千人充作班軍,押炮至薊鎮。

第三十九章 禍福第三百四十章 博弈第四章 伏擊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九十八章 日上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三百三十九章 喜訊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夢想第一百零五章 逐北第六十二章 琉球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一百二十章 賭博第二百二十八章 銀子第五十四章 看賞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四十章 讓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三百四十六章 繳械第四十八章 妖法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二十六章 節制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二百七十四章 羅剎第二百二十九章 英使第二十三章 倒戈第一百章 船舵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六十六章 東王第三章 直房第三百六十七章 威信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四十九章 傷亡第一百零七章 猛勺第一百章 船舵第四十四章 憂慮第一百四十六章 代鑄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十二章 重視第三百一十三章 睡衣第一百零四章 邊疆第三十六章 朝貢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司第六十二章 督軍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一章 香山第二十三章 獨大第二章 都城第十三章 軍法第三百四十一章 裴囂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三百八十八章 青龍第四百零六章 流放谷第五十一章 援軍第一百一十章 堅定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利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一百九十六章 綢袍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八十七章 障礙第五十章 海難第八十四章 軍匠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二百章 飛翔第二百三十六章 支持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三百零五章 與世長存第九十四章 雪崩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七十二章 奪地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三十六章 朝貢第五十六章 管轄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二百三十一章 酋首第五十九章 科舉第三百五十九章 草原第四百零五章 糞土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捲土第十七章 聯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乾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