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蘇祿

bookmark

陳八智不想給琉球練兵?

狗屁!

他想極了,而且練兵越多越好,琉球的大島將來很可能是面對日本甚至西班牙的前沿戰線,有越多預備兵越好,這是陳沐的作戰理念,他絕對要貫徹執行。

所謂的‘不想’,無非只是心術罷了。

同一件互惠互利的事,答應的太爽快,做出請求的人反而會覺得自己吃了虧,這是陳沐交給八郎的道理。

雖然陳沐一定會准許練兵、朝廷也不會在買賣軍備上從中作梗,帶擺在琉球王國面前仍有最艱難的問題。

軍備太貴。

鳥銃、單面胸甲、臂縛、諸般兵器、彈藥甚至還有小鯊船與火炮,哪怕不算糧草,統合下來一個兵要花三十三兩銀子才能武裝起來。

這還不算陳將軍要三成損耗,這要練出一千精兵就要拿一千四百人和四萬兩白銀,太嚇人了。

其實用不着那麼多,陳八智殺卒也不是爲殺而殺,那是瘋子傻子,殺卒只是爲了讓士卒絕對服從命令,不在戰場上害死更多人罷了。

在呂宋練兵比國內好,因爲他們受募時就是新卒,告訴他們違背軍法會死,他們就會害怕;在國內的兵油子是不怕的,單單爲了讓人知道這話是真話,就得多殺幾人。

即使如此,他在呂宋練北衛還是殺了那麼多人。

在琉球的情況應當會更好一些,通過琉球官吏之口,讓軍卒真的知道這個將軍會殺他們,就會認真執行軍令,何況本身就是琉球最好的軍卒,也許只需要死百之三四就能把兵練的差不多。

派去傳遞消息的船行至馬尼拉,沒見到陳沐,值得一路繼續向西,陳沐去蘇祿國了。

蘇祿國的情況和琉球呂宋差不多,但沒受到西夷入侵,疆域在蘇祿羣島一帶,西面鄰國是婆羅洲浡泥國,東部鄰國則是呂宋。

諸島土地貧瘠少食粟米,國中百姓多以魚蝦爲食,但沒像琉球那樣總是遭受饑荒災害,因爲他們相鄰的浡泥國有豐富糧產,另一方面民間與大明的貿易非常繁榮。

“蘇祿國有三王,曰東王、西王、峒王,其民煮海爲鹽、釀蔗爲酒,織竹爲布。”商人李禹西是陳沐此行的嚮導,他們駕艦隊沿呂宋諸島直至蘇祿羣島,登陸蘇祿與婆羅洲隔海相望的港口,介紹道:“其國盛產珍珠寶石玳瑁,不乏逾兩重的大珠。”

“明商與當地土人貿易,往往獲利數十倍,當地缺糧,需大明商賈,故商舶將返往往留數人爲質,希翼再來。”李禹西說着笑了,右手斂起左手大袖道:“這與呂宋人無疑,過去呂宋人稱漢人常來,這是他們學會的第一個漢文。”

李禹西知道陳沐在乎的是什麼,斟酌着說道:“不過他們去往大明朝貢往往一隔數年,但每朝貢必偕諸國往貢。”

“說起來,東王還有先祖埋在大明,朝貢南歸時病逝,永樂爺爺既令以藩王禮儀葬於德州。”

在大明有兩個海外藩王陵墓,一在山東福州的蘇祿國東王陵墓,二在南京的浡泥國王陵墓,都是永樂時進京朝貢後故去埋葬明土。

南京的那位浡泥國王更有意思,明人稱他爲麻那惹加那,但這個詞不是名字,是中國話本小說中常見‘並肩王’的意思。在浡泥,人們稱他起初登陸的河流叫‘中國人斷手之河’。

浡泥國番人稱其爲拉闍,王的意思;浡泥國的漢人則稱其爲總兵,本爲閩人名黃元壽,朱元璋時期討倭將領,受賜名黃森屏,出使浡泥,最後以浡泥國並肩王的身份朝貢大明,葬於南京。

死前其向永樂帝提了三個要求,一是‘境土悉屬職方’,讓浡泥國與斷手河流域歸入大明版圖;二請皇帝‘封國之後山爲一方鎮’,叫長寧鎮國山;三則是‘託體魄於中華’,葬在大明。

也就是說,浡泥國和斷手河流域說起來還是大明海外飛地呢。

艦隊上的將官輕鬆自在,港口的駐軍百姓則亂成一團,即使陳沐早先已派人通報,現今數不清的鉅艦大舶打着喧天旌旗自海中來還是引發偌大騷動。

“勞煩李老先下船交涉,免陳某艦隊陳兵使其國大亂。”

陳沐說的不是虛言,看上去蘇祿國與中原相差甚遠,港口雖然繁榮,但百姓生計並不好過,雖奉出旗號迎接天使,但岸邊軍兵都透着驚慌,甚至隱隱據守木柵列出準備迎戰的姿態。

“大帥,港口有三座炮臺,山上那個正對着艦隊。”

倪尚忠從船尾跑來,如今武藝高強的他是赤海艦上的海軍首領,正在學習如何操炮。不過即使真發生海戰,不到最後接舷戰時也沒他的事。

陳沐也發現這種情況,三座土木炮臺有兩座是空的,唯獨山上臨近王宮的炮臺在望遠鏡中顯露無疑,炮臺上此時伸出的炮口正對向他們。

而且炮臺上的火炮製式還讓他非常熟悉,他擺手道:“不必驚慌,那是佛朗機人的船炮,看上去像五斤,我在濠鏡也有幾門,從山上轟下來僅能落在海中一里,即使最老練的炮手打放海岸也要一個百戶的人聚在一起才能打中——他們從哪弄來的。”

他仔細看着岸邊的蘇祿國軍備,火銃、三眼銃及冷兵器這些東西不奇怪,可居然夾雜鳥銃與一些佛朗機,而且和明朝鳥銃佛朗機制式不同。

倪尚忠並不認爲這值得疑惑,一手拄長關刀一手按腰刀道:“買來的吧,看上去與北軍軍備無二,想不到海外蘇祿彈丸之地竟還有一支強軍。”

“買?”

陳沐搖搖頭,擡手指道:“跟你說,這些銃炮來源肯定有故事。”

火銃到如今南洋諸國都有自造能力,這玩意沒什麼技術含量,就像大明仿造鳥銃一樣,屬於看看就能造出來的,哪怕質量不一,到底是能用的物件。

彈重一斤的小佛朗機在大明是沒人用的,單兵太重、大軍大小,無非是最初版本西方迴旋炮,現在西夷船上都沒多少了。

最有可能買的,倒是炮臺看上去像五斤炮的火炮,那是葡夷的硬貨,可那也有個問題。

且不說宗教狂熱的葡萄牙人會不會把炮賣給蘇祿,他們就是買,作爲蘇丹國的蘇祿也不會買啊,這兩邊是見到就要幹仗的。

果然,等下船的李禹西再回來,帶回有意思的消息,道:“葡夷正在與蘇祿國打仗,近來連攻蘇祿數次,都被擊退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九章 潮水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三十八章 撞角第一章 丁家莊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八十四章 看船第十二章 臨戰第六十二章 煩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六十章 碗口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六十章 望風第二十四章 行軍【盟主‘厚朴1‘加一更】第九十七章 伏擊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六十三章 四王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一百六十四章 輪迴第四十一章 三陣第七十六章 新軍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九十章 無用第二百六十九章 褒獎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一百四十章 國界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第四百六十八章 駐帳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一百五十章 服務第三百零四章 隨便挑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亞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三十九章 利馬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五十四章 快來第七十二章 亞念第一章 不閱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四十章 炮擊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日第三百三十六章 獅子第七十五章 蜀藩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第四十三章 望遠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二百七十章 力量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四百二十五章 看熱鬧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三百三十八章 詐力第四十章 對峙第九十八章 鯊船第三十三章 尾巴第七十七章 裡甲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八十四章 難題第七十五章 分贓第十三章 軍器第五十八章 傳信第四章 速報第九十章 驢子第一章 明朝第九十五章 失算第二百八十三章 崩第四十九章 書坊第二百五十章 護航第二百六十章 神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敵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第七章 隊列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一百九十六章 綢袍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五章 屯田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八十六章 鯤鵬第二百二十一章 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