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軍器

bookmark

在廣州府的大街小巷,從香山縣歸來的商賈議論着此次在南海、在香山見到的奇景。

廣州府南海縣是兩廣最大的爐戶住地,早在很久以前就是冶鐵集散地,以佛山鎮爲中心,興盛的冶鐵、紡織、陶瓷令當地空前繁榮,成爲五嶺以南首屈一指的商業重鎮,爲四大聚之一。

如今這一地區還要加上香山、新會,南洋每年輸入內地數以百萬斤計的鐵銅礦根本不能對本地鐵業產生足夠刺激,倒是由兩廣總督衙門下令在瓊州開採鐵礦的涌入給廣州府鐵業帶來更大變化。

讓人驚奇的還是蒸汽機,這個本不應在這個時代出現的東西。

如果不是官府強力推行,可能再有二百年都不會有人用蒸汽機,沒別的原因,人力一直夠用,不存在人力不足的情況。

官府可以管住投身海事的百姓,但不能約束鐵戶爐戶,他們生來就做這個,後人也做這個,單單佛山一地就有鐵戶爐戶數萬,戶戶皆有家傳鐵爐,單廣東布政司十五稅一的鐵課一年就能收上三十餘萬斤鐵折銀,要有多大的需求才能讓本地改變生產模式?

不存在的,廣鍋都賣到北方去了,產能還是過剩。

但有官府強力推行就不一樣了,在廣東管理鐵戶與課稅的機構叫鐵廠,雖然收稅不多,但對爐戶鐵戶有絕對權力,正因有這個機構存在,陳沐才能傳信一封即可控制整個廣東的鐵戶。

其實他也沒幹嘛,就是引入蘇鋼的技術,並商定價格下達南洋軍器局對鋼的需求,讓爐戶不單執着於鍊鐵,也執着於拿鐵去鍊鋼,並在鋼的鍛造中大規模使用蒸汽機。

蘇鋼對灌鋼在製作中有簡化與長進,這當然不是工業時代最好的鋼,但它是陳沐所處的時代最好的大規模生產鋼。

他像個推銷兒子的老爹一樣,巴不得整個廣東遍地蒸汽機,但事實上是那些因爲強權而不得不使用蒸汽機的商戶對這東西並不是那麼滿意。

蒸汽機神奇嗎?神奇!

但蒸汽機能起到與它神奇相對應的作用嗎?懸!

明明僱上百工就能起到同樣效果,甚至不論紡織還是鍛造,精熟的匠人都比笨重而傻乎乎的蒸汽機好用,造出的東西都要更好,官府非讓人家用蒸汽機再僱二十個工,蒸汽機一天吃的煤就能再頂二十個工。

而且有時候那些大廠一臺大型蒸汽機還不夠,織布要一臺、提花還要一臺,織機前還要有工看着。

本來僅用織工,織布和提花一臺織機人力就能做好,笨拙的蒸機哪兒行。

官府開始還讓人買蒸機,後來發現賣不出去乾脆強行推送,這才讓人不得不捏着鼻子認了。

當然蒸機的好處也有,只是人們還不習慣。

一番強制推行,就造成了如今香山紡織廠到處轟隆隆的蒸汽機作響,產量提升是有,但更多的噪音與麻煩也不斷。

但在各個鐵坊與石匠那,蒸汽機要招人喜歡的多,在爲新式機牀提供動力,切削錘鍛都變得毫不費力,就像陳沐一開始使用水力鍛錘時一樣欣喜。

機牀的興盛讓石料切割也變得容易,人們把金剛石和鐵混在一起做成圓鋸片、小物件以傳動帶來毫不費力地傳送,這一切都來源於蒸汽機提供的動力。

商賈、學子中的有識之士俱認爲,蒸汽機在將來會給天下帶來更多的可能。

這種可能在南洋軍器局中成爲現實。

陳沐上次回南洋軍器局還是去年,今年回來是爲了激勵匠人的同時,準備調冶煉工匠前往民都洛島開鍊鐵窯。

“諸國冶煉工藝太差,上好礦石煉出鐵料卻不堪用,以往只能將礦石裝船運來,這不是長久之計,如此一來每船少裝三成。”

陳沐走進南洋衛,望向遠處軍器局的廠房,對關尊班道:“要挑選幾個得力鍊鐵匠去往南洋,也順便過來看看軍器局如今怎樣光景。”

關元固畢竟上了歲數,軍器局也不是養老的好地方,去年水泥造出來後就被陳沐派到海軍講武堂的研究室,領講武堂五品俸祿,軍器局再另支三品俸祿以供養老,如今軍器局由關尊班接手,陳沐不大放心。

“遵命!”

關尊班立在指揮使黃德祥身後,老白已經卸任指揮使當都指揮使去了,以前的精兵強將盡數抽調往南洋,資歷裡能當指揮使的只剩過去千戶黃德祥,剿海盜立些戰功,就被推到了指揮使的位子上。

南洋衛,賽驢公說什麼也要讓自己人充任指揮,別說指揮使,就連指揮僉事都是黃德祥宗族黃振清。

他們身後跟着軍器局筆吏,飛快地將陳沐要求記下,關尊班說道:“如今香山除船廠外,已盡數搬入南洋衛,軍器局裡有隸屬海軍講武堂的匠人學堂,去年招了幾個白髮生,平日也有講武堂講官來指導編書。”

“下屬鍊鐵司、灌鋼司、火藥司、鳥銃司、刀兵司、甲冑司、鑄炮司、檢校司,各司其職。”

關尊班對陳沐介紹道:“出產軍器要經三司監督,鍊鐵司自查、用鐵司自查、檢校司自查,如造一杆銃,鋼錠入鳥銃司時,一旦鳥銃司接收,再有問題就是鳥銃司的問題。”

“一塊鐵入灌鋼司,銘刻鍊鐵司查員的名字,練成鋼入鳥銃司,銘刻灌鋼司查員的名字,製成鳥銃入檢校司,銘刻鳥銃司查員的名字,待到出廠,銃管有鳥銃司某科某、檢校司某科某及出廠年月日及編號銘刻。”

說到這,關尊班非常驕傲道:“凡炸膛、損毀,皆可追究其人,加以懲處!”

“每司均設革弊科,專事各司技術改良,帥爺也說過,這非一日之功,但只要做就總會有成果。”

陳沐頷首點頭,穿過旗軍嚴防死守的炮臺射臺與圍牆,進入軍器局,儼然是軍事重鎮,石牆之後別有洞天。

轟鳴的蒸汽機震耳欲聾,鍊鐵司與灌鋼司的牆壁上有兩傳送帶相連,一臺蒸汽機專門爲這個傳送帶提供動力,源源不斷的小塊鐵錠由這個輸送過來,落入分裝生鐵與熟鐵的堆箱中,由灌鋼司進行制灌鋼,蒸汽鍛錘將分佈不均的固液鐵鋼混合物鍛打成鋼,再輸送鳥銃司與甲冑司。

鍊鐵司的另一邊,則正對鑄炮司,鑄炮用鐵被送入那裡,接着造出各式規格的火炮。

“如今銃炮產量如何?”

“上個月軍器局清查鳥銃,造燧發銃二千一百七十、重銃七百,五斤以上火炮二十九門。因爲上個月用的是新造炮模,所以產炮少,這個月會多一些,但鳥銃目下就是如此了,每日九十餘杆。”

衛港,一艘來自濠鏡的小船登上兩名香山旗軍,一路小跑地入衛所,對指揮使黃德祥耳語幾句,令這個在陳來海戰裡中彈的指揮使面色大變,對陳沐拱手道:“陳帥,又抓了一個在濠鏡販我閩廣百姓的夷商,卑職去濠鏡殺了他!”

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十二章 消息第三百三十章 拜見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角貿易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慮第二十三章 倒戈第四百八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五十七章 老鼠第四百零五章 糞土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一百零五章 逐北第六十章 碗口第十九章 志向第十二章 消息第二百零七章 誰慫誰孫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船長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十九章 傻瓜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痘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第九十五章 失算第三章 狗剩第四十五章 調度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五十四章 輜重第七章 隊列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花第二百一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十八章 盧侯第四十章 落空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四百一十九章 刁民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二百九十六章 生產力第四十七章 歡呼第四十八章 摒棄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一百一十三章 倒爺第九章 衝鋒第八章 陳璘第二百八十八章 蹭課第二百四十五章 捋毛第三百章 鄉約第九十三章 遺產第四百零三章 母系第九十一章 奉上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第六十七章 包圍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一百五十八章 糊弄第六章 毒打第六十九章 都司第四十六章 方陣第八十章 商隊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九十一章 奉上第四十章 炮擊第六十一章 棺材第四百一十八章 阿克巴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四百二十九章 查賬第三百一十五章 殺戮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三百五十章 夠用第一百四十八章 辟邪第四百二十三章 終生第五十五章 龍擡頭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敵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渡鴉第十四章 恐懼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八十二章 科學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二百三十六章 支持第一章 香山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一百九十五章 寒冷第九十一章 情報